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策略

2023-09-15 05:30龙祥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龙祥

【摘 要】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而美术艺术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之一。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把美术学科中深刻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艺术素养,并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初中美术教师要对美术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既可以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可以让初中生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美术;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222—03

美术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不仅蕴含了绘画技术还包括文学故事、科学、自然等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初中美术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对美术进行深入的了解就要重视在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初中阶段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因此美术教师要通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豪,让初中生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与传承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探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美术教学从单一的传授美术知识向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方向过渡。近几年的初中美术教学十分注重全面开发本土化美术元素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教育工作者把美术教学的研究方向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探究美术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并取得了部分成果。如刘忠红著作的《中国民主优秀传统文化与少儿美术教育》一书中就对中国民間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本质进行了探究,还探讨了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美术教育元素。在美术教育的发展中还出现了各类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结合的各类资料,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还有部分文章对美术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时注重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这也表明美术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正处于欣欣向上发展态势[1]。

二、初中美术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的价值

(一)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主动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义务。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拓宽弘扬中华文化的路径让我国的学子都加入到传承中华文化中来。将美术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时时刻刻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豪,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

(二)符合新课改要求

202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教育课程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想要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育人作用就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3]。这可以彰显美术教育课程的人文性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文化的审美素养并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怀,这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达到新课改有关艺术课程的育人要求。

(三)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传统的美术教学以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为主,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这导致美术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彰显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审美性,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受到浓厚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学生可以在美术课堂发挥主观能动性,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这对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4]。

三、初中美术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全面开展,但是部分教师还是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些教学观念导致美术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并且部分初中美术教师也没有在新课改下形成先进科学的教学的观念,还只是把学生当做是传授美术知识的对象,没有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时的观念不够科学,这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5]。

四、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挖掘作品的文化背景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教材的编排独具匠心,无论是美术作品的选择还是主题都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教师要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挖掘美术教材的文化背景,通过项目化学习或文化故事会让学生感悟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基于文化背景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查阅有关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知识,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

以人美版七年级下册《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这一课为例,在这一课中教材给出了一副民族服饰图片,教材对民间服饰进行了讲解如“以鲜明的玫瑰红与蓝色为主呈现对比关系,裙子上的玫瑰红色调色与蓝色背心相呼应。”教师可以基于此民族服饰让学生展开项目化学习。教师可以制定以下项目任务:(1)探究此民族服饰的色彩特点;(2)此民族服饰中呈现了哪些对比颜色;(3)此民族服饰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4)此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还有哪些特点;(5)请选择一种颜色对比较为强烈的民族服饰进行讲解;(6)探究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在布置完项目化学习任务后,教师要让学生带着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有关我国民族文化服饰相关的内容,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传统民族服饰中学到色彩搭配还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文化故事分享大会。如基于第5个任务部分学生选择了苗族服饰、部分学生选择了傣族服饰,那么学生就要基于苗族文化特点和傣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故事分享会,通过故事分享会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加丰富多样的传统民间文化,这对于学生传承民族文化有积极作用。

(二)结合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教师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可以把美术教学和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进行结合,让学生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美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表现力。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文化复兴和民族复兴,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在提醒中华儿女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被遗忘。初中生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更是弘扬者、传播者,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不仅要传授美术知识还要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进行融合,让学生热爱民间文化并形成保护文化的意识。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实物。

以人美版八年级下册《传统居民的艺术魅力》这一课为例,本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广东开平碉楼的建筑模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高新信息技术给学生360度的展现民族建筑细节,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细致的观察民族建筑并以第一视角体会民族建筑风貌。在给学生展示了3D模型后,教师要让学生探究这些民族建筑的特点。如:福建土楼是一种适宜大家族居住,具有很强防御性能的房屋。土楼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是福建客家人引以为豪的建筑形式。同时这一建筑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往往十户、几百人住在同一楼,反映了客家人和睦相处聚族而居的传统,这是我国少数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

又如:北京四合院的四合是东、西、南、北四面围合形成口字型的建筑布局。北京四合院正屋居中,处于中轴线序列的高台之上,占据整座住宅最佳位置是由家中的長辈居住的。东西两房纵向排列,在正屋两侧由子女晚辈居住。我国四合院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长崇礼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屋和厢房在屋顶样式和建筑规模上有等级之分,处处都体现着尊老的传统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结合,让学生透过建筑看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探寻美术工艺文化提高文化内涵

工艺美术是审美性和实用性兼备的艺术,工艺美术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智慧。而在现代社会工艺美术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要带领学生探究美术工艺文化,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体会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

以八年级下册《艺术品的收藏与拍卖》这一课为例,本课中提到了丰富多样的工艺美术品,如圆明园兽首之虎头,教师可以依据这些工艺美术品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要先提前搜索有关圆明园兽首虎头的相关图文信息,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的图文信息展示出来。学生要根据教师展现的信息,从文化审美角度和艺术审美角度分析此陶瓷作品的特征,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培养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审美内涵,还可以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正确认识多元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除了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外还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这样既可以让人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传承。传承是创新的根本,正是因为不断的创新和传承我国文化才能够始终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而学生只有理解传承的意义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加入到文化创新中来。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世界具有各个不同类型的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他多元文化相互促进。但初中生年龄较小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的文化意识并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自觉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

(五)拓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知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的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脱出来。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将重点关注于教材,还要丰富教学内容。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材所展现的知识和文化是有限的,只有不断的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中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准备文字课外资料、视频课外资料或图片课外资料,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课外资源让学生展开补充学习,以此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如教师在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相关的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有关于秦朝服饰、秦朝使用的器具等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让学生通过服饰器具来推导当时秦朝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秦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以此帮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来了解秦朝文化。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民族的根基。新时代初中生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而教师要引领学生向实现中国梦前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把美术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结合,这样既可以促进初中美术教育创新,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种天高.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22(28).

[2]魏琛.传统文化进入初中美术课堂的有效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2(20).

[3]赵涛.初中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J].学园, 2022(19).

[4]刘文冰.初中美术教学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新课程,2022(27).

[5]唐娜.初中美术教学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8).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