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3+2”分段培养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衔接分析

2023-12-18 12:02北京市商业学校周书美
成才 2023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 北京市商业学校 周书美

近年来,中高职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采用“3+2”分段培养模式的中高职教育逐渐兴起,使得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课程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一、中高职“3+2”会计相关专业课程现状

(一)文化基础课存在断层问题

在会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接受一定的文化基础教育,如社会、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校存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断层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影响了他们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专业课程设置重复

在一些学校的教学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重复的情况。比如,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的内容有较多的重叠部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三)课程内容缺乏衔接和递进

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和递进关系,给学生带来了困惑和学习的困难。以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为例,财务会计课程主要教授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核算方法,而财务管理课程则涉及企业财务决策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从财务会计到财务管理的知识断档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差异的分析与课程衔接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差异的分析

首先,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将学习《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通过实践案例和模拟实训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而在高职阶段,会计专业的课程则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学生将进一步学习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专业方向的知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实践环节,如实习和实训,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其次,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衔接关系。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为高职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高职课程则对中职的学习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影响因素

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教材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方法的不同。首先是教材内容的不同,中职和高职的会计专业教材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中职教育阶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教材内容相对简单、基础且实用性强;而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深化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教材内容更为专业、复杂且理论性强。这种教材内容的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衔接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是教学方法上的不同,中职和高职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中职教育注重实践教学,采用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更注重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课程和学术研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中高职“3+2”分段培养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衔接策略

(一)培养目标衔接

在培养目标的衔接上,中高职院校教师要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在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处理、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在此基础上,中高职院校应对人才市场岗位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当前会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以更好地指导课程设置和衔接策略的制定。

在具体的培养目标衔接策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职院校需要设置与高职院校相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以确保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所提升。高职院校可以对中高职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能力测试,以了解他们学习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可以进行实践教学资源共享。中高职院校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教学基地,给予学生一些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高职院校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实验室设备、教师指导和实习机会等资源,以促进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还需要加强中职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师培训与交流。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参加高职院校的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高职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可以到中职院校进行讲学和实地考察,以了解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课程体系衔接

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各个学段的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和搭配,确保学生在不同学段内学习的课程能相互衔接,实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有机传递和发展。在中高职“3+2”分段培养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程体系的制定需要中高职院校统一确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比例与学时。学院之间可以开展合作,共同制订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可以通过沟通和协商,了解彼此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其进行整合与衔接;其次,课程体系的衔接还需要关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辅导性关系。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数学中引入有关财务分析和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在英语中加入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听说读写技能和专业术语,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有所准备和认知;最后,课程体系的衔接还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发展不同的培养路径。学校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选课安排和辅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核心能力。

(三)课程标准衔接

首先,中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统一选择会计专业衔接课程标准。这意味着在制定会计专业课程标准时,需要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能满足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统一的课程标准可以避免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出现交叉和重复,确保学生学习有规划;其次,中高职院校可以合作开发对学生职业能力养成有帮助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是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行业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例如,中职阶段可以设置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了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高职阶段可以开设专题研讨课程,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这种合作开发的课程不仅能与行业接轨,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经验;最后,中高职院校应该邀请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课程的制订与实施。行业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意见。中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组建专家委员会,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参与课程的规划和设计,确保课程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四)职业技能证书衔接

为了确保学生的会计专业课程衔接顺利进行,有必要进行职业技能证书的衔接。首先,需要进行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和对比。中职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程时,通常会获得一些职业技能证书,如会计实操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等,高职学生在中职阶段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可以作为高职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这就需要明确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所需的职业技能证书的差异性和联系性。对于差异性较大的证书,可以提前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其次,学校可以与相关职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和考试机会。通过参加培训和考试,学生可以熟悉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如参与实际的会计工作,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实践经验。这样一来,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最后,要将职业技能证书与学校的课程衔接起来。学校可以根据职业技能考试的要求,调整和完善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与职业技能证书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

(五)跨学院合作与学习指导

为了确保中高职学生的会计专业课程衔接顺利进行,有必要开展跨学院合作与学习指导。首先,学院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开设跨学群的课程,比如,会计学院可以与财务管理或经济学院合作开设财务管理或财政学等相关课程,这种合作可以将会计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其次,高职学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习指导班或学习指导机构,为中职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学习指导班可以由高职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组成,通过辅导和答疑等方式,为中职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学习指导机构则可以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学习规划、课程辅导、作业指导等;最后,可以进行实践教学的衔接与对接。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实操性,学生在中职阶段通常会接触一些会计实操课程和实践项目。高职学校可以了解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将其与高职阶段的实践教学衔接起来。比如,可以协调学生进行实操课程的延续或深化,让中职学生在高职阶段能继续进行会计实操实践,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解决课程衔接问题,中高职院校应共同调整教材内容和改变教学方法,中高职院校教师应继续关注这一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衔接机制,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