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传媒发展最新态势和趋势前瞻

2024-01-12 12:26HabibMohammadAli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孟加拉国报纸广播

吴 锋,唐 瑶,Habib Mohammad Ali

( 1.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陕西西安,710049;2.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49;3.孟加拉国文科大学媒体研究与新闻系,孟加拉国达卡,1000)

2023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中指出:“中国和孟加拉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拥有绵延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1]2016 年,习近平发表题为《让中孟合作收获金色果实》的署名文章,回顾了中孟两国的历史渊源,并提出要加强中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金色孟加拉梦想”与中国梦想相融相通。[2]孟加拉国素有“孟铁”之称,与中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发挥好“孟铁”的意见领袖作用,将其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地区国际传播的桥头堡,不仅关系到中国特色的区域国际传播理论、实践的创新,也深远影响着中国与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近年来,孟加拉国与中国的经贸、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加深。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 年中孟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277.9 亿美元,同比增长10.7%。[3]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地处连接中国、印度和东盟这三大经济体的枢纽位置,南邻世界最大海湾——孟加拉湾,海运陆运畅通,区位优势明显,该国连续10 多年GDP 平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是南亚乃至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此外,孟加拉国约有1.7 亿人口,数量居全世界第八位,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孟加拉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地缘优势和人口红利将为其带来巨大潜力,发展前景广阔,因此,了解孟加拉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做好对孟传播意义重大。

目前,学界围绕南亚国家的大众传媒产业发展现状、路径、模式等轴心议题进行了多元探讨,现有研究成果或聚焦于以印度[4]、巴基斯坦[5]为代表的国家,或对南亚地区进行系统性分析[6],缺乏对孟加拉国的系统总结和深入思考。在对孟传播的路径探索和策略供给层面,现有研究多囿于“对孟传播现状-对策建议”[7]的单一路径,孟加拉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基本特征及其独特性往往被忽视,因此,相关对孟传播的政策建议存在针对性不够、落地性不强的问题。本文旨在对孟加拉国传媒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该国传媒产业的典型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孟加拉国媒介发展与使用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在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下,孟加拉国从一个依赖援助的封闭国家转变为对外开放的经济体,国内外资本纷纷涌入孟加拉国的媒体市场,改变了该国原本的媒体市场结构。在资本的刺激下,孟加拉国进入了传媒产业高速发展的繁荣期,各类媒体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并形成了报刊、电视、广播、新媒体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总体看来,该国的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传统主流媒体被国内商业巨头、政府和少数公益性组织掌控,新兴社交媒体市场则由脸书、推特等外国社交媒体平台垄断。

(一)备受信赖的报纸

报纸是孟加拉国最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也是最受信赖的信息获取渠道之一。在互联网高度发达、手机获取信息异常方便的当下,国内印刷媒体的发行数量呈断崖式下跌。[8]然而在孟加拉国,城市街头仍然随处可见售卖报纸杂志的摊点和阅读报纸的读者,报纸仍是该国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据统计,截至2023 年10 月,孟加拉国报纸(包含日报、周报等)总数为1279 种,面向全国发行的报纸有706 种,其中,在首都达卡出版发行的有365 种,在首都以外的其他城市出版发行的有341 种,其中以日报的种类最多。①参见Print-Media, https://medialandscapes.org/country/bangladesh/media/print-media,访问日期:2023年10月1日。

