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测度体系研究

2024-01-16 10:11李国良杨晓杰姚子旸李玉龙
工程管理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测度建筑业编码

李国良,杨晓杰,曹 沛,姚子旸,李玉龙

(1.昆明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E-mail:442911107@qq.com;2.中央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拉动经济增长及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显著作用。然而,过去建筑业的发展更多追求“量”的增长而忽视了“质”的提升,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建筑行业高耗能高排放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市场秩序不规范、劳动生产率低、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也较为突出。这种发展模式与我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制约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业迫切需要树立新发展思路,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当前,已有部分学者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分析[1~4]和评价体系构建[5,6]等方面。此外,国外学者也从多个方面对建筑业发展质量开展了研究。Means 等[7]开发出一个商业建筑评价模型,用于评估建筑全生命周期建筑材料和产品带来的环境影响。Jraisat 等[8]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满意度和施工具体因素是影响建筑质量最重要的因素。Darko 等[9]认为未来建筑业应该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本文以住建部、人民网等官方网站作为数据来源渠道,以全国各地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及建筑业专家学者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看法和解读为研究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探索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10,11]。在此基础上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并对2016—2021 年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质性分析

1.1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本文将采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数据文本进行质性分析。扎根理论的本质是通过对文本数据的系统化和结构化分析,揭示其中的关键信息、主题、模式和意义,旨在从大量文本中提取有关特定问题或领域的知识和见解。其中,编码是扎根理论中的关键步骤,这个过程旨在对文本内容、主题等进行识别和分类,从而提炼出与研究主题切合的信息。本文借助Nvivo12 软件对数据文本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搜索词条,在住建部、人民网两个官方网站的搜索窗口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数据文本。截至2023 年3 月,共获得563 份相关数据。为使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首先进行初步筛选,剔除重复内容及与研究问题相关度低的文章,最终保留了162 份数据(表1 为部分数据示例)。

表1 部分数据文本示例

1.3 文本编码

质性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编码[12]。编码通常遵循两种路径:一是从一般类别入手,在每个类别下进行更细致的编码;二是根据扎根理论的原理,先对文本进行详细编码,再逐层聚类,形成更广泛的类别[13]。本文采用第二种编码路径,借助Nvivo12 软件,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过程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逐项提炼、归纳和总结。

1.3.1 开放性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将其分割成有意义的词组、语句或语段,并加上标签。将文本中切合研究主题、相关性高的一段文本(词组、语句、语段)视为一个有效参考点[14]。如“广州市践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打造智能建造全产业链为抓手,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建设报《着力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链 激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便是一个有效参考点,可提炼出初步概念“打造智能建造全产业链”。根据上述思路对收集到的162 个数据文本进行逐句分析、提炼并多次整理,最终得到了305个有效参考点,提炼出183 个初步概念,归纳出26个副范畴,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开放性编码示例

1.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聚类分析,旨在找到各个概念类属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更加清晰和更有概括的主范畴。本文对开放性编码得到的26 个副范畴进行反复比对和深入分析,最终提炼出9 个主范畴及相应的副范畴,如表3 所示。

表3 主轴编码表

1.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在主轴编码基础上的进一步编码,该过程侧重于从主范畴中提炼和归纳核心范畴,并揭示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以故事线的方式来描绘现象与脉络结构[15]。本文通过对183个初步概念、26 个副范畴和9 个主范畴的深入分析,最终提炼形成概念和范畴指向的故事线如图1 所示。

图1 主范畴逻辑关系图

最后,本文随机选取6 个文本数据作为饱和度检验样本。经过反复对比,发现提炼出的初步概念都能归纳到上述范畴中。因此,可以推断本文所得出的理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1.4 内涵提炼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指通过人才支撑、技术创新、市场规范、开放合作等手段,促进建筑业从传统单一模式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向转变,从而实现建筑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发展,进而更好地承担社会经济责任,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具体包括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建造方式数智化、发展格局开放化、建筑市场规范化、社会效益显著化、安全事故最小化、建筑品质最优化和发展目标绿色化9 个维度的丰富内涵。

2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构建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的构建是在明确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上述内涵分析可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具有9 方面的丰富内涵。因此,本文在遵循系统性、客观性及数据可获取性等原则的条件下,从上述9 个维度构建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全面测度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从上述9 个维度出发,借鉴以往研究成果,本文构建出包括9 个一级指标,36 个二级指标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如图2 所示。

图2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

3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分析

3.1 数据来源和处理

本文选取2016—2021 年我国建筑业发展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住建部、人社部等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在数据处理方面,一是对于部分年份缺失数据,采取线性插值法进行填补[16];二是由于人才支撑指标中历年建筑业农民工培训人次数据缺失,文中用每年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当年全社会农民工比例与当年全社会农民工培训人次相乘来表示。

3.2 测度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熵权TOPSIS 法对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体步骤如下:

