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刑法学教学指南

2024-01-12 14:29李主峰
理论观察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李主峰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因应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不动摇,国家及时规划编写马工程教材,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提供支撑。作为法学重点学科的马工程教材《刑法学》的出版和使用,及时统一了刑法学核心理论教学存在的重大争议。稳固坚持并完善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创新拓展刑法的基本原则内涵,辩证思考、完善刑法的因果关系,充实丰富国家安全客体内涵,强化新时代教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底色。教材注重构建中国刑法学话语体系,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刑法学教材的指导意义;在编写手段上,充分利用“互联网+”融媒技术,扩展学生刑法学理论与实务案例学习内容,促进学生高效便捷的学习刑法学基本原理与司法实务经验;在编写语言风格上,教材语言风格朴素平易,强化实践导向,便于初学法学学生的理解与思考。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刑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D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9 — 0132 — 04

一、时代呼唤:马工程重点教材《刑法学》编写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工程与战略工程,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高等教育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视人才资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涉及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的根本问题,涉及塑造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问题,涉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景规划问题。马工程教材就是在新时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既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据建设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材体系,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马工程教材体系涵盖高等教育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法学等在内的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虽然早在2004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启动马工程教材建设,但法律类的马工程教材建设全面快速启动则是在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际,明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纳入司法考试必考范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于是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统一使用使用马工程教材。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此后,马工程法律类教材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法学核心课程的马工程教材陆续编写完成,进入院校学生课堂。马工程法律类教材出版最早的是2011年的宪法学,但是马工程刑法学教材则比较晚进入学生课堂,在2019年7月刚刚出版第一版,分为上下册,上册为刑法总论,下册为刑法各论。自从中国刑法学学会会长贾宇教授主编的马工程刑法学教材出版,进大学进课堂,对统一刑法学课程高等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教材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刑法学理论,对刑法学理论敏感争议问题进行了介绍与评价,既注重社会主义刑事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又适当介绍外国刑法学理论,既注重具体国情,又避免闭关自守,既注重脚下,又兼顾外国刑法理论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合理评价世界其他国家刑法理论,指出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方向,加强了中国特色的刑法学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在表面“市场繁荣或纷繁复杂”的刑法学教材市场中,独树一帜,具有明确性、前瞻性、本土性,体现了中国刑法学的特色与风格。

二、在教材的体系内容编写上,体现刑法学核心理论问题的时代回应

教材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存在争议的刑法学核心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回应,在明确中国刑法学的理论根基和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立场之上,坚持构建中国刑法学话语体系,历史辩证的阐述中国刑法学的体系和内容,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刑法学教材路线。

(一)关于犯罪构成理论:四要件理论的时代回应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学体系的核心和基石,是刑法学教学的风向标。“犯罪构成理论可谓是刑法学教材选型的骨架,是决定教材不同定位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对刑法学知识的掌握”[1]。通过对犯罪构成理论比较得出的不同结论,或者说犯罪构成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必然反应在编写的刑法学教材体系。“法学教材的选择,应当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2]。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构成理论一直争议不断,不同学者通过刑法学学术期刊发表展现了不同的理论阵营。一直以来存在坚持原来从苏联引进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经过我国近半个多世纪司法实践检验,结论是适合我国国情,没有也不需要推翻传统四要件理论,重置犯罪构成;相反的观点认为传统四要件理论存在缺陷,入罪容易出罪难,认为德、日的犯罪三阶层理论通过构成要件的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层层递进过滤筛选,体现了审慎定罪的思维,因而提出移植德日三阶层理论(类似有的提出两阶层犯罪构成理论:不法阶层和责任阶层[3]),强烈要求重置我国的犯罪构成。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需要坚持但需要改良、改进,无需废止四要件理论。三阶层理论集中体现在2009年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教学大纲及配套的辅导用书中[4],全面摈弃四要件理论,转而采用三阶层理论体系制定司法统一考试大纲和配套辅导用书,确定统一司法考试方向,引起了实务界、理论界不同观点的激烈交锋。因此,对犯罪构成理论不同选择会对刑法学教材產生重大影响,继而深刻影响刑法学课程教学。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在刑法的本科教学过程中,笔者真切地感受到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争议已经对刑法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对教学的影响如何处理,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在不远的将来刑法实务界的理论偏向或者说是实务立场问题。”[5]中国刑法学学会会长贾宇教授担纲主编的马工程刑法学教材对包括英美法系的双层次犯罪构成理论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三种典型犯罪构成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对不同理论优势和不足进行了适当点评,指出了四要件理论具有历史合理性,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中国的诉讼模式。[6]但同时编者也注意到运用发展的观点,意识到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存在不足,需要适当适度借鉴外国理论模式的有益经验对传统四要件进行完善。无论如何,马工程刑法学教材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精确的评价了不同犯罪构成理论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应当坚持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模式。有了科学规范的马工程刑法学教材,对于刑法学关于犯罪构成教学方向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对新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以及法学本科教育乃至选拔法律实务人才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起到了稳定秩序的作用。有了马工程刑法学教材对敏感争点的权威回应,法学本科刑法学教学主讲教师不再迷茫,法学本科学生学习不再疑惑。

