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赋能文化消费:消费特征、风险与治理路径

2024-01-21 18:37王嘉诚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宇宙消费消费者

王嘉诚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首先出现在科幻小说《雪崩》(SnowCrash)中,之后由资本进行产业化开发。元宇宙实则与文化消费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文化消费模式的转变促进元宇宙的发展,同时元宇宙又创造了新的文化消费模式,产生了新的文化消费风险。然而,当前学界缺少对元宇宙文化消费的研究。因此,学界亟须探讨元宇宙与文化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元宇宙中文化消费的消费特征,预测元宇宙消费可能引发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维护元宇宙中的消费正义。

一、元宇宙与文化消费的内在联系

学界与企业界公认的“元宇宙”名称源自尼尔·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赛博朋克小说《雪崩》。2021年,罗布乐思(Roblox)、脸书(Facebook)、英伟达(Nvidia)等大型社交媒体与科技公司相继布局元宇宙产业,掀起了对元宇宙讨论的热潮。

然而目前元宇宙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学者们从多维度对元宇宙的本质进行了讨论。一些学者试图理析“元宇宙”的概念,从词源学角度进行论述。如杜骏飞认为,元宇宙的英文单词“metaverse”应拆解来看。“meta”与“verse”间的关系,是“超出”“回归”与体验“天地万象”的关系,因此,元宇宙应被视为超越物质世界的“交往人的网络”[1],是与现实有着交互作用且更加真实的虚拟宇宙。然而,这种将元宇宙视为人的交互活动的定义忽视了元宇宙内在的经济属性。因此有学者认为,元宇宙的目的是构建规则平等、生态共享的非接触经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形成元宇宙虚拟世界[2],是一种可以实现永续发展与开源的自循环经济体系。然而,此类定义虽突出了元宇宙的经济属性,却忽视了元宇宙的技术基底。从技术层面而言,由于数字货币以及数字资产技术逐渐成熟,元宇宙经济得以诞生。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为主的后端基建以及AR、VR、XR等前端设备为元宇宙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保障[3]15-16,形成了开源性的元宇宙平台。综合来看,这种由交互行动、虚拟经济、数字技术构成的虚拟空间是元宇宙存在的基底,为元宇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宇宙的酝酿由来已久,在资本的引领与媒介技术变革的推动下,学界对元宇宙中的经济模式、治理方式、技术革新等问题更加关注。然而,这些研究忽视了元宇宙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尽管学界普遍认为元宇宙起源于游戏文化产业,但鲜有学者认为文化消费的改变是推动元宇宙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

首先,元宇宙的开源属性与文化消费的边际递增效应有着紧密关联。边际效用学派经济学家杰文斯认为,倘若消费者越是强调精神方面的消费,那么效用饱和的可能性就越小[4]。文化消费打破了以往物质消费的效用递减规律,从而为社会创造出大量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而元宇宙开源技术则进一步扩展了文化消费的边界,不仅将触觉、听觉、视觉进行有机融合,而且开源平台也能够容纳更多文化消费者进行文化创作、消费,提升边际效用,催生出新型文化消费模式。

其次,元宇宙的具身性、高效性和虚拟性改变了文化消费的消费模式。在人工智能技术与算法机制高速发展、经济模式转变、传播媒介变革的背景下,元宇宙等更具交互性、体验性的消费平台与智能工具出现在消费市场,推动了文化消费的消费模式转型升级。然而,这种转变也对传统互联网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红利逐渐消失,致使互联网产业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模式维持生存。学界普遍认为,元宇宙始于游戏市场的衰退。旧有的游戏无法给予消费者真正的交互体验,这为元宇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对游戏产业来说,搭建元宇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打破平台的边界,才能够捕获更多的用户,带来更具沉浸化的体验。构建社群化链接,也是游戏产业从被动转型到主动满足用户需求的有效之举。”[3]24文化消费者对于消费市场的新需求促使资本涌向元宇宙,推动了元宇宙的蓬勃发展。

