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分层-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2024-01-02 23:23吴敏宁张峰艾晓燕
高教学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线上线下思政

吴敏宁 张峰 艾晓燕

摘  要: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教学出发、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分级分层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提出采用“线上线下-分层-思政”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从线上线下、分级分层、课程思政三方面进行具体探索与设计。最后通过实践数据对比,证明该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分级分层;思政;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3-0106-04

Abstract: Proceeding from the actual teaching of "Fundamentals of College Comput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combines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grading and layering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proposes to adop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Tiered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 teaching mode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 and carries out specific exploration and desig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online and offline, grading and tiered, and course ideological political. Finall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practical data,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l is proved.

Keywords: teaching mode; online and offline; grading and layering;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undamentals of College Computing

全国各高校各非计算机专业多年来,均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专业的需求情况,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也在不断发展、改革、更新。以榆林学院为例,全校各专业均开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第一层次课程,分别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学期开设第二层次课程,分别为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高级Office。部分专业还开设了第三层次课程或讲座,包括专业图像处理工具、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方向的新知识、新技术。

近年来,由于新冠感染疫情、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各类因素的影响,有时单一的线下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效果。再者,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形式和方式多样,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剔除负能量,获取正能量,是高等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授课面广,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差距大,如何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有收获、有提升[1]。再者,如何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服务于不同专业,如何为不同专业的不同后继计算机基础类打好基础,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年来,榆林学院(简称“我校”)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从教学大纲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时比例、考核方式等。但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要,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创新和完善,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得到有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

一  现状分析

(一)  任务重、课时少、内容广

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量为48课时,主要包括6大模块,分别是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新技術和办公软件。该课程的每个模块知识量大,专业性强。如何将广而泛的教学内容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地讲授给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第二层次的课程,课程内容不变,但课时减少,实践性加强,如何让学生快速入门,学好一门计算机语言课,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挑战。

(二)  课程新、教材新、题库新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操作系统、媒体技术和办公软件,版本不断更新。根据实践教学反馈和教材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测试题库都需要随之更新。题库的更新将面临新题库版本的升级,题库建设、题库纠错、题库测试等。各种更新使得该课程课题组工作量巨大。

(三)  “内容-模式-考核”统一

各计算机基础课程,全校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考核方式统一。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度不高,所有专业课程教材一样,授课方式一致,考核方式一样。如某一财务相关案例,体育艺术类学生基本没有兴趣,某一化学数据处理分析案例,中文外语学生基本不感兴趣。这样学生对所处理数据或信息不理解或者不感兴趣,这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差。

(四)  理解力强、思维性强、实践性强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多,且关联性强。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新技术、数制转换和汉字编码等,需要较强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办公软件的操作同时需要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

(五)  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问题

我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线下教学存在公共计算机教学资源和师资短缺。导致机房满负荷工作,学生学习环境拥挤,练习时间不够,教师工作量大。学生缺少实践操作,教师工作繁忙,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在近年“停课不停学”的大环境下,学校多次进行线上授课,经过教学实践,发现线上教学存在学生互动性差、积极性差、听课效率低、管理监督难等问题。

二  “线上线下-分层-思政”教学模式

(一)  线上线下混合式

近几年,我校在无疫情期间只进行线下教学,疫情期间只进行线上教学。单一的线下教学,受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时间地点的局限性,上课内容不具备回看性,无法分级教学。单一的线上教学只是通过视频学习,教师的监督管理作用小,考验学生的自制力,教学效果相对较差[2]。

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取长补短,摒弃两种方式的劣势,发挥两种方式的优势。这既弥补了师生线上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孤独感,互动性差等问题,又弥补了线下教学的学习时间、地点、难度的限制[3]。以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按照章节和知识点的实际情况,分为三种类型,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具体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二)  分层分级

随着我国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视和网络、IT产品的普及,很多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这使得大一新生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不同[4]。有的学生已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但也有个别同学开关机操作都不会。明显的信息素养差异给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教学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分层分级教学。

分层分级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新生进行信息素养技能测试,以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题库为平台,进行测试分级。具体测试设计见表1。

