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方法的广东旅游用地利用效率测评

2023-10-02 07:42余中元叶文浩
旅游纵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利用效率

余中元 叶文浩

摘 要: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多,土地无序扩张、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旅游业是广东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提高旅游用地效率,是实现广东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与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定量与定性分析广东省旅游用地利用效率。研究表明:2015—2021年,广东各城市的旅游用地利用效率不高,区位间存在差异,汕头、韶关、梅州、湛江、云浮等地正在逐步提高旅游用地利用效率;广东省旅游用地扩建、综合管理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广东省旅游用地的使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举措。

关键词:旅游用地;利用效率;DEA;Malmquist指数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項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1041);广东省驻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项目(KTP20210412);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DYF20161480)。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但同时存在着城市规模外延扩张过快、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1]。土地高效利用,是解决土地利用供需问题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益的必由之路。旅游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2]。由于缺乏生态监管和区域竞争和旅游企业利益驱动,旅游用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利用。旅游用地盲目扩大、重复建设、粗放经营,旅游地产畸形发展[2]。对旅游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监管迫在眉睫。本文采用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结合分析广东旅游用地的利用效率,提出提高广东各城市旅游用地利用效率的建议。

(一)旅游用地及分类

旅游用地是一种综合性的土地利用方式,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学者根据自己的知识领域提出旅游用地的概念。王万茂从政府建制的角度,认为旅游用地是风景名胜内的全部土地[3];黄羊山按照旅游景区功能将旅游用地分为三大类:旅游服务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生产管理用地[4];余中元在分析旅游用地社会生态系统要素、联系、结构、功能的基础上,认为旅游用地是一定时间域和空间域内由自然和人文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能(或潜在能够)提供旅游服务功能的多层级的适应性循环的社会生态系统及其空间表达[5]。

(二)土地利用效率

金贵等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4年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引入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对其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仍有较大上升潜力,省内、省际、上中下游的差异显著[6]。陈(Chen)等采用DEA模型对2006—2015年中国109个资源城市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测评[7]。黄(Huang)等则从开发区用地的视角,探究了2003—2008年开发区的建设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8]。

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进行定量分析时主要使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等主要评价方法[9]。数据包络分析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评价能源效率的数学方法,由查恩斯(Charnes)等在1978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度量一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 DMU)在一段时间内使用多个输入产生多个输出的相对效率的技术[10]。传统的DEA模型相当于“黑箱”评价,将投入与产出放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黑箱”中,通过模型运算得出效率值。托恩(K.Tone)在2003年提出SBM模型评估松弛变量来评测土地利用效率,改良了DEA模型[11]。2011年,莫哈拉姆(Mokarram)首次使用加权平均模型来测评土地利用效率。随后还出现了构建前沿面模型测评土地利用效率。

在土地利用效率的定量分析基础上,学者进一步提出土地利用效率的区位因素、市场因素等不同的影响因素。1949年,拉特克里夫(Ratcliff)提出区位具有优劣之分,优越区位土地利用效率高,反之则效率低。1986年,帕尔·巴罗斯(Pahl Baross)认为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为市场因素,如距离市场的远近、市场的等级大小等。除此之外,学者还在经济、产业、政府等角度分析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国内的土地利用效率测评工作起步较晚。1990年,国内学者纷纷构建相关的评测模型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以及在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效率分析。测算方法多采用DEA方法、生产函数、熵权法等。研究对象多涵盖全国范围的不同城市、城市群,评价指标也从单一向经济、社会、生态、政府等多指标发展[12-14]。

旅游用地利用效率广义上是指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旅游用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果的评估,可以通过旅游用地的利用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指标来衡量。狭义上是指旅游用地的经济效益。旅游用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国内对旅游用地效率的研究逐步走向多元化,研究区域多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需土地数据与经济数据源于《广东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政府公开数据。将每个城市的各个投入与产出数据分别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制作成符合软件DEARUN 3.0的格式需求的表格。

(二)研究方法

1.构建基于DEA的旅游用地利用效率测评模型

(1)建立模型。考虑到实际土地利用的投入与产出存在非等量变化的情况,本文将选择DEA模型中常用的BCC模型来测算广东旅游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

BCC模型是DEA的模型中的一种评价模型,用于评估各个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效率。它通过确定每个决策单元的最优权重来计算效率值,以确定哪些决策单元处于有效边界内。使用BCC模型有三点前提:一是每个决策单元属于同一类型,且互不相干;二是每个决策单元存在同样的资源要素投入与资源要素产出;三是生产的规模报酬是可变的[15]。

其中(Xt0, Yt0)和(Xt1, Yt1)表示t0和t1时期的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距离变量dt0和dt1是分别以t0和t1时期的技术作为参考。当全要素生产率(TFPCH)大于1时,表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表明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当TFPCH小于1时,表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表明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等于技术效率(EFFCH)与技术进步(TECHCH)。

