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幼儿德育的关联性及教学实施

2023-11-03 14:28陈彩梅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关联性家庭教育

陈彩梅

摘要:3—6岁幼儿会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模仿能力较强,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给孩子带来极大影响,故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努力成为孩子的观察者、支持者以及教育者,依靠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做好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使幼儿能够在人生成长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品行与性格,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本文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在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和幼儿德育关联性的基础上,对这方面的有效举措给予简要总结。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德育;关联性;教学措施

常言道: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健康心理与良好品行养成的重要时期,但因为受到年龄、阅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心智发育不成熟,极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与错误心理状态,所以还需从幼儿时期着手,通过多种举措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让他们从人生的起步阶段开始就获得正确的为人处事之理,帮助其塑造健康品行。家庭是人从呱呱坠地到学习走路,再到求学成长的主要场所,孩子日常接触最多的人员就是父母等家人,尤其是父母,作为孩子人生成长的第一导师,更应该将自身的引导教育作用发挥出来,与学校教育协同联合,形成教育合力,进而从幼儿时期就形成最基本的德育价值观,为后续成长奠定基础。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德育的关联性

1.德育指导家庭教育

现代社会在人才方面的要求相当高,在用人时并非仅看其知识技能情况,还要看其是否具备高素质以及良好的品行。也正是受这种社会用人背景要求的影响,每个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十分优秀,有很好的前程,而德育能够在这一类型人才培育中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因此,家长需自觉发挥家庭教育的纽带功能,做好德育教育方向的准确把控,主动遵守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树立起正确理念,力求实现全面发展。

2.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家庭就是幼儿接受德育教育的第一站,为后续德育行为的养成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好幼儿德育教育工作,如以身作则,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主动向长辈问好,及时阻止不文明行为等,幼儿会在这一过程中“有样学样”。同时,家长要鼓励幼儿主动去做一些善良的事,并及时给予表扬,让幼儿能够从小懂得传达自己的善意,明白何为善行。此外,还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要求其自我反省,促使其初步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助力幼儿德育教育的开展措施

1.引导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教育思想

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现今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盼也相当高,但是父母的这种美好愿景对孩子而言可能是沉重的负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力投资、轻非智力投资现象突出,这对孩子健康成长相当不利。幼儿教师可通过QQ群、微信群或者其他平台来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具体做法为:第一,树立正确亲子观,即引导家长正确看待自己和幼儿间关系,在幼儿教育方面做到平等、民主,而非简单粗暴、专制蛮横。第二,树立正确教育观,即引导家长保持合理教育理念,明白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又懂得怎样“做人”,一味追求“高分”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同时,家长需明白,无论是儿童、少年还是成人,均属于“人”的范畴,所以儿童和成人的地位是相同的,在事物看待以及沟通交流上应做到民主平等,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需结合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社会需求标准来给予引导,而非单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培养。

2.协助家长了解教育规律,增强育人技能

教育并非死板地进行大道理讲解,也并非一成不变,应需要根据日常生活,使孩子顺其自然地接受教育,在谈天、游戏、生活中不经意地渗透教育内容,融洽和睦的氛围有助于幼儿欣然地接受教育。因此,教师应使家长注重教育理念方法的改进,使家长意识到教育孩子要懂艺术,掌握方法,应与现阶段幼儿年龄特征相符,与教育规律相符。如在2021年6月1日儿童节这天,四川成都有位父亲带孩子去吃自助餐。男孩取了过多的食物却吃不完,便趁着父亲不留意将食物倒进了垃圾桶。男孩父亲发现后并不是以暴力的形式进行解决,也没让男孩去给店家道歉,而是自己从垃圾桶中捡回食物,放入盘子中吃起来。这时孩子终于知道自己错了,抹着眼泪表示以后不再浪费粮食了,并阻止爸爸再吃。相信孩子这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件事,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也体现了家庭教育中的“智慧”与“技巧”。

同时,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良好的德育品质以及行为需要長时间的实践训练才能养成。如规则秩序,这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品行,若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秩序,必然会让他人反感,诱发矛盾纠纷。因此家长需从幼儿时期着手,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可有意识地带幼儿去乘坐公交车,依次排队上下车,在车内不打闹嬉戏等;在公共场所洗手、上厕所、接水等应自觉排队,不插队;在图书馆等场所要保持安静,排队借还书籍……这样幼儿就能通过具体实践认识到什么是规则秩序,而不只是每日听到父母口头说“规则秩序”。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如此。父母需要引导幼儿每日起床后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大班的幼儿可自己折叠被子、系鞋带、洗轻便衣服等,让幼儿逐渐学会自理。总的来讲,只有在长期的坚持以及早期教育之下,既严抓幼儿不良行为与思想的纠正,又使幼儿懂得相应的道理,循序渐进地了解是非善恶标准,才能为其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3.父母自觉约束行为,做到言传身教

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可让人一生受益。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学前阶段的幼儿可塑性相当强,此时做好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没有教材可借鉴,主要由家长教育理念所决定。若给予的是“灰色家庭”,那么必然会引起一个“灰色世纪”,责任心不足、自觉性低下、酗酒、抽烟等习惯也会让儿童上行下效,甚至变本加厉。若坚持“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的理念,那么最终孩子将变成家庭暴力行为的受害者。所以,教师要引导家长意识到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教育引导方法,以言传身教的形式给予幼儿教育,使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品行的熏陶。如家长可利用闲暇时间和幼儿一起去帮助弱势群体,阅读,做家务,感受大自然的山川秀美,乘坐公交车时主动为其他有需要的人让座等,使幼儿耳濡目染,能够主动学习并践行善举。

三、结论

美国心理学家莫顿·普林斯博士曾提到:优秀的品行,唯有从孩子尚且处于摇篮中时开始熏陶,才有希望,于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种子,越早越好。可见,幼儿期为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期,除了要在学校接受相应的品德教育外,还应注重家庭教育的落实。学校与家庭合作,帮助幼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性格特征,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亮丽底色。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关联性家庭教育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