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与课标一致性研究

2023-11-10 03:51云南师范大学陈晓茜李荣丽
中学数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课标学业一致性

云南师范大学 陈晓茜 李荣丽

本文中将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分别与课标中的必修部分和必修加选择性必修部分进行一致性分析,了解高中毕业学生和高考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本文中选取2020,2021,2022年山东新高考全国卷和2020,2021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分别分析这几套试题和课标的一致性,以及高考卷和学业水平考试卷考查的区别与联系,给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2020,2021,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和2020,2021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为研究样本,分别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必修加选择性必修部分,必修部分的内容进行一致性分析.为了研究的方便,后面用《课标》(必修)来表示课标中必修部分,《课标》来表示课标中必修加选择性必修部分.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过程

1.3.1 确定编码框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需要选择前两个部分.包括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四个主题和“了解”“理解”“掌握”三个认知水平.

构建“SEC”一致性分析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SEC”一致性分析的二维框架

1.3.2《课标》编码

《课标》中内容标准部分对每一主题的知识内容都给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行为动词对课标中的全部内容与要求进行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划分[1].

1.3.3 高考试卷编码

对试卷编码时,具体编码如下:按照试题答案的具体解题步骤确定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有时会出现不同的知识点并且水平动词也不同,此时要对这个具体目标进行拆分,将这个目标分解成相互独立的小目标,再分别编码.例如,在一个具体目标里,同时出现“了解”“应用”两个不同的水平动词,则水平一与水平三各记录1次.分值是采用平均分配的原则,算出总共考查的次数,分值除以次数得到一次的分数.

2 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根据编码所得数据,可分别计算出表1所对应的《课标》与试卷两个矩阵对应单元格的比率值Xi和Yi,代入Porter一致性系数公式,即可计算出一致性系数.2020,2021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与《课标》(必修)之间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6,0.865;2020,2021,2022年高考试卷与《课标》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55,0.78,0.63.都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一致.

2.1 内容主题分析

将各个主题在课标和试卷中的比例以图1中平滑线的形式来表示,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可以很直观地比较《课标》和试卷对于各个主题的考查情况和变化的趋势.

图1 内容主题分布带平滑线散点图

《课标》对不同主题的考查呈现集中趋势.《课标》中虽然注重函数主题和几何与代数主题的考查,但并未轻视基础知识和概率与统计主题的考查,极差不到0.15.两份试卷的变化趋势几乎重合,对各主题的考查一致性很高,但极差较大,接近0.5.对知识内容的考查集中在函数主题和几何与代数主题上,对预备知识和概率与统计主题的考查力度不够.

2.2 认知水平分析

将各个水平在《课标》和试卷中的比例以图2中平滑线的形式来表示,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可以很直观地比较《课标》和试卷对于各个水平的考查情况.

图2 认知水平分布带平滑曲线散点图

通过图2可知,《课标》(必修)、《课标》和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的认知水平变化趋势基本重合,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三份高考卷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水平一的考查低于《课标》,水平二的考查与《课标》较为一致,水平三的考查明显高于《课标》.

3 研究结论

通过计算得到的一致性系数可知,高考卷与《课标》,学业水平考试与《课标》(必修)都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一致,并且2021年的两份试卷均比2020年的两份试卷与相应的课标一致性更高.

3.1 内容主题一致性情况

《课标》、《课标》(必修)对这四个主题的考查力度较一致,2020,2021年高考卷与2020年学业水平试卷较一致,都更加注重几何与代数主题的考查.而2021年学业水平试卷更注重主题二的考查.

3.2 认知水平一致性情况

《课标》和试卷对于水平二的考查力度较为一致,而两份高考试卷对水平三的考查力度要高于《课标》,对水平一的考查低于《课标》.学业水平考试和《课标》(必修)对各水平的考查力度较为一致.

4 反思与建议

4.1 落实《课标》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标准的地位被进一步体现出来.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的依据,因此课标是连接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之间的桥梁.但是,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都是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虽然学生的成绩表面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2].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落实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均衡四个主题的教学力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2 立足课标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高中数学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对于不同形式的考试,课标中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需要,立足于课标进行讲解,而不是立足于高考.但对于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要在基于课标的教学基础上再进行深入拓展.通过对图形2的分析可知,试卷对水平二的考查力度最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注重中等难度知识的讲解,不要一味追求高难度的教学.

4.3 重视日常测评,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和日常的测验考试是不同性质的.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带有一定的甄别选拔目的,而日常的测验是考查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期中、期末等平常的测评试题与新课标的一致性问题.

猜你喜欢
课标学业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艰苦的学业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