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管控研究

2024-01-11 12:10王丽霞
有色金属设计 2023年4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费用

王丽霞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所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0 引 言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效率和工期方面优势明显,应用范围广泛,但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的居高不下则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一大障碍。文章以不同阶段工程造价预算成本影响因素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从预算控制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策略分析,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降本增效。

1 装配式施工项目优劣分析

1.1 组装式施工项目优势分析

(1)更安全的生产过程和更好的环境。在建造活动板房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机械化,相应的施工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随着砌筑、抹灰等工序的减少而减少。在有利于现场生产安全的同时,节省了劳动力成本。由工厂统一输出装配式建筑构件,比传统做法更环保,有效减少了工地上的建筑垃圾。

(2)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工期得以缩短:①通过厂内统一输出装配式构件,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程度,使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同时,机械化统一生产,对材料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材料损耗,避免费用浪费;②装配式构件出厂后可直接运抵工程安装,比传统的现浇做法减少了砌筑、抹灰等工序,有效缩短了工程工期,保证了安装精度、施工效率和安装质量,降低了相关管理费用。

(3)保温性能强,翻模次数多。保温砂浆、保温腻子、反光隔热涂料等需要在内墙或外墙使用传统做法,使建筑达到节能要求,起到保温作用。但是,外墙PC构件自带保温性能好,保温效果优于传统外墙外保温做法,因为中间已夹有挤塑板,所以项目降本增效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而叠板则可以在简单的加深处理后,作为楼层的底模使用,剪力墙的一面也可以用外挂板作为模板。利用模板的周转使用,使相应的模板材料费和相应的措施费的产生得到有效的降低,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1.2 装配式施工项目劣势分析

(1)点位的保留容易产生背离现象。PC部件制作过程中需要精确预留孔洞尺寸和位置,具体根据装配式深化图纸进行。不然后期会带来重复的工序问题,比如需要重新开槽、开孔等,也会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施工难度大,容错率比传统做法要低。

(2)预埋难度大。如果在现场施工时采用预制构件,则需要进行预埋电表箱等埋设作业,则预制构件需重新开孔,投入成本增加,且对结构安全有一定影响,比传统的砌筑方式所需时间更长。

(3)构件大小容易与场地大小产生偏差。装配式构件在厂内按装配式深化图制作,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已固定构件尺寸出厂,在放线时稍有误差的大小,都会造成预制构件无法安装或拼缝过大的情况发生,引发后续项目成本上升。就拿预制板和剪力墙来说,如果预制板和剪力墙之间的空隙太大,就需要重新做支模,重新发力,对现场建设影响较大,对项目进展影响也较大。

2 活动板房概况及现状分析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工厂预制现场组装而成,生产效率高,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程度高,是国务院推动的新型建筑模式之一,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模式,同时符合国家绿色建筑要求的环境影响程度较低。然而,中国建筑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所占的比例较低,其成本与传统建筑相比理论上存在30 %左右的差距,而专业厂房建设、专业人员培训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所生产的建筑装配部件运输等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存在着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就造成了现在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比较慢的情况。

3 装配式建筑工程预算计价方法

3.1 装配式建筑工程预算计价方式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北京市行政区内的活动板房建设项目,采取了规范的设计、流水线工程、工厂、装配式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即建筑高度<60 m(含),单体建筑预制率≥40 %或60 m,单体建筑预制率≥20 %的建筑工程,该文件根据《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消耗量定额>装配式房屋建筑工程》(2017年),并与2012年《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定额》等相关文件相结合。组装式建筑工程造价确定步骤:测量工程量;调整费率;综合单位售价(单位售价);费用总额确定。

3.2 费用加酬金计价办法

施工单位按工程实际造价加上一定的报酬,计算成本加酬金计价方式中的最终结算价格。费用加酬金有多种计价方式可供选择,主要有几种计价方法:费用加固定比例费用,费用加固定费用,费用加奖金,最大费用加费用。计价方式,成本加工资,由于实际成本的确认比较困难,所以操作起来本身就比较困难,但是在有些项目上还是采用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3.3 市场价计价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市场价格,是指工程造价经市场招标后确定的价格。竞买人在参考企业建设额度的基础上进行竞买,对每个项目的管理费用分析、工料机用量分析、综合单价确定、风险分析以及预期利润分析、投标总价形成最终总结等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招标项目的特点和市场要素价格进行综合评价。通常,工程招标项目在确定招标报价时,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的测算,即工程造价和确定报价。竞价报价步骤分为:计算各分部分项综合单价、合价项目及单价措施项目;对招标项目工程量清单按招标图纸进行复核;(如有)参加现场勘查及竞价答题;编制施工方案;计算单价和工料机建造费用;确定投标总价;对竞价文件的获取和熟悉。

4 组装式施工主要影响成本

4.1 非标准化设计

不同工程施工图不同,装配构件深化图也有差异。与不同模具对应的深化图纸不同的是,由于设计不规范,设计不规范,造成预制构件生产成本的增加,带来人力、材料等较高的成本投入,对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吊装成本、建筑成本等方面的成本和支出,成为控费失衡的源头和直接影响。不能合理控制生产成本等,导致装配式建筑成本高于传统做法。

