就地取材 挖掘内涵

2023-08-10 10:38贾文静赵静波
学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贾文静 赵静波

摘 要:近年来,高校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融入了教育体系,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红色音乐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优质特色资源,学生在欣赏、学唱、传唱红色音乐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先辈的光荣历史,也能够传承其中蕴藏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是文化传递、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文立足于山西红色音乐文化,将地方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希望借助音乐独有的传播性与感染性,探索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高校思政教育途径。

关键词:山西红色音乐文化;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5-001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04

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一方面,对于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品质和素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高校思政教育刻板教条式的授课模式,利用音乐独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拉近学生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提升教学的新鲜感,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又入心。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数量众多,高校应当就地取材,收集、整理和研究当地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一、山西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

红色音乐文化属于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红色音乐文化在整体红色文化中的流传度比较高,易于传播与接受,具有通俗性和大众性。它不仅表达了中国共产党艰辛而光辉的奋斗历程,更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山西经历了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时期,多少革命先辈曾在这片红色的黄土高坡上英勇奋斗,他们以热血灌溉理想之树,用生命捍卫信仰城堡,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山西的红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有革命根据地、革命纪念馆、纪念物等,这些红色文化遗产分布在三晋大地的每个角落;精神层面包括百折不挠的太行精神、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自强不息的吕梁精神、迎难而上的右玉精神、互助合作的西沟精神等,它们是中国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层面的山西红色文化遗产可以使我们更直观地看到、摸到革命历史,但是精神层面的山西红色文化遗产凸显的红色精神,才是山西红色文化的重要核心部分,而红色音乐文化属于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其独有的通俗性和大众性更易于传递红色精神。山西的红色音乐作品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每一首红色音乐作品都“再现”了一段历史故事,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流传久远、震撼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三晋儿女不断拼搏奋进。

二、山西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国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因此需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高校作为青年人的聚集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思政教育的本质就是讲道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意味着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思政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想真正地将道理讲好、讲清楚、讲透彻,确保大学生能入脑、入心,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无法胜任。尤其是教师在讲授一些重要内容时往往会采取重复施教的办法,导致学生觉得教师啰唆,因此不爱听讲,进而影响思政教育教学的新鲜感和课堂效果。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形式就地取材,挖掘山西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将山西的红色音乐作品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贯穿思政教育整个过程,可以减少学生对枯燥文字理论的烦躁感,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也能潜移默化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

(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表达观点、反映现实、诉说情感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语言表达、文字记录以外,人们还会用音乐、美术等方式进行表达。无论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年代,还是如今的平安盛世时期,音乐始终都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音乐作品不仅是先辈顽强拼搏、努力奋进历史的真实写照,而且还传递了中国的红色精神。将山西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一方面,大学生能够更细致、全面地了解山西的革命历史,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深入挖掘山西红色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无形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山西的红色音乐文化作品不是简单连接几个音符,也不是随机组合几句歌词、几种乐器,而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创作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是音乐表现形式还是作品内涵,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结合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需求,思政教育要以这些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为载体,带领学生感悟音乐背后的历史意义及其表达的思想内涵,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使其努力成长为一名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二)丰富思政教育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自1984年设立以来,经历了将近40年时间,如今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系统,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从事思政教育的專业教师,还是其他专业的技术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和境界,争做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而不再简单满足于做“传声筒”,只是将社会需求的和学术界已经提出的思想转述给大学生,而是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东西,具体实施思政教育时也大多是与其他形式相互配合或依托于其他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以依托的载体不胜枚举,音乐是常用的载体之一,有感染力强、氛围轻松愉悦等优势。高校的思政教育理论性较强,学生听课时会觉得比较枯燥,即使采用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法也还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想让学生将这些理论入脑、入心更是难上加难。而音乐教育相对于思政教育来说是充满生机、灵活多变的,以山西当地的音乐为载体,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一方面,学生能欣赏山西当地音乐独特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能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提高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共情力,在传播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三)加强品德修养教育