最后,元宇宙看似源于市场转型的需求,但从本质上来看,元宇宙的民主自治属性为文化消费者提供了颠覆旧有文化资本体系的可能。元宇宙的产生实际上源于互联网愿景的破灭。在算法机制、活动规则等约束下,互联网并未实现民主与自由的愿景。目前文化消费平台所采用的“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世界的政治规则在消费平台的投射。与互联网平台相比,基于区块链技术所搭建的元宇宙开源平台更具开放性与民主性,其中的共创模式将会颠覆既有决策体系、信息传播方式、社会结构。因此,消费者在元宇宙中进行文化创意创作,能够形成特殊的文化逻辑。元宇宙中构建的交互式开放平台能够对原有互联网文化消费资源进行再分配,同时消费者也有着构建平台的权利。元宇宙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即时、共享的社会语境,有利于从文化生产到文化消费的良性循环。因此,如李时韩所言,元宇宙较为适合的定义是“开展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的超空间(现实或世界)”[5]。

可以看出,元宇宙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文化消费的转变,元宇宙技术也推动了文化消费模式的转型与升级。元宇宙旨在满足消费者对于文化创新、精神成长的需求,其中的符号属性与强文化属性体现了它与文化消费深刻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消费层面上,元宇宙也主要集中发展文化消费。

虽然目前关于元宇宙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于元宇宙如何赋能文化消费的相关研究呈现出空缺状态。元宇宙与文化消费的联系如何?有何种文化消费特征?消费过程中出现何种风险?应提出何种治理对策?目前学界并未给出相应的答案。若缺少相关研究,将会引发元宇宙消费的不公正,进一步加剧消费正义的脆弱性。

二、元宇宙文化消费的特征

元宇宙技术推动了文化消费模式的转型与升级,形成新的文化消费特征。区块链等开源技术为元宇宙消费者提供匿名化、开放性、民主化的平台。VR、AR、XR等虚拟技术改变了人的交互行为,从而让元宇宙中的文化消费走向具身化。以5G等瞬时通信为基础的加速消费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为消费者带来更快捷的消费体验。虚拟资源可以无限开发,为消费者提供多元数字文化产品。

(一)平台开源化构建民主自治消费

元宇宙构建了一种与物理领域并行的开放式数字文化平台,推动了文化消费模式的升级。在传统的文化消费体系中,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处于“输出-接收”状态,文化生产者对消费平台、内容、背景等做出规定,消费者须按照设定的路线探索消费内容。而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用户生成内容”模式虽然让消费者能够进行文化生产,提供较多创作途径,但无法保证消费者的利益。首先,平台可以利用优势对消费者创作内容进行过滤。其次,平台可以利用算法推荐机制等控制消费者的活动[6]。消费者实则受资本与权力控制,无法充分解放文化生产力。与之相比,以开源平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等新技术为基底的元宇宙消费体系则更加专注于互助共享以及数据资源的再分配,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民主的消费平台。如OpenAI推出的ChatGPT等AIGC技术在开源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文化消费内容,消费者可以依靠大量元数据进行文化创作与消费。由于区块链底层算法的开源性,元宇宙“还赋予了参与者构建和修改虚拟空间的能力,以及他们在这些共同构建的空间中发现‘他者’并与其他参与者互动的路径”[7]。简言之,元宇宙为消费者提供最基础的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可以进行合作共创,对元宇宙平台的文化资源进行添加、补充,进而推动元宇宙消费的发展。

早期游戏在开发过程中探索出了共享化的游戏模式,可以视为元宇宙文化消费平台的开端。1974年开发的交互式数字游戏《龙与地下城》(DungeonsandDragons)改变了旧有游戏的通关模式,玩家通过相互交流、合作,最终达成目的。目的的设定不掌握在游戏创作者手里,而是掌握在玩家手里。2009年推出的沙盒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开放的平台,玩家可以通过创建家园、收集物品、探索世界来进行游戏互动,实现了资源共享、协作共生、意义共创的游戏目的。在元宇宙消费平台Decentraland中,玩家自治组织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可以通过商谈、投票来决定平台运行方式以及相关规定,通过群策的方式建构民主的消费秩序。可以看出,在未来,开源基底使得元宇宙更具民主性、开放性。资源再分配、共有共享的开放式消费经济将成为元宇宙文化消费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实践符号化形成具身消费

