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阳春砂仁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2024-01-26 01:50高正杰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红河州全州种苗

高正杰,宋 倩

(红河州农业科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是热带亚热带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散射光,以果实入药,为中国著名四大“南药”之一,在中国有着1300 多年的应用历史[1]。阳春砂仁味辛、性温、气芳香,具有行气调味,和胃醒脾,延缓衰老、除风祛湿、消脂减肥等功效,是中医“化湿醒脾”第一要药,同时具有去膻、除腥、增味、增香的作用,是常用的“药食同源”药材[2]。

红河州地处云南省南部,具有海拔高、纬度低的地理特征,为典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光照充足,林地资源丰富,十分适合阳春砂仁种植。近年来,随着红河州生物医药及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阳春砂仁种植面积、产量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继草果后第二大中药材种植品种。2022 年全州阳春砂仁种植面积达21163.07 hm2,产量3898.2 t,农业产值34480.1 万元。

1 红河州阳春砂仁产业发展概况

1.1 全州种植现状

从表1 可以看出,2018—2022 年红河州阳春砂仁种植面积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42.26%,其中2019 年种植面积较2018 年增加近1 倍;2022 年种植面积是2018 年4.10 倍。从产量方面看,除2020 年因2019 年大部分新植植株未投产导致产量增长较慢外,其余年份产量总体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45.90%,2022 年总产量为2018 年的4.53 倍。

表1 2018—2022 年红河州阳春砂仁种植情况

1.2 县(市)发展现状

目前,阳春砂仁种植已遍布全州8 县(市)。种植面积1 万hm2以上的有屏边县,0.1 万~1 万hm2的有绿春县、金平县、河口县,0.1 万hm2以下的有元阳县、蒙自市、开远市、红河县。从表2 可以看出,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是屏边县,2022 年达到1.13 万hm2,占全州53.46%,产量2590.0 t,占全州66.64%,种植主要集中在南部气候优势区,包括屏边县、绿春县、河口县、金平县、元阳县,其种植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9.13%,产量占全州总产量的98.91%。

表2 2022 年红河州各县(市)阳春砂仁种植情况

2 红河州阳春砂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

红河州阳春砂仁种植主要集中在屏边县、金平县、绿春县等边疆县,位置多为山区半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一是阳春砂仁一般生长在潮湿的坡地和树荫下,大部分种植基地依山而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普遍存在道路不通、水利设施老化、水利化设施程度不高的问题,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差,二是种植模式多采用林下密植的模式,机械作业空间狭小,不利于开展机械化作业,导致种植成本过高。

2.2 种植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低,效益不佳

红河州种植阳春砂仁主要还是以 “一家一户”模式为主,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种植园种植管理粗放,效益不佳。一是缺乏相关种苗地方标准,良种化水平低。目前阳春砂仁种植主要以1 年生种苗为主,市场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品种混杂,真假难辨,优劣不清,多数种植户良种意识不足,盲目引种现象依然存在,良种使用率较低。二是种植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低,多数种植户“重种不重管”,依然沿用传统的“大水大肥”施肥模式,施肥单一,养分不足,重化肥轻有机肥,导致阳春砂仁开花结实率低,单产水平低,同时老种植园普遍存在植株老化退化,不重视品种更新的问题也导致阳春砂仁产量低、品质差。三是种植过程中滥用农药现象突出,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授粉昆虫种群数量下降,尤其是大蜜蜂、东方蜜蜂等阳春砂仁辅助授粉蜂类[3],造成阳春砂仁花而不实、座果率低,另一方面导致农残超标、品质下降、产品市场认可度低、效益不佳。

2.3 品牌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多产业融合发展滞后

2022 年红河州阳春砂仁干果产量3898.2 t,农业产值34480.1 万元,从业企业超30 家,但是产业总体依然处于原料型、初加工型生产阶段,呈现“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一是品牌化程度低,缺乏本地特色名牌或知名企业,全州仅有金平县成功申报“金平砂仁”地理标志认证。二是加工产品单一,精深加工产品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低,产品加工总体依然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主要是砂仁果,产值较低,而含片、精油提取物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市场占有率较少,同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植株、果皮等往往废弃不用,造成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三是产业链条短,多产业融合发展滞后,目前全产业发展主要是以种植、初加工为主,“生物医药+文旅+康养”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 “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长寿之乡” 等健康文化旅游品牌还未充分开发利用。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强阳春砂仁主产区农业设施建设,特别是地处山区半山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水利设施不配套的老种植园,充分利用和改造硬化原有道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针对“雨旱分明、降雨集中”的气候特点,兴修水利设施、做好引水工程,加快蓄水池、蓄水窖等集雨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广小水渗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方位解决浇灌难题,提升抗旱能力。依托“农机下乡”项目,引进适合阳春砂仁种植的简易化小型机械,研究推广其配套轻简栽培技术,实现农机栽培有机融合,加快生产过程机械化,降低人力成本。

3.2 强化绿色提质增效栽培,提高单产水平

一是制定种苗地方标准,推进特色阳春砂仁品种资源收集、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建立健全种苗繁育体系,保证良种的储备及繁育,规范种苗市场经营,通过资金奖补的形式,推广良种种植,提高良种化水平。二是推广阳春砂仁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建设一批绿色高产种植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将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集雨栽培等科技措施应用到种植各个环节,着重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技术推广运用,促进品质提质增效,同时引进良种,加强对老种植园、低产园的提质改造。三是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做到 “统防统治”,大力推广“三生四诱一隔”(生态防控、生物防控、生物农药防控技术、杀虫灯诱杀、色板诱杀、性诱剂诱杀、食诱剂诱杀、物理阻隔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及“三高三低”(高防效、高活性、高含量、低毒、低残留、低污染)科学用药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授粉昆虫,适时引入蜂群,提高授粉率、座果率。

3.3 推动多级融合发展,打造全产业链

一是打造阳春砂仁区域公共品牌,打破州内各县(市) 春砂仁产业发展相互分割状态,实现品牌高端化、效应最大化、价值最大化。二是引进省内外精深加工企业,推动“药材”变“药品”,带动产业由原材料产出向精深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对本土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市场影响力大、区域特色明显、产品竞争力强的本土品牌,加快阳春砂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论证研究进展,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三是充分利用州内生态环境、景观资源、食品药材和民族文化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以“生物医药+康养+文旅”的产业形式,打造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发展具有阳春砂仁特色的健康文化旅游综合发展体。

猜你喜欢
红河州全州种苗
《全州三江口》
欧来荣作品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创享空间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新时代红河州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说谎和开玩笑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