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黑猪优势杂交组合筛选的探究

2024-01-12 00:33李昕瞳邓秋纯刘付穗陈博赫刘晓林郭子涵贺长青马开祥吴兴平唐圣果印遇龙马海明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3年6期
关键词:澜沧太和胴体

李昕瞳,邓秋纯,刘付穗,陈博赫,刘晓林,郭子涵,刘 梅,陈 斌,贺长青,马开祥,吴兴平,唐圣果,印遇龙,马海明*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澜沧马开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普洱 665000;3.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 普洱 665000;4.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云南省是我国畜禽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滇南小耳猪是云南省的地方品种,肉质优良,能很好地适应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1],但其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为加强该品种的保护和利用,促进云南省生猪产业发展,本研究进行了该品种的杂交组合试验。试验在澜沧黑猪新品种选育场和澜沧黑猪性状测定场完成,巴克夏猪[2]、杜洛克猪[3]、太湖猪[4]和滇南小耳猪4 个猪种参与筛选澜沧黑猪最优杂交组合。本研究以上述4 个猪种为亲本,进行了杜巴滇、杜滇、滇杜太和滇杜杜太4 个杂交组合试验,测定了其育肥期的生长性状、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性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选择

以巴克夏猪、杜洛克猪、太湖猪和滇南小耳猪为亲本,分别组建了杜巴滇、杜滇、滇杜太和滇杜杜太4 个杂交组合,从每个组合中随机选择12 头健壮阉公仔猪与12 头小母猪,共96 头。所选仔猪在云南省澜沧黑猪性状测定场测定其育肥期生长性能、胴体性状与肉品质性状。

1.2 饲养管理

4 个杂交组合试验猪体重达到30 kg 时试验开始,体重达到100 kg 时试验结束。每栏12 头,采用相同生产环境和饲养条件。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1 育肥期生长性状

正式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试验猪进行称重,并记录;试验期间记录试验猪的采食量,计算达到结束体重时的日龄,利用以上数据计算各杂交组合试验猪的日增重和料肉比[5],测定方法参照NY/T 822—2004《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的要求进行。

1.3.2 胴体性状

试验结束时,全部试验猪在空腹24 h后电晕,用心脏放血法处死,并参照NY/T 825—2004《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的要求测定胴体生长性状,测定的指标包括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和瘦肉率等[6]。

1.3.3 肉品质性状

试验猪屠宰后,参照NY/T 821—2004《猪肉品质测定技术规程》的要求,测定猪肉的失水率、熟肉率、滴水损失、大理石纹、肉色等指标[7];参照NY/T 1180—2006《关于肉嫩度的测定方法》的规定测定猪肉的剪切力。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Vol.19.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肥期生长性状

澜沧黑猪选育4 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猪育肥期生长性能见表1。

由表1 可知,在育肥期,杜巴滇、杜滇、滇杜杜太和滇杜太4 个杂交组合试验猪的平均总增重分别为70.47、51.35、37.29、40.40 kg,其中杜巴滇杂交组合显著高于杜滇、滇杜太和滇杜杜太3 个杂交组合,杜滇杂交组合显著高于滇杜太杂交组合(P<0.05),而滇杜杜太与杜滇和滇杜太两个杂交组合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在平均日增重上,杜巴滇、杜滇、滇杜杜太、滇杜太4 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猪分别为698.67、508.35、366.58、388.40 g/d,其中杜巴滇杂交组合显著高于杜滇、滇杜太和滇杜杜太3 个杂交组合(P<0.05),杜滇杂交组合显著高于滇杜太杂交组合(P<0.05),而杜滇和滇杜杜太2 个杂交组合试验猪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滇杜太和滇杜杜太2 个杂交组合试验猪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

育肥期试验猪的采食量以栏为单位进行统计,按群测定,杜巴滇、杜滇、滇杜太和滇杜杜太4 个杂交组合试验猪的料肉比分别为3.12、3.55、4.35 和5.88(表1)。

2.2 胴体性状

澜沧黑猪选育4 个杂交组合试验猪胴体性状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在相同的育肥期内,各杂交组合的试验猪在宰前均重、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上,杜巴滇杂交组合显著高于杜滇、滇杜太和滇杜杜太3 个杂交组合(P<0.05);在后腿比值上,杜巴滇杂交组合最高,显著高于滇杜太和滇杜杜太两个杂交组合(P<0.05),但与杜滇杂交组合无显著差异(P>0.05);在三点平均背膘厚上,杜巴滇杂交组合低于其他3 个杂交组合,且显著低于滇杜太杂交组合(P<0.05),但与杜滇、滇杜杜太两个杂交组合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杂交组合的试验猪在屠宰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

2.3 肉品质性状

澜沧黑猪选育4 个杂交组合试验猪肉品质性状测定结果见表3。

如表3 所示,在背最长肌失水率、熟肉率、滴水损失、剪切力、红度(a*)、大理石纹和肉色等级上,杜巴滇、杜滇、滇杜太和滇杜杜太4 个杂交组合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在实测过程中,均未发现4 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猪所产猪肉的pH 有异常情况,虽然滇杜杜太杂交组合试验猪宰后肉的pH 显著低于其他3 个杂交组合试验猪的(P<0.05),但是4 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猪宰后24 h 肉的pH 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4 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猪宰后肉品质保持正常。

在测定过程中,4 个杂交组合试验猪所产猪肉的肉色值均正常;试验猪宰后肉的亮度(L*) 依次为滇杜太组合42.68、杜滇组合42.34、滇杜杜太组合40.84、杜巴滇组合39.64,其中杜巴滇杂交组合与杜滇和滇杜杂交组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与滇杜杜太杂交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与结论

在育肥期生长性状上,杜巴滇杂交组合后代的总增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杜滇、滇杜太和滇杜杜太3 个杂交组合后代的(P<0.05);杜巴滇杂交组合后代的增重最多,生长速度最快,料肉比最低,说明杜巴滇杂交组合能够让后代取得良好的育肥性状。在胴体性状方面,4 个杂交组组合后代在屠宰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杜巴滇杂交组合后代宰前平均体重、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杜滇、滇杜太和滇杜杜太3 个杂交组合后代的(P<0.05)。本研究表明,杜巴滇杂交组合后代具有最高的屠宰率、胴体瘦肉率和后腿比,最大的眼肌面积,最薄的平均背膘厚,胴体性状明显优于其他3 个杂交组合后代的。在后代猪肉品质方面,宰后24 h 猪肉的亮度(L*)依次为杜滇(54.03)、滇杜太(50.46)、杜巴滇(50.28)、滇杜杜太(48.59)杂交组合,说明杜巴滇杂交组合后代宰后24 h,猪肉的肉色亮度有较好的变化;在宰后猪肉黄度(b*)上,杜巴滇杂交组合后代的显著低于其他三个杂交组合后代的(P<0.05);宰后24 h 猪肉黄度(b*)上,杜巴滇杂交组合后代的显著低于杜滇杂交组合后代的(P<0.05),而与滇杜杜太和滇杜太两个杂交组合后代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杂交组合后代宰后和宰后24 h猪肉肉色的黄度值上,杜巴滇杂交组合的较其他3 个杂交组合的更理想。

综上所述,通过4 个杂交组合后代育肥期的生长性状和屠宰性状测定,我们发现杜巴滇杂交组合能使后代既保留优良的肉品质性状,又能显著地提高经济性状,是最优杂交组合,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澜沧太和胴体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内洛尔公牛的饲料转化率及其与胴体品质、非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关系
蓝塘猪与长白猪正反交F1代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比较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