表1  测试设计

第二步:通过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于跨班级分组存在排课难问题,所以把一个自然班的同学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测试分数[90,100],第二层次测试分数[70-90),第三层次测试分数段[0,70)。分层前,一个自然班阶段测试成绩见表2。

表2  分层前一个自然班阶段测试成绩

第三步:统一授课,但不同层次的课前、课中、课后任务设置不同,这样避免部分学生觉得内容简短而无趣,也避免部分学生为难而退,产生挫败感。并且建立课程群,为学生答疑解惑。

第四步:自然授课班内分小组,小组是由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同学混合组成,这样小组同学互帮互助,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好。

第五步:综合作业由小组成员汇报小组成果,展示小组作品,如线上课程的学习汇报、综合设计展示,学习方法交流等。

第六步:过程化考核,注重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情况,考核过程中所有层次平等对待,最终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能有兴趣、有收获、有成就感。分层后一个自然班阶段测试成绩见表3。

表3  分层后一个自然班阶段测试成绩

(三)  思政元素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全校大一新生,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及新技术。高校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从授课学生的年龄和广度层面来看都是最佳时机,因此,该课程的思政建设至关重要,要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该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中[5]。基于此,整合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分级分层模式和思政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分层-思政”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中,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从思政建设要素、思政建设元素、思政建设目标三层展开。思政建设要素主要包括授课教师素养、典型思政事例、教学内容融入、作业考核等,思政建设不是花大量时间讲思政内容,而是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6]。在思政建设的方法基础上,梳理出每个建设方法中需要设计的思政教育元素。然后结合思政建设目标,设计具体的课程思政内容,课程建设目标分为三类,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融入学识、原理、方法、规律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融入方法技能、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探索创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注重师德人格、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爱国情怀的融入。具体课程思政建设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框架

1  教师素养的建设

教师需要加强学识、技能、人格、师德等方面的建设,教师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需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需具备思政教育的基本知识理论,辨识是非,爱党爱国,需具备挖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中[7]。教师需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踏实勤奋,诚实守信,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爱护学生等。

2  经典事例的融入

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引入经典事例,通过经典事例呈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习观、社会责任、爱岗敬业和探索创新等。如数制知识点,引入莱布尼茨根据中国《易经》启发提出二进制,引发学生树立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自信;讲硬件部分时,引入我国芯片研發现状,及“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奋战一线、打破美国芯片垄断,激发学生科技兴国的远大志向;讲计算机软件,引入名人事迹,如任正非、王永名、乔布斯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努力奋斗的精神;讲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应用时,采用“一带一路”、大国工匠、政策方针、艰苦奋斗及扶贫攻坚等素材,让学生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树立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脚踏实地、积极向上;讲网络部分时,引入网络完全教育、防止诈骗、遵纪守法及文明上网等。

3  教学素材和作业考核思政化

在教学设计、教学示范、课堂练习、课外拓展资料、课堂作业、小组作业和题库素材中融入思政元素,如文档排版综合作业,要求学生查阅思政相关资料制作杂志专题,如爱国事迹、科技发展、劳动模范、国之大器等信息,过程包括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组员分开合作、成果展示,整个过程“无声”融入思政元素。

三  数据对比

(一)  教改前3个学期(2017—2019)总评成绩(表4)

表4  2017—2019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班级期末总评成绩

(二)  教改后2个学期(2020—2021)总评成绩(表5)

表5  2020—202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班级期末总评成绩

通过该教学模式应用前后的实践教学数据对比得出,教改后,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有所提高。平均分、及格率提升幅度较小,优秀率提升幅度较好。

四  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不断实践、探索、改进。本文提出的“线上线下-分层-思政”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解决了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融入了思政教育、提升了教学效果。后期将扩大实践范围,继续探索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秀珍,郭乐江,涂文婕,等.分层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2):166-169.

[2] 王蓉,杨衡亮,张玲.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完全线上混合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2022(7):101-104.

[3] 张伟,秦臻,林旭梅.线上线下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8):160-161.

[4] 王鹏英,庄红,黄晓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5):49-53.

[5] 刘玉秀,张献.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全方位思政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2(3):112-115.

[6] 李培,刘擎,白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立体思政体系建設[J].计算机教育,2021(1):93-96.

[7] 李红睿,杜银霞.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17-18.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线上线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