目前有关元宇宙属性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就现有研究而言,体验感、存在感等是元宇宙的重要特征。罗布乐思公司认为元宇宙有八大要素,包括身份(identity)、朋友(friend)、沉浸感(immersive)、低延迟(low friction)、多元化(variety)、随地(anywhere)、经济系统(economy)、文明(civility);密歇根州立大学媒介与信息学副教授拉宾德拉·拉坦(Rabindra Ratan)认为,元宇宙有三大要素:存在感、互操作性、标准化[3]8-9。综合来看,元宇宙的文化消费属性主要包含交互技术所带来的体验感,并通过消费者体验来增加消费黏性,而这种在场的体验经济形成了元宇宙的具身化消费模式。由物理连接的VR、AR、XR等终端媒介接受身体的反射,形成消费具身化与数字身份多元化两种特征。

一是具身消费。由于技术的限制,以往的文化消费无法将身体的感觉与精神体验进行有机结合,忽视了触觉、知觉等其他感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如在传统的阅读、观影过程中,文化消费者与消费内容之间仅有单一的“接受-反馈”模式,以消费内容向消费者的单向输出为主。而元宇宙技术则将文化消费的物理性与精神性相关联,由虚拟模拟技术形成消费者的“化身”(avatar),消费者通过这个化身(代理)进行虚拟世界的各项虚拟活动[8]。元宇宙技术介入下的身体实现了符号化与数据化的转换,在VR、AR、XR等技术的辅助下形成虚拟性在场。因此,处于元宇宙场景中的身体“既是连接两个世界的介质,承担认知、体验、情感、心智的物质实体,也是进行游戏、交往、交易的虚拟身份载体”[9]。在元宇宙中,身体已经成为消费符号,是消费体系的一部分。由于人同时处于虚拟在场与出场的混合状态,身体既是虚拟空间的数据主体,也是现实世界的实践主体,身体的即时变化、移动都会作为数据在网络中散播[10],消费者的消费数据每时每刻都被记录,并与消费平台之间产生即时的互动,形成虚拟经验与客观经验的结合。如Alt-space为消费者提供虚拟身份以及形象的建构,消费者可佩戴VR眼镜等,随时随地在不同的虚拟房间分享信息,进行虚拟实践。

二是具身化后数字分身的多元演变。由于元宇宙底层算力的升级,消费者单一的数字身份将走向多元化。元宇宙不断开发新的消费平台,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让消费者更具创造力。在元宇宙中,消费者既有生理自我的消费需求,也有社会自我的消费需求,同时还有虚拟自我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数字原生代、数字原住民、数字消费者、数字生产者等更为复杂的多元群体[11]。消费者的每一种数字分身都是其真实意志的化身。在元宇宙中,消费者的数字分身则会像电影《头号玩家》(ReadyPlayerOne)中所叙述的那样,将有更多演变路径。分身通过虚拟的在场实践,利用虚拟经验反向塑造自身,对现实个体产生影响。

(三)速率高速化形成加速消费

旧有互联网文化消费的传播范式呈现出分散化、低效率、普及度低等特征,在信息分享、数据收集方面无法达到即时传输的效果,因此易造成信息遮蔽、数字鸿沟等问题。而元宇宙文化消费依托5G、大数据等技术,拥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超低能耗等功能特点[12],消除了因信息延时导致的数据浪费、信息不准确等问题,提高了传播效率,扩展了消费时长。

这种技术叙事形成加速消费的时空观,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元宇宙中的时空属性由设计者和参与者共同决定,呈现出重启性、断层性、非线性特征[13]。元宇宙中的时空不再是物理的时空,而是更加符合主体行为的心理时空。时空背景由开源算法建构,消费者可以对其进行裁剪、拼贴,这种参与感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从而刺激消费者产生更多消费需求。

同时,低延时技术增加了消费者在元宇宙中的消费时长,形成不断加速的消费模式。在4G时代,直播消费就已从有限时间直播转变成24小时的不间断直播。而5G技术具有即时性、强适应性等特点,能够保持消费活动持续在线。以5G为主的元宇宙将消费体系的运行速度全面提升,形成更具速度感、体验感的消费空间,如华为Hyper Service Cube所打造的数字应用场景就能够达到1 ms 时延、10 Gbps 用户速率,未来能够支持1000亿台设备的连接[14]。依靠此类技术,元宇宙能够赋能体验经济,增加消费者使用时长,形成强消费黏性,从而建构更加便捷的消费体系。

