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情境下的体验、怀旧与认同※
——以青年群体为例

2024-01-05 02:13赵芷羚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置信区间红色旅游旅游者

赵芷羚 杨 昆

(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应[1],塑造认同是其核心功能之一。近年来,青年已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游客群体,在红色旅游情境下,明晰青年旅游者认同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情绪、情感会影响认同形成[1-2]。红色吸引物具有显著的历史特征,过去的场景、事件、人物促使人们重温往昔,进而唤起旅游者的怀旧情绪[3-4]。怀旧情绪如何在红色旅游场景下发挥作用,其机理尚缺乏实证支撑。情绪评价理论认为,个体情绪的产生受个体信念、环境事件与情境等因素的影响[5],同时情绪又会驱动个体行为,从而形成“环境事件—认知评价—情绪体验—应付行为”的连续过程[6]。因此,本文以情绪评价理论为框架,研究青年在红色旅游体验中的怀旧情绪及其对认同的影响机理。

1 文献回顾

Cohen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个体与各种“中心”的关联[7],个体在旅游活动中的主观评价和经历,如情感、认知和行为等都会形成体验[8]。旅游体验会调节旅游者游览后的感知,从而影响旅游功能发挥。情绪评价理论认为,个体在环境中通过对环境事件、个体关注、历史经历或其他敏感源[9]等信息进行评价形成情绪,情绪又会作用于行为。Lazarus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情绪可以看成是对感知的评价[5]。

对红色旅游而言,塑造“认同”是其重要功能。借助红色旅游,旅游者可以形成文化、历史、民族、政党、国家等多种认同[10]。这些认同往往是旅游者通过与景区陈列物、事件、人物等多要素互动形成体验后获得的,构造了从体验到认同的路径。一方面,在红色旅游情境下,旅游者容易形成对共同历史的回忆,游客从中提炼出的历史记忆感触有利于提升历史认同[11];另一方面,红色旅游是构建文化认同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也据此将红色旅游塑造的认同划分为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两个维度。

然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红色旅游体验到认同的路径需要某些中介才能达成[10],情绪则具有较显著的中介作用[11-12]。红色吸引物显著的历史特征使旅游者在参观游览中会产生对过去的追忆和缅怀,从而激发怀旧情绪。怀旧是一种由积极情绪主导,苦乐参半的情绪体验[13],影响因素包括诱发情境、怀旧倾向及旅游吸引物的怀旧特征等[4]。通常,怀旧被分为个人怀旧和历史怀旧两个维度[14]。其中,个人怀旧是个体对过去真实经历的怀念,具有真实性和直接性。历史怀旧的内容包括过去人们生活的场景、历史上发生的事件等,具有想象性和间接性[3]。红色旅游中旅游者的怀旧感较强[3],但怀旧在红色旅游情境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因此,本研究以青年旅游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红色旅游体验中获得的怀旧情绪,以及怀旧对认同形成的作用机理。

2 研究模型与假设

2.1 红色旅游体验对怀旧的影响

情绪评价理论有助于解释红色旅游中怀旧情绪的产生。红色旅游中,旅游者通过旅游体验,对外部环境刺激和内在自我感知进行评价,既可能引起个体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也可能引起个体对出生前事件的联想,对过去社会和历史的感受。红色旅游景点展现了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旅游者在体验过程中产生个人怀旧和历史怀旧[3]。可见,红色旅游体验是激发个人怀旧和历史怀旧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假设:

H1:红色旅游体验正向影响怀旧;

H1a:红色旅游体验正向影响个人怀旧;

H1b:红色旅游体验正向影响历史怀旧。

2.2 怀旧对青年群体历史认同的影响

情绪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作用不可忽视。怀旧情绪有利于个体提升存在的价值与归属感[4]。情绪评价理论中“环境评价—情绪体验—应付行为”的路径有助于解释青年旅游者历史认同的产生。红色目的地的环境刺激触发旅游者对共同历史的回忆,激发了旅游者的怀旧情绪。这种怀旧情绪引发旅游者进行思考与反思,产生对过去历史事件的认知与记忆,进而形成对历史的认同感。已有研究表明游客在参与红色旅游活动过程中历史认同的形成需通过情绪唤起来实现[12]。基于此,提出假设:

H2:怀旧正向影响青年群体的历史认同;

H2a:个人怀旧正向影响青年群体的历史认同;

H2b:历史怀旧正向影响青年群体的历史认同。

2.3 怀旧对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影响

蒋亚军等指出旅游者在红色旅游过程中体会到情感的共鸣与冲突,有利于促进旅游者实现价值内化,形成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10]。怀旧对文化认同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15]。故本研究认为怀旧是青年游客文化认同的关键前置变量,由此提出假设:

H3:怀旧正向影响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

H3a:个人怀旧正向影响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

H3b:历史怀旧正向影响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

综上,本研究以旅游体验为自变量,认同为因变量,纳入怀旧作为中介变量,以学历、月收入、红色景区到访次数为控制变量[16-17],构建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假设模型图

3 研究过程

3.1 研究样本

研究参考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青年年龄范围界定的惯例,针对44岁以下人群做问卷调查。问卷数据收集分为预调研和正式调研两个阶段。预调研阶段,于2022年6月18日至6月27日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共回收177份有效问卷,采集的数据主要用以检验量表信度、效度,调整题项语义表述等。正式调研阶段采用线上线下共同发放问卷的形式。2022年7月25日至28日在西藏拉萨林周农场红色景区开展实地调研时线下发放部分问卷;2022年7月至9月,通过“问卷星”进行线上问卷发放。鉴于研究对象为参与过红色旅游的群体,故设置“您是否去过红色旅游景点?”的题项进行问卷筛查,回答“是”则可继续填写问卷。正式调研共回收355份问卷,剔除重复选项过多或填答有明显规律的答卷79份,获得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77.75%。

样本人口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受访者中,男性占45.7%,女性占54.3%,女性略多于男性;受访者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下,占样本总量的86.3%;66.6%的被调查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月收入方面以4000元以下(70.3%)居多;大多数被调查者到访红色景区的次数为5次以下(87.7%)。

表1 人口统计特征

3.2 变量测量

问卷设计由人口统计变量与潜在变量的测量构成。潜在变量的测量题项共18个,如表2所示。本研究所用量表均参考学者开发的成熟量表。其中,红色旅游体验的测量参考左冰[18]的量表,共4个题项。怀旧的测量参考薛婧[3]的量表并做适当修改,共7个题项。历史认同的测量在参考刘润佳、黄震方等[1]量表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共4个题项。文化认同在参考张红艳,马肖飞[19]量表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共3个题项。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 7点量表形式,同意程度为1至7,1表示完全不赞同,7表示完全赞同。

表2 问卷题项设计

4 数据分析

4.1 信度与效度检验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信度检验用于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SPSS22.0软件的运算结果显示,整体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81,红色旅游体验、个人怀旧、历史怀旧、历史认同、文化认同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767、0.825、0.813、0.824、0.904,均大于0.7,说明该样本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度检验

收敛效度的衡量指标为CR与AVE值,表示潜在变量被其测量指标很好地衡量的程度。如表3所示,各构面与其测量指标间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介于0.50~0.95之间,说明测量指标可以有效反映每个构面。各潜在变量的CR值均大于0.7,AVE值大于或接近于0.5,说明测量模型收敛效度较理想。

区分效度表示潜在变量区别于其他潜在变量的程度。如表4所示,表格中加粗字体数据为AVE的平方根,该数据基本大于其与其他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因此本研究中潜在变量之间具有区分效度。

表4 区分效度检验

4.2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利用 AMOS24.0软件,采用极大似然法对初始结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学历、月收入、红色景区到访次数对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的影响。结构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χ2/df= 2.286、SRMR=0.067、RMSEA=0.068、GFI=0.868、AGFI=0.831、TLI=0.901、CFI=0.915。拟合指标均达到或接近良好水平,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达到要求。

