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市加快发展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的思考

2023-11-22 09:27
现代交通技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苏锡常市域常州市

费 华

(常州市铁路民航事务管理中心,常州 213002)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 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1]。市域(郊)铁路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2]。近年来,国家和江苏省级层面相继出台政策文件,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发展。2019 年2 月1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328 号),提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大力发展都市圈市域(郊)铁路,有序新建市域(郊)铁路,将市域(郊)铁路运营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2020 年12 月7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重点支持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财力有支撑、客流有基础、发展有需求的地区规划建设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强化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便捷通勤。2021 年5 月29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21〕39号)[3],提出要高质量补齐城际和市域(郊)短板,突出加快城市群城际和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2021 年9 月20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 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4],提出城市群城际和市域(郊)铁路重点围绕沿江城市群以及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形成“拥江环湖环沪”的城际铁路网和中心放射的市域(郊)铁路网,到2035 年,城市群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约1 400 公里。2022 年6 月2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 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5],提出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到2025 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 000 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2 小时通达。上述政策文件的出台,使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迎来了难得的“窗口期”和机遇期。

1 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发展现状

目前,常州市境内既有干线铁路包括京沪高铁、宁杭高铁、沪宁城际、京沪铁路和新长铁路,通车里程183 km;在建干线铁路有沪宁沿江高铁,在建里程93.7 km;纳入上位规划的干线铁路有盐宜铁路、常泰铁路和镇宣铁路,规划里程163 km,其中,盐宜铁路和常泰铁路为“十四五”期间的开工项目,镇宣铁路镇江至溧阳段为“十四五”期间的储备开工项目。目前,常州市境内没有运营、在建的城市群城际铁路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纳入上位规划的城市群城际铁路有苏锡常城际铁路,规划里程55 km;境内建成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1 号线和2 号线,通车里程54 km;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有1 号线延伸线和2 号线延伸线、3~7 号线,规划里程238 km,其中5 号线和6 号线为“十四五”期间的开工项目。常州市铁路(轨道)示意如图1 所示,常州市铁路(轨道)具体信息如表1 所示。

表1 常州市铁路(轨道)具体信息

图1 常州市铁路(轨道)示意

1.2 主要问题

目前,常州市轨道交通主要呈干线+地铁的结构布局,以高铁为主干的国铁干线网已基本形成,地铁网也已初步形成。相比之下,更“接地气”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群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市域(郊)铁路在规划纳规层面上尚处于空白状态,常州中心城区与周边市县、外围组团间缺乏快速客运通道[6],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短板。大数据显示,常州市人均铁路出行距离呈现“都市圈聚集”转变。常州现有的“干线+地铁”轨道布局难以适应当前多层次轨道交通出行需求,必须通过发展市域(郊)铁路,使轨道向都市圈城市群拓展延伸,解决轨道结构短板问题。

2 常州市发展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的可行性

常州市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是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下辖的溧阳市和金坛区又是南京都市圈的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常州市确立了“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常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全力推进长三角交通中轴建设,实现3 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 小时通行江苏全省、1 小时畅行都市圈。2022 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 550.1 亿元,居全国地级市第25 位;人均GDP 17.8 万元,居全国地级市第10 位;年末常住人口536.6 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18.6 万人,城镇化率78.0%,高于全省74.4%、全国65.2%的平均水平。根据《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征求意见稿),至2035 年,规划市域常住人口规模730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0%。当前,常州正瞄准城市定位,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冲刺GDP 万亿之城。综上分析,常州市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等现状基础和发展需求,均是常州市发展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的良好支撑。

3 常州市发展市域(郊)铁路的必要性

3.1 促进常州“左右逢缘”

常州市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是江苏省唯一被苏锡常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同时覆盖的城市。目前,常州市是两大都市圈中唯一没有获批建设市域(郊)铁路的城市。常州市发展市域(郊)铁路,有利于全域融入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和下辖的溧阳市与金坛区融入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3.2 助力常州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常州市位于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交汇地带。在南京都市圈中,中心城市南京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并吸纳了溧阳市和金坛区加入都市圈;在苏锡常都市圈中,苏州和无锡两市经济总量高、人口数量大、城镇化水平高、城市能级高,且目前都在加快市域(郊)铁路建设,带动周边区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在此背景下,常州市必须通过发展市域(郊)铁路,增强发展凝聚力,拓展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培育发展常州都市圈,打造能级更高的现代化常州,全面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3.3 推动常州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

“两湖”(滆湖、长荡湖)创新区位于常州市域地理中心,是常州新一轮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和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的主阵地。“两湖”创新区结构规划示意如图2 所示。

图2 “两湖”创新区结构规划示意

常州南站位于“两湖”创新区核心位置,是常州市全力打造的长三角中轴枢纽“第一门户”和城市“中央车站”。常州市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两湖”创新区将发挥引擎、示范和先导的重要作用,而发展市域(郊)铁路是其重要支撑。常州市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络概念示意如图3 所示。

图3 常州市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络概念示意

依托常州南站,通过规划布局多层次轨道交通线网,打造高能级铁路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可提高综合交通体系覆盖广度、通达深度和连接速度,实现3 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 小时通行江苏全省、1 小时畅行都市圈、半小时抵达周边毗邻地区,打造支撑更强的现代化常州,有力推动常州城市发展格局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4 常州市域(郊)铁路发展路径及对策和措施

4.1 做好规划编制和纳规工作

(1) 以强化常州“532”发展战略支撑为重点,依据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交通相关规划,在深入研究运输需求、功能定位、规划衔接、生态环保要求等基础上,结合“四网[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融合”的要求,科学编制常州市域(郊)铁路规划,明确目标、建设规模、建设时序、系统制式、敷设方式、衔接换乘、营运管理、资金筹措等,同步制订铁路站场及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规划;规划经常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定后形成市级层面规划方案。强化规划成果刚性约束,做到一本规划管全域、一张蓝图绘到底。

(2) 积极配合江苏省级层面编制《扬子江城市群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苏锡常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等区域性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时反馈常州市的诉求和意见,积极谋划更多项目纳入规划。常州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应积极配合省相关部门做好与国家相关部委的对口衔接沟通,推动规划早日获批,为市域(郊)铁路尽早开工建设提供规划支撑。

4.2 尽早出台新一轮铁路发展政策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重大民生工程,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常州市打造长三角交通中轴的重点攻坚领域和主战场。“十四五”期间,常州市铁路建设将由高速铁路建设阶段逐步向高速铁路与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并重的新阶段转变,呈现鲜明的层次多、项目多、投资大、任务重的特点。现行的政策是2016 年9 月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出台的《关于加快铁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其已难以适应新阶段铁路发展需求,亟须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明确新阶段铁路发展的目标体系、重点任务、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等,以支撑新一轮铁路发展。

4.3 省市合力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

(1) 从江苏省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扬子江城市群和苏锡常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系统制式等,统筹布局运营控制中心和车辆基地等,为多层次轨道网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协同营运服务等提供支撑和保障。

(2) 从常州市级层面按照轻重缓急,研究提出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计划,明确时序要求,落实责任单位,建立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的协调机制和全程跟进的督查机制,推动市域(郊)铁路早日开工建设;探索依托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队伍,推进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开展常州南站站城融合一体化设计,探索车站上盖和地下空间开发及分层确权,将常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打造成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标志性工程。

5 结语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随着常州市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都市圈的加快形成,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将迎来大发展,对推动常州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苏锡常市域常州市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浅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苏锡常地区国控污水处理厂氨氮排放特征研究
近30年来苏锡常城市增长形态过程与聚散规律
常州市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