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营养饮食教育的融入与实践

2024-01-29 11:00丁怡
食品与机械 2024年1期
关键词:营养学膳食饮食

由吕晓华等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运动营养学》一书,从高职体育教学培养目标出发,将营养饮食教育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并结合高职院校体育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深化体育教学目标,力求满足当前学生体育训练的需要并提升当前高职体育教育的水平。

《运动营养学》一书从营养饮食教育切入,将体育教学与运动营养学进行深度融合。首先该书开篇明义,对营养学的相关概念,发展概况等基础营养学进行了解读。随后,作者从运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出发,解读运动营养学,并说明体育与营养饮食之间的必然联系,强调将营养饮食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后一部分内容则是从实践层面出发,不仅对比赛期间运动员的营养、控制体重期间运动员的营养等分阶段阐述,还对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营养原则都进行了说明,不仅能够为体育教学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依据,还能够为人们的体育锻炼提供营养饮食的参考。

营养饮食对于培养健康的体魄来说十分重要,运动营养学也是体育教育中的一门主课,《运动营养学》一书理论扎实的同时注重实用性,将营养饮食等理论纳入体育教学过程中,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满足体育专业学生需要提供了有力帮助。

(1) 深化理论阐述,细致解读体育与营养饮食的联系及相关概念。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营养科学的研究持续火热,其产生的理论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愈发认识到营养饮食对人体健康所起的积极作用。

运动的物质基础就是营养,无论是人体的一般性劳动还是竞技性的运动都需要营养物质来提供能量,用以支持运动行为的完成和运动后的体力恢复。体育运动和营养摄入均为维持人体健康状态及提升体育竞技成绩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健康营养的饮食不仅能够维持人体健康需要,尤其就竞技体育而言,它能够最大激发运动员的潜力,发挥出运动员最大的运动潜能,而高职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还旨在为中国培养出杰出的体育人才,竞技体育教学也是其题中之义,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与科学训练相结合才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因此高职体育教学与饮食营养教学相融合显得十分有必要。

营养是指机体从外部摄入食物,在人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用以满足人类自身基本功能以及从事各种活动的需要的生物学过程。而在此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物质就是食物,食物作为为人体提供营养素的重要来源,是营养物质的载体。在此作者还引入了膳食这个概念,说明人们进行的日常饮食是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多种食物的混合体。仅就膳食营养而言,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建立在3个层面上,日常合理的膳食营养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唯有在营养素完备的基础上,营养补剂才可发挥出作用。该书还在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膳食摄入量的基础上,发展出了4项包含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指标,用以为人们的日常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提供最为准确、科学的参考。为了让读者对营养元素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作者结合不同的食物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对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价进行了基本的原则制定,便于读者阅读的同时也丰富了该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2) 结合专业教学,剖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对饮食教育现存的问题。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提出,各个高校对体育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高职院校也逐步重视起体育教学的发展,不断进行学科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升级,体育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人们对一切可能会影响体育运动成绩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科学地运用营养饮食可以提高运动成绩,合理的营养训练应成为运动训练中的关键一环,运动营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但由于中国营养学起步较晚,当前体育教学当中对营养饮食的教育尚未有效融合,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该书作者结合当前高中院校体育教学实际总结当前体育教学中对营养饮食教育存在的短板。

首先是对营养饮食教学意识薄弱。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更偏实际,教师更加看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尤为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目标设置及教学课程安排过程中会直接忽略掉对营养饮食教育的部署。一些院校会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但课程内容也多为营养学的基础知识教育,并未真正与体育学科相结合,并不能发挥出营养饮食教育真正的作用。其次,缺乏营养饮食教育的专任教师。中国的现代营养学建立于20世纪初,至今已经在公共营养、临床营养、食品营养等领域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依然较少。高职体育教学教师队伍也多根据运动类型来进行划分,教师以体育运动教学为主,附带教授营养饮食,但这就造成了营养饮食教育尚未形成明晰的教学框架,并不能将体育教学与营养饮食教育实现真正的融合。此外,在中国虽然关于营养饮食的教育渐成气候,还开设了营养师等资格考试,但在体育运动方面尚未形成关于营养饮食教育体系,学科建设尚未真正落地,运动营养学也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为体育学科的运动营养教学提供全面、科学的理论支撑。

教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实际需求相结合,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体育教学与营养饮食教育相结合已成为推动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甚至提升全民健康水准的重要之举。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对营养饮食教育存在的不够重视、队伍建设不成熟等问题亟待解决,才能够形成更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培养更加优良的体育人才。

(3) 突出实用特征,结合专业需要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人体运动代谢的特点决定了人体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当前营养饮食对运动经济能力和人体健康水准产生的事实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兴趣。该书作者结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总结出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营养学的几大目标和任务,首先是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其次,需要掌握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运动员在比赛、特殊环境中所需要采取的不同营养措施;掌握常见病与营养的关系,能够用营养饮食措施防治常见病;最后,需要初步掌握营养调查的方法,能够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基本的评定。根据高职院校体育学生的教学需求,该书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看重实践操作,十分注重运动营养知识在训练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虽然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标准是特定的,但是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营养原则不尽相同,该书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营养原则。耐力性项目运动员需要以高能量膳食为主同时增加糖原储备,在运动过程中也要及时补液、及时补铁;力量性运动项目运动员则需要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同时合理使用营养强力物质;灵敏、技巧性项目的运动员则需要科学地控制体重,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摄入;球类团体项目运动员饮食则需要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主,同时比赛期间运动员的营养也需要重视;此外,中长跑、举重、体操等运动员的营养原则书中也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能够为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

体育运动是一个需要不断训练、试探身体极限的过程,因此就运动本身而言也被划分为很多阶段,作者将其划分为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将营养饮食原则与不同阶段的诉求相对应,为体育运动提供合理的营养原则。不仅如此,该书还对包含女性、儿童、青少年等人群的特殊运动员的营养特点和膳食需要进行了详细说明。

无论是群众体育活动还是竞技体育训练都需要与合理的营养饮食相结合,科学试验已经证实,运动和合理营养已成为提高健康水平、激发运动能力的重要措施。该书通过对运动项目及运动阶段进行划分来提供了最为准确的营养饮食原则,注重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不仅为高职体育教学提供了参考,而且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的体系建设逐渐成形,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素养、促成群众运动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于为中国培养出体育人才也具有十分核心的作用。而体育作为人体活动之一,与饮食营养息息相关,《运动营养学》一书将营养饮食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作者在体育教学的基本框架上将必要的营养科学和生命科学融入其中,不仅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还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体育学科建设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思路,也为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关键的饮食策略参考。

猜你喜欢
营养学膳食饮食
OBE理念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烹饪营养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诀
何为清淡饮食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健康饮食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膳食纤维如何让你“少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