1.从发行对象看,以孟加拉语读者为主。孟加拉国的官方语言为孟加拉语,通用语言为英语,因此,该国的报纸分为孟加拉语报纸和英语报纸两大系列,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发行量排名前10 的主要孟加拉语报纸有《每日孟加拉国》(Bangladesh Pratidin)、《曙光报》(Prothom Alo)、《时代之声》(Kaler Kantho)、《划时代报》(The Daily Jugantar)、《团结报》(The Daily Ittefaq)、《我们的时代》(Dainik Amader Shomoy)等,发行量的平均数为313 936 份;发行量排名前10 的英文报纸包括《每日星报》(The Daily Star)、《每日太阳报》(Daily Sun)、《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孟加拉国观察家报》(The Bangladesh Observer)和《金融快报》(Financial Express)等,发行量的平均数为41 017 份。孟加拉语报纸发行量的平均数是英文报纸的近8 倍多,远高于英文报纸(见表1),可见,孟加拉语读者是该国报纸读者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表1 发行量前10 的孟加拉语报纸和英文报纸② 孟加拉国报纸发行量参见https://cgs-bd.com/article/1315/Who-Owns-the-Media-in-Bangladesh,访问日期:2023年10月1日。 单位:份

2.从所有制结构看,民营商业性报纸在孟加拉国处于垄断地位。民营商业报纸种类多、品类全、发行量大、受众认可度高,在该国的报业系统中占统治地位。横川集团(Transcom Group)旗下的“媒体之星有限公司”(Media Star Ltd.)掌握该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曙光报》。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每日星报》则属于该集团旗下的“媒体世界有限公司”(Media World Ltd.)。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曙光报》和《每日星报》发表题为《让中孟合作收获金色果实》的署名文章,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巴顺达集团(Bashundhara Group)旗下的“东西传媒公司”(系孟加拉国最大的传媒公司)持有海外影响力巨大的英语报纸《每日太阳报》,该报于2010 年开始在孟出版,不仅在国内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且在国际上认可度高,是我国中央级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等涉孟议题的重要新闻来源。虽然商业性报纸在孟加拉国占主导地位,但发行商通常有自己的政治背景,加之孟加拉国的媒体行业在建设之初就秉持英美新闻行业独立自主的发展传统,各大报纸非常重视树立自身客观公正的媒体形象,以增加受众的信任度。

3.新冠肺炎疫情给孟加拉国的报刊业带来了巨大危机。受疫情影响,一方面,孟加拉国报纸的发行量呈断崖式下降,报纸为了生存而不断缩小规模,并加大数字化力度;另一方面,传统的报业工作者面临着失业潮和严峻的生存危机。孟加拉国报业主协会(NOAB)指出,目前为传统报业工作的记者和工作人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截至2020 年7 月,只有7 份孟加拉语报纸和4 份英文报纸能够支付员工工资,达卡记者联盟指出目前约有1000 名记者失业。③参见Print-Media, https://medialandscapes.org/country/bangladesh/media/print-media,访问日期:2023年10月1日。总体看来,孟加拉国的传统报刊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广受欢迎的电视

孟加拉国从1964 年开始其电视发展的历史,20 世纪90 年代末期,在全球经济和政治变革的背景下,孟加拉国开始允许私人开办和运营电视台。截至2020 年,孟加拉国共有49 个电视频道,包含4个国家频道和45 个私营频道,其中孟加拉国电视台(Bangladesh Television,简称BTV)、孟加拉国电视世界(BTV World)、议会电视台(Sangsad Bangladesh Television)和孟加拉国吉大港电视中心(Bangladesh Television Chittagong Centre)为国家电视台,其余均为私人所有的商业电视台,影响力最大的商业电视台包括亚洲电视新闻台、第一频道、全国电视新闻等。尼尔森调查显示,电视是孟加拉国最受欢迎的媒体。④参见Television, https://medialandscapes.org/country/bangladesh/media/television,访问日期:2023年8月5日。国有电视台被称为执政党的喉舌,是官方意见的传达者,在孟加拉国受众多且社会认可度高。孟加拉国电视台是该国第一个公共广播电视频道,脱胎于1964 年创办的巴基斯坦电视台,1971 年更名为“孟加拉国电视台”,并继续作为公司运营至1972 年,1972 后直属孟加拉国政府领导,行政和财务由政府接管,其主要任务是为孟加拉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自创办之日起,孟加拉国电视台在孟加拉国就处于垄断地位,直到1992年卫星电视合法化后,其垄断地位才被打破。