(2)确定评估原则。合理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是客观正确评价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旅游业是资本与劳动密集型结合的综合性第三产业[17],在选择投入与生产指标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代表性原则、可获取性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选取能够反映土地利用效率的指标,使其能够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土地利用资源利用程度的整体水平。

第二,综合性原则。在选取评价指标时需考虑到土地利用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因此,在选择具备表述土地利用情况的指标应选择能够确保完整、全面地反映土地利用情况的因素。

第三,区域代表性原则。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指标也会不同,对此,在选择指标时,应当选取具备一定普遍性的评价体系指标,从而准确、真实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情况。

第四,可获取性原则。需要对评价指标可获性进行判断,选择有效的数据,充分利用已经统计过有效数据,并充分挖掘可获性数据,全面、客观地选择指标。

2.确定投入和产出指标

根据以上原则,选择固定资产投入、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旅游用地资源作为投入指标。旅游业的收入、旅游的总人次为产出指标(见表1)。对投入、产出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

3.土地利用效率测评

根据DEA模型,采用DEARUN 3.0软件,基于BCC的VRS模型下的投入导向对广东2015—2021年的旅游用地效率进行测算。具体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根据DEA模型,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PECH)与规模效率(SECH)的乘积。其中技术效率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率和资源整体配置的管理水平和制度水平;规模效益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当所有要素按同一比例进行变动时,产量发生变动的状态。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规模报酬的值越接近1,表示规模效率越高。若產出的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量增加的比例,即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用“↑”表示),适合加大投入进而促进土地利用效率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若产出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量增加的比例,即规模报酬递减(用“↓”表示),应当减少投入,进行合理调整土地要素投入和扩张进程。若产出量与投入量同比例变化,即规模报酬不变(用“—”表示)。

(一)土地利用技术效率分析

1.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区域间存在差异

广东省各城市旅游用地利用效率浮动大且在较低水平间变化,基本处于0.3和1之间,各年均值为0.494。深圳、广州、珠海、云浮、梅州的土地利用效率值超过0.6,处于较高水平。清远、汕头、河源、中山、揭阳、茂名、肇庆、汕尾、东莞、佛山、惠州等低于0.5,处于较低的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其余地市处于中等水平。

2.整体较为稳定,具有波动性

2015—2019年,2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略有上升,全省均值从0.598上升到0.658。2020—2021年旅游业发展受到影响,产出值低于正常值,目前正在恢复上升。2015—2019年个别城市能够达到最优水平,土地利用效率接近或等于1,如2017—2019年的广州、2015年的汕尾、2017—2018年的江门、2017年的湛江、2018—2019年的云浮。汕头、韶关、梅州、湛江、云浮等城市正在逐步提高旅游用地利用效率,呈现旅游用地利用效率上升趋势。广州、肇庆、潮州3个城市呈现“V”字形趋势,整体处于上下波动状态。其余11个城市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020—2021年,土地效率一同跌入超低水平。

(二)规模报酬分析

从表3来看,21个城市的旅游用地利用规模效益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广州一直处于递减趋势,但数值在2017—2019年达到1,投入与产出成正比,达到DEA有效目标值;深圳逐年递减,这可能是因为深圳消费水平高和深圳当地工薪阶级比较忙,较少得到机会进行旅行或者选择到就近的城市游玩。汕头、佛山、惠州等地出现递减的趋势,但在2020—2021年得到递增,这说明它们的产出部分如旅游群体占比较多的为本地人,提高了旅游用地利用规模效益的下限。汕尾、东莞、中山、阳江、茂名、清远、云浮、河源等地保持递增趋势,说明这些城市可以进一步提高投入,使规模效益达到最佳。江门、潮州、揭阳等地出现上下浮动的趋势,近几年的旅游用地土地利用效率也呈现不同的状态,这表明它们在近几年的工作中进行了适宜调整,保全土地经济效益的稳定性。从表4的均值可知,技术效率动态变化,存在波动,均值0.987,技术进步均值为0.921,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波动。表明广东省在2015—2019年土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呈小幅度上涨的趋势,但在2019—2020年下降严重。从2015年到2021年,广东省旅游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在递减。

技术进步在2015—2017年呈现上升趋势,2016—2017年涨幅最大,为30.3%。2017年后,技术退步,2019—2021年连续三年连续小于1,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说明2019年后旅游用地的可实施技术下降,从而降低了旅游用地利用效率技术进步。

