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的 13 个瞬间:一场被遗忘40 年的现代化战争 (一)

2023-10-28 06:21三土
轻兵器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阿军马岛手榴弹

■ 三土

反映马岛战争的阿根廷电影《炮火启示录》剧照,肩背FM FAL 步枪的主人公背后是荒无人烟的马岛海岸线

1982 年4 ~6 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马岛战争,又称南大西洋战争或福克兰群岛战争。作为冷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上战略投送和海陆空联合作战,这场战争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多个经典战例,最著名的莫过于“飞鱼”导弹击沉“谢菲尔德”号和“大西洋运输者”号军舰。但这却经常让人忽略了马岛战争中的地面作战,后者包括两栖登陆和山地作战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实际上也是这场战争最为精彩和惨烈的部分。英军凭借正确的战术和较高的训练与装备水平,夺取一连串地面战斗的胜利,最终使得胜负的天平倾向英国一方——

借助于电视直播,马岛战争首次将一场现代化的立体战争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观众们不仅能看到单价过亿美元的导弹驱逐舰及其他先进装备,还有与以往不同的全新形式的地面战争:特种部队全方位出击,直升机、轻型火炮为步兵提供直接支援,反坦克和防空导弹、夜视侦察设备在一线普及,小口径突击步枪出现在士兵手中……除没有无人机与互联网智能终端外,马岛之战当年给各国带来的震撼,不亚于如今仍在持续的俄乌战争。

时过境迁,在经历此后层出不穷的各种冲突和局部战争后,曾经的马岛风云已经逐渐被人淡忘。本文尝试从单兵装备和后勤保障等角度,撷取战争中的13 个瞬间,展示当年波澜壮阔、变化莫测的战争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这场40年前的著名战争。

南乔治亚岛的枪声

刚刚进入1980 年代的阿根廷,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双重矛盾。1981 年,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值降幅达11.4%,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22.9%,而工人薪资水平只提升19.2%,民众苦不堪言,各地相继爆发大规模罢工和游行。已执政数年的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总统不得不主动辞职,而继任者同样昏聩无能,衰退迹象没有丝毫好转。

上任之初的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踌躇满志

在此情况下,军界铁腕人物、时任陆军总司令的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于1981 年12 月底上台,成为新一任总统。相对前任而言,加尔铁里更有能力和抱负。对内他严厉镇压反对派,对外则奉行亲美路线,积极发展与法、德、苏等国关系,在冷战两大阵营之间穿梭往来,着实捞到一些好处,特别是从欧洲购买了大量先进武器,使阿根廷俨然成为南美第一大军事强国。加尔铁里的自信心也不断膨胀,认为自己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但在经济方面,加尔铁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却遭遇滑铁卢,通货膨胀率超过600%,全国1/3 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加之在人权问题上遭到越来越多的责难,加尔铁里感到阿根廷需要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来转移焦点、重振民心,缓解当下危机。

经过一番比选,加尔铁里将目光投向一直与英国存在主权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后者位于巴塔哥尼亚半岛南端以东的南大西洋水域,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西距阿根廷约510 公里,距离英国本土则有1.3 万公里之遥,岛上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加尔铁里认为有美国盟友撑腰,英国不会为这样一个不毛之地与阿根廷大动干戈。而且从1960 年代起,阿根廷执政当局就通过多种方式,对马岛提出领土要求。而英国二战后国力江河日下,自顾不暇,对此一直反应迟钝。就在1980 年,作为整个英属海外领地裁军计划的一部分,英国还从马岛撤走部署在南大西洋海域的唯一1 艘军舰。加尔铁里将此视作是英国无力继续保护海外殖民地的一种表现,加上随后《英国国籍法》中限制给予马岛居民全面公民权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加尔铁里认为,用武力夺取马岛的时机已经到来。

恰在此时,一场本来无关痛痒的由民间行为引发的纠纷,被人为地激化成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外交危机,这就是南乔治亚岛事件。

事件起因是,阿根廷商人康斯坦蒂诺·大卫朵夫与位于英国爱丁堡的克里斯蒂安·萨尔维森公司接洽,要求收购马岛以东1390km 处的南乔治亚岛上4 个废弃捕鲸点的废旧物资。双方经过谈判,于1979年9 月签订其中3 个捕鲸点的收购协议。1982 年3 月11 日,大卫朵夫租赁阿根廷海军的“布恩苏索湾”号运输船,将设备和工人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运送到捕鲸点。3 月16 日晚,该船抵达斯特罗姆尼斯湾,设立营地并卸下工作设备。

