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康复训练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

2023-12-28 08:35侯春光李可鑫
关键词:特发性病患功能性

潘 燕,侯春光,李可鑫

(1.湖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2.黄石市中医医院 外科,湖北 黄石 435000;3.湖北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湖北 黄石 43500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主要是指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内所表现出的脊柱疾患。该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包含运动失衡、胸廓椎体变形等[1],倘若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后期极有可能影响其胸廓生长发育和肺部功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临床中一般应用手术、支具或者保守疗法对患者开展治疗。但不容忽视的是,因手术疗法有一定创伤,加上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该方法的接受度不高;而支具的应用则要求患者每天戴上8~23个小时,长期佩戴支具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背痛、压疮、胸廓畸形、肺功能下降等,甚至会造成躯干肌功能萎缩。因此,针对早期病患,临床往往建议其应用保守疗法治疗疾病,运动干预为临床中常用的保守治疗方式。基于此,本实验以功能性康复训练为干预手段,深入分析功能性康复训练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效果,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20.9.9~2021.9.9本院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病患均接受干预治疗。为了预防运动风险,所有受试者都接受严格筛查和评估,进而减少风险发生。

受试者家属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实验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相关精神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内的有关内容。

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者、通过临床体征和X线片诊断确诊。患者未合并其余基础性疾病、干预前未接受其他治疗、临床依从性良好。

排除样本: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拒绝参加实验调查者、临床资料缺失者、重度骨质疏松症者、就诊前接受过其他治疗如手术、支具、矫正体操等、既往检查存在精神疾病者、晚期癌症者、法定传染病者。结合受试者干预方式差异性,随机分为新式组23例、传统组23例。

新式组男 15例、女8 例。年龄区间为 10.24~18.25岁,年龄均值为(14.25±2.14) 岁。脊柱侧弯Cobb角12.51°~18.25°,平均值为在(15.92 ±2.62).

传统组男 16例、女7 例。年龄区间为 11.17~18.98岁,年龄均值为(14.67±2.27) 岁。脊柱侧弯Cobb角12.44°~18.39°,平均值为在(15.93 ±2.94).

经比较,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别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患均接受常规物理疗法。详细为:脉冲短波治疗,0.5 h/次,患者每周接受5次治疗,连续治疗共计5周。工作人员需告知病患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要点,比如:在处于站立以及行走时,需要抬头、收腹、挺胸,每天需靠墙站30分钟;处于坐立位时,患者应当挺直上身收腹,朝向后方。患者保持卧位低枕,睡硬板床。

传统组病患接受常规肌力练习。首先,音乐调节:工作人员应当收集具有心理调节功能的音乐。如果患者内心存在焦虑心理,需要选择冥想类、休闲类乐曲;对于抑郁心理的患者,则需要选择相对轻松类乐曲。第二,工作人员需指导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出现特发性脊柱侧弯的青少年患者,往往存在胸廓畸形的症状。这一情况会导致病患肺部功能受损,容易出现呼吸短促等等并发症。工作人员需引导病患进行正确呼吸练习。如果病患采用站立位,则需要深呼吸挺胸收腹,双臂保持外展,缓缓呼出气体,双臂保持自然下垂状态。每天进行3次,每次进行5分钟。第三,工作人员需要指导病患开展脊柱活动度练习,即前方和后方旋转、伸仰、侧弯、旋转、侧弯腰部和颈部;开展髋关节活动练习,即内收、外展、屈曲髋关节。每天进行3次,连续治疗半年。

在此基础上,新式组接受功能性康复练习,方案如下:

工作人员需要指导病患进行相关康复练习,每周共计进行3次,原则上每次训练时间为半小时。患者在接受此项训练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患者的训练时间,最长时间不能超过45分钟/次,患者接受为期半年的干预治疗。详细方案为:侧桥支撑:病患选择卧位,需要使用近地侧肘部发挥出支撑效应,另外一只手的手臂需要紧贴体侧,缓慢抬高病患的躯干,维持保持直线状,后进行回位,2次/d;跪姿单臂负重:病患需要取跪姿,双手需要着床面,就此形成四点撑卧状,在此之后垫高单侧膝部,令髋关节表现为侧斜样。在此刻,上肢负重,之后缓缓上抬负重手臂到水平位,30~40 min/d;俯卧燕飞锻炼:病患需要取俯卧位,两只手背后放在患者的腰部,抬头缓缓朝向上方抬胸,直到头胸部离床。在此同时,两下肢膝关节合并,伸直,缓缓朝向后方施加压力,直至离床,维持4~6 s,放松、休息,2次/d,10 min/次。单侧俯卧背起:患者可下床活动且恢复良好情况下,可为其开展单侧俯卧背起训练。取站位,缓缓弯腰60°~80°单侧上肢放置于腰部,且掌心向外,另一侧的上肢伸直负重,详细为1 kg.而后缓慢抬高上体、向后弯曲腰部,双侧上肢交替练习,每天2次,每次10~20 min.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病患干预前以及干预后脊柱功能指标对比详情。具体指标包含:椎体旋转角、躯干旋转角、Cobb角。

