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建造工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2024-01-18 08:58胡玉娜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船体海洋思政

王 甜,胡玉娜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1 “船体建造工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1 是培养新时代高质量海洋强国建设人才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围绕海洋事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1]。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2]。海洋发展离不开船舶工程,而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更需要高质量的船舶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船体建造工艺”是培养具有船舶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课程。“船体建造工艺”课程主要讲授船海工程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建造全过程,包括现代造船模式、船体放样、船体钢料加工、船体装配和船舶下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行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4]。“船体建造工艺”课程思政的建设,顺应了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在知识传授中融合价值引领,发挥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全面提升海洋强国建设人才的培养质量。

1.2 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海洋事业的重要阵地

高校是意识形态高地,“船体建造工艺”课程内容与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与中国海洋科技创新的结合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基础,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海洋强国教育活动,联系当前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行业热点问题、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延伸阅读等形式,借助视频、动画、图片以及微信、智能课堂等信息化手段,潜移默化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热爱祖国,热爱海洋事业,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 “船体建造工艺”课程思政化教学研究

“船体建造工艺”课程作为培养具有船舶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项目研究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秉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突出四个强化,构建“价值引领+实践取向”的课程理念,全面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船舶类专业的特色,加快“课程思政”改革目标的实现。

2.1 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团队秉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采取多元化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评价、跟踪和反馈等教学手段,实施“党支部+课程思政”育人融合机制,推进思政教育、科学前沿、技术技能“三融合”,推进“学做合一,知行合一”双螺旋模式,提升立德树人教学质量。“船体建造工艺”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船体建造工艺”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框架

2.2 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任务相融合

“船体建造工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理论部分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实践部分与企业典型实际生产项目联系紧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船海工程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教学团队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典型实际生产项目,对接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养培养,整合船舶与海洋建筑物领域施工、检验、设计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设计“船体建造工艺”课程的教学任务,重点包括:现代造船模式分析、船体手工放样、船体计算机放样、船体钢料加工工艺流程、船体部件装配工艺流程、船体分段装焊工艺流程、船台装焊工艺流程、船舶下水工艺流程。

依据“船体建造工艺”课程的思政整体设计,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教学团队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任务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各个教学任务中蕴含的职业素质、爱国主义情怀、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安全规范、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与对应的思政素材相融合,将思政教育深入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课前课后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观看和讨论教师准备的与教学任务相关联的思政素材,课中环节由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通过运用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技能提升”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任务相融合见表1。

表1 “船体建造工艺”教学任务与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素材

2.3 基于“课程思政”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基于“船体建造工艺”的课程特点,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学生知识认知、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全面培育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制定课程教学任务的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为巧妙地将本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育教学中,以项目二中“船体型线放样”任务为例,教师会设计实践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分小组在放样实训室完成150 t冷藏船型线手工放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环节,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技能提升”的有机统一。本项目的三维教学目标见表2。

表2 基于“课程思政”的三维教学目标

3 “船体建造工艺”课程思政化实施策略

3.1 建立“党支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研讨

以船舶教师党支部为核心,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中党员占比87.5%,硕士比例87.5%,学科背景多样、能力资源互补。课程团队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机结合,系统设计核心专业课的思政教案。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育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夯实德育教育基本功。

3.2 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开发典型思政教学案例

“船体建造工艺”课程具有较多的思政元素,可选取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劳动教育、工匠精神、科研精神、安全规范、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进行融合[5]。在已有的课程思政资源基础上,以校友为桥梁,持续地挖掘新鲜的思政素材,搜集海洋强国建设素材,梳理建党百年来从“党的一大”到“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搜集“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思政素材,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在课程建设中,也要注意积累和提炼老师、学生各自的所思所悟,补充进入思政资源库,促使课程常用常新,这样思政资源库可以发挥再生产循环的作用。

3.3 采用“三平台六融入”课程思政设计方法,全过程思政育人

“船体建造工艺”课程内容分模块,课程思政有主线;利用课程学习网站和智能课堂教学管理平台、企业实践平台、科技创新平台;采用红色文化、典型人物事迹、热点时事新闻、典型案例、课外实践、设备实操六种融入模式,全过程实施思政育人。

(1)红色文化:在讲解现代船舶建造模式这一知识点时,通过分享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6]。教育学生要有家国情怀,要有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努力的信念。

(2)典型任务事迹:在讲解船舶建造的规模与机械化这一知识点时,可引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事迹,分享黄旭华等科学家为我国现代造船发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和科研精神。

(3)热点时事新闻:在讲解船体型线手工放样这一知识点时,可通过分享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伊琳娜”(MSC IRINA)和在造海上巨无霸超级油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及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之情,同时坚定四个自信,体会海洋强国,科技强国,提升专业认同感。

(4)典型案例:在讲解船体部件的装配这一知识点时,可分享日本建造的MOL-COMFORT号断船事故和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案例,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要有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有环保意识。

(5)课外实践:在讲解船体部件装配这一知识点时,可结合学生社团“云帆模型设计协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船体部件装配的练习,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加深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专业素养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6)设备实操:在讲解船体型线计算机放样这一知识点时,需要学生使用电脑操作Tribon软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计算机知识,考验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学习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4 建立基于“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需恪守“以人为本、以质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评价的核心,以教师教学质量作为评价的关键[7]。考核评价全过程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实时评价,伴随教学活动的每一阶段,采用“线上+线下”“自评+互评”“教师+企业”三结合的方式,实施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4 结束语

“课程思政”自2014年提出发展至今,已成为新时代高校育人的主战场。“船体建造工艺”教学团队老师通过思政教学的整体设计、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资源库建设、课堂思政育人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研究与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培养合格的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而课程思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不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认真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猜你喜欢
船体海洋思政
船体行驶过程中的压力监测方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焊接残余应力对船体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分析
赴美军“仁慈”号医院船驻船体会
水下爆炸气泡作用下船体总纵强度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