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阎良核雕艺术特色

2023-08-22 07:44王萧竦
百花 2023年6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文化传承

王萧竦

摘 要:核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的一种。核雕是雕刻于杏核、橄榄核、桃核等果核上的一类微雕艺术,它表现内容丰富,制作形式多样。本文从阎良核雕的起源与流派、制作过程及其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其审美及表现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梳理,总结得出,阎良核雕是我国北方核雕中极具特色的一支,它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东方文化造型理念的民间工艺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阎良核雕;艺术特色;文化传承

2007年5月,阎良核雕技艺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阎良核雕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人们也越发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艺术的门类中,核雕是极具特色的类型,阎良雕刻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当地深受人们的喜爱。阎良核雕在中国核雕南北派别中隶属于北派西安一脉,内容以雕刻山水、风景、民俗生活为主,呈现出粗犷、豪迈的特点。“雅俗共赏,于毫厘之间体现雄浑气魄”的艺术风格,使阎良核雕成为代表西北民间艺术风格的活化石。

一、核雕的起源与流派

(一)核雕的起源

核雕最早可追溯至宋朝,兴盛于明清时期。如明末著名散文作家魏学洢所作的《核舟记》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核雕技艺的精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介绍了明代匠人王叔远及其赠予魏先生的作品“核舟”,核上雕刻以船为主体,有苏东坡、黄鲁直、佛印、船童等人物,船上装饰用具齐备,船窗开关自如,可谓“鬼工技”,高度赞扬了核雕技艺之高超精湛。至清代,随着北派核雕的发展和把玩核桃的流行,核雕技艺的审美趣味由写实转向写意,赋予了核雕作品更多的生命和意境。

(二)核雕的流派

当下中国主流核雕技艺分为两大流派——南派与北派。受地理环境、人文素养、海陆文化等因素影响,南北文化差异明显,核雕技艺也有明显差异。南派与北派的划分不仅与南北文化差异有关,更主要的区分还是在艺术形式上。南派核雕主要集中于苏州舟山、福建、广东等地,主要雕刻于橄榄核上,橄榄核质地较为平滑且色泽较为统一,更易于雕刻,且南派核雕更重细节,讲求“精、细、奇、巧”,“精、细”体现了核雕艺术作品的工艺细微,点睛之处极为细腻微妙,“奇、巧”体现在精巧的工艺设计上。如核舟,不仅能看出船体和人物的造型,而且每一扇门窗都能开合自如。北派核雕主要集中于河北廊坊、山东潍坊等地,主要雕刻于桃核上。桃核表面复杂的沟壑纹理限制了刀工的走向,需要结合质地纹路设计雕刻。因此北派核雕与南派核雕呈现的艺术风格有所不同。北派核雕分“粗、中、精”三种风格,“粗”意为粗放、简约,“中”意为稍加精细,具备鲜明的形象,“精”意为形象精准、形神兼备。尽管南北两派的核雕作品展现出了不尽相同的风格样式,但二者在艺术价值上的贡献都十分深远。

(三)阎良核雕流派的从属

阎良核雕属于北派西安脉系,此脉源自清朝同治年间的山东,随着时间推移及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该技艺流传至西安,由我国著名核雕老艺人孙光明先生传授给阎良的赵秉科形成脉系。

阎良核雕以关中地区盛产的水果水蜜桃桃核为原料。阎良核雕选材讲究、工艺复杂,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因为阎良地处陕西关中,故创作内容地域特征明显,体现了关中地区的历史人文,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二、核雕的技法及制作过程

(一)核雕的技法

核雕因其加工材料体量较小,于毫厘间雕刻丰富的内容,故对雕刻的技巧有一定的要求。虽不具备鬼斧神工般的技巧,但不乏丰富灵动的想象力,稍加练习便可上手,但要雕刻出精美绝伦的核雕艺术作品就需要长年历练。核雕虽小,但技法与传统的石雕、木雕等雕塑技法有着极其类似的地方:圆雕、浮雕、透雕等手法都是在核雕作品上进行体现的,以圆雕的观念、浮雕的手法、透雕的灵巧,使一个小巧的核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雕刻的主要工具有锉刀、刻刀、剜刀、削刀、钻刀等。在一个完美的核雕作品诞生过程中,匠人需要综合考量果核的大小、果核颜色的深浅、果核纹路的走向分布等多方面影响因素,需要因材雕刻、顺势而为、大胆创作。

(二)阎良核雕的制作过程

阎良核雕的制作工艺过程极其严格。首先是原材料的选择,选料要选择陕西关中地区水蜜桃的桃核,要求选择密度大、尺寸适合创作需求的桃核;第二步是对材料进行加工,对桃核表面进行清洗与消毒;第三步是蒸,将桃核放入锅中蒸,取出后对桃核表面再次进行清洗,除掉残余果肉杂质后,将其放在阴凉处晾干,这一步是关键步骤,目的是避免雕刻好的核雕作品变形;第四步开始正式进入创作,根据桃核的纹路、大小进行构思创作,每一个桃核的纹路都不同,要“因形而刻”,尽可能保留桃核的自然纹路而巧用到自己的造型当中去。创作时一般会先用铅笔勾画简单的初稿,确认好方案后再进行雕刻。雕刻时先进行粗雕,为后续雕刻留足余量。因为雕刻这门技艺是在做“减法”,雕刻过后无法再“加”,待整体大形出来后再进行细雕。在细节雕刻处,雕刻者会使用头戴式放大镜以便更精确地完成雕刻。雕刻过程中需要眼、心、手合一,保持高度专注,稍出差错就得重新开始。雕刻中为了使桃核纹路保持清晰,便于观察,需要不断使用桃核油刷洗。为了防止桃核生虫,在作品成型后需要用细针将桃仁掏干净,最后用砂纸对成型的作品进行打磨,打磨后再用桃核油浸润擦拭,此步骤是为了防止日后桃核开裂,增强核雕圆润浑厚的质感,增强核雕的艺术表现力。至此,一件核雕藝术品才算最终完成。阎良核雕雕刻过程复杂,且需要精工细作,因此,完成一件核雕艺术品通常耗时几天甚至更久。