(四)资源虚拟化创造永续消费

元宇宙中的文化虚拟资源具有永续性。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主要的生产要素,人的生产与消费都基于物理性质的土地、人力等现实资本。而文化消费的兴起则颠覆了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观念。文化消费在更广的层面上拓展了消费市场,形成持续性消费。在元宇宙的介入下,当下的文化消费正转向数字化、虚拟化,数据代替了现实中的土地、资源、人力等,成为新的生产要素[15]。元宇宙资本可以通过开发原始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最基础的开源资源,经由消费者对其加工、改编、再创作,形成虚拟资源消费的循环。对比现实社会中资源消耗型的消费经济,元宇宙中的文化消费更具永续性。

例如,元宇宙数字地产源于对现实中地产经济的模拟,它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数字地产等消费项目的推广及销售。其中具有知名度的区块链公链游戏平台Decentraland与The Sandbox都对虚拟土地项目进行了开发。2021年11月23日,Decentraland出售了一块565.8平方米的土地,交易额为243万美元;2021年年底,The Sandbox开发了166464块土地,已出售约60%的面积[16]。消费者在购买了虚拟地产后,可以对数字私人空间进行装修、改造、营业等,与现实的房产行业在营销方式上无异。但不同的是,受限于土地、人力等资源,现实中的地产行业无法进行无限开发。与此相比,元宇宙的虚拟属性造就了诸如虚拟酒店、餐饮、艺术等产品的永续性,虚拟地产的开发商、运营商以及消费者无须考虑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高昂的开发成本,他们通过对虚拟地产进行改造,就可以生产出虚拟产品,提供永续的文化消费,进而为消费市场提供多元的数字文化产品。

在新技术的介入下,元宇宙开源平台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自主的数据使用权利;以往因客观因素而无法操作的主体性体验被具身化的类真实经验替代,形成多重分身;加速消费的低延迟性使得元宇宙消费体系运行效率更高;虚拟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永续消费,创意家能够提供更多元的文化产品。因此,元宇宙在更高程度上为文化消费者颠覆互联网旧有霸权提供了可能。

三、元宇宙文化消费的潜在风险

元宇宙似乎实现了乌托邦的愿景,但同时也潜藏着诸多消费风险。元宇宙开源平台可能加剧资本的垄断与民主的分裂;数字分身的类真实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消费者对虚拟与真实的认知;加速消费导致消费异化,消费者被裹挟进资本的竞速消费逻辑;虚拟消费更有可能引发巨大的金融海啸。这些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元宇宙中的文化消费风险,加剧了消费正义的脆弱性。

(一)开源消费加剧资本垄断并破坏民主制度

元宇宙看似是对平台去中心化的最好注解,但纵观互联网文化平台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互联网所承诺的开放式平台被权力与资本瓜分殆尽,成为一纸空谈。以往的经验告诫我们,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自我调节,而是会出现垄断与分裂两种现象。平台越是强调其开放性与民主性,所引发的混乱就越大,也越容易与消费者的期望背道而驰。

首先,在元宇宙中,马太效应可能会愈演愈烈。开源平台似乎实现了对数据资源的公平分配,但实际上诸如管理权、评判标准、基础数据资源等并不包含在消费者的所有权之中,市场的自由度并不会由消费者决定,而是由资本操控。消费者每一次创作的尝试,都有可能为资本垄断提供动力。开源游戏《第二人生》(SecondLife)中的消费产品就曾出现过明显的马太效应。消费者在游戏中创作的虚拟产品难以与大型资本竞争,被大型资本收购、模仿,用来进行新产品的推广与销售,从而形成大型资本垄断创意的局面。诸如此类的新兴创意在资本的入侵下,或许会再一次成为资本的游戏。而这也使得消费者质疑,元宇宙是真正的民主平台,还是资本与权力打造的又一个囚笼?

