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2023-10-27 09:01索娜周郑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索娜 周郑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提升我国国际化教育水平的主要形式之一,迫切需要构建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通过剖析目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基于PDCA的四阶段闭环动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指导下,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合作与交流形式更加多样,办学层次和质量显著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重点已经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进而转向内涵式建设的新阶段。教学质量是关乎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点,以教学质量保障为抓手,聚焦教学管理等重点环节,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入,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3月,我国依法批准开办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40个、合作办学项目共879个。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让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管理面临挑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质量依托外部评估,质量文化意识淡薄;教学质量管理支撑不力,质量管理体系欠缺;教学质量管理覆盖不全,质量管理环节存在漏洞;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模糊,质量评价不能量化;教学过程监控不能共享,质量监控形成“孤岛”;教学质量管理反馈缺位,质量管理未成闭环。因此,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对标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构建一套易操作、可量化、能监控、有反馈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制度保障原则

当前,各高职院校普遍未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专门的职能部门,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一般由教务处负责,因此存在教学管理工作分工不明确,工作内容未制度化、标准化的问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其特殊性,需要在注重中外教育文化和理念差异的背景下,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优质的教学资源,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各高职院校应结合院校情况与专业特色,建立健全支持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转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学部门人员职责,提升教学管理与督导效率,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积极发挥上层建筑作用,使质量保障体系目标明确、标准清晰,且做到有原则维护、有标准遵循、有制度支撑。

(二)參与主体多元化原则

参与主体多元化是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家长等多个教育相关利益方参与教学质量监督、评价、跟踪全过程。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这些利益相关方的支持,他们应该也必须参与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环节中。学校应当摸清各方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套满足家长期盼、政府期望、企业(行业)需求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形成命运共同体,在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中实现共赢。

(三)教学持续改进原则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目标,按周期、分阶段推进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实现过程监控、动态管理、评价诊断,并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对教学各环节进行优化诊改,使教学目标与时俱进、教学标准科学规范、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评价多元合理、教学监督完善到位,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内涵式提升。

三、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模型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之一,最先由被誉为现代质量管理奠基者的美国工程师休哈特提出,之后由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进行宣传普及,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法将质量管理分为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四个阶段。其中,P阶段制定项目的计划、目标,D阶段对项目目标进行执行,C阶段检查目标达成度,A阶段对达成结果进行处理,肯定成功的做法并将其标准化,改善不足以防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轮循环。以上四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呈现阶梯式上升。

课题组通过调研,深度剖析新时期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生源类型、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以OBE教育理念为核心,以PDCA循环为指导方法,构建四阶段闭环动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模式。整个模式包括以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的教学质量策划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质控的教学质量控制系统,以提升为中心、立体化评价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动态诊改的教学质量诊改系统,以期全面建立“监测—评价—跟踪”诊改机制,推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

(一)计划阶段:教学质量策划

教学质量策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要求,明确指导办学核心思想,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确定教学质量标准,定位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其中,人才培养计划是教学质量策划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等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根据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学校自身情况和办学实际需要决定的,也是高校一切教育活动与行为的主线。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应以学生毕业取得的能力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教学、管理活动。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按照教学活动安排,精准定位教学质量影响的相关因素,并根据闭环A阶段教学质量诊改结果,动态调整教学质量策划内容。

(二)执行阶段:教学质量控制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实施全过程与全方位教学质量控制。建立智慧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解决教学数据信息不共享的问题,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全校各部门数据的共享与统一,实现信息一次输入、部门同步共享。通过质量监测平台,依据各项质量监测目标、质量监测标准对教学质量各个环节进行即时性、阶段性监测。通过教学质量监测系统获得教学各环节海量数据,得到教与学过程与结果的反馈,获取教学质量信息,再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数据进行整合,并将此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测数据输送到闭环C阶段。

(三)检查阶段: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高效的评价机制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课程评审机制能否顺利运行、学生学习保障相关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应以时间轴“背景输入—学业过程—职业发展”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框架構建。评价机制应贯穿教学全过程,涵盖内部、外部评价两部分。内部评价包含教学督导评价、专业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三部分,外部评价包括毕业生、企业、家长、社会第三方四部分。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动态评价。在完成上述过程后,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到A阶段。

(四)纠正阶段:教学质量诊改

检查阶段结束之后,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汇总,对标教学质量标准,组织职能部门的教学督导成员进行讨论分析。该过程应该注重以下几点:整合优秀的教学案例,建立优秀教学经验成果集并进行推广宣传;识别此次循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形成教学质量整改报告;对教学组织、教学环节进行诊断、改进,进一步完善P阶段教学质量策划中的相关标准,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动态闭环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亟需建立一个集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监测、教学评价、教学诊改为一体的制度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意识、规范办学项目、深化对外交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国际化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金辉.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

[2]周平.基于PDCA循环的会计专业“3+4”课程衔接质量持续改进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12).

[3]蒋静,谭文轶,刘廷凤.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20(33).

[4]任大玲.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

责编:文 墨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SJGLX928)

作者简介:索娜(1973— ),女,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周郑(1993— ),女,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