从技术效率上看,从2015—2021年,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起伏程度基本一致,纯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增减趋势较为相似,可以说明土地利用效率的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关系更紧密,这表明注重提升土地利用的技术,如综合管理和技术提升,对土地利用生产率有很大影响。此外,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益三者的效率变化保持基本一致,技术效率又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保持基本一致,但技术进步却不太一样,这说明在广东省旅游用地扩建、综合管理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不平衡的关系。

(一)结论

第一,广东省旅游土地利用效率均不高,广东各城市间土地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第二,旅游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为稳定,具有波动性。第三,旅游土地利用效率与投入指标“固定投入”“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旅游资源(景区得分)”呈正相关。第四,土地技术效率对土地利用效率有着很大影响。第五,旅游用地扩建、综合管理和技术进步之间不平,需要调整协调发展这三者,不能过多关注某一领域,做到协调发展,从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二)对策

1.针对性投入固定投资,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合理的投入可以提高旅游用地利用效率。各城市应该充分挖掘自身城市的旅游资源潜力,分析旅游用地利用效率的短板,在交通布局、文化建设、景区规划管理、旅游产品设计、品牌建设、旅游营销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投入资金,发展旅游用地,提高旅游用地利用效率。

例如,惠州和梅州,两地的旅游资源得分相差不大,但在旅游业收入上,惠州却领先于梅州,这与惠州的经济投入和从业人员投入量较多及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分不开关系;佛山和韶关的比较更加明显,佛山的旅游业收入及旅游人次都远远大于韶关。再如潮州和云浮,潮州作为潮汕地区的一员,其文化底蕴远高于云浮地区,在景区得分上,潮州高于云浮,在固定投资与从业人员上低于或者持平于云浮,但潮州的旅游收入高于云浮,旅游人次也同样如此。梅州、韶关、潮州等地需要针对短板,找差距,有针对性地投入资金,提升旅游用地效率。

2.增加劳动要素投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高素质人才进入旅游用地工作有利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广东旅游用地需要引进旅游规划、旅游策划营销、旅游营运管理(景区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各层次人才,可以考虑在已有高校,如惠州学院等,加强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旅游管理的高端管理人才,在高职和中职学校等,加大力度培养旅游策划营销、旅游营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扩大产业规模,充分体现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延长产业链,带动关联经济产业的发展,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土地资源是旅游用地的根基,要做到合理开发土地。首先,要坚持生态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旅游用地供需矛盾、旅游用地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其次,不盲目跟风和照抄照搬,不搞形式主义,避免旅游资源的破坏浪费和土地的不合理、低效率利用。最后,培育地方特色旅游品牌。旅游用地发展需要突出保护当地特色。需要挖掘当地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地方特色和地方精神,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4.加大研发力度,注重技术进步

要加强智慧旅游、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在旅游规划、展示、运营和测评、监管、管理中的应用,加强旅游用地复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和规划设计,研制旅游用地生态保护技术。

5.科学规划,综合管理

首先,健全、完善旅游管理体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旅游用地进行综合管理,提高旅游用地利用效率。其次,整合利用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等各方面的政策红利或资金项目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

[1] 邱莹莹,盛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研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99-104.

[2] 余中元.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用地生态效应调控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2(1):166-170.

[3] 王万茂.土地资源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

[4] 黄羊山,王建萍.旅游规划[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198-202.

[5] 余中元,李波,張新时.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用地概念及分类:社会生态系统视角[J].生态学报,2019(7):2331-2342.

[6] 金贵,吴锋,李兆华,等.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及生态效率测算与分析[J].生态学报,2017(23):8048-8057.

[7] CHEN W,CHEN W J,NING S,et al. Exploring the industrial land use efficiency of China’s resource-based cities[J]. Cities,2019(10):215-223.

[8] HUANG Z J,HE C F,ZHU S J.D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The effects of selection,factor accumulation and agglomeration[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7,162:145-156.

[9] 范丽娟,田广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银川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农业科学研究,2018(1):6-9.

[10] 肖彤.基于DEA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21:14.

[11] KAORU T.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3):498-509.

[12] 杨奎.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9(9):1393-1402.

[13] 李崇明,胡俊杰.基于DEA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吉林省9地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3):678-686.

[14] 田浩辰.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17:12.

[15] 吴树畅,于静.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煤炭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绩效评价[J].煤炭工程,2020(9):183-187.

[16] 何润东.基于DEA方法的沈阳市城镇土地利用效率评价[D].沈阳:辽宁大学,2021:11.

[17] 陈江明.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过程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22(7):14-18.

[18] 武亞楠.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海南省18市县的面板数据[J].宜春学院学报,2023(2):41-47.

[19] 林卿.农地利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6.

猜你喜欢
利用效率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体制改革前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与配置效率研究
不同白菜品种对锌的响应及锌利用效率研究
嫁接与施肥对番茄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小黑麦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