其次,开源平台或许会形成更加混乱的舆论场域。区块链开源基底是元宇宙的不可替代之处,这赋予了元宇宙消费者得以颠覆资本霸权的能力。但去中心化就意味着监管力度的减弱。从区块链的诞生就能看出,这种去中心化与弱监管化的过程繁荣了虚拟经济,但也因此产生了暗网、黑市交易、木马病毒、网络暴力等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怪物。元宇宙在赋予消费者更多修改权的同时,或许也会彻底剥夺消费者仅存的平等。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现在“却被用于散布阴谋论、仇恨言论和虚假新闻,旨在破坏民主,并在我们的基本治理制度中埋下不信任”[17]。因媒介的开放性所引发的社会议题比以往要多得多,破坏力也更大。元宇宙所追寻的开放平台,或许会对民主制度产生更大的破坏。

(二)具身消费的类真实经验导致人的身心分裂

追寻真实感已经成为元宇宙发展的核心目的之一。消费者无须处于真实场景之中,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形成一种类认知。这种认知通过数字技术得以实现。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具身化的数字消费主体,通过虚拟实践塑造一种类真实,来代替现实经验中所获得的真实。然而在此过程中,虚拟与真实的边界逐渐模糊,消费者所感知的是超越真实的类真实,从而与客观经验决裂,这造成了消费者身心两方面的分裂。

一是消费者现实经验与虚拟经验的分裂。在物质消费领域,消费者可以基于以往实践的客观经验,进行消费选择,形成真实的消费经验,消费者的身心呈现统一性。而元宇宙中消费者的身体陷入了符号化过程,其体验、感知由虚拟现实所产生的类真实所重构,形成由类真实所统摄的经验。但消费者的身体仍处于现实社会中,其经验的构成却被类真实经验所代替。消费者在元宇宙中所获得的虚拟体验与现实社会中所获得的现实经验并不相同,类真实经验无法作用于现实世界,致使消费者的行动与现实的客观经验相脱离。

二是虚拟分身对现实身份的替代。虚拟分身通过消费者代理的方式形成作者性叙事,成为元宇宙中消费者行动的合法性来源[18]。消费者本应通过虚拟实践来为自身在现实社会的实践提供经验依据,但实际情况或许会相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元宇宙中的类真实超越了真实的体验。在元宇宙中,消费者的现实身份与多重虚拟分身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实身份与虚拟分身混为一体。如果虚拟分身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乐趣,实现消费者精神诉求,那么便会替代现实身份。而这违背了元宇宙向现实溢出的目的,既囚禁了消费者,也异化了元宇宙。

(三)加速消费导致消费的虚无

5G、区块链等瞬时通信技术虽然提高了元宇宙消费体系的运行效率,但实质上却反映出资本正在向下一个阶段的加速社会迈进。这种社会加速“本质上是由资本逻辑要求消费加速、产生需要加速、带动生产加速所引发的”[19]。细数“脸书”(Facebook)向“元宇宙”(Meta)的转型、“英伟达”宣布进军元宇宙等事件,不难发现,资本需要新的消费需求,以推动其自身更快发展。然而资本所遵从的竞速逻辑将会不断反馈到消费者本身,从而导致消费者在“每个时间单位里的行为事件和体验事件都增多了,提高行为的密度成为一种必须,也就是要在更少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20]。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工异化现象便初见端倪。在元宇宙的加速消费体系中,消费者会遭遇两种困境。

一是消费循环的加速将消费者异化成资本竞速逻辑的囚徒。5G等高频瞬时传播技术为元宇宙的即时性消费提供了可能,挖掘了消费者的消费潜能。但元宇宙加速消费的不公之处在于,它模糊了消费者劳动与休息时间的界限以及工作与私人空间的界限,通过算法推介、附属功能等技术不断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从而使得消费者由积极主动接收信息走向对信息的消极被动接收[21]。元宇宙随着资本逻辑而扩张,或许会使得消费者丧失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是元宇宙长期的加速消费使消费者倦怠,造成元宇宙乌托邦的崩塌。消费循环的加速,让消费者享受极速体验。但这种长久、持续的加速运转,势必会引发消费者的“数字反连接”行为以对抗这种几乎永远在线的威胁。然而,这种“数字反连接”行为实际上建立在主体被授予消费选择权与非消费选择权的基础上,是对资本的一种公开或非公开的抵抗运动[22]。这种反抗并不意味着对元宇宙加速社会的减速或者改良,反而与资本的加速逻辑产生冲突。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不断加速的闭环消费体系不再能够服务于消费者的身心成长,消费只是为了符合资本逻辑,从而最终走向消费的虚无。

