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2023-12-06 15:50袁莉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开发应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袁莉

[摘 要]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特点,设定开发课程资源的原则,即多元性、生成性和乡土性,选择不同的资源类型如自然资源、人本资源和文化资源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方面,则要发散时空、重组构建、科学设计,以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4-0023-03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版)》(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纲要》特别强调课程的活动内容要取自学生的生活。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时候,不能拘泥于课本的内容,而要将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融合在一起,融入课程设计中,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效果。

一、基于心理特点,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原则

(一)多元性,丰富知识结构

要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多元性,要从所处时空、选择内容、关涉学科等角度来开发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设计“吃美食,知时令”课程时,教师要认识到初中生具有兴趣广泛、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等特点,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要体现课程资源的多元性。在“时空”角度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美食地图,并在地图的相应位置添加相关资源,标注各个地区的美食有什么不同之处。在“内容”角度上,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探索美食的由来、传说、习俗、制作方法等,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节令美食的魅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关涉学科”角度上,教师则可以将语文、历史等不同的学科融合进来,如可以让学生诵读和节令、美食有关的诗词,探讨东坡肉等美食背后的历史故事等。面对同一个主题,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整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让课程资源呈现出多元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

(二)生成性,满足活动需求

生成性也是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标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学生的家庭情况等因素调整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

课程资源的生成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学生生成”方面,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其转换成教学资源。如在教学“轧神仙,逛庙会”的时候,有学生提到自己前不久刚刚去过庙会。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生成资源,让该学生给同学们讲述自己在庙会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参加庙会的感受。在“活动生成”方面,由于真实的庙会比较拥挤,学生容易走散,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活动需求,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网络庙会,这样便能构筑生动活泼的情境,优化活动效果。在“家庭生成”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家庭曾经参加过庙会活动,又或者有哪些家长是庙会的工作人员,并请他们来学校讲课,介绍庙会的由来、庙会的详细情况等。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因此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注意其生成性。教师要注重学生生成、活动生成、家庭生成等因素,优化课程资源。

(三)乡土性,提升适应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要体现乡土性。不同地域的学生,生活方式有所差别,因此课程设计要贴近他们的生活习惯,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面对江南地区的学生,教师可将与江南有关的课程整合在一起,设计系列课程,丰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秘之情。例如,“探秘江南‘水八仙’”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江南的物资特产。学生可以在荸荠、茭白、莼菜、菱角、芡实、莲藕、慈姑和水芹等水生植物成熟的季节,参与小组合作探索活动,了解什么是“水八仙”,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又如,“苏绣风情,指尖艺术”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江南的文化遗产。学生可以参观苏绣展览会,向苏绣艺术家学习绣花的技巧。再如,“保护水韵江南”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江南的自然风光,教师将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融入进去,以激发学生保护家园的情怀。这样设计课程,不仅能充分体现江南的特点,也能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学习内容。教师结合乡土文化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综合展现家乡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有助于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全面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进而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二、指向身心发展,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类型

(一)自然资源,渗透生命意识

初中生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依然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唤醒自身的探究欲望,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引入自然资源,让学生融入大自然,感受动植物的成长,从而提升生命意识。

例如,在“探秘江南‘水八仙’”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自然资源来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系统,将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中。教師安排学生参与“了解‘水八仙’”“寻找‘水八仙’”“感悟‘水八仙’”这三项活动。第一步,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或者询问家人,了解什么是“水八仙”,并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看看自己是否和它们有过亲密接触。第二步,学生来到大自然中寻找“水八仙”的踪迹,观察它们的生长习性。有条件的话,学生还可以参与到种植、采集等活动中,这样他们就能近距离地接触水生植物,体会到它们的生命力量。第三步,学生去了解“水八仙”在江南文化中有什么重要意义,试着使用“水八仙”制作食物,并品尝食物。第四步,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说说生命的神奇之处,思考人类该如何与生物和谐相处。在自然资源的辅助下,学生认识到生命成长的神奇,由此能更好地认识自然,融入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人本资源,植入个性品格

人本资源也是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人本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人性美,促使其反思自我,进而提升个人品德。