马岛(英方称为福克兰群岛)由东、西两个大岛及部分零星岛屿组成,中间由福克兰海峡隔开。首府斯坦利位于群岛最东端,而英军后来登陆的圣卡洛斯湾,就在福克兰海峡的北端

20 世纪之初的斯坦利港周边。由于马岛地处偏僻,开发建设十分缓慢,直到马岛战争爆发前,斯坦利总人口也不足2000 人

1982 年3 月,商人康斯坦蒂诺·大卫朵夫雇佣阿根廷海军运输船“布恩苏索湾”号前往南乔治亚岛,此事成为南乔治亚岛危机的导火索。该船在战争期间在向马岛运送物资时遭轰炸受伤,战后作为靶船被击沉

英国皇家海军派出的“坚韧”号破冰船以及其搭载的“黄蜂”轻型直升机

3 月19 日,在南乔治亚岛从事野外调查的一群英国科研人员看到营地方向飘扬着一面阿根廷国旗,还听到枪声,便将此事报告马岛总督莱克斯·亨特,后者又向伦敦作了汇报。为此,英国政府向阿根廷政府提出正式抗议。英国海军随即派出装备2 门20mm 厄利空机关炮并搭载2 架“黄蜂”轻型直升机的“坚韧”号破冰船,带上22 名陆战队员,打算在斯特罗姆尼斯湾登陆,将这些不守规矩的阿根廷人赶走。3月23 日,英国向阿根廷发出最后通牒。阿根廷方面则针锋相对,派出5000 吨级的“帕拉伊索湾”号极地船,船上有14 名军人,包括从事水下爆破的特种部队蛙人,在与英舰相隔32km 的地方登陆。“坚韧”号自知不占优势,加之早在20 日,肇事的“布恩苏索湾”号就已经驶离,所有工人已随船离开,于是返回马岛斯坦利港。阿根廷军舰随后也主动离开,双方暂时相安无事。

那么,真的有人开过枪么?答案是肯定的,但那只是民用的大威力气枪。“布恩苏索湾”号大副奥斯瓦尔多·聂利亚事后回忆道:“国旗的确是工人们挂出去的,他们也常去海边练习气枪作为娱乐,当时没人想着英国法律这回事。”而且在英国方面提出抗议之后,工人们又射击过一轮气枪,而且还打死一头鹿,不过后者本来就是人工饲养的,被故意放到岛上作为猎物。工人们谁也没有想到,正是他们的有意无意之举,打响了马岛战争的“第一枪”。

不出加尔铁里所料,自己在这场小小摩擦中的强硬表现,果然激发了阿根廷国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市民自发地走上街头,表示支持总统,这是军政府自上台以来,第一次受到民众的自发拥护,这也让加尔铁里决心走得更远。短短几天之后,他将打着“收复失地”的旗号,主动发起对马岛的进攻,以阿根廷的国运为赌注,与世界上最老牌的殖民主义强国作一次真正的较量。

气枪射击运动在1980 年代的阿根廷十分流行,其实在英国也同样如此

加尔铁里在南乔治亚岛危机中的强硬态度,赢得了阿根廷民众的强烈支持,这也增加了他再次冒险的底气

制定“罗萨里奥行动”计划的霍黑·阿那亚(左)。他领导的阿根廷海军在战争后期消极避战,但他本人在战后却逃脱了下台的命运

加奇诺少校和一次不成功的突袭

早在南乔治亚岛危机之前,作为加尔铁里的铁杆支持者,阿根廷海军司令霍黑·阿那亚已经制定了“罗萨里奥行动”登陆计划。他计划派出3000 人的两栖登陆部队,以优势兵力包围岛上寥寥无几的英国驻军,迫使其投降,在48 小时内结束军事行动,并将岛上的英国居民驱逐出境,然后由阿方派驻军事总督作为岛上最高行政长官,实行军事统治。

但投入第一波登陆的阿军人数远少于计划,编制也比较复杂。其主力是海军陆战队第2 步兵营,共387 人。5 个月之前,作为近10 年内双方首次合作,该营曾和美国同行在巴塔哥尼亚搞过一次联合演习。第2 步兵营不仅接受过登陆训练,装备也为演习专门进行了优化,因此被派到马岛作为登陆作战的核心力量。此外还有两栖战车营,共101 人,装备20 辆美制LVTP-7水陆两栖装甲运兵车,以及5 辆LARC-5 两栖轮式运输车;两栖突击连,92 人;负责滩头侦察的战术蛙人部队,12 人;负责火力掩护的陆战队野战炮兵营分队,41 人;还有陆战队第1 步兵营的1 个连共65人作为预备队。这些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占领岛上的机杨、兵营、总督府,控制通往首府斯坦利的交通要道,为占领整个马岛作好准备。