(四)消费资源的永续拓展导致巨大的金融灾难

元宇宙虚拟消费的永续性建立在对虚拟空间、资源进行开拓的基础之上,但此消费模式存在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实体产业通过市场进行价格分配,因此难以出现价格的急速上涨与下跌的状况。但在虚拟金融体系中,消费资源的价值并不统一,极易出现价格急速波动的情况,这也为元宇宙中的文化虚拟消费带来了两道难题。

一是文化虚拟消费的强波动性,威胁了元宇宙消费市场的稳定。实体经济的定价流程基于生产成本,包括运输、场地租赁、交易等流程,最终出售产品,因此有着严格的定价与管理体系。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产品价格。而元宇宙中的虚拟地产虽然有着现实地产的特性,但由于虚拟资源的永续性,虚拟地产等数字产品并不会出现资源有限的问题,因此其定价无法根据现实市场规则进行确定,这导致虚拟产品定价的合法性出现问题。若不能对市场进行统一的价格管理,就会出现消费者被宰割的局面,对虚拟产品保值性的疑虑则会成为消费者挥之不去的噩梦。消费者不再信任元宇宙交易平台,这会导致元宇宙消费体系的崩塌。

二是文化虚拟增值的强金融性,可能引发巨大的金融泡沫。从金融角度来看,这种盈利预期无限放大的消费模式会导致金融危机频发。在房地产业金融化之后,多数购买者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盈利,致使房地产行业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23]。而这种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在元宇宙诞生之初就已经显露无遗。2021年,罗布乐思在纽交所上市,总市值暴涨10倍达到400亿美元;“9 Robotis Route”的虚拟土地在Crypto Voxels平台增值90倍,以9570.8美元的价格出售。然而仅在1年之后,它们的用户量与市场份额均遭遇了滑铁卢。我们不禁要问,元宇宙原本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多元文化消费,让消费者在元宇宙中实现自我?还是金融泡沫的幻象,预示着下一只灰犀牛的来临?

四、元宇宙文化消费的治理路径

元宇宙中的文化消费由人工智能、新型交往关系、虚拟社会等多维体系构成。因此,应当从多方面建构协同治理体系。有学者提出,元宇宙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网络沉溺、财产受损、数据垄断、个人主义泛滥等问题,反映出当下元宇宙体系在法律建设、社会运行与消费观念方面的缺失,因此应从“国家法治”“社会共治”“个人自治”三个方面开展治理[24]。依据上述理论,元宇宙文化消费治理体系应从法律治理、社会治理与消费者治理三个方面,针对相关法律、技术、时长机制、货币金融体系、元宇宙教育等展开治理,形成以人为本的元宇宙消费观念。

(一)法律治理

第一,针对元宇宙民主消费问题,可以探索去中心化的法律治理方式。元宇宙自身本就带有去中心化、民主化的性质,因此,在建立元宇宙民主消费体系时,首先,可以探索一种个体平权式参与的治理方式。元宇宙的法律治理关键在于去中心化,建立多元共治、多中心自主治理的治理机制,需要政府健全现实法律体系,构建合理的代码治理标准与审查机制,建立有效的元宇宙维权通道[25]。其次,根据元宇宙的民主自治特性,元宇宙法律无须包罗万象的法律体系,而是应采取领域法思维,针对元宇宙中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关法律方案[26]。当前,并没有单独针对元宇宙文化消费的法律,因此可以依靠现有的法规,针对元宇宙具体问题,确立相关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最终立法就仅限定在电子商务领域,针对具体问题确立相关法律条文。因此,针对元宇宙民主自治问题,应尊重元宇宙的开源性质,以开放、多元的法律治理模式为主,同时加强对具体问题的法律规制,形成合法有序的文化消费环境。

第二,针对身心分裂问题,应建立元宇宙与现实相结合的路径,完善消费者对现实的归属感。如浙江省经信厅在2021年召开的元宇宙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元宇宙既能带领游戏、娱乐工业等领域进行高质量发展,又能加速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发展,引领新型人机交互、5G云网、边缘计算、服装3D工具、工业XR交互引擎、心理健康与医疗等各领域共同发展,形成元宇宙与现实的交互影响。因此,针对元宇宙具身化文化消费所引发的问题,一是要完善元宇宙对现实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条例,将元宇宙与工业、农业等实体产业结合,实现元宇宙对现实社会的正向影响,以此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二是将元宇宙与心理、医疗等研究相结合,建立健全元宇宙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完善消费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完成游戏体验后及时提供唤醒机制,让消费者始终对现实与虚拟有着明确认识。

