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襄县部分猪场猪伪狂犬病gE蛋白抗体ELISA检测

2024-01-10 06:55霍栓旗
中国猪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野毒狂犬病猪群

霍栓旗

(襄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许昌 461700)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感染猪因不同生长阶段而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有所差别,如仔猪发生呕吐、腹泻、神经症状;种公猪配种性能下降;母猪表现难产、流产、产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育肥猪表现为呼吸困难、隐性带毒等。猪是PRV的自然宿主和传染源,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传染性强,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100%[2],是猪场重点关注的病毒性疫病,猪场一旦存在PRV 流行,很难净化和根除,且在全球养猪地区普遍存在,流行广泛,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gE 基因是PRV 的毒力基因,由其编码的糖蛋白是病毒的非必需糖蛋白,gE 基因缺失后,PRV 的抗原性和复制扩增功能不受影响,但可以降低PRV 的毒力[3,4]。gE 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表达于所有野毒株,并且gE 糖蛋白抗体产生迅速且持续时间长,因此,被用来作为PRV 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鉴别诊断的首选靶点[5]。猪自然感染PRV 野毒株后,体内存在糖蛋白gE 抗原和抗体,这为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技术鉴别诊断PRV 野毒感染和gE 基因缺失疫苗提供了鉴别机制。目前,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常用手段,PRV-gE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因具有免疫应答好、安全等特点而在我国养猪场中广泛应用,但也有部分猪场存在免疫失败导致PRV发生的情况。加强对PRV 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检测,对于猪场中的猪伪狂犬病防控意义重大。PRV-gE 检测方法不受PRV-gE 疫苗免疫抗体的影响,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猪PRV 抗体来自gE 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6]。本研究对2020-2022年期间采集自河南襄县65 家猪场的1 085 份血样,按年份、猪场、猪群生长阶段进行分组,并利用gE-ELISA 法分别调查分析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流行情况,旨在了解PRV 野毒流行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净化和防控猪伪狂犬病提供临床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品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襄县部分猪场(所有被检测猪群均用PRV-gE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接种)进行无菌前腔静脉采集全血,2~3 mL/ 头,共1 085 份,室温静置2 h,5 000 rpm 离心5 min,收集上清液于离心管,-20℃保存。标记每份血样的猪场来源、生产阶段等信息。

1.2 检测试剂盒

PRV-gE 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美国IDEXX 公司生产。

1.3 检测方法

血清样品检测步骤按照PRV-gE 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主要包括加样、孵育、洗板、标记抗PRV-gE 抗体、显色反应和终止反应、吸光度测量等程序。结果判定标准:血清样品S/N(样本值/ 阴性值)≤0.60 为阳性,S/N>0.70 为阴性,若0.6<S/N≤0.7时,判定为可疑,需重新检测。

1.4 统计分析

Excel 初步整理试验数据后,利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组间数据进行χ2检验,<0.05 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2020-2022年河南襄县部分猪场PRV-gE抗体检测结果

对河南襄县65 家猪场1 085 份血清样品进行PRV-gE ELISA 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场平均阳性率为53.85%,血清样品平均阳性率为22.30%。从3年的检测数据可见,PRV 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和血清样品阳性率均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1。

表1 2020-2022年河南襄县部分猪场PRV-gE 抗体检测结果

2.2 2020-2022年河南襄县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gE 抗体检测结果

2020-2022年按照种公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不同生产阶段进行PRV-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猪群PRV-gE 抗体阳性率介于17.65%~34.44%,妊娠母猪阳性率最高,保育猪最低。除哺乳仔猪外,其他阶段猪群PRV-gE 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哺乳仔猪gE 抗体阳性率为18.75%,下降到保育阶段的17.65%。表明在这个阶段随着时间延长而母源抗体的降低,成为伪狂犬病野毒再次感染的高发阶段。经χ2检验分析,2020-2022年不同阶段猪群间的PRV-gE 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0.05)。见表2。

表2 2020-2022年河南襄县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gE 抗体阳性率(%)