4.3 假设检验

4.3.1 主效应检验

运用AMOS24.0软件对模型进行主效应检验,在控制学历、月收入、到访次数的前提下,路径关系结果如表5所示。在P<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红色旅游体验正向影响个人怀旧(β1=0.168,p=0.020),假设H1a成立;红色旅游体验正向影响历史怀旧(β2=0.750,p<0.001),假设H1b成立;个人怀旧对历史认同的影响不显著(β3=-0.069,p=0.134),假设H2a不成立;历史怀旧正向影响历史认同(β4=0.945,p<0.001),假设H2b成立;个人怀旧对文化认同的影响不显著(β5=-0.099,p=0.065),假设H3a不成立;历史怀旧正向影响文化认同(β6=0.786,p<0.001),假设H3b成立。图2为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与标准化路径系数。

表5 模型的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注:**表示p<0.01,***表示p<0.001。

4.3.2 模型的比较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红色旅游体验对认同具有正向作用[19],但体验对认同塑造的机制并不明确,将怀旧情绪作为中介变量是否能更好地解释红色旅游体验对认同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路径比较予以验证。本研究在原始模型M0基础上增加红色旅游体验到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的影响路径,得到模型M1。为检验假设模型M0是否比理论上可行的模型M1更简洁,本文对两个模型的拟合度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模型M1中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分析。假设模型M0与模型M1拟合度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增加路径后,模型的拟合差值为△χ2(df)=0.537(2),模型拟合度未得到明显优化。此外,模型M1中各潜在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如图3所示,红色旅游体验对历史认同(β=0.041,p>0.05),文化认同(β=0.077,p>0.05)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假设模型M0为最优模型。

表6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指标的比较分析

注:**表示p<0.01,***表示p<0.001。

4.4 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红色旅游体验是否通过怀旧这一中介变量,影响青年旅游者的认同感,本研究运用Bootstrap方法检验怀旧的中介效应。由于红色旅游体验与个人怀旧对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本文仅分析历史怀旧的单独中介效应。多次重复抽样次数为2000,置信水平为95%,依据置信区间是否包括0判断中介效应的显著性。

如表7所示,在“红色旅游体验→历史怀旧→历史认同”路径中,总效应的Bias-corrected置信区间和Percentile置信区间分别为[0.431,0.734]和[0.417,0.716],均不包含0,总效应显著。间接效应的Bias-corrected置信区间和Percentile置信区间分别为[0.350,1.064]和[0.352,1.090],均不包含0,中介效应显著。另外,直接效应的Bias-corrected置信区间和Percentile置信区间分别为[-0.477,0.238]和[-0.521,0.223],均包含0,直接效应不显著,表明历史怀旧在红色旅游体验与历史认同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表7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N=276)

在“红色旅游体验→历史怀旧→文化认同”路径中,总效应的Bias-corrected置信区间和Percentile置信区间分别为[0.429,0.721]和[0.424,0.715],均不包含0,总效应显著。间接效应的Bias-corrected置信区间和Percentile置信区间分别为[0.300,1.094]和[0.301,1.109],均不包含0,中介效应显著。直接效应的Bias-corrected置信区间和Percentile置信区间分别为[-0.502,0.320]和[-0.540,0.307],均包含0,直接效应不显著,表明历史怀旧在红色旅游体验与文化认同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与讨论

红色旅游对认同塑造有重要影响,然而体验对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情绪评价理论为基础,引入怀旧情绪作为中介,探讨红色旅游体验对青年游客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作用机制,结论如下:

(1)红色旅游体验正向影响个体怀旧。红色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外部环境[18]。根据情绪评价理论,红色旅游景区再现了昔日的革命场景、奋斗历程,青年旅游者通过旅游体验,对外部环境和自我感知进行评估,感受革命前辈奋斗历程,对历史事件产生更清晰的认知,接受并相信红色文化的多层次内涵,显著激发了个体的怀旧情绪。其中,红色旅游体验对历史怀旧(p<0.001)的作用比个人怀旧(p=0.020)更加明显(见表5)。究其原因,本研究样本为青年群体,受访者整体比较年轻,主要通过旅游体验获得对出生前红色历史的感受。

