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3-09-27 01:10陈红平刘元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陈红平 刘元

摘 要 高中语文古诗词蕴含着深刻的古代文学知識和人文审美观念,教师应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寻求更多的实践途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古文化知识和艺术,全面完善学生的语文发展思维。本文从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方面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  策略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瑰宝,从《诗经》《离骚》,到汉乐府民歌,再到唐诗宋词,这些流传千古的古代诗词歌赋,无不散发着古文化璀璨的光辉,令人流连忘返、甘之如饴。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渗透并使学生理解、扩展、吸收、运用传统文化,既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文艺魅力,又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一、激发兴趣,了解传统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引导学生对古代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哲理、文学艺术等深入探索,使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首先,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可以通过介绍伟大的作者来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如学习屈原的《离骚》之前,可以从介绍作者屈原这个人物入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他不仅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政治家,他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显著。这样一位在文学界赫赫有名的“诗魂”,必然会让学生产生敬仰之情,激发出对作者及作品探求的欲望。然后再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离骚》这部作品,学生自然更容易入心入脑,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收入囊中。

其次,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唱诵、播放教学片等方式引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古诗词一般具有词句优美、对仗工整、修辞运用得当、富有审美意象等特点。而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或者通过朗诵、甚至唱歌等都可以让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不再枯燥,拥有乐趣,进而更容易进入文化知识的学习状态。

二、立足教材,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教育专家经过仔细研究精心选取的,这些古诗词都是经典,不仅朗朗上口,富有文化意味,还是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而科学编排的。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立足教材本身,将入选的古诗词一一吃透,抽丝剥茧,通过单篇讲述、群文阅读、读写结合等方式给学生渗透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使之学有所得。

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篇诗词是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的艺术成就,它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它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二人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压迫的斗争精神,为后世人们所称道,表达了人们向往爱情婚姻自由的质朴理想。这篇诗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情感生活,在文学界极具艺术代表性。再如学习《归园田居》(其一),可以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陶渊明开始,思考学习他是一个什么类型的诗人,他的作品都呈现出哪些特点,有哪些艺术成就和文化风采等问题。然后理清《归园田居》写作的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遣词造句艺术、文化审美元素等意象,获得艺术美感与文化精神享受。

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的诗词汇总到一起,分门别类画出一张思维导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些古诗词的厚重文化。

三、结合作者,扩展传统文化

每一篇经典诗词都有一名作者,作者身处的社会时代和他的生活境况,都与他们的诗词创作息息相关。教师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就诗词作者引导学生延伸研究和讨论,为学生打开一个新思路,既拓展了知识面,又丰富了文化见识。

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可以从作者苏轼入手,引领学生去了解苏轼的方方面面,他所生活的北宋社会生活画面是什么样子,他的诗词作品都有哪些特点,可以从中吸取什么价值观念和审美艺术。经过深入学习与了解,学生会感慨,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由衷产生钦佩之情。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他的笔下,万事万物皆可书写,一山一水总关情,读他的诗歌创造,就如在享受一顿文化盛宴,学生会从中获益满满。

类似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每篇诗歌的作者入手,扩展思维,将古文化的精粹与繁华全面呈现在眼前。让学生们集思广益,热情思考,将古诗词延伸开来,回到那个年代,与作者时空对话,交流探讨当时社会的文学和艺术,再与如今的社会文化作一比较,古今对比一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生必然受益良多。

四、建构语言,吸收传统文化

新课标还倡导语言的积累与建构,而经典古诗中词对语言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教师在教育教学时可以从语言文字本身方面去引领学生取得突破。

古诗词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是中华语言文化的运用典范,教师在教学时要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有用的字词句以及韵律和节奏的用法。古诗词中还蕴含着汉语思维,多读、多背诵一些古诗词,让学生培养汉语运用的语感,灵活掌握语言的变换,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这对于汉语文化的传承有巨大的作用。

五、丰富教学,运用传统文化

古诗词教学也可以跳出课堂模式,采取多种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力量。比如可以在学校举办诗词朗诵大会,比照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模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组织者、参赛者、评委等人员全部由学生来担任,每个角色分工不同,但参与内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运用古诗词文化,让诗词更贴近生活,文化与生活结合,使学有所用,并传播文化。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书写自己对于诗词的感悟,作为考评学生的一种方式,不限题材、不限内容,只要是学生乐意去思考,去探究古诗词文化,就应该大大鼓励,既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思维和写作能力的锻炼。

诗词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应该积极去研究,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和提高。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是学习伙伴,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如此以来,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才能搭建起来,从而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局面。

总之,高中语文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哲理和价值观念,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使学生熟练掌握古诗词,能够从中获得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促进古诗词教学课堂最优化,让学生较高质量的掌握古诗词的内容,吸收并能够运用和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价值,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作者通联:陈红平,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

刘  元,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