表3 2020-2022年河南襄县部分猪场PRV 野毒感染阳性率区间分布

2.3 2020-2022年河南襄县部分猪场PRV 野毒感染阳性率区间分布

对65 家猪场按照0、0~25%、25%~50%、50%以上不同阳性率区间分类,调查猪场PRV 野毒感染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2020-2022年猪场野毒PRV-gE抗体阴性猪场分别为23.53%、45.45%、61.54%,呈逐年上升趋势。被检血清样本gE 抗体阳性率大于50.00%的猪场2020、2021、2022年分别为29.41%、18.18%、11.54%。说明河南襄县部分猪场PRV 野毒感染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3 讨论

PR 的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病毒可经鼻液、口腔分泌物和呼吸道飞沫排出体外。据报道,一头病猪可向外排出105.3TCID50病毒[7]。血清学检测是了解动物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水平常用的方法,在疫病诊治、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易出现误差等诸多弊端,在PRV 血清抗体检测中无法鉴别抗体来自野毒感染猪还是疫苗免疫猪。PRV 属于疱疹病毒科,毒力由几种基因协同控制,其中gE 基因决定PRV 在细胞间的扩散,对PRV 毒力至关重要[8]。而gE-ELISA 抗体检测血清能够识别出PRV 野毒感染猪与gE 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猪。目前,我国大部分猪场应用gE 基因缺失苗接种猪群,gE-ELISA 抗体检测为筛选野毒感染猪群,净化和防控PRV 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在我国发展规模化猪场进程中,尤其重视对猪伪狂犬病控制和净化,多年来高效gE 抗体检测和gE 基因缺失疫苗的广泛应用,不断淘汰野毒阳性种猪,野毒阳性率基本控制在10%以下,甚至有些猪场多年达到净化目标,正朝着有利方向发展[9,10]。但从2011年开始,猪伪狂犬病有新发生的趋势,流行区域不断扩大,野毒感染率逐年上升[11]。

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分布与猪场管理水平、猪场所处区域、猪只生产阶段、疫苗选择及免疫程序等诸多因素有关,猪场阳性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段群棚等[12]应用gE-ELISA 对2013-2016年广西部分规模猪场送检的血清样品进行PRV-gE 抗体血清学检测,猪场PRV 野毒感染阳性率为48.97%;受检猪血清样品PRV-gE 抗体阳性率为22.56%。党占国等[13]报道,2012年1月至2015年我国部分地区猪场PRV-gE 阳性猪场比例为99.2%,血清PRV-gE 阳性率为43.9%。张利平等[14]2021年对河南省部分猪场开展了PRV-gE 抗体检测。PRV-gE 抗体总阳性率为15.73%,场阳性率为34.50%,不同生产阶段gE 抗体阳性率也存在差异,其中保育猪、育肥猪、后备猪、经产母猪、种公猪血清样品的PRV-gE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95%、23.46%、10.52%、16.16%、5.27%。赵胜杰等[15]分别对来自665个场次的20 147 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毒gE 抗体检测,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20.93%和47.97%。种猪场、商品代猪场、散养户和屠宰场gE 抗体个体阳性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4.78%、21.51%、23.08%和24.71%;春季、夏季和冬季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个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秋季。本研究结果显示,2020-2022年河南襄县猪场平均阳性率为53.85%,血清样品平均阳性率为22.30%,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河南襄县猪场野毒感染情况虽然存在,但逐年下降。从不同生产阶段猪群PRV 野毒感染检测结果看,任何日龄的猪群均可出现野毒感染现象,表明野毒感染可存在生猪生长的任何阶段。妊娠母猪、种公猪阳性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4.44%、24.36%,说明猪饲养周期长从而增加了野毒感染机会。哺乳仔猪、保育猪也有gE抗体阳性病例,说明母猪免疫效果不理想,需要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4 小结

当前,我国猪场依然受到猪伪狂犬病的威胁,且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猪一旦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就会终生带毒,带毒种猪成为散毒和传播病毒的源头。本研究采集的血清样本均来自接种了PRV-gE 缺失苗的猪场,而猪场野毒感染比较普遍,应引起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制定科学的净化实施计划,除严格消毒防疫和饲养管理外,重点关注引种检疫、筛选和淘汰阳性猪群、规范疫苗免疫程序、抗体监测等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净化防控猪伪狂犬病流行的成效。

猜你喜欢
野毒狂犬病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打败狂犬病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 野毒 流行病学调查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调查
龙岩市2011-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藏犬狂犬病的防治体会
一例规模猪场蓝耳病抗体监测分析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