(二)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理论创新与拓展

刑法的基本原则涉及刑法立法和司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一直以来,刑法学教材都是根据1997年颁布的刑法规范体例编写刑法学教材。我国1997刑法规范只规定了三大原则,既罪刑法定、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但是马工程重点教材刑法学则完全运用辩证的观点清理刑法与刑法学的关系,刑法学在研究实体法规范时,也有自己的独立品格。刑法在刑法学之内,但不是刑法学的全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我国多年的刑事司法实践具有全面指导意义的经验予以总结,结合宪法,在坚持原三大原则基础之上,增加了“保障人权、罪责自负、主客观相统一”三大原则,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马工程教材刑法学开宗明义的提出刑法的第一大基本原则既人权保障原则,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人权保障纳入宪法体系,必然反应在我国刑法立法及司法实践中来,针对我国宪法的修改,保障被审判人员基本权利必然反应在我国刑事诉讼活动中,刑事诉讼各个环节均应当贯彻执行,应当上升为刑法的一般原则。在坚持传统的三大原则之外补充了罪责自负原则以及主客观相统一原则。马工程教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辩证观,深刻结合了我国历史和国情,丰富了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体现了刑事立法和司法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三)关于刑法因果关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回归与域外借鉴

教材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果关系对刑法学因果关系的指导原则,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讨论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相对性、顺序性、条件性、具体性、复杂性、必然性和偶然性;介绍了因果关系中断论,并对影响因果关系中断性的介入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增加了因果关系的实务操作性。近些年一部分教材因果关系的话语体系属于德日色彩比较浓厚,弱化甚至摈弃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刑法因果关系的指导意义。马工程教材因果关系的编写,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新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刑法因果关系的认识与判断,不再拘泥于市面出版流行教材介绍的大陆法系的客观归责论和英美法系的双层次因果关系论(事实原因和法律原因)主导的话语体系。马工程教材进一步明确了刑法学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重新浓厚对刑法因果关系认识判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色彩,并开放吸纳其他犯罪论体系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中断的影响,完善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增强实务判断的实践品格。

(四)关于教材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的坚守

马工程教材刑法学在绪论的第二节“关于刑法学的沿革与发展”介绍了西方古代、近代及现代刑法思想以及中国古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刑法发展历史,接着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刑法思想指引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学的演进,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刑法学思想内涵,促进教材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刑法观,充分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刑法的主要内容,如关于罪刑法定、关于平等、关于罪刑相适应、关于犯罪论和刑罚论的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分析了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方向,指出“必须破除那种唯西方刑法理论‘马首是瞻’,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刑法实践的不良倾向,努力从中国本土刑法实践中吸取养分,善于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刑法实践,推动中国特色刑法理论的形成,以

更好的服务中国犯罪治理实践”。[7]其次,马工程教材在介绍刑法学的研究方法时,区分根本方法和具体方法,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刑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注重历史、发展的观点观察刑法现象”的研究方法[8],马工程刑法学教材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高等教育院校法学教育的阵地,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原则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摆脱了那种刑法学教材几乎满书言必称德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刑法理论话语导致中国刑法理论、实践或话语缺失的教材风气,摆脱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9]现象的发生,体现了刑法学教材的中国特色和本土特色。

