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共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校社共育模式的构建

2024-01-15 15:17林红丽 兰春红 曾黎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家庭教育

林红丽 兰春红 曾黎源

摘要:上海世外教育附属丽水市实验学校围绕 “教育绿谷 幸福生态”的办学愿景,构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校社幸福共育模式。家校社幸福共育模式以积极心理学和家校社交叠影响域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积极性、主体性、协同性”为理念指引,以“家长幸福成长课程”为课程载体,真正实现“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目标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课程载体——家长幸福成长课程”、“组织机制——家校社‘教师’队伍建设和领导小组建设”、“路径机制——家校社协作幸福通道”和“激励机制——家校社星级管理”四个方面介绍了家校社共育模式在学校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家校社共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2-0072-06

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受到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孩子成长,以及三者的状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交互叠加的影响。而现在家长的教养方式大多是自发随意的,现有的家庭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标准。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当下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对学生问题的纠正,存在不足。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家长和学生,关注家长、学生身上的发展潜能、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通过分析已有文献资料也发现,积极心理学方向家庭教育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但并没有系列的课程研究。关于积极心理学和家校社共育的结合,有研究探索了积极心理学对家校社共育的启示,但就共育模式的研究较少。

基于此,学校围绕“教育绿谷 幸福生态”的办学愿景,将积极心理学与家校社共育实践结合,立足家长、学生的积极力量和积极潜质,从理论基础、理念指引、课程载体、机制助推、评价跟进、目标导向六要素出发,建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校社幸福共育模式”。(见图1)

家校社幸福共育模式以积极心理学和家校社交叠影响域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积极性、主体性、协同性”为理念指引,以“家长幸福成长课程”为课程载体,以“组织机制——家校社‘教师’队伍建设和领导小组建设、路径机制——家校社协作幸福通道、激励机制——家校社星级管理”作为机制助推,以质性评估和量化评估为评价跟进,不断优化模型,真正实现“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目标导向,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将探索过程梳理如图2。

一、组织机制:建立组织机制,提升队伍指导水平

(一)成立家校社共育工作组织机构

自2021年9月起,学校将“家校社共育项目”列为学校六年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成立积极家校社共育工作组织。本项目由德育副校长领衔,由德育处负责家校社具体工作的推进,其中心理辅导室作为家校社共育办公室,负责家校社共育工作规划、制度建设等专业内容。该安排为本项目的开展做好组织机构上的保障。

(二)打造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队伍

实现家校社合作育人,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必须建设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学校依托省市家庭教育学会、市区教研院、市区医院、学校心理辅导室、家长学校、家委会等,打造了由专家、学校教师、志愿者、优秀家长代表等人员组成的三支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分别是家庭教育专家团队、家长学校教师团队、家长志愿服务队伍,三年一周期,持续培养,实现家庭教育专业指导。

1.家庭教育专家团队

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以校内外专业心理教师、家庭教育专家、省市家庭教育讲师为主的专家团队,立足家校共育工作一线进行专业引领,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

2.家长学校教师团队

培养教师的家校社共育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家校社共育实效的关键。以省心理B证以上教师和资深班主任为引领,创建家庭教育教师团。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开设教师团队研讨活动,主题包括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家校社共育等,真正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3.家长志愿服务团队

合理开发家长资源,采用家长讲师团、家长义工团、卓越领航家长等项目,以家长引领家长,推动家长专业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参与“家社博雅课程”建设,由家长带领学生,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召开积极家校社项目启动仪式,聘任家庭教育指导师。启动仪式后,聘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在线下线上组织了“成长型思维”“了解自尊,认识自我”“积极情绪 助力成长”等系列研讨活动,反响很好。

二、课程载体:开设“四类课程”,推动家长专业发展

学校积极探索课程驱动引领合作的实践模式,初步构建了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标准课程、公益课程、特色课程、线上课程“四类课程”,分别以积极父母课堂、积极家长讲座、积极父母研习坊、积极线上讲堂的形式呈现,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大讲座小团辅结合,真正提升家校的合作质量。(见图3)

(一)标准课程——积极父母课堂

标准课程呈现“八模块”,分学段螺旋上升。“八模块”具体内容分为积极自我、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情绪、积极成就、积极身心和積极共育,每个模块分别开设2~3课。前六大模块基于积极心理学的PERMA模型,兼顾“身心健康调节系统”和“积极的社会环境”,然后增加积极身心和积极共育内容。(见图4)