4.2 构件堆放场和起重安装情况

PC部件在常规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重量和较大的尺寸,如果在地下室顶板上堆放的是现场备用的构件,那就需要加固地下室的顶板,然后带来费用的增加。另外,PC大楼塔吊基本都是一座一座配备,使用频率高且都是重型塔吊,塔吊的基建费用也相应增加,一个月综合成本达到10万元。

4.3 预制率

预制率对与成本增加额正相关的装配式项目的成本增加额具有决定性作用。预制率对与成本增加额正相关的装配式项目的成本上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测算和分析,表1所示为预制率对成本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每增加10 %的预制率,就会增加约100元/m2的成本。成本上升呈正相关关系。

表1 预制率对成本的影响Tab.1 Impact of Prefabrication Rate on Cost

4.4 抗震性能

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在整体性和刚度方面与现浇结构相比略显薄弱,抗震性能与现浇结构相比要逊色一些,因此,抗震结构的相关要求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规程》中都得到了补充和提高,如:至少130 mm厚的叠板等。这使得主体结构的恒荷载增加,工程量增加,一定程度上造成成本上升。见图1。

图1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预制加工Fig.1 Prefabrication of Composite Slabs

4.5 零部件厂投资摊销费用

装配式构件厂由于构件设计不规范,产量只有设计产能的三到五成,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管理费、厂房折旧费(一般按10年投资回收摊销)、税金等费用计入各构件厂的出厂价,造成部分构件厂摊销费用之和占摊销费用比重较大,甚至达到出厂价格的50 %以上。这些摊销费用成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非标准、低产能情况下成本增加的核心要素。

5 组装式施工费用控制策略

5.1 标准部件提高预制率

在“预制装配率”指标中,通过减少非标准构件的生产,尽可能使标准化构件的配件率提高到70 %以上,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2 强化标准化设计

在设计生产公司产品时,整个流程都要执行标准化。以设计为例,完成单体方案户型和建筑立面方案设计,秉承“少规格,多组合”的标准化设计原则,同时,关联行业的所有主体,包括构件生产厂家、施工单位等,都要提前介入,以非标准化设计的降低,实现成本降低。

5.3 结构优化

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为弥补抗震性能提高带来的费用增加,进一步优化结构。例如,利用预制构件表面更光滑的特性,优化去除面层的抹面方式。

5.4 构件堆放和分布方案设计科学合理

施工单位需要根据现场施工进度计划,灵活调整活动板房的进场方式,设置专门的方案,将构件堆放得细致入微,避免直接在顶板上堆积预制构件。塔吊的最远端、型号、造价等,最重的构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构件拆分设计、构件分布方案的铺排,选择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尤为重要。为减少塔吊使用成本,重型构件应尽量在同一建筑物或相近建筑物内分布。

5.5 创新招采及承包模式

在选择构件厂时,要先对厂的摊销成本的各个比重进行深入的理解,也可以采取EPC总包的方法,根据材料采购、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现场施工等多个环节,对项目的整体承包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传统的每个阶段都各自分包,减少各个阶段由于沟通不合理而导致的成本上升,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整个流程的管理中。同时,在已安装的建筑物中应用BIM技术,加强精确的点位预留,防止由于孔洞预留不准而造成重新开挖的需要。

6 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办法

6.1 动态化管控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从工程造价预算的宏观分析来看,分阶段是比较明显的,但并非一成不变,通常会随着工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装配式建筑通常以项目预算为定价周期,固化下来必然使项目风险增大,从而不能合理分解规避风险,使得组装成本发生扭曲的变化。因此,对于组装楼的成本,要实时追踪,分析其变动原因,适当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预算的主动性,进而使活动板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6.2 有效分析装配式房屋设计施工图

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图的详细研究与分析,设计单位完成相关工程图纸绘制工作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装配式建筑工程企业中的相关造价人员。设计图纸的分析工作就从这4个方面着手,把装配楼的造价预算降下来。主要包括:①是否符合建设单位建筑功能要求的装配式工程项目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深度分析;②相关设计说明见设计图;③做设计图预算,去掉它比实际需求量大的设计部分;④要找出需要改进和修改的地方,对科学合理的设计修整方案,要及时反馈信息给设计单位。

6.3 编制装配式房屋工程量清单

装配式建筑主要从人工和机械的有效工作2个方面来控制成本,其建造过程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复杂而繁琐,所以,对装配式建筑成本进行控制,制定详细的工程量清单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做到不漏项,科学测算,合理控制工程量。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建筑,国家号召建造的装配式建筑,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作为行业的一份子,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的各方面成本,从而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使这种新型建筑家喻户晓,进而在建筑行业中完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6.4 活动板房建设方案确定

装配式建筑的PC构件在设计图纸和选择建筑材料时,一般要完成造价管理。但具体建设计划的确定,还需要工程项目的相关技术人员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之前,再进行具体的建设。做到既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为施工单位降低成本。PC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现场装配方案,使建筑工程整体成本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7 结 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工程是一项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新型技术,施工周期短,材料性能强,标准化程度高,安全环保。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应用也将在建筑工业化日益升级中继续深化。因此,制定科学高效的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体系和工程造价预算,注重加强标准化设计,创新招采承包模式,提高标准构件预制率,优化结构,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应用中,应注重规范设计。文章给出相应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对策,旨在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研究工作的优化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优劣、传统建筑造价与装配式造价的比较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费用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