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黄颡鱼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变化研究

2024-02-01 06:47范士琦杜春莹
淡水渔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保鲜变化温度

范士琦,郭 慧,张 倩,王 果,杜春莹,薛 洋,李 云,2

(1.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渔业与水产生物技术实验室,重庆 400715;2.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水产科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3.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 400200)

活体水生动物被宰杀后,机体内各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理反应致使其变质,机体死后变化主要分为初期生化反应、肌肉僵直、解僵、自溶和肌肉腐败变质4个阶段。此外,因鱼类含有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极易被氧化[1],脂肪氧化后会产生影响食用的异味,对鲐(Pneumatophorusjaponicas)、鳗(Anguillajaponica)以及鲱(Clupeaharengus)等的货架期均有影响[2-4]。冰藏是利用泡沫箱为贮运容器,以冰袋或冰瓶作为降温介质,将水产品放置于降温介质中进行贮藏[5]。冰藏作为降低环境中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来抑制产品的腐败从而延长货架期、保存渔获物的一种技术手段,常用于短期贮藏、保鲜小型鱼类[6]。随着物联网和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冷链物流配送方式购买居家水产品食材,对冰藏的需求将越来越广泛。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俗名黄腊丁,是我国主要淡水特色养殖鱼类,2020年全国产量56.5万吨,其肉质好,营养价值高,无鳞片,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黄颡鱼背鳍、胸鳍具硬棘,在捕捞、运输、暂养过程中极易互相拥挤戳伤导致感染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是黄颡鱼活鱼运输链的短板,运输应激也对黄颡鱼肌肉物性特征产生显著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预制菜品,对黄颡鱼宰杀后冰藏保鲜再进行销售是较好的解决途径。目前对黄颡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育种、养殖培育、病理疾病、营养生长、生理生化等方面[7-10],对黄颡鱼的低温保鲜研究较少。本研究对宰杀后黄颡鱼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过程中质构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高铁肌红蛋白(MetMb)、挥发性盐基氮(TVB-N)、营养成分以及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综合屠宰后黄颡鱼冰藏过程品质参数变化明确了不同温度下的保鲜时段,旨在为黄颡鱼冰藏保鲜提供参考,为水产品保鲜、加工和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处理

鲜活黄颡鱼购自重庆市北碚区歇马市场,平均体长(16.14±2.18)cm,平均体质量(89.26±13.54)g,麻醉处理并宰杀后,去除鳃和内脏再次计重。选用三个同规格的泡沫保温箱(40 cm×20 cm×19 cm,泡沫厚度为2.5 cm),在泡沫箱内各放入10个于-20 ℃冰箱提前冷冻48 h的生物冰袋(均重267 g),随后将屠宰后的黄颡鱼每组按约1 kg总重放入保温箱,并在保温箱内放入温度记录仪,设置每3 min自动记录一次箱内温度,最后密封。

选取33、27、15 ℃作为实验环境温度,分别将三个保温箱放置在15、27、33 ℃温度下进行12 h的冰藏实验,并在对应时间点取黄颡鱼侧线以上、背鳍基部至臀鳍基部区域的白肌,PBS清洗后用滤纸擦干后进行指标的测定。

1.2 肌肉品质测定

1.2.1 pH测定

参考GB/T 5009.45-2003[11],使用pH计检测,每次测定之前,pH计使用标准缓冲液校正。

1.2.2 硫代巴比妥酸(TBA)测定

取1 g左右肌肉加入20%的三氯乙酸(TCA)溶液15 mL,用高速分散器以8 000 r/min转速匀质30 s后静置1 h,之后在4 ℃下4 000 r/min冷冻离心30 min,定性滤纸过滤未完全离心沉淀的样品。吸取5 mL滤液,加入5 mL浓度为0.02 mol/L的硫代巴比妥水溶液,摇匀后沸水浴20 min,后用流动水冷却5 min,在532 nm测吸光度A。按下列公式计算TBA值:

1.2.3 高铁肌红蛋白(MetMb)测定

取1 g鱼肉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5 mL 4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使用高速分散器以8 000 r/min转速均质2 min,在4 ℃下4 000 r/min离心20 min,未完全离心沉淀的样品用定性滤纸过滤;取其上清液,分别在波长525、545、565、572 nm处测定吸光值(A525 nm、A545 nm、A565 nm、A572 nm)。按下列公式计算高铁肌红蛋白值:

高铁肌红蛋白=(-2.541R1+0.777R2+0.800 0R3+1.098)×100%

式中:R1=A572 nm/A525 nm,R2=A565 nm/A525 nm,R3=A545 nm/A525 nm

1.2.4 挥发性盐基氮(TVB-N)测定

参照GB 5009.228-2016[12],根据半微量凯氏定氮原理利用自动凯氏定氮仪进行测定。

1.2.5 质构特性测定

物性质构指标包括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凝聚性、回复性,选取鱼体侧线以上靠近头部的背部白肌,切成1 cm×1 cm× 0.5 cm的肌肉块,使用TA.XT.plus型物性测试仪的平底柱形探头P/36 R,对试样进行2次压缩TPA测试。每尾鱼取2个平行肌肉样品,分别在0、2、4、6、12 h进行测定,去除异常值后求平均值。

1.3 营养成分测定

营养成分测定指标包括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测定。采用GB/T 6435-86[13](直接干燥法)进行肌肉水分的测定;按照GB/T 5009.5-2003[14](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根据GB 5009.6-2016[15](乙醚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采用GB/T 6438-2007[16](高温灰化法)测定粗灰分。

1.4 微生物菌群分析

对不同温度下冰藏保鲜0、2、4、6 h后的黄颡鱼肌肉进行微生物菌群分析。用试剂盒(OMEGA,美国)从各组肌肉样本中提取微生物菌群分析测序所需DNA。采用通用引物(表1)[17],对DNA样本中16S RNA基因V3~V4区域进行PCR扩增,并用1.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效果。将鉴定后的PCR产物进行qRT-PCR定量检测后构建测序文库,并在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6S~338F~806R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对获得的测序数据以每个样品中可操作的分类单元(OTU)作为分类和计算的依据进行分析。

表1 引物序列Tab.1 Primer sequence information

样本的Alpha多样性通过Chao、Ace、Coverage、辛普森指数、香浓指数表示,其中Chao、Ace用来评估样本物种丰度,而辛普森指数和香浓指数用来评估样本多样性。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使用EXCEL 2016进行常规计算,使用SPSS 22.0、Origin 2019进行多重比较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误差(mean±SD)表示。设置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当P<0.05时表示显著性差异。

对获得的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数据,用MOTHUR软件结合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以每个样品中可操作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作为分类和计算的依据。

2 结果

2.1 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黄颡鱼保鲜温度的变化

由图1可知,黄颡鱼初始温度为23 ℃,33、27、15 ℃温度组冰藏2 h后保鲜温度迅速下降,分别达到(8.62±0.43)、(6.25±0.31)、(-0.63±0.03)℃,此后27 ℃组和15 ℃组的保鲜温度在冰藏12 h后始终未超过10 ℃。而33 ℃组保鲜温度随着冰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在冰藏10 h后温度超过10 ℃,并在冰藏12 h后温度达到(17.15±0.86)℃。

图1 不同温度(15、27、33 ℃)下冰藏黄颡鱼12 h的保鲜温度变化Fig.1 Changes of preservation temperature of P.fulvidraco stored on ic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15,27 and 33 ℃)for 12 h

2.2 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黄颡鱼肌肉品质的变化

黄颡鱼各组pH均值在6.830~6.986内波动,波动范围小于0.2(图2a)。本实验中不同温度下冰藏12 h后黄颡鱼肌肉的TBA变化趋势如图2b所示,TBA值随冰藏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TBA含量越高,肌肉氧化程度就越高;同一冰藏时间下,温度越高,TBA含量越高。且在冰藏6 h后,33 ℃组和27 ℃组TBA值增幅变快,而15 ℃组始终处于稳定增长趋势。根据本实验结果(图2c),33、27和15 ℃组的黄颡鱼肌肉MetMb在冰藏12 h后均显著上升,但各温度组MetMb含量最大值都未超过50%(分别为42.27%、40.42%和39.02%),其中33 ℃组在冰藏4 h后MetMb含量呈上升趋势,27 ℃组和15 ℃组在冰藏6 h后才出现较大的上升幅度。由图2d可知,本实验中33、27、15 ℃组TVB-N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各组TVB-N含量最高各为19.09、18.19和15.48 mg/100 g。

图2 不同温度(15、27、33 ℃)下冰藏黄颡鱼12 h肌肉的pH(a)、TBA(b)、MetMb(c)、TVB-N(d)变化Fig.2 Changes of muscle pH(a),TBA(b),MetMb(c),and TVB-N(d)in P.fulvidraco stored on ic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15,27,33 ℃)for 12 h