目前,孟加拉国电视台在达卡和吉大港有2 个站点,在全国有11 个转播站,设有2 个地面卫星转播站,卫星频道11 个⑤参见Television,https://medialandscapes.org/country/bangladesh/media/television,访问日期:2023年8月5日。,辐射区域包含亚洲、中东和非洲。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孟加拉国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涵盖卫生、农业、妇女、儿童、教育、卫生等议题。2004年孟加拉国电视台成立了“孟加拉国电视世界”频道,开始通过卫星向海外受众提供孟加拉国的电视节目。此外,孟加拉政府还拥有议会电视台,该电视的节目内容以与会议相关的活动和新闻为主。

20 世纪末,随着亚洲电视新闻台ATN Bangla(1997 年)和第一频道(1998 年)的陆续创立,孟加拉国开始进入商业卫星电视时代。总体看来,私营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更具娱乐性,如ATN 主要辐射孟加拉国、南亚、中东、欧洲和北美地区,节目内容以娱乐性更强的电影、新闻、戏剧、脱口秀为主;第一频道则主要播放时事、脱口秀、纪录片、体育新闻、商业和贸易节目。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渗透,受众的收听、收视行为更加移动化、碎片化,电视受众收视时长减少,特别是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崛起,电视正逐渐远离其最辉煌的时代。同报刊业一样,电视媒体亦纷纷发起了针对组织架构、内容形式、传播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三)作为“血管”的广播电台

在孟加拉国,包含国家广播电台、私营广播和社区广播在内的综合性广播系统像血管一样遍布全国,延伸至偏远的乡村地区,覆盖面极广。⑥参见Radio,https://medialandscapes.org/country/bangladesh/media/radio,访问日期:2023年8月5日。孟加拉国国家广播电台(Bangladesh Betar)脱胎于1939年12 月创办的印度电台,是该国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电台。对内,除达卡的国家台外,1954 年至今该国陆续建立起覆盖巴里萨尔专区(Barisal)、库尔纳专区(Khulna)、拉杰沙希专区(Rajshahi)、朗布尔专区(Rangpur)、吉大港专区(Chittagong)、锡尔赫特专区(Chittagong)等11 个主要地区的全国广播系统(见表2),为包含偏远农村在内的听众提供官方广播资讯,主要内容包含新闻报道、评论、音乐、文化介绍等。对外传播方面,孟加拉国国家广播电台下设对外广播部,每天用英语、乌尔都语、印地语、阿拉伯语、尼泊尔语等7 种语言向欧洲、中东、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广播,向海外听众介绍孟加拉国的文化、习俗、观念及发展情况等。

表2 覆盖全国的政府广播网络系统⑦ 孟加拉国政府广播网络布局现状参见https://cgs-bd.com/article/1315/Who-Owns-the-Media-in-Bangladesh,访问日期:2023年7月8日。

孟加拉国国有广播电台(Bangladesh Betar)的发展以1998 年为分界点,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格局。1998 年商业广播和社区广播出现之前,孟加拉国国有广播电台在该国的广播系统中享有垄断地位,是执政党和政府的喉舌,受众群体广泛,公信力高。1998 年之后,随着商业广播和社区的广播的普及,孟加拉国国有广播电台的垄断地位被不断削弱,节目内容的受欢迎程度大幅下降。

商业电台主要面向城市用户。孟加拉国商业广播电台节目内容以音乐、脱口秀、故事、名人访谈等娱乐性节目为主。截至2021 年孟加拉国共有商业广播电台28 个。⑧参见Radio, https://medialandscapes.org/country/bangladesh/media/radio,访问日期:2023年8月5日。1999 年创办的“车载冲浪广播电台”(Radio Metrowave)是孟加拉国第一个商业广播电台,因未能及时更新许可证现已停办。2000—2010 年是孟加拉国商业广播的高速发展期,涌现出以“福洛蒂广播电台”(Radio Foorti)、“ABC 广播电台”(ABC Radio)为代表的国民认可度较高的商业广播电台,其中福洛蒂广播电台是孟加拉国知名的音乐广播,为受众提供全面的音乐资讯,除了首都达卡地区以外,还在其他七个城市设立分站。ABC 广播电台节目内容以新闻简讯和时事脱口秀为主,深受城市听众欢迎。

