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调查与思考

2024-01-22 12:49冯仰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冯仰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

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承担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取得突出成绩,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准确把握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梳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策略,对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历史认同、现实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1.1 问卷设计

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为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意识形态。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现明确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因此,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认知、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和途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策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1.2 调查方法及基本情况

本文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个案,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 368份。其中,大一学生1 004份,占比73.39%;大二学生364份,占比26.61%。

对于问卷的信度检验,一般情况下主要考虑量表的内在信度,即项目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目前信度检验中Cronbach’s α系数使用较广,本文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α系数检验。问卷的整体α系数为0.897(表1),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并运用 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和基本百分比统计,由此获知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

表1 Cronbach’s α系数表

2 调查数据分析与讨论

2.1 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观认知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87.94%的学生非常清楚和比较清楚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另有11.11%和0.95%的学生一般了解和不清楚。在回答“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时,87.65%的学生信仰和有点信仰马克思主义,9.94%的学生无所谓信仰与不信仰,有2.41%的学生不信仰。65.35%的学生表示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社会思潮,25.44%的学生不置可否,仍有9.21%的学生表示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在回答“对我国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时,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学生占95.91%,认为一般和没有必要的学生占4.09%。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为成功,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觉悟较高,能够信仰马克思主义,非常清楚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认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但也应该看到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仍有提高的空间,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方法论的教育,以帮助大学生能够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信。

2.2 大学生对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可情况

大学生对高职院校开展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了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可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在回答“高校是否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时,94.44%的大学生觉得高校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4.9%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不到0.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回答“哪些人员应该成为意识形态的教育者”时,结果显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占比最高,分别是95.76%和78.73%(表2),这和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是否有帮助”的结果高度一致,98.1%学生认为有帮助和较大帮助,仅有极少数学生不清楚和认为没有帮助。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高职院校应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非常赞成,非常肯定思政课教师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中作用,对思政课发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作用非常认可,对思政课育人效果较为满意。因此,应该继续加强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

对高职院校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和效果,课题组通过两个问题测量。在回答高校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时,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比93.71%、思想文化传播占比79.83%、职业道德占比73.98%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占比73.78%。在回答高校是否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活动(如爱国主义主题活动等)时,73.32%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对本人的影响较大;11.77%的学生认为经常组织,没有太大影响;9.94%的学生认为偶尔组织,一段时间内影响挺大,仍有近5%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此类活动。从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经常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比较能够容易接受,而且效果较好。但也应该看到,在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活动时仍存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漏洞,应该做到学生全员参与和保证活动的育人效果。

2.3 大学生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认同情况

为了较为全面准确了解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现状,课题组通过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情况、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影响因素、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点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研。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关注国家政治事件的主要渠道微信占比79.02%,微博占比64.69%,互联网占比81.87%,电视占比54.39%,报纸占比61.62%,广播、校园电台占比51.32%。在回答哪种媒体获得信息的可信度更高时,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 占比32.9%、新媒体(智能手机、网络) 占比29.46%、认为两者都相同占比29.83%,数据非常接近。从大学生在自媒体上关注的内容(表3)来看,社会热点占比最高,达到86.40%。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时政方面的内容,关注社会热点,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媒介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认为“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因素”最大的是“复杂国内国际形势影响”,占比83.92%,其次分别是“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冲击”占比76.97%和“网络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的作用和影响”占比64.18%。41.81%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最大的挑战来自“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真假难辨”。80.04%的大学生认为“容易制造恐慌的灾难类的信息”对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构成威胁,占比最高,其次是“刻意歪曲历史事实的信息”占比72.44%。在回答“当您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与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相悖的言论时,会向平台举报吗”时,62.06%的学生表示会举报,27.63%的学生表示视严重程度决定,5.85%的学生没看到不良言论,仍有4.46%的学生表示不会举报。从数据可以看出,在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不良的网络信息影响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巩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强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增强大学生对不良社会思潮和负面信息的“免疫力”。

表3 您在自媒体上关注最多的内容是什么(多选)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点工作。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占比最高的是“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宣传教育不够吸引学生”(59.36%),“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占比21.71%。在回答“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亟待创新,您认为哪个方面的创新最重要”时,“意识形态理论宣传创新”占比最高,达54.24%,“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占比25.22。在回答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重点时,占比最高的是“新媒体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和“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表4)。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导力。

表4 您认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重点是什么(多选)

通过上述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成功,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度较高,认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非常认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全员参与存在薄弱环节

3 增强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对策建议

3.1 牢牢掌握党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做好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关键在于高职院校党的各级组织。高职院校党委要完善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制定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安全防范预警机制。落实各级党组织工作责任制,建强学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牢牢掌握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切实做好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3.2 强化思政课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关键课程,强化思政课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才能讲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道理和学理,才能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二是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除了用好教育部统编教材,还应该把“四史”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内容融入教学中,学生走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的深处,触摸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增强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1]。三是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机械灌输式、空洞说教式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学生的获得感。

3.3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意识形态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2]“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3]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动权。一是抓好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建设。通过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微平台,针对青年学生特点,用短视频、动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大力营造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良好氛围,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二是要注重做好网络舆情引导。高职院校要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网络育人能力,及时有效回应大学生关心和关注的时政热点或重大事件,旗帜鲜明地对网络各种错误思潮开展斗争、予以批判,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切实把牢网络舆情主导权[4],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成效。

4 结语

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工作任重道远,高校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强化阵地意识,“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5],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大学生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格局、新境界而持续奋斗。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