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2023-11-05 15:49陈思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9期
关键词:明堂山雀世间

陈思锦

《长安三万里》一片中,李白对高适说“你心中的那一团锦绣终于开口说话了”,感谢追光十年力作,让我有朝一日能看见我心中那位气吞山河的人物,对着我作赋《将进酒》。

少年李白说: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暮年李白说:人生辟如朝露,转瞬即逝

高适最后一别之时,对李白说:你是谪仙人,要回天上

对自己说:我是世间人,我在世间盘桓

电影说:李白一生都追求出世的生活,哪怕垂垂老矣仍寻仙修道

有人认为李白一辈子都像侠客般,盛世里,残垣里,总是一副剥离现实的超脱,对他的认识也仅停留在谪仙的名号下。他的确是仙,但毕竟是谪仙,在雍容的盛唐里品一杯,在落败的末代中走一遭,他的人与诗在几个瞬间被清晰地剥离开。少年时,他会因在黄鹤楼上写不出压倒古今诗人的诗作而郁郁寡欢,面对烟波江,他会说“抚长剑,一扬眉”,少年时期的李白是人诗合一的,诗中狂浪横溢的才华,和那扬名长安城的李公子形象如出一辙;反观《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他为何要“与尔同销万古愁”呢?倘若出世,世间的一切岂会纷扰他半分?年近半百的他,写出了这篇气势磅礴的诗作,为何少年意气风发时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悟呢?反观此时的高适,同与李白少年游的荡然气概所剩无几,他不像李白那样爱酒喜诗,更不似李白那样醉酒风流,他只为传承高家枪法而活,为了不愧对列祖列宗,他要到长安去当“大鹏”。电影里李白由少年到壮年再到暮年的对比尤为强烈,沧桑浮露于身形,一路如同蜀道难于上青天的遭遇早已使风流少年变成形如槁木的老者,这也是诗行不合一的瞬间之一。因为永王叛乱一事入狱的李白,重见天日之时放生高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才是李白被誉为谪仙的原因,无论身处何方,少年不羁和狂热的心是支撑他一路从青莲乡走来的力量。李白与高适都是俗世中人,只不过一个做著要回天上的梦,一个选择在人世间盘桓,这就是信仰。李白明知蜀道难,却仍写得出明堂赋,他为醉生梦死的长安城赌上年少轻狂,他为翰林院与锦宫袍供奉无数佳作,他为佳肴玉女传唱清平调,大唐盛世也因他而繁华如歌,我总是无从得知他的信仰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自由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寻仙修道,捉月而亡;是为了功名吗?用才华博得整座京城的艳羡,让名声远震后宫汉室;是为了逍遥吗?对影成三人,会向瑶台月下逢;是为了携友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的他身旁从不缺为他送行的“汪伦”;是为了山水之乐吗?大好山岳河川,相看怎会生厌。都不是,他若是仅为了自由,就不会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穹崇明堂倚天开兮,他也曾渴望重用赏识,这就是为何他要为永王赋诗十一首,但他只是为了这样的功名吗?更不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气概怎会是纵横捭阖之人能拥有的,功名利禄被他视作粪土,锦宫袍远没有一身白衣清丽。那是为了携友逍遥于山水间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心高气傲的他并非等闲之辈。他自由洒脱,极目天地间,但是却渴望重用和赏识,他不愿屈服于尔虞我诈的鼠辈,在官场因为不阿谀奉承而吃闭门羹,他只能在山水中寻求从前的快意,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一边说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一边说着“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在不同境遇下有两个“真我”,一个是诗行合一的世间人,一个是放浪形骸的天上人,后世对他的印象大多是后者,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在广袤麦田山丘之下与高适驰骋的、在胡姬酒肆醉赏一曲国色天香的、在醉后不知天在水的夜穹下赋诗的、在万重青山里与仙鹤共行扁舟的,才是那个天上人的形象,更是大唐覆灭后给世间人留下的形象。我始终不解,为何《长安三万里》要把李白和高适写作推心置腹的老友,哪怕杜少陵、王维在高适的友情下都略显得黯淡。高适评价李白,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潇洒不羁的人,李白在最后一别时对高适说,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首诗,我二十年前,就是照着你的模样写的,高适。其实不然,《长安三万里》的主角是高适,李白是配角。高适少年无为,琴棋书画笔墨纸砚一样都拿不出手,唯一得他深爱的就是那把伴随他十余载的高家枪,但影片的最后,高适却成了一个与郭子仪大将平分秋色的统帅;反观李白,年少轻狂却名扬天下,善诗、善赋、善墨、善歌、善剑,貌似除了仕途不怎么顺利,人生皆顺意,但是为何最终在江上衣衫褴褛被塑造得如此不堪,或许在青年时的诗词里,就能找到山雀与凤凰不同路的答案。驿站诗板上,高适就已题下《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而同样是杀敌,李白的《侠客行》却无悲怆凄美之情,“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有人说,这就是李白与高适的差别。一个入世,心中常常想着世间国乱,一个虽身在世间,却总想着天上。李白永远活在鲜衣怒马少年时,就是因为没有长远之计和远大抱负才会锒铛入狱。而高适怨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他一生都在渴求让高家重见天日,最终得以施展少年时的抱负。李白与高适相识,李白教高适相扑,高适教李白舞枪。影片中出现三次李白与高适比拼相扑,第一次是少年时期,高适被李白的虚实招式打得措手不及;第二次是壮年时期,高适此时与李白已然不相上下;最后一次是晚年时期,李白彻彻底底地输了,他输得很彻底。李白是长安鼎盛时的赢家,而高适是长安落寞后的赢家,到底谁才是赢家呢?山雀与凤凰不同路,有人可能认为彼时潦倒落魄的李白是山雀,没有高适凤凰一样的志气。但在我心中李白就像一只一直会盘旋在盛唐的大鹏。高适没有天上人的气概,他一辈子都是世间人,就像麻雀害怕覆巢之下,不敢回头看,更不敢向前看,总要未雨绸缪;而李白,谪仙人啊谪仙人,少年朝气的心让他敢正视落魄,也敢畅谈未来。他自夸,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自勉,长风破浪会有时。他自由,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和高适从来没有也从来都不能用自己的信仰感化对方,因为他们各自的信仰如此坚定。影片中,高适最后救了李白,但历史却不是如此,高适已成为节度使,李白在狱里给高适的信件杳无音讯。所以,他们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呢?李白明知蜀道难,却仍写得出明堂赋,他的信仰许就是为盛唐而活着,为自己而活着。他是千古以来浪漫主义诗词不可逾越的高峰。他的浪漫为明堂,郁穹崇而鸿纷,又似蔑蓬壶之海楼,吞岱宗之日观;他的浪漫为自己,在所有他的诗赋里就已经给自己了一个清晰的交代。

猜你喜欢
明堂山雀世间
探访明堂天堂
持己心,行世间
家有什么好
一垄地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春风 山雀雀
世间最贫穷的人
小山雀学本领
世间的美好都来去如风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