社区广播电台以服务偏远地区的社区居民为主。截至2021 年孟加拉国共有社区广播31 个。⑨参见Radio, https://medialandscapes.org/country/bangladesh/media/radio,访问日期:2023年8月5日。社区广播电台又被该国政府称为“弱者之声”,旨在为偏远地方的社区居民提供科、教、文、卫、商业、农业领域的专业化讯息。例如,2011 年创建的“帕德玛广播电台”(Radio Padma)是孟加拉国第一个社区广播,也是最受欢迎的社区广播,该电台为所在社会的居民提供有关计划生育、卫生、技术、病虫害防治、反家暴等方面的资讯;2012 年创办的“农业广播”(Krishi Radio)主要为从事渔业和农业的社区居民提供行业资讯。

社区广播在改善偏远农村地区受众的教育状况、提高其文化水平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塔克那浮(Teknaf)地区的那浮(Naf)广播电台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反对家暴、反对性别歧视、维护女性权利的内容,并教授女性如何通过沟通、说服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研究发现,社区广播赋权功能成功促进了乡村地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并帮助她们维护自身权利。[9]基于社区广播的重要性,孟加拉国政府颁布了《社区电台安装、广播和运营政策》旨在推进社区广播在偏远地区的建设和普及,并鼓励社区广播从各种公益性组织和广告商处获取资金,以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据BNNRC(Bangladesh NGOs Network for Radio and Communication)统计,该国社区广播的听众超过650 万,随着社区广播数量的增多,听众数量预计呈持续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网络广播成为孟加拉国广播业发展的新趋势。⑩参见Radio, https://medialandscapes.org/country/bangladesh/media/radio,访问日期:2023年8月5日。

(四)飞速发展的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

孟加拉的传统媒体在21 世纪初期开始数字化转型。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获取新闻和娱乐内容,这促使传统媒体的读者和观众不断流失,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开始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总体看来,传统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通过设立门户网站、入驻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开始其数字化转型,以期采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和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来吸引受众,满足其移动化、便捷化、碎片化的信息获取需求。《曙光报》和《每日星报》是数字化转型最为成功的纸媒。《曙光报》开通的在线门户网站是世界上浏览最高的孟加拉国网站,该网站约有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20 万访问者访问,每月浏览量超过700 万。⑪参见Digital media, https://medialandscapes.org/country/bangladesh/media/digital-media,访问日期:2023年8月5日。截至2023 年10 月,该报在脸书上拥有2019 万粉丝 。⑫参见https://www.facebook.com/DailyProthomAlo/followers,访问日期:2023年10月26日。《每日星报》于2006 年开始拓展其线上业务,该网站的累积活跃用户数为100 万,日活跃用户数超过7 万⑬参见 Digital media., https://medialandscapes.org/country/bangladesh/media/digital-media,访问日期:2023年8月5日。;截至2023 年10 月,该报纸在脸书上拥有463 万粉丝⑭参见https://www.facebook.com/DailyStarNews/followers,访问日期:2023年10月26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日益成为孟加拉国受众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此外,大多数电视台也开始数字化转型,其中,以NTV Online 最为典型。NTV Online 是孟加拉国电视台NTV 的视频网站,该网站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进行数字化改造,向用户提供更迅速、快捷的电视新闻资讯。对于广播系统而言,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网络广播则成为孟加拉国广播业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孟加拉国社交媒体用户数量激增,但尚无本土社交媒体平台,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是脸书、推特、油管、抖音国际版,其中,90%以上的新媒体用户使用脸书旗下的社交网络平台“脸书”(Facebook)、照片和视频社交网络应用“照片墙”(Instagram,简称Ins)以及跨平台通信应用“信使”(WhatsApp Messenger)作为其获取信息、分享信息的首要选择。截至2023 年1 月,孟加拉国脸书活跃用户数为4330 万⑮参见 Facebook-Stats,https://datareportal.com/essential-facebook-stats.访问日期:2023年6月11日。,占该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随着传统媒体的优化升级,大多数传统媒体开始入驻脸书,该App 现已成为孟加拉国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相较于脸书,抖音国际版在孟加拉国的用户占有率相对较低,但其用户黏性更高,具有极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孟加拉国的媒介立法与监管机构