2)分析两组病患腰痛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分数、生活满意度分数。实验使用Wong-Baker面部表情图,开展评估工作,详细为:0、2、4、6、8、10分,分值越高,代表病患的疼痛感越轻。实验使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满分为40分,开展评估工作,分数和病患的生活满意度成正比。择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开展调查工作,满分是45分,分数越高,代表病患的椎体功能恢复越差。

1.4 统计学原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干预前以及干预后脊柱功能指标对比详情

新式组病患干预半年后,Cobb角比传统组小,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躯干和椎体旋转角对比,组间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下降趋势。详细情况参照表1.

表1 两组病患干预前及干预后脊柱功能指标对比详情(x±s,°)

2.2 两组病患腰痛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分数、生活满意度分数

新式组干预后半年的腰痛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分数低于传统组,生活满意度分数高于传统组,P<0.05.详情参照表2.

表2 两组病患腰痛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分数、生活满意度分数(x±s,分)

3 讨论

在中国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生概率为2%~4%,仅次于肥胖和近视发生率。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生率达到了85%,并且近几年该病的发生率表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特发性脊柱侧弯一般发生在青少年骨科成熟以前或者青春期之内。在临床之中,倘若患者的Cobb角在20°以下,则需要使用保守疗法。如果患者的Cobb角在45°以上,则需要为其开展畸形矫形术治疗疾病[2~4],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高、手术风险大、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因此,近几年,国内外的学者都开始关注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保守疗法。

另有文献表明:现阶段临床用以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方式的非手术疗法为支具治疗[5]。但因患者的支具佩戴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患者肌肉主动运动降低,就此减少了患者神经肌肉同控制水平与肌力,少数病患甚至出现了新的脊柱问题。故支具疗法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当前有文献表明:针对患者开展运动疗法,能够取得满意效果[6]。主要因为: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开展运动干预,能够全面改善病患脊柱双侧肌群不对称性应力,同时也能够加强患者机体协调程度脊柱本体感觉以及运动控制能力[7]。该法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病患介入功能性康复训练的效果证实:新式组病患干预半年后,Cobb角比传统组小,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躯干和椎体旋转角对比,组间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有下降趋势。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开展了功能性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成效。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经过对病患实施功能性康复训练,能够全面强化患者肌力水平,有助于矫正脊柱侧弯,增强脊柱及躯干的稳定性,有效平衡患者脊柱双侧肌肉力量[8];患者练习跪姿单臂负重,可以有效调整骨盆位置,就此防止脊柱侧弯加重。与此同时,锻炼病患的背部肌群,全面强化康复干预的效果。患者接受俯卧位锻炼,能够有效强化腰背部肌群力量,全面促进两侧肌力平衡恢复,有效改善患者腰背力量,全面刺激凹侧肌肉。病患经过单侧俯卧背起训练,能够积极刺激肌肉,全面促进腰椎段椎旁肌的肌力恢复,有效缓解侧弯症状[9];在此同时,对病患开展功能训练也能够有效牵引患者处于挛缩状态的肌肉以及韧带。其对于维持并矫正患者脊柱正常生理曲线来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10]。

本实验中新式组干预半年后,腰痛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分数低于传统组,生活满意度分数高于传统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针对患者开展功能性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其干预后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分数。由于患者干预中需要借助康复手册进行宣教,在该手册内介绍了脊柱侧弯常见危害等常识,可有效强化患者康复干预的配合效果[11,12]。手册中也提示注意病患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或者抑郁情绪,强调了对病患实施心理调节。例如:正面激励音乐调节,能够放松患者身心,有效强化患者康复信心,保持精神健康状态。患者通过接受功能康复练习以及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肺功能恢复,有助于促进生理机能恢复,全面改善脊柱侧弯症状,加强患者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来讲,为其开展功能性康复训练能取得满意成效,这一方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以及应用。

猜你喜欢
特发性病患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