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凝血因子Ⅷ血管刺激性和溶血性试验研究

2023-12-18 13:09张丽铃黄璠刘明星
生物化工 2023年5期
关键词:刺激性溶血性凝血因子

张丽铃,黄璠,刘明星

(1.广东丹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广东韶关 512029;2.广东省血浆蛋白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韶关 512029)

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Ⅷ,F Ⅷ)是一种大分子量糖蛋白复合物,在血浆中含量极少,1 mL 血浆中仅含100 ~150 ng,在血液循环中参与人体内源性凝血过程,若含量不足或功能缺陷,易引起凝血障碍性疾病,即甲型血友病(占血友病发病率的80%),临床上广泛采用F Ⅷ制剂用于甲型血友病患者出血替代治疗[1-2]。F Ⅷ作为一种生物制品注射剂,在临床使用前,需要充分考虑该制品注射后血管刺激性和溶血性等安全性指标。本研究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开展新西兰兔血管刺激性试验和体外溶血性试验[3-4],以评价公司自制人凝血因子Ⅷ产品的非临床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人凝血因子Ⅷ为自制样品(200 IU/ 瓶,复溶后体积为10 mL/瓶);灭菌注射用水(批号:1404043202),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氯化钠注射液(批号:D13101501-2),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

SB32000 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 公司;TP1020 脱水机、EG1160 石蜡包埋机、RM2155切片机、DM5000B 生物荧光显微镜,德国Leica 公司;RWD200 微量注射泵,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5840R 台式高速低温离心机,德国Eppendorf Centrifuge 公司;PYX-DHS-4050 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EOS 600D 数码相机,日本佳能公司。

1.2 实验动物

普通级新西兰兔,2.0 ~2.5 kg,9 只(雌性5只,雄性4 只),血管刺激性试验使用8 只(雌雄各半),体外溶血试验使用1 只(雌性)。来源于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三水基地),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14-0035,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44411600000443。

1.3 血管刺激性试验

参考文献[5-6]开展血管刺激性试验。本试验用8 只动物(编号V1 ~V8),均为受试物组,采用自身左右侧对照。动物在给药前进行称重、分组,根据分组当天测定的体重,通过随机数表进行分组。人凝血因子Ⅷ临床最大使用剂量为40 IU/kg,按照所提供的供试品规格和浓度计算,新西兰兔的给药量为6 mL/kg(按体表面积折算,剂量为人临床最大等效剂量)[7]。

使用恒速微量注射泵于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器与针头之间连接过滤装置。采用自身对照,给药前新西兰兔耳缘静脉给药部位去毛,于左耳耳缘静脉缓慢注射给予人凝血因子Ⅷ溶液,右耳耳缘静脉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天1 次,连续8 d。

给药过程中,试验操作人员需要将给药速度控制在1 ~2 mL/min,并注意动物的保定及针头的固定,防止药液渗出。每天给药前、后及停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行为、体征以及注射部位反应,末次给药后72 h、14 d 分别取4 只动物解剖,进行病理制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末次给药72 h 后取4 只(V1、V3、V5、V7)新西兰兔麻醉后颈动脉放血安乐死,肉眼观察记录血管组织的反应后,从耳根部切除双兔耳,进行常规石蜡制片,然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余动物(V2、V4、V6、V8)继续观察,于末次给药后14 d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了解刺激性反应的可逆程度。病理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血管刺激性光镜检查评分及结果判定标准

1.4 溶血性试验

参考文献[5-6]开展溶血性试验。取兔血10 mL,放入含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10 min,除去纤维蛋白原。取脱纤血液加10 倍量的等渗溶液(生理盐水),轻轻摇匀,1 500 r/min 离心10 min,除去上清液,每管加约沉淀10 倍量的0.9%氯化钠溶液摇匀,按上述方法洗涤3 次,至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将所得红细胞用0.9%氯化钠溶液配成2%的混悬液,供试验用。

如表2 所示,取洁净试管7 支,进行编号,1 ~5号管为受试物(人凝血因子Ⅷ)管,6 号为阴性对照管,7 号管为阳性对照管。按表所示依次加入2%红细胞悬液、0.9%氯化钠溶液或灭菌注射用水和药液,混匀。置37 ℃恒温箱中温育3 h,于15 min、30 min、45 min、1 h、2 h、3 h 观察,判断红细胞溶解和凝集情况。

表2 溶血试验加样表(单位:mL)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西兰兔刺激性试验

给药期间和停药期间,动物的一般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给药期间,1 号动物左右侧和7 号动物右侧注射部位呈暗红色,质地稍硬,其余动物注射部位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图1 和图2)及评分结果(表3),末次给药后72 h 和14 d,人凝血因子Ⅷ对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无刺激。

图1 血管刺激性试验末次给药后72 h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HE×100)

图2 血管刺激性试验末次给药后14 d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HE×100)

表3 人凝血因子Ⅷ对新西兰兔血管刺激性反应评分结果及评价

2.2 体外溶血试验

自加药后15 min 开始至3 h 观察结束时,阳性对照管上部见澄明红色,阴性对照管、人凝血因子Ⅷ(加药浓度为20 IU/mL)各稀释管上层液体均见无色澄明。因此阳性对照溶血反应为阳性,阴性对照和人凝血因子Ⅷ的各稀释度药液溶血反应均为阴性,见图3。

图3 溶血性试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人凝血因子Ⅷ系由徤康人血浆经分离、提纯,并通过S/D 法[0.3%磷酸三丁酯和1%聚山梨酯80 于(25±1)℃作用6 h]和干热法(99 ~100 ℃作用30 min)处理后,再经冻干制成的血浆蛋白制品[8]。F Ⅷ制品制备过程中,采用S/D 法进行病毒灭活,造成成品中还有微量的聚山梨酯80 残留,已有文献报道聚山梨酯作为增溶性药用辅料引起不良反应,普遍认为其存在溶血性[9]。F Ⅷ产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是安全的[10],但因F Ⅷ需经注射给药,不同厂家制备工艺不同,产品成分存在差异,故有必要对本公司F Ⅷ自制产品开展相关非临床安全研究。

人凝血因子Ⅷ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状及这类病人的手术出血治疗。临床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本研究为检测其刺激性和溶血性,进行新西兰兔血管刺激性试验和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显示,人凝血因子Ⅷ对新西兰兔静脉注射给药,每天1 次,连续8 d,末次给药后72 h 和14 d,人凝血因子Ⅷ对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无刺激。人凝血因子Ⅷ体外对兔红细胞未见溶血作用,不引起红细胞凝聚。因此,本公司自制的人凝血因子Ⅷ不具有血管刺激性和溶血性,本研究的开展为产品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刺激性溶血性凝血因子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恩诺沙星注射液刺激性试验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