标准课程由家庭教育教师团队分批分期对家长进行培训,九个年级每学期开展1次2学时的专题培训。标准课程有计划、有教研、有评价、有作业、有互动,为家长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有效提升家长的教育知识技能,提升家长核心素养,使家庭的教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二)公益课程——积极家长讲座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专家团队和家长志愿服务队伍的作用,发放征集意见表,根据家长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和校外专家特长设置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两到三周组织一次活动。学校已经组织了“家长提升孩子心理素质的常用方法”“走进孩子内心  合理使用手机”“学会共情 有效沟通”“了解青春期特点  学会积极沟通”等专题讲座,参与家长达到6000余人次。

(三)特色课程——积极父母研习坊

基于塞里格曼幸福理论模型,课题组提出积极养育模型,从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成长四个板块着手,初步确定积极父母研习坊的模型构成图,并设计了“8主题+8练习”的系列课程,每次活动后都有对应的实践练习(见表1)。父母研习坊定向、定额、定期、定人,在具体情境中,围绕家长在亲子共处中关心的主题,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沟通、学习、探讨来更新教育观念,营造相互支持的团体氛围,让家长学校成为家长学习的共同体,引领推动家长专业化的发展。学校组织了积极家长体验式工作坊“培养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放飞梦想”,招募40位家长参与体验,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家长更新育儿观念。

(四)线上课程——积极线上讲堂

“线上讲堂”拓展了家校协同育人课程资源。通过文献研究和家长问卷,以积极教育核心模型为理论基础确定积极家长云课堂整体架构,包括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等九个板块,共30个主题,每节云课堂10~15分钟,学校“家长讲师团”根据自己专长认领。充分利用数字家长学校和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每月推出一期,家长们纷纷点赞并积极参与学习。(见表2)

三、路径机制:建设“三进通道”,加强家校社协作共赢

学校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建设“三进幸福共赢通道”,即教师进社区家庭,教师进驻“交流群”,家长进学校等多种途径,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给予科学的方法指导,促进家长养成科学育儿观。

(一)教师进社区家庭

1.“积极家访,‘育’见幸福”家访活动

学校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家访,组织“积极家访,‘育’见幸福”家访活动,教师以积极教育的核心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应用技术,创新形式,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积极协调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及家庭健康成长,幸福生活。家访前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下发“积极家访,‘育’见幸福”暑期家访资源包。家访后组织青年教师“讲积极家访故事”演讲比赛。积极家访活动让老师们更加专业,更有针对性,更积极地走进各个家庭,给予家庭科学精准的指导。

2.“与爱联结,积极成长”亲子实践活动

学校分年段组织“与爱联结,积极成长”亲子实践活动,将学校教师的积极家庭教育理念通过实践任务带进家庭,影响家庭。八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启家庭会议,一起绘制家庭优势树,以更加视觉化的方式,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彼此,促进积极关系的搭建。七年级学生根据打卡行动任务单,任选四件“爱家行动项目”,如拥抱至少一位家人、至少为一位家人捏肩膀15分钟、写一封信给家人……让家人在活动中感受到孩子的爱。五六年级学生和家人一起绘制互助环,将自己的优势和需要帮忙的事情写在小卡片上,对于可以提供帮助的事情进行连线,并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帮助家人。三四年级学生和家人一起收集对自己意义重大或者让自己开心的事物、照片,放在醒目的地方,作为“家庭积极档案”,让大家更加珍惜幸福和彼此。一二年级学生和家人每天记录三件好事,积极关注生活中的小确幸,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此外,学校成立“积极青春导师”,沟通家校共育问题,特别是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指导;成立“积极先锋”,到社区宣讲积极家庭教育理念等。

(二)教师进驻“交流群”