在孟加拉国以巴顺达集团、孟加拉国进出口有限公司、横川集团代表的商业巨头占据了该国几乎全部报业市场和大部分广播、电视以及数字媒体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对该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压倒性的控制权,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严格限定和规范传媒企业的发展,从而加强对孟加拉国大众传媒业发展的管控。

(一)媒介立法日趋健全

孟加拉国《宪法》于1972年经议会通过并生效,其中,第31条和第39条中明确规定了孟加拉国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以《宪法》为依据,孟加拉国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来维护传媒业的发展秩序。1973年至今,孟加拉国制定了适用于印刷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的系统化的新闻法规,从国家层面规范了新闻从业者、新闻机构及媒体使用者的权责与义务。现行与传媒业相关的法律主要有《印刷出版社和出版物(宣告和注册)法(1973)》《国家广播政策(2014)》和《数字安全法(2018)》。

总体看来,孟加拉国的大众传媒法倾向于增强政府对传媒产业的管控。政府对媒介管控的相关立法最早可以追溯至英属殖民地时期。1898 年,英国殖民时代颁布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可以逮捕“诽谤他人”的记者、作家、出版商(主要以书籍和报刊的出版商为主)。1973 年的《印刷出版社和出版物(宣告和注册)法》也显示出政府约束报刊出版的趋势,如第9 条规定:“如果一份报纸在声明获得认证或被认为获得认证之日起3 个月内未出版,则该声明将无效。如果一份日报3 个月不出版,而其他非日报类报纸6 个月不出版时,出版权就失效,需要重新注册声明。”这些约束使新闻界难以有效地履行其职责。

1974 年出台的《特别权力法》将印刷、出版或传播有偏见的报道定为犯罪,可判处五年监禁或罚款,该法案同时规定当局有扣押文件、报纸、禁止出版物出版发行的权力。同年出台的《新闻委员会法》表面上委托新闻委员会维护新闻自由,但在具体实践中,新闻委员则通过自我审查避免媒体与政府发生冲突。《新闻委员会法》规定,新闻委员有责任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使其免受任何“肆无忌惮或不负责任”的报纸或记者的侵害。但新闻委员会无权对侵犯新闻自由的政府采取行动,政府在对报纸或记者采取行动之前也不会询问新闻委员的意见。⑯参见Pressreference, http://www.pressreference.com/A-Be/Bangladesh.html,访问日期:2023年8月10日。

2006 年制定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法》和2018 年制定的《数字安全法》关注度最高、舆论争议最大。《信息和通信技术法》最初由哈立德·齐亚政府于2006 年11 月颁布,旨在规范数字通信。2013年,谢赫·哈西娜政府对《信息和通信技术法》进行了修订,根据2013 年的修正案和《数字安全法》,任何以电子形式发布虚假、淫秽、诽谤性材料、损害国家或个人声誉、损害宗教信仰的行为主体都可以被起诉。⑰参见Pressreference, http://www.pressreference.com/A-Be/Bangladesh.html,访问日期:2023年8月10日。目前,已有多名记者和新媒体用户因违反该法案被捕。部分孟加拉国的专家、学者及新闻从业人员指出,《信息和通信技术法》和《数字安全法》过于严苛,威胁到了记者的人身安全和“新闻自由”,应当暂停。

