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倍敛疮生肌膏联合艾灸治疗压疮患者32 例

2024-01-13 12:37潘翠荫陈晓娜吴丹娜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血竭艾灸压疮

潘翠荫,倪 萍,陈晓娜,吴丹娜

(浦江县中医院·浙江 浦江 322200)

压疮是目前全球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好发于卒中后偏瘫、外伤后骨折和截瘫等需长期卧床的病人[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和脑卒中也随之增多,卧床患者呈逐年增长趋势。卧床患者因行为活动受限,皮肤长期受压,器官功能衰退,营养补充不足,容易并发压疮。患者一旦发生压疮,生存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多,败血症风险增加,死亡率随之增高,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2]。如何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加速压疮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节约社会医疗资源,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针对压疮患者,现代医学多采用抗菌消毒、物理清创、负压吸引、高压氧、伤口敷料应用等手段,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临床操作烦琐,材料价格昂贵等缺陷[3]。中药外敷、艾灸和针刺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具有直达病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和价格便宜等优势,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4]。笔者采用自制竭倍敛疮生肌膏外涂联合艾灸治疗压疮患者32 例,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0年1月—2022年8月浦江县中医院收治的压疮患者64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 例。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14 例;年龄56~78 岁,平均年龄(68.63±6.70)岁;发生部位:骶尾部16 例,髋部9 例,肩胛部4 例,足跟部1 例,踝部2 例;压疮分期[5]:Ⅲ 期23 例,Ⅳ 期9 例。观察组男性20 例,女性12 例;年龄52~76 岁,平均年龄(68.03±6.32)岁;发生部位:骶尾部17 例,髋部8 例,肩胛部2 例,足跟部2 例,踝部3 例;压疮分期:Ⅲ 期24 例,Ⅳ 期8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压疮的诊断标准[6],且为Ⅲ 期或Ⅳ 期压疮患者;2)压疮发生时间≤6 周;3)患者长期卧床,且无法自主翻身;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凝血功能障碍,或目前在应用抗凝药物治疗者;2)创面有重要神经或大血管暴露者;3)糖尿病患者;4)合并骨髓炎或创面疑似恶变者;5)正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者;6)恶性肿瘤终末期营养不良的患者;7)无法耐受艾灸,或中途退出治疗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包括:每1~2 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拽患者;应用坐垫、软枕、气垫床等减压装置;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0.5%碘伏消毒,清除坏死组织或腐肉等处理。同时,给予艾灸治疗,艾条与创面保持3~5 cm距离,采用回旋灸、温和灸和雀啄灸等方法,施灸范围扩大至压疮外缘1~2 cm,施灸过程中避免烫伤,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艾灸后予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天施灸1 次,每次15 min,治疗21 d观察疗效。观察组予自制竭倍敛疮生肌膏外涂,药物配比:血竭、五倍子、白芷、紫草、煅石膏、紫花地丁、大黄、当归、黄连、白及=3∶3∶3∶3∶10∶5∶4∶4∶2∶1,取适量凡士林,调匀成涂膏,密封保存7 d后备用,每次治疗时将涂膏涂抹于创面,1 次/日,涂完后予纱布覆盖,外涂21 d观察疗效。

2.2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7]拟定。治愈:创面完全愈合,红斑完全消退;显效:创面缩小≥70%,但<100%,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较多生长;有效:创面缩小<70%,但≥50%,分泌物部分减少,肉芽组织少许生长;无效:创面缩小<50%,分泌物无减少,甚或增多,肉芽组织无生长。

2.3 观察指标 1)压疮愈合评分:采用PUSH量表[8]进行判定,包括压疮面积、渗液量和创面组织类型3 个项目,得分越高,则愈合越差。2)创面恢复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渗液干净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上皮组织生长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3)创面愈合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21 d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压疮面积-治疗后压疮面积) /治疗前压疮面积=创面愈合率。

3 结果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USH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USH量表评分比较分)