通过钉钉群开展“积极家校读书会”,引导家长阅读、记录“积极家校共育日记”。在首届家庭教育节,学校组织积极家长共读营。围绕《正面管教》书籍,学校精心编排设计共读日程,包括12天的共读打卡日、3次共学探讨日和2次亲子实践日。根据正面管教工具,学校还精心设计14天“养成爱的习惯”亲子日历,设置14天练习,让家长们参与共读。在14天里,家长们根据共读日程每天阅读一章或实践一个练习,并在学习群认真打卡,分享阅读实践心得。本次共读活动还邀请学生参与其中。在开营仪式结束,学校为参与家庭的孩子下发“成长见证邀请函”,邀请学生向家长“催作业”,同时完成亲子实践练习,多鼓励家长,共同见证家长的成长。在结营仪式上,孩子们给家长颁发结营证书,送上点赞贺卡,把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变化反馈给家长,给家长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积极育儿文章,共读曾光等的《幸福的科学》、边玉芳的《读懂孩子》等;通过学校视频号进行“育儿小锦囊”传授;通过网络家长会、钉钉云平台等“移动讲堂”打造“互联网+积极家庭教育”模式,拓展家校协同育人课程资源,提升家校合作质量。

(三)家长进学校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等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分为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家长参与学校教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首先,在保持学校原有的家委会、“家长开放日”等平台的基础上,开设积极家庭教育节等品牌家校活动,尽力确保每一位家长都有机会与学校、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全方位深入了解学校教育,实现育人工作的有效对接,家长对学校由了解到理解再到认同最终到助力。其次,依托学校“博雅课程”体系,形成“家社博雅课程”。向家长发出博雅课程“家长讲师团”邀请函,了解家長的特长和资源,合理利用家长、社会资源,邀请家长、社区人员进课堂当“老师”;带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系列化“博雅课程”。还有“让我带你看世界”活动,学校特邀华侨家长或长期旅居国外的家长和孩子一起为学生介绍所熟悉的国家。“了不起的爸爸系列活动”之“爸爸的运动鞋”“爸爸的音乐会”等在丽水掀起了爸爸参与家庭教育的热潮。为了让家庭活动更丰富,共享有效的家庭活动,实现家校共育,组织“让我陪着你长大”活动,包括阅读、“毅行”、综合实践等活动,深受各家庭喜爱。

四、激励机制:建立“星级管理”,积极营造共育氛围

学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把积分制管理植入家校社共育体系,用分数形象直观地体现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付出,累计积分作为评选优秀家长的依据。

(一)家校联动 形成制度

学校组织家校工作会议,与家委会核心成员、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等共同探讨促进家长成长的家校联动制度。经过多方讨论,制定“积极家校社共育家长积分制”,初步形成“智慧家长”和“公益家长”的积分方式。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标准课程、公益课程、特色课程等线下学习活动和线上学习,积极参加每一次学习的讨论分享等,都可以获得“智慧家长”积分。为家长、学生授课,协助学校组织家校活动等可获得“公益家长”积分。

(二)多条渠道 宣传解读

“積极家校社共育家长积分制”讨论制定的过程,也是向家委会核心成员、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宣传的过程。在积极家校社项目启动仪式上,学校向全体校级家委会解读了“积极家校社共育家长积分制”,并邀请他们向班级家长宣传和解读该制度。随后,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进一步宣传,使全体家长明晰制度制定的初衷与实施过程,得到了全体家长的理解,家长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三)建立平台 保障实施

学校根据积分制度建好钉钉家长积分平台,为“积极家校社共育家长积分制”顺利实行提供保障。学习任务由学校统一发布,家长根据要求,在参与学习后用微信或钉钉扫码形成个人学习积分。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积分看板看到个人积分排名、智慧家长排行榜、公益家长排行榜等,随时了解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状态。

(四)表彰优秀 营造氛围

学校根据家长学年学习积分统计排名,评选出积极参与积极家长课程学习的“智慧家长”和积极参与组织的“公益家长”。为扩大影响,学校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双线表彰。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布表彰名单和经验分享,线下通过家长会、学生集会、亲子活动等进行表彰,宣扬先进事迹,从而提高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积极营造共育氛围。

总之,学校立足家长、学生的积极力量和积极潜质,根据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各自特点和家校社交互叠加的影响,通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校社幸福共育模式的构建和初步探索,打造了一支家校社融合的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形成完善的“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在实践中,学校家校社共育意识不断增强,合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更新;家长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家校社形成积极合力,不断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和成就感,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逐步实现“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育人目标,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莫娇. 城郊融合地区小学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成都市双流区X小学为例[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2]曾光,赵昱鲲,等. 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M]. 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家庭教育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