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痛不痛?

2023-11-11 15:59暗号
关键词:玻璃棒触觉动物

暗号

近日有新闻报道,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即使植物没有神经,也能得知有什么东西触碰过自己。新闻将其总结为“植物拥有触觉”,难道植物也怕痛不成?

植物的互动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实验是怎么做的:科学家用基因手段改造了一些植物,让其细胞拥有了一种基于钙信号的“压力传感指示器”。用头发丝粗细的玻璃棒去触摸这些细胞,这些指示器就会显示出细胞内部和细胞间的钙信号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用玻璃棒触摸时,信号呈现缓慢移动的波;而玻璃棒离开后,波立刻变得更快,并且快速消散了。两种不同的波意味着,植物对压力的到来和离开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反应模式。

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直接体验到这种神奇的互动——含羞草能知道你轻抚过它,像害羞一样立刻合起来。捕蝇草等食虫植物能迅速把自己变成牢笼困住虫子,慢慢消化,前提也是先感受到昆虫的到来。

这种像动物一样的“感受”真的存在吗?并不完全是。

触和觉

动物之所以需要演化出明确的“触觉”,是为了配合越来越快的世界。字面意义上看,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在于“动静之别”。但在多細胞生命的最早期,动物要么像珊瑚一样固定在海底,食用随机漂来的营养,要么作为浮游生物随波逐流,没有主动地去追逐和捕猎,和现在动物们能跑能跳能飞翔的形象大不相同。

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改变了这一切,动物获得了惊人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要有全套知觉能力作为配套,比如视觉和听觉可以感受猎物和捕猎者的位置、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攻防地形;触觉可以感受到外界环境对自己的机械刺激,从此经过身体的海水和风的变化就都有了一种危险的意味,指引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分辨猎物和天敌。

而种种证据表明,长期被我们忽略的植物也有着类似的机制。只不过“桃李不言”,植物并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没有一处地方去处理这种压力感受,更不能把它归纳成一种“知觉”。

痛,太痛了!

动物甚至拥有触觉的高级版——痛觉。

例如你不慎踩到乐高砖块(机械刺激)、被开水烫到或者在冬天的东北舔了铁门(温度刺激)、吃到超级辣的小面(化学刺激),肯定很疼!这就触发了我们体内的痛觉感受器,由外周神经系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危险的信号。在这个过程中,伤口等部位会释放一系列主动引发疼痛的物质,例如组胺、前列腺素等,来为这一过程助力,最终经过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区、前扣带回和岛叶等部位,产生痛觉。

换句话说,痛觉是大脑产生的一种观点。譬如我们人类能否感知疼痛,甚至会受到本人接收刺激时的行为动机、过往经历、情感性格、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全方位影响。它不完全是伤情的客观反映,而是一个“脑补”,由大脑去决定要不要驱动你的身体去趋利避害。另外,自身产生痛觉也能提示身体出了哪些状况:牙疼肚子疼能催促我们赶紧去医院,是因为我们知道这是身体的警告。

植物、动物一个样?

植物除了对机械压力作出类似“触觉”的响应外,竟然也有类似“痛觉”的反应?当一株植物受到刺激时,比如牧草被牛羊啃食,在它的“伤口”处,抗氧化系统会超量分泌过氧化氢等超氧化物,这些防御信号分子犹如痛觉因子一样在植物体内运输,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但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不会产生关于疼痛的内在体验,因为它们不需要移动自己,而是释放单宁等天敌不太喜欢的东西,保障大部分植株的安全。

关于植物的痛“觉”,现在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不同的植物还会用不同的物质来实现这种“伤痛扩散”,但它们的作用又似乎是相通的。例如系统素这种防御信号分子是一个18 肽组成的小分子,天然环境下只有茄科植物有,但科学家发现人工干预下把它放在十字花科的拟南芥里,也不是不能用。

还有一些实验显示,前文所说的钙离子通路除了能传达“触”的信号外,也可以传达“痛”的信号,这一点和动物也相似。这也许是因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这两者之间的一些底层架构也可以通用。

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比起有中枢神经的动物,植物感受外界刺激的机制不掺杂任何大脑加工出来的“感知”,它仍然是纯粹的机械反应,和动物存在本质的区别。

猜你喜欢
玻璃棒触觉动物
“消失”的玻璃棒
“消失”的玻璃棒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纯弯状态下高硼硅玻璃棒级联断裂的条件研究
消失的玻璃棒
食的触觉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
针对视障者的触觉图形呈现及其设计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