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推“双减”建立教育发展新生态

2023-09-01 00:55郝秀斌曾理张力强
成才之路 2023年23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双减

郝秀斌 曾理 张力强

摘要:“双减”政策经过近两年的贯彻落实,已取得较大成效,贯彻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双减”,建立有序、公平、均衡、和谐的高质量教育新生态,需要优化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直视校外培训机构价值,对课后服务、队伍建设、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坚持良性教育评价导向。

关键词:“双减”;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11.8;G5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3-0053-04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双减政策落实困境与‘双增实施对策的研究”(编号:GS[2021]GHBZX185)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1],要求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展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培养方面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指出,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做到应教尽教,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作业管理办法,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2]。以“高质量发展”为最终目标,以“双减”为建设手段,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下,“改革”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关键词。自“双减”政策提出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开始落地实施,具体减负的成效如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创新驱动发展又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建立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各地“双减”政策实施成效概述

1.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改革初期,部分地区未能形成合理的配套监督和管理制度,例如课后服务的质量标准不明确,收费差异较大,收入分配、绩效考核方面存在不明晰、不合理之处,还有部分学校未能因地制宜,在学校师资、场地、经费等有限的情况下,筹划不够合理,与社会机构共赢的意识薄弱,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未能高质量设计和开展。

2021年5月至7月,全国24.8万所学校在教育部的督导下开展“双减”和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等“五项管理”的落实工作,初步建立了“双减”和“五项管理”机制,《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也随后出台[3]。2021年6月,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4]。随后各校结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先后出台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课后服务的监督管理制度、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管理办法、课后服务工作实施及评价方案,以及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准入制度等政策,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2.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

教育部组织各地于2022年4月至6月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通过全面排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全面规范校外培训秩序。截至2022年5月31日,已完成全国63%的县(市、区)内14万个培训机构排查,发现有问题机构3743个,通过关停取缔、限期整改等措施,对“假注销、真运营”机构、以非营利外壳违规开展营利性行为的机构,以及违规收费、隐形变异机构予以处置,整改率达94%[5]。在国家大力治理下,校外培训的乱象已经得到遏制,转型或新建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为素质教育和学生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3.作业负担明显减轻

各地通过政策导向、课题支持等方式出台作业管理规定,开展作业设计和作业管理研究,各层次、各年级的机械性课后作业量减少,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大多数学校可以做到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学生、家长负担得以减轻。广州市颁布《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工作指引》,并针对作业设计出台《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示例》等系列文件,从作业总量控制、完成指导、批改反馈、调研评估等方面进行教研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了作业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6]。重庆市公布《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对中小学12个科目的作业设计和实施进行指导,开发了大量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各学科、各学段在线优质课程资源并通过“重庆云课堂”平台免费开放[7]。甘肃省金昌市连续出台《金昌市作业设计十项原则》《金昌市作业批改十条建议》《金昌市教育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设计与使用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作业设计和布置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作业优化设计,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8]。

4.家校减负共识基本达成

在“双减”落实初期,家长对“双减”的政策感知和需求差别较大,较难达成一致,呈现“三段式”需求。一是“一刀切”,抵触一切形式的“作业”。二是“传统式”,有不少家长在学校不布置作业后对学生成绩担忧,私下给学生布置作业。三是“加码式”,这部分家长受传统思维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特长培养画等号,试图通过报大量的非学科类培训班来给学生加码。加之艺术、体育及科学等科目正逐渐纳入中、高考的考核,部分家长对特长培养的热情和投入有增无减。后两种情况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校减,家长增”的状况。

经过家校近两年的磨合,家校减负的共识基本达成,“一刀切”的呼声已经减弱,以金昌市为例,学校小学一、二年级基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适量布置作业,甚至将部分书面作业转变为听说读记、主题研究、手工创作及网络学习等形式。当前,很多家长和教师对线上授课、网络学习、媒体推送、在线测试等新的学习形式已经逐渐适应,家校联系更加紧密,配合更加默契,较好地保證了教学质量。

5.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在“双减”初期,教师在课程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观察与评价、线上教学资源的准备与制作等方面需要做出变革与创新,教学研究需要倾注大量精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身心压力较大,课后服务的课程体系不够科学,教学资源也较为传统。

随着“双减”的推进,教师在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方面已经积累一定的经验,从“适应期”逐渐步入“增长期”,能够合理协调自己的家庭与工作,逐渐适应新工作常态,表现为教学设计更趋于时代化、智能化,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手段从单一的理论授课发展到虚实结合、视听结合、手脑并用的多元化教学,教学形式从传统输送式逐渐向交互式、探究式和创新式发展,内容更加突出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通过正向引导和文化引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成都成飞中学推行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课四步曲”教学和作业“七约定”制度,开设“航空科技教育”主题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9]。江苏省将剪纸、麦秸画、戏剧等民间手艺和非物质文化传承等内容加入到课后服务中,既是传承又是示范,效果显著[10]。这一系列的变化贯彻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理念。

“双减”从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出发,带来了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社会正向效应已经凸显。

二、深入推进“双减”建立高质量发展新生态的策略

“双减”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家、校、社会、师生合力产生协同效应,保证教育的公平化、优质化,构建有序、公平、均衡、和谐的高质量教育新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11]。目前,教育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区”,要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入挖掘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不平衡点,踔厉奋发,使教育生态向更加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1.依据高质量发展内涵,优化顶层设计