2.3 质构指标的变化

本实验中的肌肉硬度(图3a)、弹性(图3b)、胶黏性(图3c)、咀嚼性(图3d)、凝聚性(图3e)、回复性(图3f)均随冰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同一时间下,冰藏12 h后33 ℃组各质构指标值都低于15 ℃组,冰藏4 h后,33 ℃组回复性(0.226±0.01)低于27 ℃组(0.264±0.01)和15 ℃组(0.271±0.01),具体见图3。

图3 不同温度(15、27、33 ℃)下冰藏黄颡鱼12 h的物性硬度(a)、弹性(b)、胶黏性(c)、咀嚼性(d)、凝聚性(e)、回复性(f)变化Fig.3 Changes of physical hardness(a),springiness(b),viscosity(c),mastication(d),cohesion(e),and recovery(f)of P.fulvidraco stored on ic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15,27 and 33 ℃)for 12 h

2.4 基本营养成分的变化

由图4所示,与冰藏前相比,各温度组粗脂肪(图4a)、粗灰分(图4b)和水分(图4c)含量在冰藏期间均随时间延长有所降低,粗蛋白含量(图4d)随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升高,各温度组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在冰藏12 h后[(79.78±3.99)%、(77.74±3.98)%、(79.51±3.99)%]均高于冰藏前[(76.92±3.85%)]。

图4 不同温度(15、27、33 ℃)下冰藏黄颡鱼12 h肌肉基本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Fig.4 Changes in the essential nutrients content in dry muscle samples of P.fulvidraco stored on ic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15,27 and 33 ℃)for 12 h

2.5 微生物菌群分析

本研究对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2)表明,各组肌肉样本的测序覆盖率均大于99.83%,覆盖率高,表明本研究样品中几乎所有的微生物种类都被检测到了。对数据进行拼接和筛选处理后,每个样品选取最小序列数计算黄颡鱼肌肉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并以97%相似水平为标准划分OTU,得出各处理组的OTU值随冰藏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对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2)表明,不同温度处理组的黄颡鱼肌肉在冰藏4 h内,菌群丰富指数(Ace和Chao)均随冰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7 ℃组黄颡鱼在冰藏6 h后Ace和Chao指数显著下降,33、15 ℃组黄颡鱼冰藏6 h后Ace和Chao丰富指数均上升,但差异不显著。由表2可知,在同一冰藏温度下,与冰藏前初始值相比较,冰藏6 h后33、27 ℃组黄颡鱼肌肉香浓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27 ℃组香浓指数下降显著,并显著低于33、15 ℃组;与香浓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33、27 ℃组辛普森指数较初始值上升,显著高于33、15 ℃组。从不同温度组下冰藏黄颡鱼肌肉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图5)来看,黄颡鱼肌肉中包含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多种嗜冷菌(图5)。33 ℃组肌肉不动杆菌属丰度随冰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27 ℃组、15 ℃组黄颡鱼肌肉不动杆菌属丰度在冰藏时上升。与冰藏处理前黄颡鱼肌肉中微生物种类相比,33、27 ℃组的肌肉微生物种类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低于15 ℃组。

图5 不同温度(33、27、15 ℃)下冰藏黄颡鱼0、2、4、6 h各样品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图Fig.5 The microoganism species composition of P. fulvidraco stored on ic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33,27 and 15 ℃)for 0,2,4 and 6 h T、33、27和15 ℃分别代表对照组、33、27和15 ℃温度处理组;0、2、4、6则表示0、2、4、6 h

表2 不同温度(15、27、33 ℃)下冰藏黄颡鱼0、2、4、6 h微生物Alpha多样性指数Tab.2 Microoganism alpha diversity index of P.fulvidraco stored on ic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15,27,33 ℃)for 0,2,4 and 6 h

3 讨论

3.1 不同环境温度对冰藏黄颡鱼保鲜温度的影响

本研究中,虽然冰藏过程中各组温度随着时间延长而上升,但保鲜温度始终低于初始温度值,这与沈月新等[18]对淡水鱼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鱼体温度变化的研究结果一致;环境温度越高,保鲜温度变化幅度越大,这也与王倩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本实验中,环境温度为33 ℃组在冰藏后期温度迅速上升,表明冰袋开始融化,导致保鲜温度迅速升高,这将会对黄颡鱼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3.2 不同温度对冰藏黄颡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3.2.1 pH的变化

