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8-12 17:01赵毅霞
南北桥 2023年14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

赵毅霞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同时,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还可以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确保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更大的市场份额。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让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得更加规范,借助精细化的管理技巧,能够对各项业务和生产工作进行细分,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仅要求在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还要求对所处领域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市场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基于此,本文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往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很难与新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因此需要创新转型。在新形势下,运用现代经济管理思想,可以把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入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形成企业的经营优势。此外,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的经营文化得以形成。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所有工作的核心,能为其他工作指明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寻求与企业内部结构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目的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要明确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才能约束好不同的工作行为,使经济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着宏观社会和内部环境的双重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业务发展的需要,如果不对当前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将会加大资金浪费的可能性,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所以,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地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更新,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确保经济管理的效果。在企業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与企业自身的特殊性相互协调。比如,在现有的经费体制下,企业的经费来源逐渐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拓宽企业经济来源渠道,减轻财政压力,在各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做好科学的调配和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经济管理时,要把其作为首要目标,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逐步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和优化,减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效果。

2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积极影响

2.1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经济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核心工作是经济管理,通过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进行规范,让企业的发展变得更有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运行效率,增加经营收入。企业追求的经济目标是利益最大化,经济管理就是在这个经济目标的指导下,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分析市场情况,通过较大的市场份额来增加企业的利益。经济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来控制经营活动,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1]。除此之外,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还可以明确各方的责任,避免权责不清的现象,提高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

2.2 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水平

资本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因素,企业要合理规划资本的使用,确保企业内部有足够的资本。现代经济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企业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运营水平。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资金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现代的经济管理可以通过科学的资本评估,合理地分配企业内部的资金,使资金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资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科学地分配资金,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提高资本收益[2]。另外,经济管理部门还能评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所面临的风险,从而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2.3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经济建设步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旋律。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发展的市场适应性,确保企业可以实现长远发展。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高水平的经济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分析和风险评估能力,通过科学、准确地预测市场发展前景,不断抓住发展先机,从而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3]。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也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社会效益上。企业经济管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借助创新的力量,提高企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持续扩大企业的发展范围,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理念来推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思路,仍然以过去的管理模式为准则,缺乏转型发展的思维。另外,在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应建立市场导向型的经济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然而,部分企业内部缺乏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管理理念,仍然采用过去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企业运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难抢占市场发展先机[4]。与此同时,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比较僵化的管理制度很难将企业内部员工的创新活力释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2 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结构

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结构,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但也有一些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没有按照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设计,造成了内部管理结构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之间的脱节。除此之外,在一些企业中,还存在管理职责不明确的现象,导致很多企业内部的一些工作存在没人做或重复做的情况,对企业的运营效率造成了负面的影响[5]。与此同时,企业内部人员的分工也不够细致,许多部门职责交叉,存在结构上的缺陷。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比较僵化,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长期经营能力

不足。

3.3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权力与责任的模糊

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往往更加重视生产管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经济管理。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不足,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出现许多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很难展开有效有序的协商,导致矛盾不断积累,最终使企业走向了内忧外患的两难境地。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不明确,必然会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使企业很难保持高效运转。良好的企业经济管理不仅要重视企业的利润,还应该重视企业的公益性,用实际行动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公益形象。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却往往被忽略。现代企业非常重视各部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但在经济管理上往往不能与企业同步发展。在一些企业中,既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经济管理部门,也缺少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因此,各个部门之间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无法及时、准确地解决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导致了企业经营效率的降低,收入的增加也变得困难。

3.4 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缺失

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各项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然而,在我国一些企业中,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目前,许多企业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很难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内部虽然建设了信息管理系统,但缺乏定期维护和更新机制,信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使得信息系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缺乏创新性和适应性,信息管理系统只具备最基本的功能,很难满足企业各个方面的经济管理需要。

3.5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和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企业制订科学的经营计划。但也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风险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还不够强,不能很好地管控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此外,在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风险管理的氛围,员工认为风险管理只是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这就导致了基础工作中的风险不能被及时识别出来。同时,由于企业对网络风险的认识不足,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存在风险,数据安全隐患较大。

4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4.1 树立现代化经济管理理念

目前,现代经济管理理念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以其精细化的管理手段而受到企业青睐。企业要积极地转变经济管理理念,树立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理念,摒弃以往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精细化的经济管理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针对性。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在经济管理中融入创新思想,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灵活的管理机制,让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得以激活。与此同时,现代的经济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在作出决策之前,要深入分析企业和市场的情况,并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依据,制定出适合的发展战略,帮助企业实现以目标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此外,要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武装管理者的头脑,培养管理者的创新思维。

4.2 健全内部管理结构

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就是内部管理结构,企业需要分析内部结构,了解内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企业要想提高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设计出适合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内部管理结构,使现代经济管理模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还需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企业需要以自身发展特点和企业文化为基础,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管理结构。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管理结构可以将企业内部活力释放出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持续提升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

4.3 明确权责划分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权责划分,实行透明化管理。企业应该将权责的划分真正贯彻到工作的执行过程中,以便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错误,并准确地定位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各部门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和交流,否则就会积累矛盾,甚至引发更大的问题。通过权责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之间能够化解矛盾,更好地沟通和合作,為企业的整体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权责划分与责任落实并不是给员工施加压力,而是通过较为清晰明了的方式,为员工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4.4 构建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所以,企业需要提高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并以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首先,要使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协调一致,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之前,企业需要对企业展开调查,向软件开发人员介绍企业内部的情况,从而设计出更适合企业的信息系统。其次,企业应定期维护内部信息系统,成立维护团队,及时解决信息系统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最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市场情况和企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确保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始终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便利。

4.5 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应加强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以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提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内涵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其次,企业应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风险评估与预测报告来指导内部控制的工作,使企业能够根据风险程度的变化来调整内部管理措施。最后,企业经济管理人员要树立底线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风险管理,营造风险管理氛围,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格局。

5 结语

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要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彻底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在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经济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关注,并及时作出调整,从而持续推动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功能得以发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岳雪萍. 大数据环境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研究[J]. 经济师,2023(1):287,289.

[2]汪海影. 关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分析[J]. 财会学习,2022(28):138-140.

[3]曹立.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 中国集体经济,2021(31):46-47.

[4]张辉.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技投资,2021(28):68-71.

[5]武光辉.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2021(17):81-83.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