人的素质是全面的,在不同的时期其构成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个时期都不能缺少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无论是孩童时期还是中学时代都少不了品德教育课,这是因为其不仅是人的全面素质的一个方面,而是在整个素质中起着核心和领导的作用。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直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和思想道德素质,并且间接影响他们的其他素质和才能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近年来,人们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物质生活也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越来越追求吃好、穿好的生活质量,开展大学生“节水、节电、节粮”三节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的良好生活习惯。一些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拼搏奋斗精神很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传承,可以作为大学生汲取精神养分的营养库,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及其养成完善的人格具有直接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三、山西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时代背景下,将山西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特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提高其政治素质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一)山西紅色音乐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思政课堂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高校传递思想政治信息的主要通道,承担着高校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对于弘扬红色音乐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思政课堂选用山西当地的红色音乐,学生比较熟悉,会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挖掘和感悟其所表达的伟大精神。但是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只在课程导入时使用红色音乐,这样学生只是刚上课时能认真听讲,一旦课堂又恢复到讲解理论知识时,他们的“低头率”会大大增加,对红色音乐也只是耳朵上享受,失去了引用红色音乐导入课程的意义。唯有将红色音乐贯穿思政课堂全过程,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新鲜感和课堂效果。这里所说的全过程,并非要将思政课堂转换为音乐课堂,而是在特定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环节采用学生学唱、传唱红色音乐等形式,在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同时,发挥红色音乐文化的美育功能,极大限度地用红色音乐文化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思政教育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知识点和认同价值观,真正做到山西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全过程。

(二)基于山西红色音乐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把握思政教育主渠道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和利用思政教育的微渠道,如组建学生社团、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校园是课堂之外高校大学生的活动场所之一,基于学生熟悉的山西红色音乐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积极性,对于建设校园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山西的红色资源,尤其是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种类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家乡的红色音乐作品评选活动,引导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掌握红色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内容以及思想等;山西红色经典歌曲大赛,特别是在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点举办红歌赛,在学唱山西红色经典歌曲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加深理解红色音乐文化,延续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传承创新活动,鼓励大学生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与舞蹈、诗歌等其他形式相结合进行二度创作,培养大学生弘扬、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性,让英烈人物鲜活起来、可触可感。除了以上活动,还可以组建学生社团,如红歌社、山西红色历史社等,在挖掘红色旧址、阅读红色文献等基础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等知识,引导大学生整理研究山西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对红色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实现红色音乐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

(三)基于山西红色音乐文化构建思政教育新平台

如今身处网络时代,网络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当代青年对于应用网络更是驾轻就熟。其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新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也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引导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高校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就地取材,在整理研究山西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山西红色文艺”载体和平台,提升红色音乐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性。第一,定期开展线上山西红色音乐鉴赏课程,促使学生了解山西红色音乐不只有歌曲,还有戏曲、说唱音乐等形式,山西的红色音乐不只有抗战歌曲、革命歌曲,也有新时代新创作的音乐作品;第二,深入挖掘山西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如基于山西红色音乐文化开展专题音乐党课,借助互联网渠道实现音乐党课的预热工作,打破传统授课时空、场域和形式的局限,可以线上提前观看红色音乐作品的创作纪录影片,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线下授课时再将红色音乐文化和思政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重新总结、重新设计重点和核心教学内容,深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将红色音乐文化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构建思政教育新平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高校要就地取材,挖掘山西音乐文化资源,借助音乐特有的传播性和感染性,更巧妙地传播和输出思政教育思想,这样的思政教育不仅有“温度”,也有“深度”。

参考文献:

[1] 罗金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34).

[2] 胡自爱.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20(16).

[3] 周小云.以红色经典歌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4] 夏颜.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路径研究[J].参花(下),2020(4).

[5] 蔡麟.红色音乐文化的特性及未来发展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2(2).

[责任编辑 康兰明]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