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P的量化康复训练方案对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营养指标及免疫水平的影响

2023-09-13 03:02黄倩倩侯亚萍韩依汝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根治性胃肠功能康复训练

黄倩倩 侯亚萍 韩依汝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直肠癌是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了肛门的控便功能,但患者术后易出现腹泻,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致使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预后。现临床上针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常应用常规护理,可促进胃肠蠕动,但可能引起吻合口瘘的发生[1]。研究[2]表明,量化活动干预可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APP的量化康复训练方案对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营养指标及免疫水平的影响,现探索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15例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量化组。常规组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32-64(48.26±9.14)岁;肿瘤直径2.5-8.4(5.48±1.25)cm。量化组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32-64(47.53±9.23)岁;肿瘤直径2.5-8.4(5.54±1.13)cm。两组基线资料经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经直肠指诊、腹盆腔CT等检查纳入符合《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2014年,北京)》[3]中直肠癌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肿瘤大范围转移、精神异常等。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并获取批准。

1.2方法 两组均行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依据加速康复外科(ERAS)标准患者行围术期干预,术后给予抗感染、肠内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待手术结束,患者回至病房将无线智能手环戴至其脚踝处,嘱患者3 d内不取下,若患者活动期间出现心慌、头晕等,应将活动终止,确保患者安全。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向患者宣传术后康复知识,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待评估结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依据患者自愿原则,患者下床活动2~3次/d;护士对活动相关情况进行记录。

1.2.2 量化组 给予基于APP的量化康复训练方案。科室护士进行全员培训,将量化活动手册发放至患者手中,告知患者术后第1、2、3 d的活动距离分别为100m、300m、500m,若患者在活动期间无明显不适,可将步行距离适当增加;②于术后24 h内协助患者完成首次下床活动;③术后第1d下床活动2次,术后第2d下床活动3次,术后第3d下床活动4次;④责任护士于每日下午6点前借助无线网络同步患者手环信息至APP,动态关注患者每日活动的完成实际情况,针对未完成部分,对患者进行督促,督促其夜间继续完成;⑤次日上午8点前借助APP,对患者前一日活动总步数及距离进行详细查看记录。

1.3观察指标 (1)胃肠功能恢复: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包括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流质时间。

(2)营养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时营养指标。①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 mL,3700r/min离心13 min,分离血清,取适量血清采用迈瑞BS-2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测定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水平;②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应用皮褶厚度计测量肱三头肌提起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即为TSF;③上臂肌围(AMC):应用卷尺对上臂腕横纹至肘横纹连线中点的周径进行测量,即得出上臂中部周径,依据AMC=上臂中部周径减去3.14与TSF的乘积,计算AMC。

(3)免疫功能: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时免疫功能。取适量血清采用免疫比浊试剂盒(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仁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试剂盒(浙江维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

2 结果

2.1胃肠功能恢复 量化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流质时间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胃肠功能恢复

2.2营养指标 两组出院时TSF、AMC、PRE、TRF水平较干预前降低,量化组降低幅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营养指标

2.3免疫功能 两组出院时IgG、IgM、IL-6、CRP水平较干预前降低,量化组IgG、IgM水平降低幅度高于常规组,IL-6、CR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免疫功能

3 讨论

直肠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量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随着疾病进展,出现腹部隐隐作痛、腹胀、大便变细等表现,甚至排便困难、贫血、消瘦。现临床上针对直肠癌术后营养不良患者,多以常规护理为主,可改善营养指标,但免疫水平的调节效果较不理想。研究[4]表明,量化康复训练可调节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常规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鼓励,可增加胃肠动力,但部分患者依从性不高,致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较不明显[5]。基于APP的量化康复训练方案通过量化活动手册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量化活动树立正确认知,便于患者依据自身每日实际情况对量化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缓解患者术后盲目及恐慌情绪,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提高临床配合度,认真完成术后下床活动量化目标,促进胃肠蠕动,缩短术后始进食流质时间;加之规律性下床活动,患者规律性呼吸可促使膈肌得以锻炼,对直肠推进力具有提升作用,促进患者尽快排气排便[6]。结果显示量化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流质时间水平低于常规组,表明基于APP的量化康复训练方案可改善胃肠功能。

结果发现两组出院时TSF、AMC、PRE、TRF水平较干预前降低,量化组降低幅度高于常规组,表明基于APP的量化康复训练方案可调控营养指标。常规护理通过督促患者术后早日下床活动,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但患者对术后下床活动缺乏合理的规划,在执行方面较为盲目,致使营养指标的改善程度不高[7]。基于APP的量化康复训练方案促使患者术后拥有明确的康复指导标准,手机APP信息同步的应用可督促患者依据计划行下床活动,对自身活动计划的进展拥有清晰的认知,对自身行动执行力有精准的定位,提高患者的临床执行力,提升患者对活动及康复的信心,利用规律性且合理化的下床活动促使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增加营养物质吸收,改善营养不良状态[8]。

常规护理促使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知识,且护士的督促可提高其依从性,但患者对运动缺乏直观认识,致使每日下床活动量不足,导致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一般[9]。基于APP的量化康复训练方案通过手机APP信息同步促使患者对之前日常活动有直观且具体的认识,改变了以往临床患者被动干预的方式,将干预方式转化为主动化,提高患者临床配合度,督促患者按计划实行下床锻炼,便于尽快恢复胃肠功能,促使患者早日进食,改善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10]。研究显示两组出院时IgG、IgM、IL-6、CRP水平较干预前降低,量化组IgG、IgM水平降低幅度高于常规组,IL-6、CRP水平低于常规组,表明基于APP的量化康复训练方案可调节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基于APP的量化康复训练方案对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后患者进行干预,通过提升直肠推进力,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营养指标,调控免疫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治性胃肠功能康复训练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在术后控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