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质理论的现代竹制家具设计策略*

2023-11-28 08:56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竹制家具要素

谢 涛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

随着竹加工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 竹制家具的造型与功能更加多元化, 消费市场对产品美学品质与情感价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并进一步延展到对产品背后无形内涵的认同。 现代竹制家具产品设计, 也开始趋向于通过构造独特品质来提升产品附加值, 以满足消费用户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诉求。 感质设计理念注重人性因素与感性工学的融合, 打造具有独特质感、 能带来心灵感动的情感化产品与创意服务[1]。 将感质理论引入到竹制家具设计实践, 有助于塑造良好产品印象与品牌形象[2], 促进消费购买行为,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1 感质理论与感质设计

感质(Qualia), 即构成人类感觉的一种独特“质感”。 在哲学上, 感质指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体验感, 是一种微妙的心理现象、 意识状态与感官活动, 一种被记忆在脑海里的美好感觉[3];在设计领域, 感质可以解释为用户通过产品或服务获得的情感触动、 美好感官体验与“心灵感动”, 其核心理念是引导与凝聚用户的正面情绪[4]。 感质产品包括魅力(Attractiveness)、 美学(Beauty)、 创意(Creativity)、 精致(Delicacy)、工学(Engineering) 5 大要素[5], 具体内容表征与指向如表1 所示。 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 感质产品更为强调人性表现、 感性诉求与故事性, 通过感性价值的5 大感质要素的呈现, 建构出独特性与增加商品与服务附加价值, 引发顾客心灵上的喜悦与情感互动[6]。

表1 感质产品的5 大核心要素Tab.1 Five core elements of qualia products

就创意生活产业而言, 感质设计的4 大基本要素为“核心知识、 深度体验、 高质美感与生活主张”, 分别指向知识经济的创意思维、 服务与活动的创意构思、 场域与产品的创意运用, 以及用户品味的创意路径[7]。 感质理论介入产品设计中, 表现出与心理、 直觉、 感知与认知密切关联的4 大特征: 体验性、 审美性、 共感性与感动性[8]。 相对于一般设计, 感质设计更为注重情感互动与体验, 通过感质体验、 感质场域与感质产品, 连接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 引发源自内心深处的感动。 设计师将可引发用户感动情绪的感质意象进行设计转译, 将感质因子及感质元素在设计过程中加以传递与表现, 从而形成具有感动品质与感性价值的感质产品。 在体验经济发展趋势下, 现代家具设计行业越发注重彰显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品味, 使得感质理论介入竹制家具设计领域更具必要性。

2 感质理论与竹制家具设计的关联机制

感质理论应用于竹制家具产品设计实践, 将以产品感质设计的概念引发与展开、 设计程序、感质要素评估与结果反馈这一成型周期为依据,结合感质5 大核心要素, 对竹制家具感质要素进行分析, 明确感质的传递方式与机制, 旨在形成具体可行的感质设计思路[9]。

感质作为一种心理层面的感知, 很难以量化来得知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具体感受, 更多依赖于个体的既往经验以及预期体验[10]。 产品感质要素主要来源于造型外形与体验心理2 个方面,在生理层面为制造工艺、 材质、 功能、 性能及特色等外显要素, 在心理层面为个性、 美学、 联想、情感互动等内隐要素。 参照竹家具的全生命周期设计理念[11], 结合感质理论5 大核心要素的阐释, 竹制家具的感质设计流程可以划分为感质生成、 感质传递、 感质体验与感质实现4 个阶段。其中, 感质理论与竹制家具设计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分析见图1 所示。

图1 竹制家具感质要素的传导机制与实现流程Fig.1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and re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qualia elements of bamboo furniture

3 竹制家具产品的感质设计策略

3.1 竹制家具感质设计的目标

竹制家具的感质设计模式, 以创意活动为基础, 以消费用户与产品的情感互动为目标, 结合物理机能与人因要素, 通过竹制家具造型的创意设计来营造一种生活形态。 结合感质的传递模式与消费者对感质的评估反馈, 在竹家具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注重感质要素的呈现, 从而提升产品的感质力。 消费者会因过去的经验、 情感、 记忆与认知, 而留下属于某一商品的产品意象, 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感质设计介入竹制家具产品研制过程, 根本目的是使之成为具有感质内涵的文化商品, 并通过美学生活形态的商业运作模式, 形成具有文化附加值的消费品牌[12]。

3.2 文化意象转译与竹制家具感质要素生成

文化属性与感质产品之间的关联性极为密切。竹的文化因子从内涵与外延2 个层面解读, 可分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13]。 竹的文化象征意义与人们自古所赞颂的品格胸怀、 操守气节是紧密联系的, 竹的自然属性也被赋予正向的审美趣味、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 竹制家具的感质意象生成,与竹文化丰富的情感层次与意蕴密切关联。 在竹家具外观造型设计上, 可借助竹材极强的柔韧可塑性来塑造其文化品格, 如坚贞、 刚毅、 气节、谦虚、 质朴有担当等。 以文化要素为创意来源诠释特定的文化涵义, 从感官体验到通过文化联想进而引发思考与体悟, 实现竹从自然物象到人格意象的建立, 进而转译成为竹制家具的感质意象。