三、阎良核雕的艺术特色

阎良核雕历史悠久,坚定屹立在中国民间手工艺之林中。阎良核雕属于北派西安脉系,呈现出粗犷、豪迈的风格,区别于南派秀润、典雅的面貌,有着“雅俗共赏,于毫厘之间体现雄浑气魄”的特点。

(一)阎良核雕与舟山核雕的区别

阎良核雕和舟山核雕虽然都属于民间雕刻,但在材料、技法、题材、艺术效果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

舟山核雕是南派核雕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属于“香山圈里”的一个分支,受“香山圈里”地域文化影响,形成了舟山人善于雕刻的传统。在创作材料方面,舟山核雕以橄榄核为雕刻材料。橄榄核表面光滑,无纹路,质地细腻似木质,硬度高于桃核,可以雕刻出细如发丝的纹路,容易红润包浆,适合把玩,是制作吊坠手串的绝佳材料。阎良核雕以桃核为主要材料,桃核表面复杂的沟壑纹理限制了刀工的走向,雕刻者需要结合质地纹路设计雕刻。在技法方面,舟山核雕可以运用多种技法,创造出更强的立体效果。阎良核雕因材料的不同,需要“因形而雕”,虽然阎良核雕受到材料纹路限制,但也因材料纹路的限制造就了阎良核雕更写意、粗犷的风格。在题材内容方面,舟山核雕更偏向宗教题材,即佛教及道教类内容,山水、风景类素材内容较少,而在阎良核雕中不仅有宗教题材类的内容,也有山水、风景一类的题材,并且生活气息浓厚的民俗题材更具有特点。在艺术效果方面,舟山核雕呈现出写实、秀润、典雅的面貌,阎良核雕则呈现出写意、粗犷、豪迈的特色。

(二)阎良核雕的艺术特征与艺术风格

阎良核雕在微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粗犷、豪放的特点以及在方寸之间造就乾坤万物的能力,在核雕領域独树一帜。阎良核雕艺术技法上的特点是“因形而刻”“写意雕刻”,刻写着人生百态,具有悠久性、民间性、独特性、稀缺性等特征。

1.阎良核雕的艺术特征

阎良核雕具备悠久性、民间性、独特性、稀缺性等艺术特征。阎良核雕历史悠久,核雕技艺经过百年打磨,流传于民间,作品的主要内容源于民间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与生活风情。阎良核雕把民间故事雕刻于桃核之上,反映了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及很高的审美情趣,传承着民间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深受人们喜爱,是充满民间性的艺术之一。阎良核雕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工艺选材独特,需要在微小的果核上表现丰富的故事情节,而且果核的材料质地属于特殊的中空外坚类型,即表面质地十分坚硬、中间镂空;二是阎良桃核因纹路各有不同,故选料难度大,又因其体积小,制作过程繁冗复杂,导致雕刻时间较久,非常考验核雕艺术家的技艺及耐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才更具独特性。稀缺性体现在阎良核雕现在从业的人数比较少,主要是以师徒传承的方式在发展,导致创作出的阎良核雕数量也十分有限。

2.阎良核雕的艺术风格

因为阎良核雕材料的选取多为纹路大的桃核,在制作中受纹路起伏的影响较大,所以阎良核雕具有写意的艺术风格。雕刻者通过放纵、大胆的刀法体现雕刻内容的意态风神,不是着眼于临摹现实,而是侧重于用简练的刀法表现客观事物的神韵和雕刻者的主观情致。其传承了秦汉雕刻艺术雄浑大气之特色,意蕴浓厚。同时,阎良核雕地处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地区,人们的艺术创作深受地域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核雕艺术作品常借鉴秦汉时期的纹饰与造型,具有“借古开今”的意义。因此阎良核雕具有区别于南派核雕的独特艺术风格。此外,阎良核雕的题材内容也较为丰富,有最基本的核舟类、民间故事类、神仙人物类、吉祥类与山水风景类等。

四、结 语

本文分析了阎良核雕的起源及流派,将阎良核雕的脉络与派别进行了表述。通过核雕技法和制作过程的研究,笔者总结出核雕是以圆雕的观念、浮雕的手法、透雕的灵巧使一个小巧的核雕呈现出不同的创作内容。通过阎良核雕与舟山核雕在材料、技法、题材、艺术效果方面的对比,阎良核雕有写意、粗犷、豪放和极具陕西关中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及悠久性、民间性、独特性、稀缺性的特点。阎良核雕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民间工艺之一,是在研究中国核雕艺术时不可多得的活化石,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好优秀民间工艺,让阎良核雕在今后的发展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焦峰.论核雕的起源与现代核雕的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2):121,95.

[2] 苏燕.谈苏州舟山核雕的艺术特色[J].现代装饰(理论),2016(8):142.

[3] 廖明华.苏州舟山橄榄核雕及其艺术特色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5):147.

[4] 周树杰,李钰莹,顾越.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创新:中国核雕艺术[J].美与时代(上),2020(7):31-32.

[5] 杨明.浅议苏州传统雕刻之舟山核雕[J].明日风尚,2016(24):347,123.

[6] 王涌.浅析苏州舟山橄榄核雕及其艺术特色[J].科园月刊,2011(21):122.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文化传承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