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粳稻新品种生态适应性分析

2023-08-12 18:25张艳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豫南稻区粳稻

张艳

我国对水稻的需求量很大,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其中粳稻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河南省水稻种植区域可划分为沿黄稻区和豫南稻区。沿黄稻区为华北粳稻生产区,豫南稻区是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具有南方稻区特征。有研究发现,豫南稻区气候特点导致粳稻籽粒灌浆慢、结实率低、稻米品质差、病虫害高发,严重影响粳稻的生长发育。中国水稻研究所张卫星等研究发现粳稻随着种植地域从北方向南方移动,其株高、生物量及产量等性状均降低,但经济系数和结实率可能会升高。为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在河南省两个水稻生态区的适应性,本研究以22种粳稻新品种为材料,对沿黄稻区和豫南稻区粳稻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通过解析河南省粳稻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为培育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试验地点

沿黄稻区试验地点位于新乡市原阳县,豫南稻区试验地点位于信阳市平桥区。

二、试验材料

(一)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粳稻新品种22种,信粳56、宛粳68 D、信香粳1号、豫稻16、豫农粳12、信粳1787、中种粳1508、中粳优9313、甬优2640、9优418为豫南粳稻区试审定品种,新农粳5号、新稻89、新稻18、新丰2号、新丰88、光灿9号、菡稻6号、苑丰1517、新科稻35、豫稻14、新粮508、新粮310为沿黄粳稻区试审定品种。

(二)试验设计

沿黄稻区于5月8日育秧,6月22日插秧,10月中旬成熟收获。豫南稻区于5月17日育秧,6月11日插秧,10月下旬成熟收获。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每品种3次重复,共6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5 m2,单株插秧,株距15 cm,行距28 cm。

(三)试验方法

1.气象条件测定。由无线农业气象站和数据采集器分别测定和记录沿黄稻区和豫南稻区的太阳辐射时间、降水量、日均温度等气象数据。

2.产量及其组成性状测定。待水稻完全成熟后,各小区分别取具有代表性且长势一致的5株水稻植株,晾干后进行考种,测定其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效穗数等指标,并在每个小区取生长均匀20 m2的水稻全部收获、脱粒、晒干称质量,计算每667 m2水稻实际产量。

三、试验结果分析

(一)气候条件

如图1所示,在2020—2021年水稻整个生育期,沿黄稻区月均气温整体低于豫南稻区。其中沿黄稻区在粳稻抽穗灌浆期月均温度比豫南稻区低0.8~2.5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月平均降水量方面,2020年,沿黄稻区月均降水量整体低于豫南稻区;2021年,两生态区月均降水量无显著差异。其中沿黄稻区在抽穗灌浆前期的月均降水量比豫南稻区高,但抽穗灌浆后期的月均降水量低于豫南稻区的月均降水量。

(二)生育期、產量及其构成因素

对豫南和沿黄稻区的22种粳稻新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组成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沿黄稻区粳稻新品种生育期为162 d,比豫南稻区生育期长13 d,说明豫南稻区粳稻新品种比沿黄稻区早熟。由下页表1可知,沿黄稻区粳稻新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豫南稻区,且沿黄稻区的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结实率明显高于豫南稻区,但豫南稻区的穗粒数显著高于沿黄稻区。

(三)稻米品质

由表2可知,对豫南稻区和沿黄稻区水稻新品种的稻米品质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生态区间粳稻新品种的加工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无明显差异;在沿黄稻区的粳稻新品种表现出较好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明显优于在豫南稻区种植的粳稻。

四、结论与讨论

为明确河南省粳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以22种粳稻新品种为材料,对沿黄稻区和豫南稻区粳稻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沿黄稻区粳稻新品种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多,沿黄稻区种植产量更高,可达649.56 kg·hm-2,豫南粳稻须协调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之间关系以获得更高的产量。豫南稻区具有南方稻区的特征,沿黄稻区具有北方稻区的特征。因地理位置不同导致气候环境生态因子改变导致了稻米品质的变化,其中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日均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最大。与豫南稻区相比,沿黄稻区粳稻新品种具有较优的加工品质,整精米率、精米率、出糙率都显著高于豫南稻区,而两个生态区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责任编辑   程丽红)

猜你喜欢
豫南稻区粳稻
2023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豫南春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基于旅游产业导向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研究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贵州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发生动态区域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