对传统文化意象与造物技艺进行转译再生,是竹制家具产品开发中常用的感质设计思维。 竹椅《椅君子》 是设计师石大宇(Dah-Yue Shi) 的作品(图2), 取“君子比德于竹” 的文化意蕴与审美意象。 造型观感上, 椅背从“尹”, 椅座从“口”, 曲直相协, 整体合为“君” 字之形。 将竹誉为“君子美德” 的文化哲思诠释为生动的具象表达, 亦与竹子所象征的文人品格正相契合。 这件作品将文化内涵、 人文精神与材料工艺等融为一体, 使用户在感悟文化意义的同时生发感动的情愫, 这正是感质设计的目标所向。

图2 石大宇设计作品《椅君子》Fig.2 “Chair Jun Zi” designed by Dah-Yue Shi

3.3 设计协同与工艺创新提升产品感质力

建构竹制家具产品的感质力, 核心目标是通过创意设计实现美学品质与感性价值, 进而形成差异化的用户感质体验。 传统制竹工艺蕴藏着世代相传的技术经验、 造物智慧与审美意识, 竹器具的设计与生产既是生态智慧, 也是遵循自然法则的造物态度。 从技术层面来看, 传统制竹工艺所体现出的尺度设计、 形制工序、 技术指标与科学规范, 与现代竹家具设计规范别无二致。 传统制竹工艺在现代竹家具设计体系中的价值转化,将感官体验与文化意识经验相关联, 通过情感联结提升产品感质力的同时, 也有助于提升文化附加值。

通过对传统制竹工艺与手作经验的知识转移,设计师与竹工艺师的协同合作, 能够不断拓展竹制家具的创意空间。 在结构形式上可以综合采用榫接(图3a)、 嵌接、 缠结配装、 销钉固定等方式组装成型; 在竹材加工上采用火制塑形、 加热弯曲(图3b)、 表皮保青(图3c)、 抛光处理等物理技术; 在手法工序上可借鉴竹编(图3d)、竹雕、 竹刻等传统制竹手工艺。 此外, 还可以将竹材与其他适宜材料相结合, 在克服加工短板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 进一步拓展竹制家具的结构形式, 丰富产品的设计语言与感质体验[14]。

图3 融合传统工艺的现代竹家具设计Fig.3 Modern bamboo furniture design integrated with traditional craft

3.4 情感化要素介入增强竹制家具设计的感质体验

感质体验注重“文化内涵” 和“精神体验”等情感因素, 这与情感化设计的思维模式较为相近。 竹制家具的感质设计, 可以参考情感化设计的开展轴线, 分层次由物境向情境、 意境逐步推进。 感官层, 注重对传统制竹工艺、 原竹自然属性的利用, 将产品语义与产品造型进行关联设计,使用户能够直观地解读信息; 行为层, 营造情境体验与互动的近场域, 用户能够处身感受竹制家具材质的坚固耐用与工法的精巧, 以及功能使用上的人性关怀; 意识层, 以文化内涵与故事性赋予产品情感特质, 进而触动用户的内心, 实现情感的升华, 形成美好记忆。

3.5 构建感质评价机制持续改进产品设计方案

就消费行为而言, 感质设计更为注重产品目标用户的情感需求。 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感质评价能够获取相对客观的反馈数据, 验证竹制家具产品是否具有吸引消费者的感质力, 是否拥有使消费者感动的特质, 从而实现产品的持续改进与迭代。 将感质5 大核心要素作为竹制家具感质评价模型的构建基础, 从5 个维度对样本进行评价[15]。 各项设置典型评价因子作为调查选项, 使用语义差分法采取5 点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价, 评价等级依据受测者感受的强弱程度分为5 个等级,1 表示最弱, 5 表示最强, 如表2 所示。

表2 面向目标消费用户的竹制家具产品感质测评量表Tab.2 Qualia evaluation scale of bamboo furniture products for target consumption users

由于感质体验主要源于用户心理层面的体悟与感受, 具有模糊性、 抽象性与差异性的特点,单凭常规的产品图像类评价材料, 较难获得精准的量化结果, 因此对于产品原型的使用感受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为了确保数据统计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邀请受测者参与体验后进行主观性描述及反馈信息采集, 以便进一步完善评价结论。根据受测者对于样本感质体验的反馈数据, 可以修正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产品缺陷, 为产品改良与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4 结束语

感质设计思维旨在引导设计师准确捕捉用户情感需求, 匹配消费者认知, 建构产品设计创意的核心价值。 竹制家具的感质设计策略, 强调产品的文化内涵与魅力, 外观造型的美感体现, 功能结构的精巧与创意, 材料与技术表现的精致与工学尺度。 产品感质评价模型对于现代竹制家具设计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限于受测者的个体性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寻找适用且更广泛的指标, 设计实施与方案产出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猜你喜欢
竹制家具要素
竹制玩具的设计特征探析
竹趣横生——传统竹制玩具品类与特征研究
捕鱼节(环球360°)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