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之楼今何在

2023-10-21 13:13潘春华
阅读(书香天地) 2023年9期
关键词:京口王昌龄华山

潘春华

唐代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有佳作《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后两句已成千古名句。“内怀冰清,外涵玉润”自古是君子所应有的冰壶之德。诗清润至此,品高洁如斯,古城镇江长江之畔的芙蓉楼也因此誉满天下。

芙蓉楼,一名千秋楼,旧志中称为“蒜山阁”,原坐落于镇江千秋桥畔月华山上,为东晋初刺史王恭所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距离芙蓉楼百余步之遥,曾经还有另一座名楼——万岁楼。芙蓉楼和万岁楼遥遥相望,这在中国建筑史上也不多见。

唐朝以来,芙蓉楼便是江南著名风景胜地,文人墨客常聚于此,饮酒赋诗,抒发胸怀,留下了不少的名篇佳作。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崔峒游览过芙蓉楼,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登润州芙蓉楼》:“上古人何在,东流水不归。往来潮有信,朝暮事成非。烟树临沙静,云帆入海稀。郡楼多逸兴,良牧谢玄晖。”唐人丁仙芝《江南曲》中也有“始下芙蓉楼”句。清代诗人刘镳对芙蓉楼也是情有獨钟:“北固多兵垒,烽烟接海门。城高云集晚,江阔雨未昏。野色芙蓉渡,秋声枫树村。昔人送别处,今日尚销魂。”

芙蓉楼也是赏月、观看日出的绝好去处。唐代名僧皎然《买药歌送杨山人》诗曰:“京口斜通江水流,斐回应上青山头。夜惊潮没鸬鹚堰,朝看日出芙蓉楼。”清代诗人鲍皋《月华山》诗云:“月华山上月,月月一回圆。明月有今古,青山无岁年。楼台名士地,风露美人天。今夜凭栏者,谁家不惘然。”清代画家周镐在传世之作《京江二十四景》中,撷取芙蓉楼的倩姿美景及周边秀丽景色,绘出山水画作《蓉楼话雨》,列入京口二十四景之一。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共四句二十八个字,据考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元年,王昌龄被贬谪为江宁(南京)县丞时。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好友,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特地从江宁赶到润州,在月华山上的芙蓉楼送别辛渐,以诗言志,吟就了这篇千古绝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精神,表明自己不会因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芙蓉楼自东晋修建后几经兴废,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芙蓉楼不幸毁于战乱,千古名楼不复存在。清代京口旗营诗人清瑞感叹道:“几度欲将遗址觅,不知何处采芙蓉。”1991年秋,镇江市人民政府在风景秀丽的金山“天下第一泉”塔影湖滨,移址重建芙蓉楼,于次年竣工。

现在的芙蓉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古建筑,临泉傍水,面湖而建,碧水映红楼,别致典雅。楼分上下两层,雕梁画栋,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登楼远眺,北可赏中泠泉,东可观金山寺、塔影湖,远山近水,一览无遗。尤其是夜晚明月升起时,泛舟塔影湖上,那金山佛塔的灯光、秀楼的倩影倒映在水中,随风漂动,宛如蓬莱仙境,颇有仙趣雅致,因此便有“江心一芙蓉”之说。

芙蓉楼附近有著名的中泠泉。早在唐代,中泠泉就闻名天下,唐代刘伯刍把中泠泉评为“天下第一”,列为中国五大名泉之首。中泠泉水质澄澈,甘醇清冽,沁人心脾,据说将中泠泉的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故有“盈杯不溢”之说。南宋文学家文天祥《太白楼》诗曰:“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日本招提寺长老森本在护送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塑像回扬州时,在此品尝香茗后连声称好,特地带一壶中泠泉水回日本,供奉在鉴真大师佛像面前,以慰大师思乡之情。

“高树平湖画里游,登临遥对塔山幽。诗情已入冰壶咏,千载芙蓉又有楼。”芙蓉楼的秀美景色、“玉壶冰心”的送别故事和瑰丽无比的诗文相得益彰,芙蓉楼极具景观、历史和文化特色,不愧为中华千古名楼。

(摘自《新华日报》)

猜你喜欢
京口王昌龄华山
Poesía En la frontera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Euler-Lagrangian Systems with Uncertainties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咏华山
京口驿的回忆
随王履登华山
华山历“险”记
“孤游”离京口,“疲老还旧邦”——鲍照与京口浅探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