参与登陆行动的阿根廷突击队员,装备包括伞兵型FM FAL 步枪(阿根廷称之为FALMP)、斯特林冲锋枪和反坦克枪榴弹

战前马岛上的英国“武装力量”,自右至左分别是皇家海军陆战队、皇家警察和“群岛国土卫队”

阿军登陆部队的LARC-5 两栖轮式运输车行驶在斯坦利的街道上

针对作为岛上英国存在象征的总督府,阿军起初计划派陆军第25团1 个排39 人前去占领,他们同时也是准备驻防斯坦利的首批部队。选中第25 团并没有什么特别考虑,该团佩戴的绿色贝雷帽也并非精英部队特有,原因只是其隶属第9 旅,驻地丘布特省距离马岛较近。

而马岛上的英国驻军主要是代号“8901”的海军陆战队分遣队和少数海军士兵,共81 人,另有皇家福克兰群岛警察和称为“群岛国土卫队”的一个连级准军事化部队,有战斗力的主要是前者。总之,阿方以大约940 人对阵英方80 多人,看起来似乎胜券在握。

1982 年4 月1 日晚21:30,登陆行动开始。“圣·特立尼达”号导弹驱逐舰驶近马岛南端,放下坐满突击队员的21 艘充气橡皮艇,这其中就包括由佩德罗·加奇诺海军少校带领的16 名队员。就在开战之前,他接到新的命令,改为由他率领这支小队伍,前往执行原定由25 团完成的占领总督府的任务。这一任务本应建立在出奇制胜的基础之上,而且阿方得到的情报是总督府无人防守。但其实当天晚上早些时候,马岛的广播电台已经播出阿海军舰队驶近的消息,英军对各战略要点尽可能采取了一些警戒措施,而加奇诺对此一无所知。更要命的是,尽管总督府平时对游客是开放的,阿方对其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连平面图都未事先获取。

4 月2 日清晨6:15,加奇诺的小分队抵达总督府。他与同组其他4 名突击队员绕到楼后,打算出其不意地冲进去抓住亨特总督。但他们摸错方向,进入的只是仆役所住的独立小楼。待加奇诺等人搞清状况,大楼里的31 名英国陆战队员、11 名海军士兵加上1 名退役的当地人已经严阵以待。二战期间当过皇家空军飞行员的亨特总督找出1 支9mm 手枪,他的司机则拿起1 支霰弹枪,也加入防御者一方。当阿根廷人在从后方接近主楼时,遭到对方突如其来的一通扫射,加奇诺当即被打倒在地,另1 人受轻伤,3人躲回仆役楼,后被英军俘虏。其他几组突击队员纷纷开火,建筑上弹痕累累,但英军并无伤亡,双方形成对峙,奇袭失败了。

阿根廷FMK2 手榴弹:左为训练弹,中为实弹,右为弹体剖面

英军使用的L2A2 手榴弹外观(左)及剖面(右)

加奇诺独自躺在双方之间的空地上,血流不止,但他手里始终握着1 枚拔掉保险销的手榴弹。这种型号为FMK2 的手榴弹是阿根廷独有的武器,由设在罗萨里奥的多明戈-马特轻武器工厂生产,前往攻占总督府的突击队员每人都携带至少2 枚这种手榴弹。该弹属于防御型手榴弹,近似圆球形的弹体上印有“FMK2 MOD 0”等字样,全弹高120mm,全弹质量285g,圆球形弹体由球墨铸铁铸造而成,壁厚约3mm,内装75 ~79g 黑索金和TNT混合炸药,爆炸后可形成1 ~3g的破片30 片左右,有效杀伤半径5m,安全半径约40m。该弹手掷距离可达30 ~50m,加装尾管后,也可以在安装22mm 枪榴弹发射具的步枪上使用空包弹发射,射程350 ~400m。

FMK2 手榴弹(左)及训练弹(右)大件分解状态,可见该弹的引信体型比一般手榴弹的大得多。图中下方的红色零件是开口式保险卡子。注意图中的2 套雷管组件均是训练弹使用的,击针改为固定在组件下方,以便训练时更换音响药剂

