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2 轧制板材的组织与拉伸性能研究

2024-01-25 08:04供稿赵小龙张明玉于成泉岳旭同晓乐杨峥ZHAOXiaolongZHANGMingyuYUChengquanYUEXuTONGXiaoleYANGZheng
金属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韧窝板材微观

供稿|赵小龙,张明玉,于成泉,岳旭,同晓乐,杨峥 / ZHAO Xiaolong, ZHANG Mingyu,YU Chengquan, YUE Xu, TONG Xiaole, YANG Zheng

内容导读

对电子束(EB)炉熔炼扁锭轧制TA2 板材进行退火处理、拉伸性能测试以及断口微观形貌观察,研究板材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组织和拉伸性能关系。结果表明:板材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金相组织有一定变化,随着退火温度的不断升高,组织中的晶粒逐渐开始等轴化,并且不断长大。板材的强度与塑性呈现相反趋势,其中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先降低再升高,塑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再降低。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板材拉伸断口微观形貌大体一致,均为大量等轴韧窝。

钛及钛合金具有高比强度、无磁性、生物兼容性好等较多优异特点,使得其在军工、医疗、航天等众多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1-2]。而纯钛因为其造价较低、生产工艺成熟、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在核电工程、汽车工程以及众多民用领域都得到十分广泛的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3-5]。

对纯钛的研究也十分广泛,其中,张家铭等[6]研究了工业纯钛TA1 薄带制备工艺对织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钛的塑性与强度性能与组织中晶粒大小成反比,在进行拉伸时,组织中会产生孪晶以及滑移2 种作用,并在力学性能上有各向异性产生,在进行轧制工艺时,棱锥面会产生滑移协调性,并有织构产生,当进行换向轧制时,形成的织构会使得晶粒受到的阻力增加,从而减小各向异性。龙杰等[7]研究了退火工艺对TA1 热轧宽厚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1 热轧宽厚板在经历730 ℃×1.5 h 退火后,会得到最佳的金相组织,经测得此时组织中的晶粒尺寸为133~150 μm,同时其力学性能十分优异,其抗拉强度为315 MPa,屈服强度为245 MPa,断后伸长率为45%。

鉴于实际生产,缩短加工过程,精简工艺流程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选取电子束(EB)炉熔炼扁锭,随后直接进行轧制生产,制成厚度为50 mm的板材,研究其组织与力学性能关系,进一步探索EB 炉熔炼扁锭的轧制工艺,为实际生产做出参考。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用材料为经EB 炉熔炼扁锭,随后经2450 mm 轧机轧制加工成厚度为50 mm 的板材,对实验用TA2 板材进行化学成分检测,测的板材具体化学成分如表1 所示。随后将TA2 板材进行切割,对切割后的试样进行退火处理,具体退火制度为(720 ℃、780 ℃、840 ℃、900 ℃)×1.5 h/AC,AC表示室温冷却,对加热后试样进行取样测试,分别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并观察拉伸断口微观形貌。为确保实验数据的稳定性,试样取样方向均为板材纵向,且每次力学性能测试3 组试样,取其平均值。其中加热用电阻炉为高精度H-2 型号电阻炉,金相组织观察使用APXOL 型号光学显微镜,室温拉伸测试使用XJ-7 型拉伸实验机,拉伸断口微观形貌观察使用ZEISS 型号扫描电镜。

表1 实验用板材化学成分分析(质量分数) %

实验结果与讨论

微观组织

图1 为TA2 钛板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金相组织,由图1 可知,板材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金相组织有一定变化,随着退火温度的不断升高,组织中的晶粒逐渐开始等轴化,并且不断长大,在退火温度为720 ℃时,可以发现组织中的晶粒有部分形状为长条状,说明在轧制过程中造成的晶粒变形并没有完全发生回复,当退火温度升至780 ℃时,组织中长条状晶粒数量减少,等轴化程度升高,这是因为温度升高,组织中发生部分再结晶的原因,当退火温度升至840 ℃时,长条状晶粒几乎完全消失,并且出现较多十分细小均匀的小晶粒,这是由于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形储存能会减小热激活能,这会增加组织中发生再结晶形核的机率,当提高退火温度时,会增加组织中的原子扩散能力,在轧制变形过程中形成的位错会相抵消,并形成亚晶,其中相邻的亚晶间会发生吞并现象,进而抑制晶粒长大,促使晶粒逐渐等轴化[8-9]。当退火温度升至900 ℃时,此时组织的晶粒尺寸明显变大,这是因为退火温度较高,板材在加热以及保温的过程中,会有足够的能量进行长大,因为晶粒附近存在较多的小晶粒,组织中晶粒在发生再结晶时,会吞噬小晶粒并长大。

