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调查及影响治愈因素分析

2023-11-30 01:41林昌锋符式景
中国卫生统计 2023年5期
关键词:总支出海南省结核病

张 玲 林昌锋 孙 霞 温 煦 符式景

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572000)

【提 要】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三亚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海南省三亚地区各医院收治的456例肺结核患者,根据治愈情况分为治愈组、未治愈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分析肺结核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并调查社会经济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结果 456例肺结核患者中治愈380例(83.33%),未治愈76例(16.67%),两组患者结核病经济压力、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年龄、居住地、治疗依从性与治疗结局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结核病经济压力(OR=1.692,95% CI=1.027~2.789)、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OR=2.406,95% CI=1.326~4.366)、年龄36~50岁(OR=1.644,95% CI=1.082~2.767)、51~65岁(OR=1.865,95% CI=1.092~3.184)、居住地(OR=2.625,95% CI=1.237~5.571)、治疗依从性(OR=1.893,95% CI=1.106~3.238)是影响肺结核患者治愈的危险因素。结论 海南省三亚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与肺结核治疗结局存在相关性,其中结核病经济压力大、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高是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

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肺结核是常见的类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肺结核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乏力、低热、潮热、盗汗等,容易被其他肺部疾病掩盖,从而增加诊断难度,影响治疗可及性,早期诊疗是控制传染以及影响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3]。社会经济水平影响个体医疗需求以及医疗消费水平,同时孔荣等[4-5]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学情况与结核病的诊、治、延误存在相关性,而诊、治、延误是控制结核病传染的主要障碍,因此可推断社会经济学情况可能反映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大样本调查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结核病治愈的危险因素,旨在为该海南省三亚地区的肺结核防控、诊治提供科学指导。

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海南省三亚地区各医院收治的456例肺结核患者,年龄20~65岁。该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的诊断标准[6],均属于涂阳肺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肺结核),伴有盗汗、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2)病历资料完整,均完成疗程,且疗程末次有痰检结果。排除标准:(1)心、肝、肾器质性功能障碍;(2)肺结核病情严重无法应答;(3)全身恶性肿瘤;(4)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严重认知障碍;(5)复治肺结核。

2.方法

社会经济学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结核病治疗负担、家庭情况、个人收入、诊疗费用、医疗付费形式、住院报销比例(0、40%、80%)、门诊报销比例(全额、定额、其他)、有无负债、治疗依从性等。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肺结核治疗费用占家庭年支出的比例。治疗依从性:按时按量用药,不滥用抗结核药,不擅自停药,定期接受痰集菌、肝功能、胸部影像学检查,出现咯血、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诊。调查表由我院自制,正式调查前先行3 次预调查,并修改完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7。

治疗结局:参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定义治疗结局[6],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且连续2次涂片结果均呈阴性,其中1次是治疗末的涂片,则表明治愈。若患者治疗至第5个月末或者疗程结束时,治疗末的涂片结果显示阳性,或者因肺结核引起的死亡、转入多耐药、不良反应引起的无法治疗,则定义为治疗失败(未治愈)。

3.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社会经济因素与治疗结局的关系

456例肺结核患者中治愈380例(83.33%),未治愈76例(16.67%),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家庭负债、个人月收入等社会经济因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经济压力、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与治疗结局存在相关性(P<0.05),见表1。

表1 社会经济因素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比较

2.人口学和疾病特征与治疗结局的关系

两组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户籍等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居住地、治疗依从性与治疗结局存在相关性,城镇、低龄、治疗依从患者具有较高的治愈率(P<0.05),见表2。

表2 人口学和疾病特征与治疗结局的关系

3.肺结核患者治愈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以治愈情况为因变量,以结核病经济压力、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年龄、居住地为自变量,具体赋值见表3。上述因素进一步作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核病经济压力(OR=1.692,95%CI=1.027~2.789)、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OR=2.406,95%CI=1.326~4.366)、与20~35岁居民相比, 36~50岁居民(OR=1.644,95%CI=1.082~2.767)、51~65岁居民(OR=1.865,95%CI=1.092~3.184)、居住地(OR=2.625,95%CI=1.237~5.571)、治疗依从性(OR=1.893,95%CI=1.106~3.238)是影响肺结核患者治愈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3 研究因素赋值表

讨 论

结核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而引起,其中我国作为高负担国家之一,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是我国的重点工作内容[7-8]。既往研究认为[9-11],经济落后、基础疾病、多重耐药菌产生、生活方式等是影响我国肺结核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如经济落后带来的种种问题(受教程度低、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工作环境粉尘超标等)可增加肺结核发生风险。因此调查海南省三亚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对于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结核病经济压力、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与治疗结局存在相关性,且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结核病经济压力(OR=1.692,95%CI=1.027~2.789)、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OR=2.406,95%CI=1.326~4.366)是影响肺结核患者治愈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证实存在结核病经济压力、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较高均可能增加未治愈风险。本次纳入患者中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结核病的治疗经济压力较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特别是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高的家庭,且刘艳等[12]认为社会经济因素可导致结核病诊治的延误,故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以及治疗的持续性,如因经济负担无法按时就诊、中断治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后无法继续服药,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资金投入,尽快将肺结核治疗药物纳入医保统筹范围,并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丰富医疗付费方式,进而减轻肺结核患者(特别是无医疗保障患者)的治疗负担,改善本地区的结核病疫情防控。

早期发现以及规范治疗可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但由于耐药结核菌、病人依从性差、合并艾滋病或糖尿病等,仍有少部分肺结核病人未能治愈[13]。本次研究发现患者年龄、户籍、治疗依从性与治疗结局存在相关性,即高龄、农村地区以及治疗依从性差可增加未治愈的风险。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规范用药、规律作息、定期复诊,由于抗结核治疗时间一般不低于6个月,给治疗依从性带来较大挑战。高龄患者抵抗力、免疫力较差,结核杆菌增殖繁殖受阻力较小,同时发病率也随年龄呈增加趋势[14],故而未治愈率较高。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医疗技术明显劣于城镇,特别是远离城镇的偏远农村,患者因交通不便而得不到及时、有效、高质量的诊治,进而降低了农村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15]。同时,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居民劳动强度大,免疫力抵抗力低下,容易成为易感人群。农村患者文化水平低,缺乏对肺结核等疾病的认识以及认识的渠道,不能正确对待疾病,从而延误治疗[16]。因此,在今后的防治中需要重视农村地区、高龄患者,规范病人信息登记以及传染病报告,必要时可针对此类患者开展个性化的结核防治干预措施,提高初治肺结核的效果,避免耐药结核菌的产生以及复治肺结核。

综上所述,海南省三亚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与肺结核治疗结局存在相关性,其中结核病经济压力大、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高是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总支出海南省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海南省肿瘤医院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