FMK2 手榴弹虽然整体不算大,但其中铝质引信所占比例却不小,主要原因是这种引信的结构比较特殊。为提高安全性,该弹的引爆系统与主装药采用隔离式设计,雷管和延期药一同压装成雷管组件,外观为一个金属小圆柱体,平时存放在25 枚装的方盒内,使用前才装入引信。弹体投掷出手后,保险片脱落,雷管组件在上方的弹簧作用下向下运动,撞击位于弹体下部的固定式击针,由此击发火帽,点燃延期药,延期3.6 ~4.5s 后引爆主装药。该设计的缺点是雷管组件下方必须留有一段空间,导致引信体积较大。该弹的安全性还体现在设有双重保险,一重是常见式样的保险销环,另一重是一个钢丝制成的开口式保险卡子,卡在弹体与引信的结合处,同样对保险片起到约束作用,防止保险销环因被意外拉出而导致危险。

躺在空地上的加奇诺拼命喊叫,并且挥舞着手中的FMK2。战斗间隙,英国人对他喊话,要他扔掉手榴弹,这样就能对他进行救护。但加奇诺听不懂英语,英国人也不知道他用西班牙语喊些什么,只能任由他躺在那里。加奇诺就这样躺了3 个多小时,直到英军最终投降后才得到救治,但因失血过多最终回天无力。作为登陆行动中唯一的阵亡者,他被追授阿根廷最高荣誉——英勇作战勋章。

一名阿军步兵,身上携带至少3 枚FMK2 手榴弹,其中2 枚在颈侧,1 枚在腰侧弹匣包旁

集中在总督府门前草坪上的英军俘虏,从制服上看包括陆战队和海军单位,其中1 名士兵正对着镜头竖起中指

阿军士兵展示缴获的英国国旗

在这场小规模战斗中,英军使用的则是L2A2 手榴弹,而且取得小小的战果,将试图抢回加奇诺的阿根廷突击队员逼回,并炸伤其中1 人。L2A2 系1970 年代英国皇家军械公司弹药分公司在L2A1 手榴弹基础上改进而成,后者则是美国M26 防御手榴弹的英国版。L2A2进一步缩小体积和质量,全弹高106mm,全弹质量395g,弹体直径60mm,内装70g 泰安和TNT 混合炸药。L2A2 的弹体采用比FMK2 更加先进的预制破片技术,外层为2个铆合在一起的薄钢板冲压成的半球体,真正起到杀伤作用的是内层刻槽钢丝缠绕而成的预制破片衬套,可形成均匀的2.4mm 见方的数百片杀伤破片,杀伤半径达到10m。该弹配用L25A6 翻板击针延期引信,延期时间3.9 ~4.9s,而且比L2A1多了一个保险销环固定夹,作用同样是避免保险销环意外脱落。

防守总督府的英军士兵投降后,携带斯特林冲锋枪的阿根廷突击队员对俘虏进行搜身

投降的英军士兵被要求趴在地上,后面是阿军的1 辆LARC-5 两栖轮式运输车

莱克斯·亨特率领总督府内的英方武装人员进行了长达3 个多小时的抵抗。战后他重返马岛,继续担任总督

在此后英军反攻、与阿军争夺岛上战略要点的一系列战斗中,FMK2 和L2A2 两种手榴弹还有多次交手的机会。只不过处于守势的阿军缺乏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掌握不好山地使用手榴弹的时机,FMK2不是抛出过早就是过迟,对进攻的英军没起到多大的杀伤作用。反之,英军则在拔除阿军据点时很好地发挥了手榴弹的作用,有相当数量的阿军士兵被L2A2 炸死在藏身的工事中。

冒险成功后,加尔铁里(左)亲自前往马岛进行视察

早在总督府战斗打响45 分钟之前,另一支规模稍大的阿军突击队,由桑切斯·萨巴罗特斯少校带领,包围了已成空营的穆迪布鲁克军营。第三支队伍则占领斯坦利机场,立即开始清除英军布下的障碍物,以便大型运输机降落。随着登陆人数的增加,阿方优势不断扩大,所以对总督府采取只围不攻的战术,只是不断喊话劝降。天亮后,亨特总督见抵抗已无意义,于是通过中间人,与阿方登陆部队指挥官卡洛斯·布塞尔少将进行谈判。4月2 日上午9:25,岛上以迈克·诺曼少校为首的80 多名英军士兵奉命向阿军投降,并在当天下午6:00,和亨特总督等人一道被遣返回国。临走前,他们见证了在岛上飘扬150多年的英国国旗第一次全部降下。(待续)

猜你喜欢
阿军马岛手榴弹
缺只角
午夜,校园响起“魔铃”声
真实版“土豆雷”
生命之外
中非手榴弹竟比可乐便宜
岛殇——英阿马岛之战
重保龄球
结巴有福
马岛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特点及启示
马岛战争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