(二)新闻委员会是最高监管机构

孟加拉国新闻委员会(Bangladesh Press Council)成立于1979 年,致力于维护新闻自由和提升新闻产品的品质。委员会有权对违反行业规定的新闻机构采取惩罚措施,是该国新闻传媒行业的最权威监管机构。孟加拉国委员会由15 名成员组成,主席由总统直接指派或由最高法院法官担任,其他成员组织架构呈现出3+3+3+3+2 的分布特征,即3 名在职记者、3 名新闻机构的编辑、3 名新闻机构的所有者或高管、3 名专家和2名议员。

新闻委员会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有:维护新闻自由;制定行业行为准则;对报纸和新闻机构生产的内容进行监督以保证新闻产品的质量,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提升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公共服务意识:随时审查任何可能损害受众知情权的案件;审查政府、组织、机构、个人提交的涉及传媒行业的纠纷和案件;对国内外报纸及其发行量和影响力进行研究;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提升技能的相关培训;推动传媒业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开展;促进传媒领域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⑱参见Mission & vision, http://www.presscouncil.gov.bd/site/page/ac4a7474-207f-47b9-89be-4f7e2a49b2c6/-,访问日期:2023年8月29日。根据《新闻委员会法》和《报纸和新闻机构行为准则》以处理和调停与新闻媒体有关的投诉和案件是新闻委员会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委员会享有民事法院的部分管辖权,有权传唤相关涉事主体并要求他们提供证据和证人。由于新闻委员会权力相对有限,且在与政府的博弈中较少为记者群体发声,在遇到新闻纠纷时涉事记者较少求助于委员会。

三、孟加拉国传媒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传媒产业的发展、变革、转型、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孟加拉国传媒产业的观察需要有时空观。总体看来,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创新环境下,孟加拉国传媒产业发展日趋完善、更加活跃,并显现出新的特征。

(一)“数字化”是重塑传媒产业的重要驱动力

孟加拉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于2008 年提出“数字孟加拉”战略,以期通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截至2019 年5 月,孟加拉国国家数字联通项目骨干网络基本建成,将“信息高速公路”从首都达卡铺至全国2600 多个乡,惠及约1 亿孟加拉国民众。

数字化是重塑孟加拉国传媒业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得益于“数字孟加拉”战略的实施,孟加拉国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公布的《2022 年亚太地区移动经济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底孟加拉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从2016 年的8600 万增加到1.76 亿(部分用户同时拥有多个上网设备),其中,4G 网络覆盖了该国98%的人口,但受制于经济条件,4G 网络用户实际占比仅为46%,预计2030 年4G 网络用户数量将增至73%,另外还会新增22%的5G 网络用户,发展潜力巨大。⑲参见《2022 年亚太地区移动经济报告》,https://www.gsma.com/asia-pacific/wp-content/uploads/2022/08/Digital-Societies-in-APAC-FINAL.pdf.访问日期:2023年9月10日。

数字化的浪潮对孟加拉国传媒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一是对传媒产品生产的影响;二是受众对产品需求的影响;三是对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从对传媒产品生产的影响看,在数字化时代,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形式进行创造、传递和存储,孟加拉国的传统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新闻、数字化电视、数字化广播、网络新媒体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从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需求维度看,数字化时代,受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市场更加细分化,受众对媒介产品以及服务的需求更加明确,传统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只有不断开发更分众化的产品,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从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从对孟加拉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维度看,数字化打破了传统的地域和媒介形态的限制,促进多媒体的广泛融合,例如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大多数传统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转变商业模式,实施“数字优先”策略。可以预见,数字化发展的水平将决定孟加拉国传媒产业的未来,数字化的程度和效率将成为其市场竞争的关键。

(二)智能手机逐步成为最重要的信息获取工具

随着“数字孟加拉”战略的实施,涵盖“行政专区-县-分县-乡-村”五级数字网络不断建成与完善,孟加拉国智能手机用户的数量呈激增态势,智能手机逐步成为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方式。2022年,孟加拉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为50%,相比5 年前增加了两倍多,预计2030 年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将达到82%。⑳参见 《2022 年亚太地区移动经济报告》,https://www.gsma.com/asia-pacific/wp-content/uploads/2022/08/Digital-Societies-in-APAC-FINAL.pdf, 访问日期:2023年9月10日。

