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

2023-12-01 04:46贾长林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补片疝囊修补术

贾长林

(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腹股沟疝在临床较为常见,腹股沟较其他部位更容易为腹腔脏器所透出,因该处解剖位置较薄弱,是腹部疝气最易发生的部位。腹股沟疝临床可表现为腹痛、便秘、尿潴留等,应及时给予处理,以免发生不良后果[1]。目前,手术为腹股沟疝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沟股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TAPP)应用较为广泛,该术式具创伤少、疼痛轻、应激性小、恢复快等优势,更贴近微创手术理念[2]。为此,我院选入60 例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观察腹腔镜下TAPP 的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月收治的60 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手术不同方案分组,每组患者均为30 例。3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 例;年龄34~76 岁,平均(53.12±10.25)岁;腹股沟疝类型包括直疝16 例,斜疝14 例;3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 例,女9 例;年龄36~70 岁,平均(50.54±10.13)岁;腹股沟疝类型包括直疝13 例,斜疝17 例。两组相关资料比较无明显相关性(P>0.05),具比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予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卧位,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采用巴德网塞、补片修补,取常规手术切口,各组织逐层打开,腹部外斜肌腱膜及提睾肌均切开,显露疝囊,女性无需游离圆韧带,游离疝囊,若疝囊较大,先横断后结扎,在疝环内放置网塞,间断缝合网塞、疝环附近腹横筋膜。网塞固定后行精索游离,精索后放置补片,间断缝合补片边缘至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固定,重建内环口,缝合各层组织。观察组施予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沟股疝修补术:平卧位,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若为单侧疝,则采用健侧倾斜位。麻醉及卧位完成后,分别于脐下腹直肌外缘两侧置入5 mm Troca 作操作孔,建立气腹,置入观察孔。观察并确定疝的位置和类型,于疝环上3 cm 边缘处切开腹壁进入腹膜间隙,游离外侧腹膜。根据疝类型进行手术处理,若斜疝则进行疝囊剥离,露出耻骨肌孔,若直疝则将腹膜分离后在进行疝囊剥离。采用Bard 3D MAX 聚丙烯(10×15)cm2编织成补片,完全平铺覆盖耻骨孔,韧带处采用生物胶固定,缝合腹膜腔,取出套管后缝合切口。若双侧疝,一侧完成后移至另侧,方法同单侧疝。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后应激反应。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定,分值0~10 分,疼痛程度与评分呈正相关性[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手术指标、应激指标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并发症及复发率指标采用[n(%)]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 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术中出血量、VAS 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

注:组间比较,aP<0.05。

?

2.2 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50%相比对照组12.50%低(P<0.05);经随访3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20%相比对照组2.70%低(P>0.05)

2.3 术后应激状态 观察组术后3 d 的CRP、IL-6、Cor 及ACTH 水平相比对照组均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应激状态比较 ()

注:组间比较,aP<0.05。CRP:C 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Cor:皮质醇、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3 讨论

随着疝外科术的不断完善,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治疗经典手术,该术式对腹外斜肌腱膜进行下间隙游离,暴露、游离疝囊,可吸收补片修复腹股沟管壁,以取代原张力缝合,不易破坏局部腹股沟解剖结构,贴近人体生理学,借助无张力形式及人工材料修补缺损腹股沟管壁,增强腹股沟后壁的腹横筋膜强度,避免影响手术解剖结构,促进术后恢复[4]。但该手术用于隐匿、复合型的腹股沟疝治疗时,手术切口需扩大以保证术野,易造成组织较大创伤,在肉眼直视下难以发现处于亚临床状态的疝,患者需二次手术[5]。本研究中,我院采取腹腔镜下TAPP 手术为腹股沟疝患者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相比无统计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52±2.51)mL 相比对照组少,术后VAS评分(2.34±0.56)分相比对照组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61±0.52)d、下床活动时间(9.45±0.31)h 及住院时间(3.45±0.21)d 相比对照组均短;与朱沛劲[6]等研究结果相似。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比对照组低,复发率比对照组低;进一步说明腹腔镜TAPP 手术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几率,减小术后疝复发。分析原因可能为:TAPP 是通过腹腔镜于腹膜前对腹股沟疝修复,促使肌耻骨孔增强,对一侧腹股沟区存在的薄弱区予以修复,从而能修补各类型腹股沟疝;在缺损疝后方置入补片,利用前方肌层组织、筋膜进行阻挡,能减小腹腔压力冲击,降低复发几率;补片放置深层,能减轻患者异物感,加上腹膜前间隙空间密闭,避免补片移位[7]。因此,基于理论来看,腹膜前修补更为合理,具备“后入路”、“可探查性”等优势,均适用于复杂型疝、复发性疝等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术野清晰度高,无需开腹,减少术中出血量,能避免脏器接触外界环境,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术后恢复;能观察出处于亚临床状态病灶,及时清除,降低二次手术几率。手术操作具创伤性,易造成术后机体应激反应;观察组术后3 d 的CRP、IL-6、Cor 及ACTH 相比对照组水平均低;说明,腹腔镜TAPP 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创伤性小,应激反应较轻。

综上,腹股沟疝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加快机体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并发症减少,减小疝复发,降低手术应激性,促进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补片疝囊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
腹膜前Kugel补片法治疗股疝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