例如,在“宴会服务我参与”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人本资源,优化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资源,要充分唤醒他们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回忆家中是否设过宴,过程是怎样的,自己是否有帮忙。对于家长资源,可以询问家长中是否有人参与过宴会服务工作,邀请他来学校给学生讲述宴会服务工作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服务人员需要有怎样的品德等。对于社会资源,则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宴会行业工作者,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并说说从他们的身上能得到什么启迪。结合这些人本资源,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宴会服务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宴会从业人员需要有哪些品德等。一名学生说道:“服务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如果客人的态度不够好,服务人员要控制情绪委婉地解释事情,尽可能地做好服务工作。”他认识到自己的性子比较急躁,容易和他人产生冲突,态度也不够好,因此决定改变这种情况,调整自己的态度。人本资源包括各种不同的内容,如风格个性、兴趣爱好、人生经历、成长故事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学生在人本资源的影响下,会逐渐端正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我。

(三)文化资源,传承民族精神

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一切和文化活动有关的生产和生活内容的总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社会的行为方式、民族信仰、价值观念等文化习惯和文化沉淀。

例如,在“唤醒中华老字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文化资源,促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体验、感悟社会,了解“中华老字号”中蕴藏的传统文化。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或者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有哪些老字号,它们经营的业务、产品特点是什么。其次,让学生围绕这些老字号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感受蕴藏其中的文化底蕴,体会深厚的民族文化。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撰写小论文,说说自己感受到的老字号中蕴藏的民族精神。由此,学生了解了特色糕点、千层底布鞋、袋茶等老字号产品,并通过老字号的经营方式了解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探讨为什么中国人信赖老字号,各种老字号产品中蕴藏着怎样的民族信仰、价值观念等。如此教学,能很好地利用文化资源,借助老字号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三、聚焦核心素养,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途径

(一)发散时空,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

《纲要》提出本课程应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由此可见,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进而增长学生的见识。

例如,在“文化传承过佳节”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各个方面的资源,并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结合语文学科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展现节日场景的古诗词作品,从中挖掘节日风俗信息。结合生活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吃美食,知时令”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品尝节令食品等方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传统美食的看法,从而唤醒他们的生活经历。结合社会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逛花灯、逛庙会等节令活动中,让他们了解这些活动的历史渊源,并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逐步深入,拓展了解了很多相关的知识点。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如组织他们参加“传统节日诗词大会”,让他们结合语文学科资源,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内涵,从而激发他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教师要避免仅仅从学科知识体系本身出发设计活动内容,而要结合其他课程、生活、社会、自然资源等,优化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拓展他们的学习时空。

(二)重组建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纲要》提出,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教师可以采用重组建构的方法,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内外知识结合在一起,构筑教学体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艺术插花,情趣生活”课程教學中,教师可采用重组建构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教师先给学生展示各种艺术创作资料,包括自然界中的花卉图片、艺术家的插花作品、花卉类书画作品等,然后引导他们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插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和自然界中的花草相比,插花增添了哪些艺术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插花和绘画,说说同样是艺术类作品,它们呈现出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在这样一番对比分析中,学生的理解逐步深入,由此提升了知识建构能力。此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作,运用重组建构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结合起来,并加入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有创意的插花作品。如有一名学生产生了一个独特的想法,那就是将绘画等平面艺术的特点融入插花创作中。教师鼓励其将创新想法融入艺术创作中。该学生使用压扁的干花来创作插花,将美术的艺术性融入设计中。通过重组建构,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和体验中挖掘创新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有新意的活动,让他们展现出自己的创新构思,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三)科学设计,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纲要》提出,要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教师要基于“从做中学”的理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价值观念。

例如,在“小纳米,大世界”课程教学中,涉及多学科教学资源,这对学生来说,探究难度较大。为此,教师采用“从做中学”的思想,科学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第一步,先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挖掘课程资源,看看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运用了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第二步,让学生拓展了解其他学科资源,如可以了解一下纳米技术的诞生,了解我国纳米技术的研发情况等,以增进学生的认识。第三步,设计实践类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辩论活动,探讨科技的进步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是正向影响多,还是负面影响多;结合个人经历,说说感受,谈谈科技发展给自己带来的便捷,以此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未来参与到科学研究中,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这样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纲要》中有关“课程规划”的内容提到“学校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让课程资源向着多元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安玉芳.浅谈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有效开展[J].甘肃教育,2019(19):91.

[2]  金利萍.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天津教育,2020(3):139-140.

猜你喜欢
开发应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开发应用研究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科学课堂教学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及应用实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