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状况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部分山东省属高校的调查

2024-01-01 13:25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党史大学生

徐 梅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学史者不茫,知史者不迷,用史者不乱。”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独特的营养剂和教科书,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振奋民族精神、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举措。

一、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许多重大历史问题进行错误解读,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妄图在中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能够轻易接触到这些内容,更有可能被错误观点所迷惑。如果缺乏系统的党史学习教育,意识形态阵地就可能被错误思潮占领。所以,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对于对抗历史虚无主义,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应有之义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全国高校正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党史是思政课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政课的核心构成和重要组成部分。“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实践表明,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创新思政课内容体系、增强思政课实效性和亲和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是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科学对待历史发展进程和现实国情,不断从党史中汲取经验智慧,把握历史规律,提高实践本领,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积蓄力量。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唤起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自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二、山东省属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我们对部分山东省属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不同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政治面貌、不同性别的29305 名学生,并运用SPSS26.0 等统计工具,采取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山东省属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分析

1.大学生党史学习主动性分析

调查显示,党史学习教育效果良好,取得了相应成效。但仍有30%的大学生对党史“基本了解”,3%的大学生选择“不了解”,说明党史学习教育可能存在不深入、不全面等问题;88.3%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学习党史”,超过95%的学生认为“应该对党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关于学习党史的目的,8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为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了解党和国家政策”“提高知识面”而学习党史,选择“因个人兴趣而了解党史”的大学生也在60%以上。可见,多数大学生学习党史的主动性较强。

2.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分析

图1数据显示,大学生学习党史的途径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课堂教学、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以及“学习强国”和“青年大学习”等专题网站,而赴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调研占比41.44%。另外,调查表明,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学习党史的效果比党史教育课程更好。在党史课堂上,相比“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78.94%的学生更喜欢“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并开展广泛的小组讨论”;84.31%的学生喜欢“播放影视作品或图片展览”的党史课堂教学方式,喜欢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占比偏低。

图1 学习党史知识的途径

3.党史学习教育的满意度分析

从图2 可以看出,学生对第二课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评价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占比高达78.02%,“基本满意”的占比为19.56%,可见第二课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效果良好,但仍有进步空间;图3 显示,非思政课教师授课时融入党史教育情况良好,但认为“情况不佳”的也有不小的比例(17.28%)。

图2 第二课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评价

图3 非思政课教师授课时融入党史教育情况

(二)山东省属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根据图4 和图5 可知,学校党史课堂和第二课堂党史学习教育目前都存在多个问题,其中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大班教学,课堂组织难度大这两个问题占比最高,分别为47.15%、47.13%。在第二课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62.34%的学生认为对党史学习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表明学校可能对党史教育的宣传和正确引导的力度不够。

图4 学校党史课堂中的主要问题

图5 第二课堂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三、大学生党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部分高校对全员全方位落实党史学习教育还不够到位,思政课重讲授而轻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以及社团活动的组织。二是部分高校在校内党史学习教育的联动机制建设上缺少系统完整的规划,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党史学习的多样需求。三是部分高校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学习教育效果。

(二)个别教育者在党史教育中担当力不足

由于教学和科研压力较大,再加上自身教育背景不同,导致部分党史教育者水平能力有限,从而限制了他们开展党史教育工作的效果。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于新开设的党史教学相关课程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设计上难以考虑周到细致。其他学科的教师可能受限于自身教育及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难以有机融入党史知识。另外,个别教师党史教育方法欠佳,过分注重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育模式,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三)个别学生不重视党史自我教育

部分大学生对党史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党史学习只需要应付期末考试即可。一部分学生仅仅因为准备研究生、公务员等考试才自主进行党史学习。功利性学习动机导致了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存在错误认识。另外,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很难体会到党在革命战争年代负重前行的艰辛,无法深切感悟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对于党史教育内容缺乏情感共鸣,更难以把党史知识内化为自身情感,也就削弱了党史学习效果。

