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护理干预体会

2023-11-29 05:20韦富平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护工吸入性营养状况

韦富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王庄卫生院 273120

通过鼻饲方式给予患者营养是重症老年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但鼻饲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比如吸入性肺炎。相关研究报道[1],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0%~43%,鼻饲患者常因为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发生后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一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干预中,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升疗效以及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方式,根据以上情况,本研究重点分析给予鼻饲治疗的老年患者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90例需要鼻饲治疗的老年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根据治疗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先接受干预(2022年1月至10月)的患者为对照组,后接受干预(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2.12±12.25)岁,疾病因素:脑梗死患者35例,脑出血患者10例。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1.35±12.99)岁,疾病因素:脑梗死患者32例,脑出血患者13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过对比计算后均显示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疾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患者经过头颅CT或者MRI诊断;年龄≥60岁;经鼻腔插管进行鼻饲;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干预之前已经出现误吸或者吸入性肺炎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性护理措施,给予口腔护理、基础护理等。观察组给予预防性的护理措施:①由于患者家属或者护工鼻饲管理操作不当、对患者卧位姿势调整不当、鼻饲量过大以及鼻饲时间过长等,容易引起患者出现误吸。因此应该加强患者或者护工的健康教育,提升其护理管理水平,护士加强监督。②鼻饲管按照鼻尖至耳垂至剑突再加7~10cm的长度留置,则其末端游离于胃内部,注入食物应该直接达到胃部下端,避免食物位置过低反流引起呛咳,减少吸入性肺炎。按本要求插入的胃管较长,不易因为咳嗽脱落,也不易因为胃蠕动使胃管移位至口腔,减少频繁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③患者体位是预防误吸的关键。取平卧位时,患者咽喉、食管、胃体处于同一水平,再加上老年患者食管括约肌屏障减弱,床头角度如果过低会增加反流食物进入呼吸道,从而引发误吸。因此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采取坐位或者床头角度提升30°~45°,借助重力作用加速胃体排空,减少食管反流,并使咽部分泌物向咽喉部聚积,减少咽部感染。鼻饲时以及鼻饲后30分钟尽量不要搬动患者,不要翻身,不能开展吸痰操作。鼻饲后保持半卧位60分钟再恢复体位,利于食物在消化道内充分运行。④口腔护理。鼻饲患者口腔清洁度下降,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加上机体防御能力降低以及咳嗽反射减弱等情况,使大量含有细菌的分泌物或者唾液进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需要根据患者口腔pH值不同实施相应的口腔护理,每次口腔护理前先使用pH试纸了解口腔情况,对于pH<7的患者使用7%苏打水,pH>7的患者给予2%硼酸水,每日清洁2~3次。⑤做好健康教育。本次患者为脑卒中或者脑出血患者,病程长,病房护士工作量大,较多操作需要患者家属或者护工开展。此时需要做好家属以及护工健康宣教,采用演示、现场讲解以及示范等方法说明鼻饲操作要点和管理注意点。⑥严格控制好鼻饲量、次数、速度以及温度,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此时胃蠕动减慢、胃肠道功能较低,严格控制鼻饲种类和鼻饲量,保证患者安全性[2]。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判断标准[3]:存在误吸并且胸部X线显示新浸润性影像,患者出现咳嗽症状,体温>38.5℃或者呼吸困难。②干预前后监测患者营养状况,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ALB)、血红蛋白浓度(HGB)。③计算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恢复经口营养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对比使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对比采取pearson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22%(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LB以及HGB等水平值均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加理想,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患者营养状况对比

2.3 两组住院时间与恢复经口营养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恢复经口营养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恢复经口营养时间对比

3.讨论

吸入性肺炎指吸入了酸性物质、动物脂肪以及其他刺激性或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引发的肺炎。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吞咽咳嗽反射减弱,喉头功能障碍,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差等情况使鼻饲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较高。并且对于卧床重症老年患者而言,其营养主要来源为鼻饲,如果在鼻饲护理管理中存在管理方式不当等情况,会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生率[4]。长期留置鼻导管的老年患者由于鼻饲管和功能障碍程度不同的环状括约肌损伤对咽喉部刺激作用,增加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此时需要给予相应护理管理,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

本次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预防性护理,做好家属以及护工健康教育和预防误吸的宣教,增加胃管长度,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鼻饲体位,借助重力作用减少食物反流。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咽部分泌物细菌进入肺部,因口腔护理中仅采用生理盐水不能达到有效的口腔清洁,因此本研究根据口腔pH值采用相应的口腔护理液,从而有效减少口腔细菌。做好家属以及护工关于鼻饲的健康教育,增加家属相应专业知识,增强对护士解释和护理操作的理解,改善鼻饲管理,减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最后,严格控制鼻饲量、速度、温度,避免造成胃潴留、食管反流或者营养不良等情况。本次观察组患者开展以上预防性护理干预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22%,说明预防性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减轻患者治疗负担。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LB与HGB等水平值均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加理想,预防性护理对于患者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组恢复经口营养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主要与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以及营养良好相关。本次研究护理结果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6,7],说明预防性护理降低鼻饲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率的作用明确。

导致老年卧床患者鼻饲时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因素较多,比如老年患者吞咽功能减弱,当咽喉肌肉运动功能下降后,非常容易引发误吸;老年人群口腔出现负荷量超标的定值菌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的常见因素[8]。吸入性肺炎发生后会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甚至会引发患者死亡,因此在鼻饲管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应的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9,10]。传统的护理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仅是按照治疗和护理流程开展相应的操作,不能针对患者情况开展护理。预防性护理是一种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护理开展中充分考虑可能引发某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经过论证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进一步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在老年鼻饲患者护理过程中融入了预防性护理措施,分析引发老年鼻饲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原因,并对患者的家属以及护工开展相应健康宣教,提升其护理技能,减少因为护理不当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并根据患者的口腔清洁情况开展口腔和体位护理,使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明显降低,且有效保障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老年鼻饲患者,在临床干预中需要强调预防性护理,以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猜你喜欢
护工吸入性营养状况
北京护工故事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