设备渗透率成为改变用户消费习惯的重要推手,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使孟加拉国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2G 和3G 网络普及的时代,短信是孟加拉国朋友和家庭间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但是在4G 网络的赋能下,受众的信息交流更为多样化,图片、语音、视频、直播成为日益重要的沟通方式。随着5G 网络的引入和普及,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将进一步得到重塑。

(三)媒介使用的城乡差异和代际差异显著

孟加拉国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媒介使用代际日益显现。在过去的几年中,孟加拉国年轻人和老年人媒介消费的差距不断拉大,这种趋势可能还会一直持续下去。孟加拉国的中老年人倾向于在使用数字媒体的同时坚持使用传统媒体,而年轻人使用传统媒体的意愿低下。年轻人将脸书、推特、抖音国际版等作为其获取信息、分享信息的首要选择,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用户出于保护自身隐私的目的更倾向于使用“信使”(Whats app)、“韦伯”(Viber)和“电报”(Telegram)等加密应用程序。

除了代际差异外,孟加拉国的媒介使用还显示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在以达卡为代表的城市地区,受众的信息获取更具多样性,报纸、商业广播、电视、智能手机均是城市居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但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在班达尔班、兰加马蒂和哈格拉查里三个丘陵行政区,仍有大量乡村处于移动电话网络覆盖范围之外,移动电话、智能手机仍是当地低收入群体,尤其是低收入女性群体可望而不可及的。受制于经济的发展,电视和以娱乐属性为主的商业广播在农村的覆盖率相对较低,乡村地区居民的获取信息主要以社区广播和政府广播为主。媒介使用的城乡差异是孟加拉国城乡经济发展二元化的结果,随着“智能孟加拉”战略的实施,5G 网络将在达卡等城市地区率先普及,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将进一步扩大。

(四)媒介规制在“政府管控”和“新闻自由”之间博弈

媒介政策作为媒介制度的文本表征,是“社会结构建构”过程重要的斗争场域,是国家、社会和市场等要素在数字化变革中权力再分配的产物。孟加拉国实行的是国有、私营和极少数公益属性并存的三元媒介规制模式,商业巨头占据了该国大部分媒体市场。虽然这些商业集团旗下拥有众多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媒产品,如《曙光日报》《每日星报》《观察家报》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对该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压倒性的控制权;相反,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严格限定和规范传媒企业的发展,从而加强对孟加拉国大众传媒业发展的管控。

一部孟加拉国媒介立法史就是一部“政府管控”和“新闻自由”之间的博弈史。从《印刷出版社和出版物(宣告和注册)法(1973)》《信息和通信技术法(2006)》到《数字安全法(2018)》,每一项法律的出台都伴随着“政府权限过多,损害新闻自由”的巨大争议。近年来,社交媒体日益成为孟加拉国受众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新闻发布和获取模式开始向自组织、开放式转变[10],政府对传媒产业管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政府对传媒业的管控呈增强态势。《数字安全法》的出台表明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范围和程度均在逐步加深,同时也进一步激化了“政府管控”和“新闻自由”之间的矛盾。自《数字安全法》出台以来,根据该法案提交的案件有7000多起,包括《曙光日报》编辑马蒂乌尔·拉赫曼(Matiur Rahman)、记者沙姆苏·扎曼(Shams Zaman)在内的多名新闻工作者被逮捕和起诉。2023年2月,名为萨卡尔(Poritosh Sarkar)的孟加拉国居民在Facebook上发帖后,被指控言论内容涉嫌伤害宗教情绪,并根据《数字安全法》被判处五年监禁。面对日益严格的新闻立法,部分学者认为,此举有助于维护政治稳定,但反对方则认为,严格的法律法规不仅有损新闻自由,也对民主社会构成了威胁。[11]例如,孟加拉国民族党(Bangladesh Jatiya Party)、记者协会、报业主协会、“人权”组织严厉指责政府“滥用”《数字安全法》“骚扰”民众和记者,制造“恐惧和恐慌气氛”。孟加拉国民族党议员在议会中指出,《数字安全法》被用于压制异议、自由思想和对执政党的批评,新闻记者的言论自由受到严重限制,这项法律即使不废除,也需要紧急修改。自由离不开管制,没有管制的新闻自由会使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侵害,而没有新闻自由的管控则可能导致专制和独裁,如何协调“政府管控”和“新闻自由”的关系,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仍是未来孟加拉国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议题。

