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单纯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2023-12-01 04:46彭志佳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泪囊吻合术单纯性

彭志佳 龚 哲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熟医院1.眼科;2.耳鼻喉科,江苏 常熟 215500)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症状表现为流脓、溢泪等,是眼科常见的多发病,严重时将发生皮肤局部溃烂而产生瘘道,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有助于连通患者的泪囊与鼻腔,将内眦部皮肤切开,但是术后极易遗留面部瘢痕、内眦韧带损伤,造成泪道泵功能受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EES-DCR)对泪小管、泪总管、小泪囊阻塞和功能性鼻泪管阻塞均有较好疗效,手术成功率高[2]。基于此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方式用于60 例单纯性泪道阻塞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单纯性泪道阻塞患者60 例,分为观察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及对照组(传统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各30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2~66 岁,平均(40.38±2.02)岁。观察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31~65 岁,平均(40.44±2.06)岁。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在距内眦韧带上方和内眦4 mm 左右位置,局部浸润+神经阻滞麻醉后作一长约15~20 mm 弧形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后置入泪囊撑开器,充分暴露内眦腱及泪前嵴,咬骨钳扩大骨孔至10×10 mm 方形,作“工”形切口,用泪道探针从下泪小管位置通过泪囊处插入,直至患者鼻腔,悬吊此吻合线于皮下组织上,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后并做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在麻醉患者鼻腔表面时,基于鼻内镜下选择浸有1%~2%浓度的丁卡因棉片,1:1000 肾上腺素,在患者鼻道前房黏膜中注入1 mL 1%浓度利多卡因,同时作10 mm×15 mm 的U 形切口,于患者的中鼻甲附着缘鼻腔黏膜处,显露骨缝,暴露泪囊。自下泪小管插入探针,显示泪囊并切开,将分泌物吸除干净,分别用膨胀海绵吻合前、后两瓣、对应鼻腔黏膜。结束手术后3 d 冲洗泪道、去除纱条。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术后疼痛程度、疗效、复发率等。(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患者自行判断程度,通过临床工作人员做好记录和统计工作,当表现为0分,则无疼痛发生;1~3 分则无疼痛症状,或发生轻微疼痛;4~6 分则证明出现轻微疼痛;7~10 分较为明显。(2)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无效:泪道冲洗阻力大,大部分清水或全部返流,溢泪症状无改善;有效:泪道冲洗阻力较大,清水入口或者鼻腔,溢泪症状仍然有,但泪道冲洗通常,症状明显减轻;显效:泪小点进针,清水入口或者鼻腔,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冲洗无阻力或者阻力小。(3)复发率:随访6 个月观察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结果应用SPSS 23.0 软件进行干预,使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VAS 评分 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VAS 评分 (,分)

表1 比较VAS 评分 (,分)

?

2.2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29 例(96.67%)高于对照组20 例(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n(%)]

2.3 比较两组复发率 观察组复发1 例(3.33%)低于对照组6 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作为眼科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溢泪,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多选择泪道支架、泪囊区按摩、保守和手术治疗的方式干预。传统的外路DCR 涉及到造骨窗,患者会发生显著不适,手术过程中会出现较大震动,在凿骨过程中出血量大,影响手术操作,骨壁易形成碎片而损伤鼻黏膜,存在较大风险性[5]。鼻内镜下DCR 可适用于所有的慢性泪囊炎、泪囊粘液囊肿,但患者需无明显泪囊缩小的手术指征,符合泪小管及泪小点均正常。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疾病疼痛程度评分降低;观察组总有效率29 例(96.67%) 高于对照组20 例(66.67%),疾病疗效提升;观察组复发1 例(3.33%)低于对照组6 例(20.00%),复发率更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较传统手术而言有腔镜下视野清晰、组织损伤轻,不影响患者的美观效果、无皮肤切口等,是当前用于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有助于处理鼻腔的其他病变,治愈率较高,还不会对内眦韧带造成损伤[6]。当前随着腔镜技术的成熟、仪器发展,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相比,手术效果更优。为完善术前准备,正确处理泪囊,可通过对适应症的正确选择提升手术操作者对解剖熟悉程度,并制作足够大骨窗,术后常规借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控制局部炎症水肿,以提升患者的疾病疗效。鼻内镜下DCR 患者的耐受度更高,还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等优势,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开展手术者应当妥善处理好术中的泪囊,熟知解剖结构,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优化手术效果方式。此外,对单纯性泪道阻塞患者实施鼻内镜下DCR,能彻底将泪道中阻塞物清除,有效避免泪囊塌陷,不会破坏泪囊前壁结构,制作大小得当的骨窗及术后定期灌洗,避免渗出物和局部血凝块阻塞泪道,切口感染风险降低,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减少,吻合口位置不会产生缝线异物反应,减少复发。因此本研究证实鼻内镜下DCR 用于单纯性泪道阻塞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式,较对照组的传统术式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发生,减少复发。

综上,针对单纯性泪道阻塞患者积极应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对病症控制、疾病疗效提升产生的作用显著,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适合推广。

猜你喜欢
泪囊吻合术单纯性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泪囊炎59例报告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
选择性痔及痔上黏膜缝扎切除吻合术治疗脱垂性非环状痔
消炎镇痛膏外敷治疗单纯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鼻腔泪囊吻合术后鼻腔吻合口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