大多鱼类的肉质是呈酸性的。鱼体肌肉pH在冷藏保鲜期间会因脂肪氧化及微生物作用发生变化,其值变化可评定水产品品质和新鲜度[20],pH的变化≤0.1个单位时表明鱼肉品质高,当其变化≥0.2个单位时表明鱼肉开始由腐烂到变质[21]。本研究黄颡鱼各组pH均值波动范围小于0.2,表明冰藏期间未发生酸败现象。冷藏前2 h,由于鱼体处在僵直期,内源性酶及鱼肉表面分解多种含氮化合物,造成许多碱性物质生成,导致pH升高,史策等[22]在研究鲢鱼肉冷藏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中也得出此结论。随着冰藏时间的延长,肌肉pH经过2 h后开始下降,下降原因可能是在宰杀后,由于肌肉能量代谢使糖原和三磷酸腺苷分解产生了乳酸和磷酸导致pH降低,这与ZHANG等[23-24]对鲤上的研究结果一致。pH变化容易受鱼体生长环境、包装形式等因素影响。由于本实验中处理时间稍短,所以pH值虽有下降现象,但总体变化不大,因此pH不能作为判定肌肉腐败的主要标志,需要与其他化学指标结合分析[20]。

3.2.2 硫代巴比妥酸的变化

TBA可以与脂类食品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降解的产物丙二醛(MDA)反应生成MDA-TBA复合物,因此TBA值已成为评价肉类和水产品脂肪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25]。脂肪氧化和水解过程中反应生成的低级醛、酮类物质会使食品的滋味变差、肌肉出现变色、酸败等现象,因此水产品中脂肪水解和氧化是影响水产品冻藏期间酸败和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26],本实验中同一冰藏时间下,温度越低的组,TBA含量越低,肌肉氧化程度也越慢,表明越低的温度下冰藏越有助于肌肉高品质的维持。且在冰藏6 h后各组TBA值的变化也说明低温环境会抑制脂肪氧化,而肌肉脂肪酸在氧化酸败前通常有一个潜伏阶段,随后肉质酸败的发生是一个跃变,这也是冰藏前期TBA值没有显著增长的主要原因[27]。

3.2.3 高铁肌红蛋白的变化

水产品贮藏期间的肉色变化主要是由肌红蛋白含量决定,肌红蛋白主要有还原肌红蛋白(Mb)、氧合肌红蛋白(MbO2)、高铁肌红蛋白(MetMb)这三种形式。有研究[28-29]表明,MetMb含量在20%以下呈鲜红色、30%呈红色、50%呈褐红色、70%以上呈褐色,因此高铁肌红蛋白的含量可作为评判肉新鲜程度的另一标准,本实验结果中各温度组MetMb含量最大值都未超过50%。本实验中,不同温度组MetMb含量在冰藏后上升时间不同,温度越低的组MetMb含量上升时间越缓慢,是由于黄颡鱼肌肉中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保鲜过程中氧化、水解成大量的低级醛酮类,使MetMb含量上升,肉色发生变化,但温度越低,氧化作用越弱,这也说明较低温度下冰藏有利于肌肉高品质的保持,杨金生等[30]在对金枪鱼肉色在不同冻藏温度下变化的研究中也得出类似结论。

3.2.4 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水产品在贮藏过程中,肌肉会在内源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氮、氨及胺类等具有强裂臭味的碱性含氮物质,统称为TVB-N,其含量越高,臭味愈加浓烈,腐败程度越高[31],因此TVB-N常被作为判断水产品腐败程度的主要指标。根据国家标准GB 2733-201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规定,淡水鱼虾产品TVB-N含量上限为20 mg/100 g,且当TVB-N含量低于15 mg/100 g时在一级鲜度标准内;当TVB-N的含量大于15 mg/100 g时,水产品的新鲜等级为二级鲜度标准。本实验中33、27、15 ℃组TVB-N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TVB-N含量上限标准,且15 ℃组在冰藏12 h后TVB-N含量始终处于一级鲜度标准,这也说明较低的温度可以更好地降低黄颡鱼腐败菌数量和内源性酶活性,减缓蛋白质产生碱性含氮物质的速率,从而抑制了TVB-N含量的增加,这与申松等[32]研究的长丰鲢鱼片在冷藏和微冻条件下的TVB-N变化规律相似。

3.2.5 质构指标的变化

质构特性是评价鱼类肉质的重要指标,很多外在因素如宰杀过程、后期贮藏加工等处理、鱼类生物学特性及肌肉部位等都会影响鱼肉质构的变化[33-35]。本实验中,冰藏4 h后33 ℃组黄颡鱼肌肉弹性有明显降低趋势,原因可能是微生物作用、蛋白酶水解引起的结缔组织结构受到破坏;组织结构受到破坏的鱼肉逐渐失去组织完整性,导致质构指标均降低,这与杨金生[36]研究发现的金枪鱼(Thunnusalbacares)肌肉的弹性、硬度、内聚性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结果一致。陈依萍等[37]的研究也表明,4 ℃冷藏和微冻贮藏鲟鱼肉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硬度、弹性也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同一时间下,冰藏12 h后33 ℃组各质构指标值都显著低于15 ℃组(P<0.05),这也表明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减缓品质的衰败。