(五)關于刑法各论犯罪客体内涵的展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度融合

在刑法各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客体中,教材深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及《国家安全法》,深化国家安全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安全的丰富内涵,更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深化浓厚学生爱国情怀,树立国家安全观意识。以前一般教师在讲授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时通常做法是不讲甚至只“行云流水或云淡风轻”地讲少数几个罪名,对打击国家安全犯罪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往教材对国家安全的概念及内涵剖析不足,对安全观内容研究缺失系统性、缺少对比性、缺乏时代性。但马工程刑法学教材出版后,则在教材编写上丰富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拓展了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意识到了内外历史因素的复杂性。[10]马工程刑法学教材对于引导教师教育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积极鲜明的时代意义,同时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和观念。刑法各论中类似的还有结合国家反恐政策以及扫黑除恶刑事政策以及立法、司法解释,反应人民至上理念,增强民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充盈丰富了刑法学教材关于刑法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客体内涵的新时代意义。

三、在教材编写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流行融媒技术

马工程刑法学充分运用普及流行的微信“二维码”现代融媒技术手段,“扫描链接知识点、……、典型案例视频等,实现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1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国内外学者对相关刑法学问题的观点、立场,了解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上述存在理论争议的教学内容的观点、看法,拓展学生刑法学理论的国际视野。同时,理论拓展对接二维码“典型案例思考”,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学生对刑法学的实践品格的认知,锤炼提升学生的刑法学的法律思维能力。教材在拓展学习环节之后,设计了典型的思考题,促进学生形成相对应章节内容的深度理解与思考。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充分体现了“法治思维、教育思维、互联网思维”三维互动的新的法学教材开发逻辑。”[12]

四、在教材语言风格上,彰显语言朴素平实之风,强化“实践导向”

教材编写较少使用抽象晦涩的学术话语,并且较多在刑法总论行文中嵌入了许多“例如”的内容,通过举例方式进一步阐释解析总论理论要旨,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马工程刑法学教材面向学习主体主要为法学本科生,一般高校的刑法学课程设置在大学二年级开设,由于我国的法学本科生刚刚脱离高中学习阶段,为了便于刚刚入学开始学习刑法学的法学本科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在语言风格上彰显朴实、平易的特点,尽可能避免绕嘴晦涩乃至生僻的法学话语,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深刻全面阐明了刑法学基本理论与实务经验。同时,马工程刑法学教材充分体现了中国刑法适用中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意识,清晰简明指出实务中面临司法适用问题或者有密切关联的刑法理论如何对接司法实务,语言总结逻辑清晰,理论争点回应鲜明,便于学生总结和思考。马工程刑法学教材的刑法各论在区分此罪与彼罪或者与之相关的罪名之间的区别时简洁明晰,具有较强的回应实务的问题意识,便于法学本科学生的学习领会和掌握。

总之,在面临“刑法学教材种类繁多,遍地开花”、“从统计结果看,共有50部刑法学教材”[13]的严峻形势下,马工程重点教材《刑法学》的及时出版,扩大和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刑法学教学内容与研究方法的指导意义,对高等法学教育的刑法学教学内容具有“定纷止争”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清理吹散了刑法学教材市场形成的观点纷争导致的初学刑法学本科生学习的困惑阴霾,承载了刑法学的历史厚重,洋溢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新鲜气息,占据了高等教育刑法学学科的意识形态阵地,对培养社会主义刑法理论研究及践行刑事司法法治的接班人具有积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李春珍.犯罪构成理论视角下的刑法学教材选型[J].法学论坛,2018(03):80.

[2]李春珍.犯罪构成理论视角下的刑法学教材选型[J].法学论坛,2018(03):82.

[3]参见于阜民.刑法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C//]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年8月第六版。

[4]贾宇,等.刑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49.

[5]賴早兴,等.关于刑法教学中的三个问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5):46.

[6]贾宇,等.刑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92.

[7]贾宇,等.刑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8.

[8]贾宇,等.刑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9-32.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6-05-18.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43.

[11]李玲.“互联网+”背景下法学教材出版创新[J].出版广角,2015(16):79.

[12]李玲.“互联网+”背景下法学教材出版创新[J].出版广角,2015(16):78.

[13]高永明.刑法学本科教材量化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02):9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