(1)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为保证数据性质的一致性和消除不同测度指标之间的量纲差异,且为避免0 和负值,本文参考张慧等[17]的处理方法,在无量纲化后对每个数值再加上0.0001 的有效值。运用下式对数据Xij作标准化处理:

式中,i表示2016—2021 年间的每个年份;j表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Xij表示第i年的第j个指标值;Yij表示标准化后的测度指标值。

(2)计算标准化后Yij的信息熵Ej。

(3)计算标准化后Yij的权重Wj。

(4)构建Yij的加权矩阵R。

(5)根据加权矩阵R确定最优方案Qi+与最差方案Qi-。

(6)计算欧式距离di+和di-。

(7)计算各测度指标与理想方案的相对接近度Ci。

式中,Ci(0

基于上述计算过程,得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9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权重表

3.3 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分析

3.3.1 综合测度分析

通过采用熵权TOPSIS 法,测度2016—2021年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并绘制相应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图3 所示。

图3 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变化趋势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在过去几年中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2017年之后,综合指数持续上升,增长幅度逐年增大,2019年和2020年两年增长幅度均超过了20%。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个新的表述,此后,各行各业都积极响应和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建筑业领域,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2017年颁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20年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建筑业发展。在2021年,虽然综合指数增幅平缓,但整体发展态势仍然较好。未来仍需努力保持其良好增长态势,实现建筑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3.3.2 分维度分析

根据式(7)的计算结果,绘制2016—2021 年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9 个维度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图4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发展趋势图

(1)人才支撑呈不断上升的变化态势。发展指数从2016 年的0.1872 上升到2021 年的0.8264。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育力度,使得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得到快速提升。具体表现在住建领域职业资格人员数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数的较快增长。

(2)创新驱动呈波动上升趋势。尽管发展指数在某些年份出现下降,但整体发展态势较好。这与我国不断加大对建筑业的创新投入密不可分。其中,建筑业R&D 经费内部支出从2016 年的27980万元升至2021 年的35115 万元。建筑业创新投入的加大使得我国建筑业重大科技成果数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增加,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3)建造方式数智化呈不断上升的变化态势。发展指数从2016年的0.0800上升到2021年的0.6981。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建筑机器人和BIM 技术等,具体表现在装配式建筑新建面积的不断增加和BIM 技术、建筑机器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等。

(4)发展格局开放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较为平缓。主要是受到国内建筑市场壁垒及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国内各省份在省外完成的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和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等一系列指标的增长缓慢。未来,建筑行业应进一步打破市场壁垒,扩大国内外开放程度,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5)建筑市场规范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指数在过去几年中逐渐增长,特别是2018—2020年期间,2021 年略有下降。这意味着我国建筑市场监管力度在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市场结构愈发合理,市场环境逐步改善。

(6)社会效益显著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指数在2016—2018 年期间有较大的增长,2021 年间略有下降。但整体仍保持较高的水平,这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建筑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满足。具体表现在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增加和建筑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等方面。

(7)安全事故最小化发展指数整体波动幅度较大,呈不稳定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问题一直存在,尚未得到妥善处理。具体表现在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数和伤亡人数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这说明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还不到位。未来,建筑业还需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培训、监管等方面,提升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8)发展目标绿色化指数呈不稳定变化,整体发展较为缓慢。这与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高耗能高排放问题密不可分,具体表现在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和能耗总量历年来增而不减。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政府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和引导,鼓励技术创新和绿色建材的研发与应用等。

(9)建筑品质最优化呈不断上升的变化态势。发展指数从2016 年的0.1050 上升到2021 年的0.7651,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建筑业工程质量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品质管理和监督检查越来越规范。具体表现在工程质量标准数和国家优质工程数的不断增多。

4 建议

(1)扩大建筑业开放发展程度。政府应该制定有效的建筑业“走出去”发展政策支持体系,鼓励我国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中,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国内各区域间应坚决打破建筑市场壁垒,废除一些阻碍建筑市场开放统一的规定和制度,营造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促进建筑业生产要素间的自由流动。

(2)强化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建筑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认知;强化安全领导力建设,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一把手”的领导力作用来解决“安全生产”疑难杂症[18]。

(3)提升建筑业绿色发展水平。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鼓励和支持建筑业企业开发绿色建筑;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加大绿色建筑材料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发展性能优良的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搭建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信息共享平台,集结各方优秀经验和案例,分享绿色建筑技术和管理创新,从而促进建筑业绿色发展。

5 结语

本文以全国各地有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报道、新闻及建筑行业相关专家、学者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解读等为数据文本,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建造方式数智化、发展格局开放化、建筑市场规范化、社会效益显著化、安全事故最小化、发展目标绿色化和建筑品质最优化9 个维度构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2016—2021 年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呈长期向好态势发展;9 个维度中发展格局开放化、安全事故最小化和发展目标绿色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呈不稳定发展,其余6 个维度发展态势良好。

猜你喜欢
测度建筑业编码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