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沙洲润民心

2023-09-13 05:46朱诗慧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8期
关键词:沙洲被子红军

□朱诗慧

水美沙洲

沙洲,一个远在湘南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闻名遐迩,因“地处秀水江的沙洲上”而得名,水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沙洲村隶属湖南省汝城县文明乡, 位于滁水河畔,水系畅通,源远流长。 滁水河流经沙洲4 千米,1934 年11 月,曾作为红军长征驻扎汝城文明司期间中央红军政治部、司令部、后勤部、卫生部的主要饮水源, 为在沙洲的红军和当地群众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 见证了红军与当地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的鱼水深情。

沙洲,被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惦记着。

2016 年10 月21 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80 年多前发生在沙洲的“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当时,红军长征经过沙洲,3 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其家境贫寒,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留给她。 徐解秀常对人说:“什么叫共产党? 共产党就是自己仅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

2020 年9 月16 日, 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沙洲村,重温“半条被子”的故事。 “‘半条被子’的故事, 代表了我们党的初心, 体现了党的为民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半条被子”的故事,经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

那是饥寒交迫、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份忘我又厚重的情义。 故事历久弥新, 化作无形的精神路标,传遍大江南北,也给当地发展“红色旅游”带来了蓬勃生机。沙洲村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今昔对比,时过境迁。 细细看去,沙洲村一手传承红色文化,一手建设绿色家园,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百姓的幸福生活里,处处都有水的印记。水的涵养,滋润着这方土地。

沙洲村盛产柰李、枇杷、水晶梨,所需灌溉用水引自上游的文明水库。 管护水库、疏浚沟渠、引水入村, 充裕的灌溉用水带给这个传统的农业村落一份稳稳的生产基础保障。

沙洲村原有的自建生活饮用水供水设施分散零星,时间久,设备差,管网漏损严重,供水时断时续。 当地水利人夜以继日,攻坚克难,他们克服征地协调、设备和材料采购、青苗补偿等多个难题,实现了“奋战一个月、送水到沙洲”的目标,用最短的时间,为沙洲群众供应充足的生活用水。经过水利人不懈地努力,2017 年9月1 日,沙洲水厂建成通水。

“半条被子”的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在沙洲开了一家土菜馆和民宿,沙洲水厂的建成,让他们有了用水保障,如今生意红火。“当年,红军给我家送来了半条被子;现在,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日子。 ”朱小红由衷地感叹。 如今,随着生活的日益富足,沙洲村家家户户楼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村民朱利志家的墙壁上挂着直饮水机。红色旅游给当地村民带来每天一两千元的收入,让村民的生活品质步步提升。

既要安全惠民,也要美丽生态。水利人对滁水河实施河道治理, 建设了生态驳岸的滨水风光带,种植了杨柳、木芙蓉、枫杨、蒲竹等本土易生长的绿化植物,配套建设了游道、拱桥、水坝、亲水码头。 如今,环绕村庄的滁水河,披上了生态护坡,水质清澈,沉静而婉约。岸边新修的游客步道蜿蜒曲折, 灵动飞跃的石拱桥,连通河道两岸,滁水灵动的水流给村庄增添了灵气。 水利人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科学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疏通房前屋后的排水沟,串联成网,汇集溪流雨水,再排至村前田园,形成水绕村庄的景象,村内水流潺潺,每一处皆是风景。

沙洲村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与水生态保护治理, 让村庄因水而美、因水而居、因水而兴,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民朱志贵坐在自家的土特产摊位上回想:“那河还是小时候的样子。 ”流淌着乡愁的家乡河,总是记忆里最美的风景。

远处青山叠翠,群峰环绕,崭新的沥青道路蜿蜒向前, 村内一栋栋青砖粉墙的民居耀眼夺目,村外果树花木连片成行,沙洲村,犹如绿色织毯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曾经,红军战士用“半条被子”告诉群众什么是共产党,今天,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正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兑现承诺。

如今,沙洲村滁水河水系完整、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河流畅通、生物多元、岸线优美,为沙洲红色景区增添了一条天然独特的绿色风光带,成了名副其实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湘”村。

沙洲,这方红色的土地,珍藏着社会进步的记忆,绽放着绿水描摹的幸福样子。

猜你喜欢
沙洲被子红军
Mary’s Cninese
瑞金有咯沙洲坝
少寨红军桥
心海浪花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十送红军
云被子
月暖沙洲
再唱十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