在教育强国和创新发展理念的驱动下,高质量、优结构、强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名片,也是进行顶层设计的基础和依据。要从教育的“广度”“深度”与“温度”三个维度发力。一要充分考虑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将先进理念、前沿知识、设备、场地及专业人才及时引入教学,并入乡随俗,营造对学生适用的知识环境,使学生逐步与现代化接轨,让教育有广度;二要根据教学优势、资源状况和学情实际,因地制宜、弱化短板、优化教育格局,走向内涵式发展,让教育更有深度;三要在教育的模式、路径及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变革,既要突出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可持续性,又要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弹性化和人性化,让教育有温度。深刻解读新课标,加强课程内涵建设,突出课程内容的灵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为学生的全面、健康、自由发展和潜能的激发提供机会。

2.明确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新时代的教育应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要构建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学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要把立德树人深刻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将爱国主义情怀、传统美德、民俗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创新思维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另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学校应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意识,继续强化家庭作为德育工作重要阵地的作用。只有家校“双剑合璧”,才能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共同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坚持良性教育评价导向

长期以来,部分家长和学校深陷“唯分数、唯排名、唯升学”的评价围城,使得部分学生缺少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要使学生真正从“应试教育”和统一标准突围,无疑需要转变人才发展理念,探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弹性培养模式,对作业布置、课程设置及测试评价等进行合理设计,使不同层次和特长的学生都有选择的权利、发展的空间。

进行考试评价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质量标准,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制度干预和积极的社会宣传,鼓励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创新技能,将多元评价理论引入考试评价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性的教育评价导向,打破“唯分数、唯排名、唯升学”的桎梏,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升学焦虑,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和个性发展扫清障碍。

4.直视校外培训机构的价值

国家和地方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清理与整顿,在很大程度上肃清了杂乱无序的校外培训环境,使得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更加规范。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合法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因此,应正视合法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的价值。对于合法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正确引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常州、武汉等多地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课后服务,在学校资源受限的情况下,这种合作模式值得借鉴,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除此之外,各地的综合实践基地应担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综合实践课程应做好统筹规划和价值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提升教学活动质量,完善配套体制

总体来看,当前包括课后服务在内的教学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但不难发现,这种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多出现在教育发达地区或教育不发达地区的一些典型课程中。部分教育不发达地区的课后服务的主题仍是完成作业,特色发展、社团活动等个性化课程占比较小,且优质课程资源抢手,学生选无可选,教学质量的评价准则并不完善。为此,建议加大经费支持和区间合作,持续完善课后服务收费、教师薪酬、课程质量管理与评价制度,深挖教育现代化、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内涵,做好课程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充分利用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将素质拓展、文化推广、人工智能、空间探索等元素纳入课程设置,采用分层辅导或选修课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真正提供学生“对口”和家长满意的课后服务。

此外,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作業观”。减负不是单纯地把作业从课外转移到课内,也不是单纯地减少作业数量,而是从根本上转变思路,把握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导向,改变作业形式和完成方式,将分散的知识区块和技能模块进行整合,开发学生觉得“有趣”的、“爱做”的作业。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部分教师并未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对素质教育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无法适应,在课堂创新、提质、增效上有所滞后。随着课后服务的范围扩大和要求提高,其对教师的素养要求会更高。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引进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使专业人才能够利用智慧校园、全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终端进行教学和管理,减少无意义的会议、培训,依据教学需求,紧扣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使教师有时间、有资源、有触动地开展创新设计,打造品德高尚、专业出众、能力突出、理念先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结语

经过近两年的落地实施,“双减”工作已初见成效,但距离达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尚有差距。因此,要根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教育的“广度”“深度”与“温度”三个维度充分发力,优化顶层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坚持良性教育评价导向,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建立有序、公平、均衡、和谐的高质量教育新生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 [2023-02-22].http://www.gov.cn/xinwen/2021-03/ 13/content_5592681.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3-02-22]. http://www.moe.gov.cn/ 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8万所学校接受“双减”督导基本实现全覆盖[EB/OL]. (2021-09-01) [2023-02-22].http://www.moe. gov.cn/fbh/live/2021/53675/mtbd/202109/t20210901_557367.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通知[EB/OL].(2021-06-15)[2023-02-22].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4/s7051/202106/t20210615_538134.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坚持力度不减劲头不松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持续深入[EB/OL].(2022-06-23)[2023-02-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 06/t20220623_639908.html.

[6]方晓波.“双减”政策背景下广州市优化作业设计基本思路与实施路径[J].教育导刊,2022(01):12-22.

[7]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我院召开“双减”工作会[EB/OL].(2021-11-12)[2023-02-22].http://www.cqjy.com/yjdt/content_1 4295.

[8]张佳莹.推动“五育并举”助力“双减”落地———金昌市推进“双减”工作一周年记[EB/OL].(2022-08-09)[2023-02-22].https://learning.sohu.com/a/575423527_121123710.

[9]余泓.“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成都市成飞中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02):78-80.

[10]罗枭,侯浩翔.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对“双减”的政策感知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國电化教育,2022(03):22-29.

[11]罗滨,高淑英.“双减”背景下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22(01):9-14.

Deeply Promoting "Double Reduction" and Establishing a New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o Xiubin1, Zeng Li2, Zhang Liqiang1

(1. Jincha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Gansu Province, Jinchang 7371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Metallurg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ans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Jinchang 737100, China)

Abstract: After nearly two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s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 deepen the promotion of "double reduction" and establish an orderly, fair, balanced, and harmonious new ecosystem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op-level design, direct vision to the value of off campus training institutions, improve after-school services, team build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s, and create a benign education evaluation direction.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educ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new ecology; quality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