第三,针对文化虚拟财产问题,应完善数字资产属性,建立合法数字金融体系与货币体系。虚拟资产的强波动性问题由资产本身属性不明确所导致,但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由当前的NFT技术所解决。区块链技术使得每一个NFT产品都被赋予了排他性、唯一性与不可分割性,具有明显的创作者属性标识[27]。例如,我国出台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提出,非法定数字货币的交易服务不受法律保护,对数字消费加强了监管。因此,政府在编写元宇宙算法时,可以对数字资产的不可替代性进行完善,从而将虚拟资产与现实资产进行价值配置,来稳定元宇宙消费市场。针对元宇宙的强金融性问题,有学者从元宇宙金融体系与货币体系角度进行了探索。一是利用元宇宙技术推动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如开展数字货币与支付服务、NFT虚拟资产抵押信贷业务、虚拟银行网点综合服务等[28],完善元宇宙金融体系来规避金融风险。二是建立元宇宙货币体系,实现元宇宙代币的规范化。只有完善元宇宙数字资产属性,建立合法、稳定的金融体系与货币体系,才能保证文化消费者数字资产的安全。

(二)社会治理

第一,元宇宙技术为消费者赋权,实现技术治理与社会治理的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能够打破现有的监管局限,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实现数据共享,在更广义的层面上赋予文化消费者进行民主监督的权利,激发用户的主动性。元宇宙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监管部门与文化消费者之间的界限,能够将“政府-公众”之间的关系转变为“政府-元宇宙-公众”,推动监管部门与文化消费者成为共同治理的有机主体[29],如在DAO等元宇宙文化消费平台中建立自治监管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常设机构。在平台运行过程中,用户可以进行自我监督。如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可与元宇宙监管部门进行协商,共同提出解决方案,以此维护平台平稳发展。

第二,技术治理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改善开源民主机制与监管之间的矛盾。元宇宙的开源消费与监管形成了悖论,如何统筹成为元宇宙发展的一大问题。有学者建议,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监管应采取技术治理与人工治理并行的方式。消费者的匿名活动首先要受到算法审查的监管。在权益受到损害时,消费者首先在元宇宙中提出权利要求与事实,并提供相关证据,由元宇宙算法进行反馈,之后再交由现实司法系统进行审议[30]。目前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采用这一治理方法。因此,元宇宙文化消费治理可以参考技术治理与人工治理结合的方式,缓解元宇宙文化消费平台去中心化与监管之间的矛盾。

第三,规划消费时长,建立合理消费机制。元宇宙开发者应做到既保持消费者的消费黏性,又要防止消费者由于持续的高速运转而形成倦怠心理。在构建元宇宙时,可以参考当前文化消费平台的消费时长机制。如腾讯集团针对旗下《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等游戏建立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就包含游戏注册实名认证、未成年1小时限玩、12岁以下禁止充值等机制,以保护未成年消费者的权益。在消费者消费时长过长时,可以通过设立柔性化的强制登出机制,来防止消费者陷入毫无目的的加速消费陷阱。

(三)文化消费者治理

第一,加强元宇宙基础公共教育,形成向善伦理观念。首先,政府应加强元宇宙与主流价值观的融合。元宇宙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因此必然受到现实观念的影响。元宇宙虽然为文化消费者带来更民主、更快捷、更沉浸的消费体验,但仍要在教育角度辩证看待元宇宙技术与人的关系,防止消费者对元宇宙技术的过度沉迷。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实现新旧劳动教育内容之间的有机统一,避免新旧劳动教育内容之间的冲突”[31]。元宇宙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消费者带来新的生产方式,但也不能让消费者脱离现实社会的实践教育。元宇宙并非让消费者沉溺于虚拟世界,而是让消费者在使用元宇宙技术的基础上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方案,实现对社会的正向反馈。