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充分利用高校党史课堂

1.加强党史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作为推动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党史课堂应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校要及时修改培养方案,将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根据党史特征及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同时,优化通识选修课课程设计和教学,开设重大党史事件专题讲座、党史人物事迹等课程,给学生以更多选择。

2.创新党史课堂教育教学方法

当前,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课堂党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要创新党史教育方式方法,探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如学科渗透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等等。

(二)精心设计党史学习教育内容

1.注重大历史观教育

习近平提出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的明确要求[1]。高校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行大历史观教育,把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纳入党史课程体系,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联系起来,不断拓展党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2.重点讲清楚党的主题和主线

进行党史教育必须明确本质、厘清重点、分清主流和支流、讲述主题和主线。使大学生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真正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党的认同。

3.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

党成立一百年多年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并从中不断汲取力量,砥砺道德品格,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续写新时代的辉煌史诗。

(三)探索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建设

1.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2]高校要利用校园环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营造蓬勃进取、格调高雅的日常氛围,充分发挥隐性教学功能;要利用学生社团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以社团活动为依托,深入拓展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活动。

2.利用红色历史遗迹加强党史学习教育

高校要挖掘红色历史遗迹的教育功能,通过举办老区探访、重走长征路、参观革命遗址等形式,开展生动有趣的党史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党史学习积极性。在重大事件纪念日、重要党史人物诞辰等时间节点,可以举办纪念、祭扫、瞻仰等活动,追思革命人物的丰功伟绩,引导学生汲取奋进力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可以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当地红色历史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当地红色历史作为党史教育素材,开展具有特色的党史教育,引发学生共鸣,为学生植入红色传承与记忆。

3.利用主题讲座加强党史学习教育

高校可以组织党史教育宣讲团,精心挑选优秀教职工和学生党员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开展专题宣讲;可以举办“先辈讲党史”“亲历人讲亲历事”等党史主题讲座,邀请老党员、军人、模范等参加,与大学生面对面讲述党的故事和光辉成就。此外,就党史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点人物等,高校可以开展专题论坛、讲座等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等。

4.完善利用线上党史教育平台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线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软件自学党史知识。此外,也要根据学生需要,创新完善线上党史教育平台,开设有关党史知识的高校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传播媒介,并及时更新内容,主动占领学生思想阵地,切实增强党史教育成效。

(四)建立健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机制

1.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联动协同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各部门共同配合,凝聚合力。高校党委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议程,积极调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学工、组织部、宣传部、其他二级学院等部门进行联动合作。同时,要健全外部联动机制,在不同高校之间建立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共享课程等教育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2.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保障机制

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党史教育正常开展,或设立专项资金在校园内进行党史教学基地建设,或加大党史书籍资金投入力度,或加大学校党史网站资金投入,不断拓展党史教育空间。高校也要加大对党史教育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通过集体参观革命老区、党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实践活动进行党史学习。

3.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党史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校党史教育实效的关键,应做到“严把教师准入关,实施党史学科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教师提高晋升计划,全面考察党史教育的素质和能力。”[3]高校要努力提升党史教师授课能力,建立健全党史教师定期培训机制,深化教师对党史的学习和领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内容。高校要积极扩充党史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党史教师福利待遇,增强岗位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聘请一部分兼职党史教师,缓解人手不足情况。

4.完善党史学习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要对党史教育成绩评价机制进行完善,推动党史教育评价不断向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要注重学生对党史教学的满意度调查并以此作为衡量党史教育的重要标准,同时,倡导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党史教育评价机制,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推动党史教育有序发展。

(五)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自主性

1.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

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由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转化为自身意愿,主动探究知识,探索问题。

2.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党史

高校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担当,树立正确党史观,提高学习自主性。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明确党史学习目的,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党史教育蕴含的重要价值,让学生把党史知识内化为自身情感认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党史知识,提高自身党史素养。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党史大学生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党史上的今天
第二课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