四、结语

孟加拉国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该国国情的传媒产业发展之路:一是因“实”而谋,以国情为依据制定发展策略。一方面,立足于孟加拉国从一个依赖援助的封闭国家转变为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的实际情况,积极将国内外资本引入本国媒体市场,建构起报刊、电视、广播、数字媒体、社交媒体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另一方面,根据本国“城乡差异巨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事实,因地制宜,有侧重点地布局媒介分布网络,满足城乡居民差异化的信息获取需求。二是顺“势”而动,依据阶段性特征,不断调整传媒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策略。一方面,不断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平衡政府、资本和新闻自由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把握全球传媒产业的发展脉动,极富前瞻性地布局“数字孟加拉”战略,建成了覆盖“行政专区-县-分县-乡-村”五级的移动网络,为该国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巨大潜力。简而言之,孟加拉国传媒业发展因“实”而谋、顺“势”而动,迎来了高速发展的繁荣期,为经济发展滞后的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孟加拉方案”。

事物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实践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孟传播亦是如此。如何做好对孟传播?求解这一问题,不能囿于对外传播的统一理论标准,必须回归孟加拉国现状,总结成效、省思问题,以矫正我们探索对孟传播路径创新的坐标系。通过对孟加拉国传媒产业的最新发展态势进行系统化梳理可以发现,“数字化”是重塑该国传媒产业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化转型则是该国传媒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美国凭借其在孟加拉国社交媒体领域的垄断性优势操纵涉华舆论、歪曲中国形象,这种行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做好对孟传播,就必须打破美国的垄断,推进中国力量参与孟加拉国信息平台建设,构建起有利于发出中国声音的信息传播场域。

一是要积极参与孟加拉国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在该国新媒体平台建设过程中形成发出中国声音的渠道优势。通信基础设施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在该领域与孟加拉国的合作,如中铁国际、华为、中兴等重要央企和头部民营企业都参与到“数字孟加拉”项目的建设中,初步建成了覆盖该国“行政专区-县-分县-乡-村”的通信网络,获得了孟方政府、企业、百姓的一致好评。下一步,应当充分利用中国的科技制造力量,大力支持中国通信类企业继续参与孟加拉国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助力实现“数字丝绸之路”和“数字孟加拉”的有效对接,从而打破美国的数字垄断,为做好对孟传播提供畅通的“数字高速公路”。二是继续扩大以TikTok 为代表的中国APP 在孟加拉国所占的市场份额,构建有利于发出中国声音的社交媒体系统。长期以来,脸书、推特、油管等在孟影响力巨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在美国的掌握下通过控制媒体信息的投放在罗兴亚难民问题上歪曲事实,误导孟加拉国民众,让他们认为中国有意偏袒缅甸进而影响了中-孟双方关系。要破除美国对中国的污名化报道、夺回当前被美国掌握的话语主动权,就必须进一步扩大TikTok、微博等中国APP 在孟加拉国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快推进各大官方媒体与民间运营账号在孟加拉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落子布局,形成官方与民间运营账号相互配合、同频共振的传播格局,建立起有利于中国的话语表达场域。

猜你喜欢
孟加拉国报纸广播
孟加拉国疫情中受饥的马
Hungry horses amid pandemic in Bangladesh 孟加拉国疫情中受饥的马
莫迪访问孟加拉国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报纸
白俄罗斯将向孟加拉国供应45 万吨钾肥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卖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