第二,深化元宇宙人文教育,树立元宇宙消费的正确观念。对元宇宙文化消费者的关注,不应局限于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学校也应肩负起责任,利用元宇宙消费平台,引导消费者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消费者自身的人文思想。如成均馆大学于2021年8月在韩国电讯元宇宙平台Ifland上开展了“成均写作世界大赛”,意图让参与者通过虚拟写作对元宇宙的发展进行反思与批判;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开启“元宇宙特别计划”,通过开发与运行Roblox等程序,探索元宇宙与艺术结合的可能性[32]。同时,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相关技术能够让评价体系更加全面,评价效果更加精准[33]。针对元宇宙中的文化消费风险,高校、社会教育机构等应着力建设元宇宙文化消费相关方面的课程,实现元宇宙人文教育的全民普及。元宇宙不是让消费者向虚拟世界移民,而是要在虚拟消费的基础上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保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引导消费者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改善现实社会,提供更加公平、民主、自由的消费环境。

第三,改革文化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元宇宙文化消费服务体系。与旧有文化消费相比,元宇宙文化消费的沉浸性、虚拟性、高速传播等特征为文化消费者带来更多体验,但与此同时也将消费者置于消费风险之中。元宇宙“脱实向虚”的趋势将对使用人群产生较深的影响,有可能造成依赖性成瘾等问题。然而,“生存教育是以‘人’的肉体存在(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为前提,以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生存教育所必须依托的)为中介,以培养‘完善的人’为最终目的的教育”[34]。元宇宙的“脱实向虚”不能违背解决现实问题、改造社会的原则。一些学者提出,现代社会的分工化生产使得教育与劳动不再具有直接同一性,致使教育与现实生存之间产生了断裂,元宇宙则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一裂痕。对于青少年消费者来说,应强化他们对现实世界客观规律的直接体验,通过劳动让青少年了解如何获得快乐,通晓生存意义与价值,加强劳动教育,培养独立人格,从而使之形成完善的元宇宙价值观[35]。随着元宇宙与其他产业结合进程加快,在未来,元宇宙文化消费的覆盖范围将更为广泛,中老年消费者也将面临此类问题。因此,可以借鉴学界、业界针对青少年沉迷虚拟世界提出的解决方案,重新规制元宇宙文化消费伦理机制,建立面向公民的多元文化消费服务机制,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建的长三角市民终身学习基地,充分利用元宇宙技术,为市民提供优质教育体验[36]。

五、结语

元宇宙由文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革而来,又为文化消费者创造新的消费模式,它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对消费者的回应,形成开源性、具身化、高速率以及永续性的消费特征,为消费者创造了更民主、高效的消费平台。然而,元宇宙也有着进一步被资本掌控的可能。开放性平台或许会对民主产生巨大破坏。具身化的消费方式,模糊了消费者对现实与虚拟界限的认知,使得消费者沉溺于虚拟世界。加速消费将消费者拖入了消费的赛道,使消费行动仅为资本加速服务,自身的消费意义则化为虚无。看似永续的虚拟消费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致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威胁。由此可见,元宇宙中文化消费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将消费者拖入消费陷阱。

“在元宇宙还处于‘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的状态时,我们尚持有重构虚拟世界中社会结构、预防伦理风险的余地。”[37]无论是从社会形态变迁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元宇宙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元宇宙与各领域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元宇宙文化消费模式也将更加多元化。因此,对元宇宙文化消费的治理不能仅停留在基本的文化内容方面,而应走向更多维度,建立法律规制,加强社会治理与消费者治理,完善文化治理体系。 针对元宇宙中的文化消费风险,应从法律治理、社会治理、消费者治理三个层面开展,制定合理的监管机制,防止元宇宙资本垄断市场;完善算法审查机制,形成技术治理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治理路径,以缓解元宇宙开源民主机制与监管间的冲突;坚持元宇宙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这一使用目的,将元宇宙与实体产业相结合,完善元宇宙消费平台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设置合理的元宇宙消费时长机制;完善元宇宙数字资产技术,规范金融体系与货币体系;加强高校、社会教育机构等对元宇宙文化、消费教育体系的建设,形成正确的元宇宙文化消费观,才能让消费者更好地运用元宇宙,在元宇宙中进行合理合法的消费,实现真正的消费正义。

猜你喜欢
宇宙消费消费者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宇宙第一群
40年消费流变
知识付费消费者
这宇宙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