3.3 基本营养成分的变化

食物的营养组成是影响鱼类营养成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水生经济养殖种类[38]。本实验中各温度组水分含量降低说明随着冰藏时间延长,黄颡鱼肌肉水分正不断流失,这与倪康达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而33 ℃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在冰藏4 h时达到最低值,27 ℃组和15 ℃组在保鲜结束后达到最低,表明低温减缓了脂肪的分解和肌肉中的矿物质流失,有利于维持肌肉的品质。在冰藏12 h后,33 ℃组肌肉水分含量稍高于冰藏前,这可能是随着冰藏时间延长,保温箱内的冰袋逐渐融化,环境温度逐渐升高,导致环境中水分含量高,导致水分含量上升。在本研究中,各温度组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冰藏前,同样高于马玲巧等[39]报道的1龄黄颡鱼肌肉干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71.67%)。在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minxianensis)和红尾副鳅(Paracobitisvariegatus)的营养成分分析中[40],粗蛋白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较低,其营养结构对人体有益,这也与本实验结果一致。

3.4 微生物菌群分析

影响鱼类腐败最主要的因素是微生物活动,微生物能利用鱼肉中的营养物进行繁殖,引起肌肉腐败变质,进而影响产品品质。Chao指数、Ace指数都是由Chao提出的,实际运用中常通过计算OTU数值用于生态学中反映物种总数的算法;辛普森指数与香浓指数都用于估算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两者类似,在生态学中常于反映群落的生物多样性;Coverage覆盖率范围为99.83%~99.93%,覆盖率高,样本中序列被测出的概率也越高,测序结果可反映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黄颡鱼肌肉的微生物多样性情况,印证了本实验中样品被测数据的高度真实性。

本实验中,各处理组的OTU值变化表明部分嗜冷菌适应了环境低温;33、27 ℃组Chao指数、Ace指数和香浓指数在冰藏前最高,辛普森指数最低,表明33、27 ℃组在此时物种丰富度最高,可能因为冰藏前鱼肉与微生物交互感染,导致微生物数量增加[41],15 ℃组在冰藏6 h后物种丰富度最高,可能由于低温促进嗜冷菌繁殖,导致微生物数量增多。从微生物物种组成(图5)来看,33 ℃组肌肉不动杆菌属丰度随冰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27 ℃组、15 ℃组黄颡鱼肌肉不动杆菌属丰度在冰藏时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微生物菌群间存在竞争和抑制作用,低温促进了优势嗜冷菌种迅速繁殖并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致使其丰度逐渐上升,这也与Alpha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一致。冰藏6 h后,15 ℃组肌肉菌落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嗜冷菌占多数,这与张皖君[42]和SALAZAR等[43]的研究结果一致。与冰藏处理前黄颡鱼肌肉中微生物种类相比,33、27 ℃组的肌肉微生物种类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15 ℃组中黄颡鱼肌肉的微生物总物种数远高于其余两组,物种多样性变化也更为复杂,这可能由于黄颡鱼肌肉中的细菌多数为嗜冷菌,15 ℃组黄颡鱼的保鲜温度为-0.66~1.08 ℃,温度较低,从而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此外与样品本身自带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也有一定关系。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的降低导致了部分非嗜冷或非优势微生物菌种的缓慢增长甚至死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风险,有利于减缓肌肉的腐败变质,延长鱼肉的保鲜期[44]。此外,在所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沙门氏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等有害病原体。

4 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33 ℃ 冰藏保鲜条件下,黄颡鱼肌肉品质与营养成分等指标劣化较快,且冰藏保鲜温度维持时长也较短,综合来看,在本实验条件下,33 ℃温度下,冰藏保鲜时间最长不超过4 h。综合各指标的变化,27 ℃温度下冰藏保鲜时间最长不超过6 h。在12 h的冰藏期间,15 ℃组黄颡鱼肌肉保鲜温度始终低于4 ℃,达到水产品冷藏运输温度的标准,肌肉品质达到一级鲜度标准,冰藏保鲜时间可达12 h。

猜你喜欢
保鲜变化温度
《保鲜与加工》编委会
一张票的温度
从9到3的变化
停留在心的温度
爱情保鲜术
这五年的变化
如何保鲜一颗松茸?
测个温度再盖被
用26℃的温度孵化成功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