图1 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的金相组织:(a) 720 ℃;(b) 780 ℃;(c) 840 ℃;(d) 900 ℃

拉伸性能

图2 为板材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拉伸性能,由图2 可知,板材室温强度与塑性呈现相反趋势,其中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先降低再升高,塑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再降低,其中当板材的退火温度为840 ℃时,其强度值最小,其中抗拉强度(Rm)为502 MPa,屈服强度(Rp0.2)为369 MPa。而板材塑性值方面,其延伸率(A)在840 ℃时最大,其延伸率为32%。

图2 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的拉伸性能

因为板材在轧制过程中会导致内部组织中的晶格产生畸变,进而形成较多位错与缺陷,同时在组织内部还有大量的残余应力,导致其畸变能较高,当板材经历720 ℃退火处理后,并不能将上述因素完全消除,使得板材此时强度较高,而塑性较低[10]。当将退火温度提高到780 ℃时,产生的畸变能能够提供组织内部回复与再结晶所需驱动力,同时降低内部缺陷,组织逐渐变得稳定,致使其塑性升高。随着退火温度进一步升至840 ℃,组织中有细小晶粒的产生,轧制过程中形成的位错、空位、残余应力全部消失,再结晶所形成的晶粒会长大并趋于等轴形貌,退火产生的软化效果在此时达到最佳性能,组织的拉伸性能最稳定,而强度最小,塑性达到最大值。当退火温度在900 ℃时,因为此时温度已经超过再结晶的最佳温度,组织中形成的小晶粒“吞食”附近基体并长大,当组织中晶粒较大时,在进行拉伸测试过程中,较大的晶粒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在晶界位置容易开裂,使得板材的塑性性能降低[11]。

拉伸断口微观形貌

图3 为板材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拉伸断口微观形貌,由图3 可知,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板材拉伸断口微观形貌大体一致,均为大量等轴韧窝,断口形貌中的韧窝数量与形貌是反应板材塑性性能大小的主要依据,当断口形貌中韧窝数量较多且较深时,板材的塑性较高;当韧窝数量较少且深度较浅时,板材的塑性较低。断口中的韧窝是因为当板材在拉伸时,较快的变形速度会导致组织中的位错在进行滑移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组织内部的微孔发生形核,在拉伸的过程中,位错在运动时受到的排斥力下降,同时少量位错会进入微孔中,位错源被再次激活,因为拉伸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位错,使得新位错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微孔中,促进微孔长大,大量微孔会汇聚到断口位置,从而留下痕迹,进而形成韧窝[12]。

可以发现,840 ℃(图3(c))的韧窝数量最多且较深,说明此时板材的塑性最佳,这与实际结果相符合,而720 ℃(图3(a))、780 ℃(图3(b))的断口形貌几乎一致,均为大量的韧窝,无明显差异,而在900 ℃(图3(d))可以发现明显的撕裂棱存在,这是因为此时组织中形成粗大的晶粒,在拉伸过程中,粗大的晶粒会容易形成空洞,导致板材延伸率下降,而强度上升,这与实际结果一致。

结论

(1)板材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金相组织有一定变化,随着退火温度的不断升高,组织中的晶粒逐渐开始等轴化,并且不断长大。

(2)板材的强度与塑性呈现相反趋势,其中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先降低再升高,塑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再降低。

(3)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板材拉伸断口微观形貌大体一致,均为大量等轴韧窝。

猜你喜欢
韧窝板材微观
AA6063 铝合金韧性断裂断口分析
纯铁在大应变速率范围内的变形和断裂行为
A7N01S-T5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头低温韧性研究
轧后热处理工艺对Gr.5钛合金棒材断口形貌及组织的影响研究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板材满足设计
到2022年北美复合板材市场将有强劲增长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
微观的山水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