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项目学习的开展:从自理“达人”到创意“高手”

2023-12-14 01:28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马玉龙
成才 2023年18期
关键词:徽章劳动技能

■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马玉龙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被指出存在“短板”不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2016 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实践创新素养是未来学生必备能力。2022 年出台的新课程标准倡导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劳动教育,传授劳动知识与技能,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切实且深远的价值。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夏雪梅指出,项目化学习可以通过多种项目形态,让学生拥有真实的问题解决经历,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并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就此,我们采用项目学习的形式,利用课堂加课外结合的方式,分段设计具有生活价值的驱动任务,鼓励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实践,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创意制作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聚焦真实生活需求,开展生活自理类劳动项目学习

项目从课堂走向生活,课程就有了真实的价值。紧密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需求,我们设置了锻炼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发挥劳动创意的任务,在文字、图片、教师讲解示范或微课视频的引导与启发下,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体验探究与实践的快乐,收获劳动成就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每个项目的学习中,我们都设置了分级挑战子项目,一般包含基础挑战和升级挑战两大类,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尝试。

低年段劳动教育重在劳动习惯的培养。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需要,选取了“整理书包”“擦桌椅”“叠袜子”等主题,鼓励学生学会收纳与整理,合理、有序放置物品,保持卫生与整洁,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年段是学生自理能力得以发展的黄金时期,三、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类劳动项目聚焦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层面,主题有“系鞋带”“刷碗筷”“洗衣物”等。五、六年级的学生能力要求略高,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包括服务自我,也囊括了服务家人、服务身边人等内容,项目有“收拾衣橱”“缝纽扣”“早餐我会做”“给家人泡杯茶”等。

项目的目标不仅包含劳动技能,更关注了智慧劳动的意识。如“擦桌椅”项目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清理桌面、擦拭桌椅、摆放整齐的基本要领,更要懂得不同的污渍要采用不同的劳动工具和材料来清理,如铅笔痕用橡皮擦除,彩笔油墨用酒精擦拭,粘胶污渍可以借助旧牙刷和牙膏轻松去除。有了妙招加持,劳动变得快乐又有效,学生劳动的热情高涨,甚至自觉把家里的地板角落也擦洗干净。对比了桌椅擦洗前后的样子,学生自然得出结论——日常生活中要爱惜我们的桌椅等物品,保持洁净,不仅更卫生,也更赏心悦目。

在每一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都进行了劳动文化的渗透和劳动背后人文精神的理解,如碗筷的历史由来、纽扣的艺术价值、食物的营养搭配、收纳师的职业需求等。有了这些文化积淀,学生对劳动的价值认同感、对劳动者的智慧与创造力的敬佩之情,都油然而生。

项目后期,通过照片、视频、小日记、绘画作品等形式,展示学生在项目开展中的点点滴滴,既是一次交流,又是一场盛宴,给予了学生满满的成就感。

二、鼓励手脑并用探索实践,开展创意制作类劳动项目

创意制作类劳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创意物化的劳动热情。我们分年段开展了创意劳动项目,鼓励学生动手动脑,DIY实用小物件,体会用创意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情感。

如:一年级开展“一起玩落叶”项目,学生分组捡拾校园落叶,进行清洁卫生劳动的同时,利用秋天的落叶制作趣味落叶贴画、创意落叶书签;二年级开展“手作漂亮贺卡”项目,结合中秋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彩色卡纸做出带有立体装饰封面和内页的贺卡;三年级开展“创意包书皮”项目,在用旧报纸给不同尺寸书本包书皮的基础上,学习夹角版、镂空版包书皮的方法,妙趣横生;四年级开展“纸筒大变身”项目,学生挑战用废旧纸筒制作多功能笔筒、多功能收纳筒、立体装饰艺术品、动起来的玩具等,实现变废为宝;五年级开展“自制手提袋”项目,用常见的纸张折叠出立体手提袋,利用提手和袋身图文的结合,设计出有造型感、有创意、吸引人的环保手提袋,例如,袋身绘制眼镜造型,将眼镜框的一半镂空成提手造型,作为装眼镜的手提袋,十分贴切别致;六年级开展“纸巾印染”项目,用彩笔、马克笔、颜料等对纸巾进行印染,并进一步合理剪裁,给玩偶设计服装,最终呈现“微型服装秀”,既能了解传统工艺的劳动过程,又能体验创意劳动的成就感,收获小服装设计师的职业体验。

一个个充满挑战又乐趣无限的劳动项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创意劳动的快乐。不论是不起眼的落叶,还是最普通的白纸、卫生纸,或者是原本废弃的纸筒,都能在创意劳动之后,来一个华丽的转身,变身为一件件精美的、趣味十足的、实用的物品。在创意劳动的背后,是学生发散思维、动手能力与探究精神的提升。

三、开辟跨学科体验空间,开展融合实践类劳动项目

为了积极发挥学生校园生活的课程价值,更好地利用他们在校园生活的经验,我们设计并组织了跨学科项目学习,即涉及到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性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学以致用的劳动真体验。

如:校园新型“跳蚤市场”劳动项目,已连续开展十年。项目实践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运用科学的办法设计并制作立体的摊位招牌,还要运用美术技能美化广告牌,运用语文写作技能巧妙设计店铺名称、商品广告语和宣传语,运用数学计算来经营商品的买卖,更需要运用劳动技能来筹备商品。项目中,各摊位前,学生大显身手,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本领,手工制作品、艺术创作品、现场烹饪、编发、毛线编织、3D打印等,应有尽有。

再如,“校园OM徽章”项目,结合学校多年来开展的OM(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真实体验,倡导孩子们自行设计徽章、制作模型或编写故事等已连续开展六年。经过多次的尝试与修订,此项目如今面对全体学生展开,一共包含四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对应有项目要求、案例示范和评价指向。学生可以提交徽章设计图、制作徽章样品、讲述徽章故事或佩戴徽章进行表演等。学生的作品经过初步筛选后,会在校园进行展示,再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前20 名作品,其中第一、二名的徽章设计作品将制成成品。迄今为止,我校已有12枚原创校园OM徽章,它们不仅是学生智慧的结晶,也是校园文化的象征。

“校园OM徽章”子项目一览表

跨学科融合劳动项目的开展,让学生亲历了统筹规划、劳动准备、劳动制作、劳动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全过程。这些活动不仅充分调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分享与学习,更促进了学生学科知识的内化与统整,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尤为重要的是,融合实践类劳动项目激发了学生将多学科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的意识,促进了学生认识的重构,引发了学生对劳动乃至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劳动项目的设计与实践,避免了劳动技能的简单、机械重复,激发了学生快乐劳动、敢于挑战的兴致。从生活自理“小达人”,到创意制作“小能手”,再到融合创生“小高手”,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培养,劳动习惯得以强化,劳动观念得以更新,劳动精神获得升华。学生在项目任务驱动下,通过任务要求,解决问题,解锁技能,体味劳动的成就感与价值感。

猜你喜欢
徽章劳动技能
高级技能
一枚小徽章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国旗徽章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一枚孤独的家族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