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拉力螺钉与传统微型钛板对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内固定的疗效比较①

2024-01-09 04:30谢涌祥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钛板钛合金拉力

郑 重,谢涌祥

(建瓯市立医院口腔科,福建 建瓯 353100)

髁状突矢状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髁状突属于下颌骨结构中较为薄弱的位置之一,在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的打击后,易导致骨折[1]。髁状突矢状骨折的创伤处会随着髁状突逐渐向下延伸,一般情况下患者内侧的骨折片会因翼外肌的牵拉出现一定程度的移位[2]。临床上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主要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来治疗,目前临床上的固定方法有传统微型钛板、钛合金拉力螺钉等[3]。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传统微型钛板固定,钛合金拉力螺钉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4]。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究对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对比,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6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6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钛合金组与传统组,各33例。其中钛合金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18~55岁,平均(37.15±3.22)岁,病程7~14d,平均(10.11±1.24)d。传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37.17±3.19)岁,病程7~16d,平均(10.15±1.19)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① 本次研究对象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签订与本次研究相关的知情同意书;② 本次研究对象入院后经各项医学检查均符合《口腔颌面外科学》[5]对髁状突矢状骨折的诊断标准;③ 本次研究对象髁状突矢状骨折时间均未超过2周。(2)排除标准:① 伴随认知障碍、精神类疾病或机体多个器官衰竭导致无法配合研究进行者;② 患者因自身原因或转院治疗导致中途退组者;③ 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伴随重要器官衰竭者。

1.2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在术前均进行植入颌间牵引钉或结扎牙弓夹板,采取发际内角形入路。主刀医师采用手术刀切开患者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切开的伤口不超出耳垂。在患者颞浅筋膜表面向前翻瓣露出颞浅动静脉,向着动静脉前切开并分开患者腮腺组织,向前拉开保护患者面神经。弧形切开颞深筋膜至颧弓骨膜,露出关节囊外侧,切开肌肉附着,露出骨折部位,打开间隙,仔细寻找移位髁状突游离端。在手术过程中主刀医师一定要严格避免损害患者骨断端,去除骨折内肉芽组织,复位骨折块基本达到解剖复位,钢丝颌间结扎,恢复基本正常的咬合关系。

给予钛合金组患者使用1.5mm专用钻头垂直于骨折线预备钉道,后扩张外侧钉道采用2mm的钻头,植入钛合金拉力螺钉(生产厂家:AO辛迪思),直径为2.0mm、长10~14mm。最后使用以上相同的方法再植入1颗约和髁状突横径平行的螺钉,两颗螺钉成一角度以避免髁状突旋转移位,手术完毕。

给予传统组患者使用下颌骨后外侧或者后缘2块传统微型钛板(生产厂家:AO辛迪思钛板钛钉)、钛钉内固定,复位关节盘予缝合固定,关闭关节囊,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手术完毕。术后给予两组患者抗感染、止血等常规处理,搭配颌间牵引,患者手术处加压包扎约7d,7d后指导患者开口进行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有关指标,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有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1.3.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90d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康复状况以及临床疗效。参照《口腔颌面外科学》将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差。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已恢复至骨折前状态;良: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恢复程度达到70%以上;差: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恢复程度低于50%。总有效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P>0.05),手术有效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钛合金组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康复状况

钛合金组患者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均优于传统组(P<0.05),见表2 。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康复状况比较[n=33,n(%)]

2.3 临床疗效

钛合金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传统组临床总有效率78.79%(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33,n(%)]

3 讨论

对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固定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传统的微型钛板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可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进行2周甚至更长时间的颌间牵引[6]。而钛合金拉力螺钉手术治疗后1周即可开口进行康复锻炼。且开口进行康复锻炼较传统的微型钛板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稳定性好等优点[7]。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P>0.05),手术有效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钛合金组低于传统组(P>0.05);钛合金组患者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均优于传统组(P<0.05)。钛合金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传统组临床总有效率78.79%(P<0.05)。表明钛合金拉力螺钉较传统的微型钛板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在各方面的效果均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使用钛合金拉力螺钉后所产生的拉力会使患者髁状突矢状骨折面更为贴合,因此可促进患者骨折处快速愈合[8]。传统的微型钛板在固定时对露出的髁状突面积要求较宽,对附着的翼外肌则需要完全游离,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9]。而在手术中使用钛合金拉力螺钉虽会增加患者关节非功能面的损害,但该固定方法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对髁状突矢状骨折处的暴露、夹持等,具有良好的微创性,可简单、准确的促进患者骨折恢复[10]。且使用钛合金拉力螺钉对患者面部神经的损害也较传统的微型钛板更小,对髁状突的固定力更为坚固,术后患者翼外肌的功能也可以更好的保持[11]。两颗钛合金拉力螺钉成角度固定进一步加强了术后的抗旋转性以及稳定性,进而从根本上严格避免了骨折处出现移位,也缩短了患者痊愈的时间。使用钛合金拉力螺钉的患者较使用传统微型钛板的患者可更早的开口进行康复锻炼,避免了张口困难、关节黏连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2]。

综上所述,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钛合金拉力螺钉治疗效果较传统微型钛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在手术中采用钛合金拉力螺钉治疗暴露面积较小,术后恢复也更快。但因暴露面积小,视野差,进而对主刀医师的操作要求更高,故如何选择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

猜你喜欢
钛板钛合金拉力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神的金属”钛合金SHINE YOUR LIFE
自不量力
钛合金板锻造的工艺实践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医用钛合金的研究与应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