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及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23-11-30 01:41
中国卫生统计 2023年5期
关键词:热身合肥市体育运动

刘 睿 常 晴 高 鲁

【提 要】 目的 调查合肥市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合肥市14所中小学校在校中小学生3528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问,统计中小学生过去1年内运动损伤发生情况,对比发生与未发生运动损伤学生的一般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合肥市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为45.69%,损伤类型以擦伤(15.07%)、扭伤(9.16%)、挫伤(8.07%)为主,损伤部位以下肢(25.47%)、上肢(16.10%)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小学生BMI、近视、运动前身体状态、平衡能力、运动前热身、疲劳运动、负荷过大、注意力不集中、服装不合适均为运动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肥市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肥胖、近视、运动前身体状态差、平衡能力差、未进行运动前热身、疲劳运动、负荷过大、注意力不集中、服装不合适的中小学生易发生运动损伤。

体育运动是增强人体素质的良好方法,在中小学教育及活动中,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育,加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管理是我国社会及家庭关注的重点内容[1]。但体育运动具有一定开放性、竞争性及对抗性,且中小学生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运动过程中常因各种因素引起运动损伤,包括擦伤、扭伤、骨折等,从而制约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甚至影响其身心健康[2-3]。因此,积极预防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因分析方面[4-5],对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少。为了解合肥市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10~12月抽取合肥市14所中小学校在校中小学生3528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合肥市4所小学、10所中学的在校中小学生3528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986名,女生1542名,年龄7~21岁,平均(15.03±3.92)岁。

2.方法

统计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近视、父母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居住地、运动前身体状态、平衡能力、运动环境、运动前热身、疲劳运动、负荷过大、保护措施、注意力不集中、技术错误、服装不合适。BMI参照国内相关标准[6]分为正常、超重、肥胖。为保证问卷有效性,本研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审阅、修订问卷各项目。此次调查共发放3528份问卷,其中3471份经筛查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8.38%。

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描述,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以是否发生运动损伤为因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运动损伤发生情况

完成有效调查的3471名在校中小学生中,1586名学生在过去1年内发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为45.69%。具体损伤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分布情况

2.发生与未发生运动损伤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

发生与未发生运动损伤学生在年龄、独生子女、居住地、运动环境、保护措施、技术错误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与未发生运动损伤学生在性别、BMI、近视、父母文化程度、运动前身体状态、平衡能力、运动前热身、疲劳运动、负荷过大、注意力不集中、服装不合适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发生与未发生运动损伤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

3.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运动损伤为因变量,未发生赋值0,发生赋值1。将表2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近视、运动前身体状态、平衡能力、运动前热身、疲劳运动、负荷过大、注意力不集中、服装不合适均为中小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

表4 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 论

目前中小学体育运动呈丰富多样化,国外研究显示,参加体育课运动的学生过去12个月中一次或多次严重伤害的发生率高达57.0%[7]。在我国南方的中学生中,运动损伤的总发生率为25.1%[8]。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为45.69%,低于国内相关研究[9]报道的56.6%,其原因在于上述研究时间为2017年,近年来国内对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管理的措施越来越规范化、合理化,有助于降低运动损伤,而本研究时间为2021年。但合肥市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加强防控非常有必要。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合肥市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肥胖、超重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更高(OR=2.5)。研究显示,国内中小学生肥胖情况较为普遍,肥胖检出率为7.39%[10]。肥胖会增加自身器官的负担,导致心肺耐力水平、运动能力及抗疲劳能力降低,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减弱[11-12],从而增加运动损伤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中,平衡能力也是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原因在于平衡能力较差的学生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较弱,在运动过程中更易发生跌倒,从而增加运动损伤发生风险。肥胖、平衡能力均为体质内因,对于肥胖、平衡能力差的学生,可分别能通过减肥、平衡能力训练改善,以减少运动损伤发生。近视也会使运动损伤发生风险增加,这是因为近视学生视物能力降低,虽然佩戴眼镜能有效提高视力,但运动过程中因眼镜易脱落、被汗水或雾气打湿,多数近视学生在运动时会摘掉眼镜,从而导致运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和人物的观察、判断力减弱,更易发生运动损伤。

本研究结果中,运动前身体状态差、未进行运动前热身、疲劳运动、负荷过大、服装不合适均会明显增加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风险,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安全观念,本研究中身体状态差主要由感冒(106例)或饥饿(85例)等引起,感冒可引起头晕、肌肉酸痛等症状,饥饿也会引起头晕症状,导致运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时易发生跌倒、碰撞而引起运动损伤。而充分热身准备能降低中小学生肌肉黏滞性,避免产生肌肉结节,同时能激活肌肉本体感受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神经系统兴奋度,从而避免发生运动损伤[13-14]。疲劳运动、负荷过大可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出现反应迟钝、判断失误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被迫做应急动作时造成肌肉、韧带或骨骼等发生应急损伤[15]。服装不合适可限制肢体活动度,或增加运动不适感,也会增加运动损伤发生风险[16]。因此,体育老师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运动安全观念教育,嘱咐身体状态差、疲劳感明显的学生积极告知老师情况,尽量避免被迫参加运动,同时告知学生热身准备、集中精神运动的重要性,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热身运动及运动负荷,尽量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率。

此外,相关研究显示,男生和女生体力活动相关伤害的发生率不同,其中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应针对学生性别制定预防措施[17]。本研究也发现男性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高于女生,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而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性别并不是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说明性别差异并不会明显影响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风险,但与女学生相比,男学生更加活泼、好动,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更高,在体育运动中的活动量也较大,因此体育运动中仍需加强对男学生的关注,避免疲劳运动和超负荷运动,以降低运动损伤发生风险。

综上可知,合肥市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肥胖、近视、运动前身体状态差、平衡能力差、未进行运动前热身、疲劳运动、负荷过大、注意力不集中、服装不合适均会提高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风险,家长及老师应对上述影响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运动损伤发生。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未将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分层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未来工作中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热身合肥市体育运动
醒狮
世界最大“充电宝”为冬奥“热身”
送你一盆小多肉
体育运动
合肥市朝霞小学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呆呆和朵朵(13)
when与while档案馆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