3.3 2组患者创面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创面恢复时间比较

3.4 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

4 讨论

卧床患者压疮防治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棘手问题,也是全球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攻克压疮这一顽症,一直以来都是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压疮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机体水肿、营养不良、负氮平衡等内在因素和垂直压力、皮肤潮湿、摩擦力等外在因素密切相关,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水肿可直接压迫微血管,致皮肤血流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同时水肿亦可增加持重部位的压力,引发压疮;营养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造成肌肉萎缩,皮下脂肪减少,组织代谢能力减弱,器官应激调节减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增加压疮发生风险;负氮平衡的病人,组织损耗增多,外周循环不良,皮肤抗压能力减弱,一旦受压易发生压疮;若外在压力大于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血流减慢,甚或被阻断,造成受压皮肤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代谢废物排泄障碍,促使压疮发生发展;尿液、汗液等浸渍皮肤,皮肤由酸性变为碱性,可直接损伤表皮组织,使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减退,此时易受垂直压力所伤;此外,过度潮湿的皮肤,易致细菌繁殖,引发皮肤组织感染;搬动患者时皮肤受到牵拉,产生的摩檫力可破坏皮肤的角质层,引发黏膜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聚集,甚或真皮坏死,同时摩檫力可使局部皮温增高,氧需相应增多,氧需和氧供失衡,局部代谢障碍,可增加对压疮的易感性[10]。

中医艾灸用治压疮源远流长,早在《神灸经纶·卷四·外科症略》中就有记载:“凡疮疡初起,七日以前,即用灸法,大能破结化坚,引毒外出,移深就浅,功效胜于药力”。艾灸在治疗压疮方面,具有以下优势:艾灸可产生温热效应,施灸处血管扩张,皮肤组织血流加快,新陈代谢能力加强,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肉芽组织的生长;艾灸的挥发油、烟熏剂等主要成分,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多种细菌,促进炎症吸收和渗出物消散,缓解创面肿胀疼痛,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加快压疮愈合进程;艾灸可增加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感染和抗氧化能力,促进上皮细胞再生,有助于炎症吸收和创面愈合[11]。通过艾灸刺激体表穴位和病灶,可激发人体经气,借助灸火的热力和药效的双重作用,发挥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散结、去腐生肌的作用,使络畅血行,肌肤得以滋养,疮疡得以消散。

压疮中医学归属于“疮疡”“席疮”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机体长期受压,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壅滞不畅,引发肌肤疼痛;津液输布失常,津液积聚,甚或溢出脉外,引发患处肿胀,或水泡、渗液等症状;此外,若皮肤腠理水湿积聚,气血瘀滞,久而不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发为脓疮。压疮常发生于久病卧床患者,久病正气不足,久卧耗气伤血,终致气血亏虚,加之摩擦挤压,使得络阻血瘀,局部肌肤失养,肉腐为脓为疮[12]。笔者采用竭倍敛疮生肌膏外涂,用治Ⅲ 期、Ⅳ 期压疮患者。方中血竭敛疮生肌,活血定痛;五倍子、煅石膏收湿敛疮,收敛止血;白芷消肿排脓,止痒止痛;紫草清热凉血,活血消肿;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大黄凉血解毒、清热泻火;当归活血化瘀,排脓止痛;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及消肿生肌、敛疮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敛疮生肌、消肿排脓、凉血解毒、活血定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血竭的主要成分血竭素、血竭红素具有抗炎抑菌、镇痛和促进溃疡愈合等多种药理活性[13]。

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愈显率和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USH量表各项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竭倍敛疮生肌膏可促进Ⅲ 期、Ⅳ 期压疮的愈合,促进创面修复。

猜你喜欢
血竭艾灸压疮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血竭三七接骨膏超微粉碎工艺的优化及其粉体学性质
正交试验优化麒麟血竭中血竭素的超声提取工艺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马凤琴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胃黏膜肠化生经验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