(2)个人怀旧对青年群体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影响有限。个人怀旧由于个体经历的特殊性,不是人人都能产生共鸣。研究样本群体中,86.3%的被调查者年龄在30岁以下,大多数被调查者是90后青年,不是红色革命的亲历者,对革命历史感知有限,认同程度不足[1]。

(3)历史怀旧正向影响青年群体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尽管青年旅游者没有红色革命经历,但他们可以通过影像、符号、场景、消费、互动等渠道获得历史怀旧[15]。红色旅游景区以现实或虚拟场景复刻还原了历史,这种体验能够引发旅游者的怀旧情绪。对历史的怀旧一方面促进青年旅游者的历史认知和缅怀,延续红色记忆;另一方面,怀旧可以引导青年旅游者对现实的反思,认识到红色历史和文化的价值,形成红色历史和文化认同。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检验了情绪评价理论视角下“怀旧情绪—认同”影响路径,验证了史骥关于怀旧与认同紧密相连[15]的理论。

(4)历史怀旧在旅游体验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红色旅游中,旅游体验并非直接作用于青年群体的认同,而是通过“怀旧情绪”这一中介变量使青年旅游者塑造认同感。红色旅游是深化青年旅游者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旅游体验—怀旧—认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政治教育功能。红色旅游情境下,青年群体通过旅游体验获取知识、接受情境刺激,红色旅游体验正向作用于个人怀旧和历史怀旧,积极的历史怀旧有利于青年旅游者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塑造与提升,实现价值内化。研究结论响应了Williams提出的探寻不同离散情绪的诱发因素以及这些情绪对个体行为作用过程[20]的呼吁。

5.2 研究启示

(1)加强游客体验,赓续红色记忆。与休闲性旅游活动不同,红色旅游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构建社会记忆的有效形式。红色景区通过复刻历史场景,营造文化氛围,使旅游者在体验中获得对革命史实、红色人物的认知,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记忆。尤其对生长于和平时代的当代青年而言,更需要借助历史场馆、旧址、纪念地等各类红色景区延续集体记忆。因此,红色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教育性、独特性、和知识性的展现,突出情景化、历史感、真实性,提升游客体验感,通过激发旅游者怀旧情绪,获得对红色历史的感知,达到赓续红色记忆的目的。

(2)重视怀旧情绪,提升红色景区功能发挥,景区应充分意识到红色旅游体验激发的怀旧情绪具有加强政治教育、塑造认同等功能。但景区如果仅仅按照传统革命英雄主义的方式进行叙事,可能难以激发旅游者怀旧,尤其表现在红色历史与个体经历的联结上,从而弱化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所以在红色景区开发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史料的挖掘和利用,还要注重红色历史的展呈与叙事方式,增强旅游者在游览中的代入感,从而增强红色历史与个体联系,促进景区教育功能的提升。

(3)注重氛围营造,丰富红色景区历史体验。一方面,红色景区的打造应与特定的历史年代、革命事件相匹配,从展陈物、史料、背景音乐、解说词编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现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风貌,加强历史叙事。同时,赋予旅游吸引物怀旧特征,加强红色革命的故事性和代入感,有针对性地营造历史氛围,有利于激发旅游者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和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景区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增强怀旧体验,比如通过全息投影、人工智能和VR、AR等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完整地展示先烈们英勇奋斗的革命事迹,营造历史现场感,使旅游者对红色历史感同身受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间接地提升个人怀旧感。

(4)加强红色教育,促进红色历史融入个人成长经历。研究表明个人怀旧对认同形成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是由于青年群体缺乏红色历史亲历经验,但不代表个人怀旧的作用可以被忽视。青年一代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怀旧场景与空间、复古商品等的体验与消费获得对过去红色历史事件的感知[15],形成间接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从多种渠道加强青少年对红色历史的了解与认知。红色景区、学校或家庭可以通过丰富青少年早期的红色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纳入个体成长经历中,比如将红色教育融入课堂,针对低幼儿童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儿童形成对革命历史的认知,树立红色文化理念。

猜你喜欢
置信区间红色旅游旅游者
定数截尾场合三参数pareto分布参数的最优置信区间
p-范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区间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多个偏正态总体共同位置参数的Bootstrap置信区间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列车定位中置信区间的确定方法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