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引领产教融合的医康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以沈阳医学院为例

2024-02-05 12:30任甫杨宇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医养产教应用型

任甫,杨宇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要求加快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能力建设,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合理确定老年学、药学、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护理等专业招生规模,鼓励开展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评价,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

高等教育通过集聚人力资本,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高等教育的类型和层次结构应主动对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3]。目前,我国医康养产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庞大,解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推动地方医学院校教育深化改革的迫切需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推动医养结合、促进健康老龄化[4],培养具备医疗、康复、养老、护理、管理的“医+X”交叉学科、复合型医养结合人才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关键。随着医康养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培养医康养产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已成为地方医学院校教育发展的热点。

目前,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以教育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直接培养医康养人才的研究刚刚起步[5]。在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医康养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的研究迫在眉睫[6]。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沈阳医学院在新医科引领下构建“人才链、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医康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动高校和企业双主体培养医康养专业人才。

1 国内外医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概况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老化,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或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数据统计,2019 年全球范围内老年人口(65 岁及以上)达到7.03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9%;预计到2050 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5 亿左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为严重,2000 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在2010 至2020 年间,我国老龄化率(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8.87%上升到13.50%,年均增速为2.29%。与2000 至2010 年相比,老龄化率增幅提高2.72 个百分点,年均增速上升1.85 个百分点;而2022 年该比例上升至14.9%,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7],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

由于各个国家老龄化社会阶段不同,所采用的养老模式也不尽相同,对于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也完全不同。英国的养老服务人员分为护理助手、护士和管理者,通过职业资格培训、在职教育及护士的学历教育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在职培训和护理教育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及其整体照护模式优化,且在不同地方能够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地方战略[8]。美国现行的养老制度对行业人才要求比较高,通过单纯学历教育,获得最低本科学历标准的从业人员,形成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养老人才梯队。相关养老民营机构扮演着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经费支持,为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提供学习平台和经济支撑,有利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日本目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日本政府扩建众多专门培养社会福利专业人才教育机构,形成全国统一的考核制度,通过法律和政策发挥主导作用是日本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规定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中央到地方的全方位培训体系,保证人才总量,满足市场需求,确保服务质量[9]。因此,构建新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回应,是优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10]。

我国正处于老年服务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具备医疗、康复、养老、护理、管理的复合型医养结合人才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人才需求关键。我国针对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立体人才培养体系,主要通过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质量评价体系和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等方面研究医养结合人才培养[11-12];还有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医养结合人才的分级培养体系,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撑,分层分级地打造分工精细化、操作规范化、护理专业化的医养结合人才队伍[13]。

《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中国[1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15]。《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现代化,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16]。

人才是医养服务体系的力量支撑,是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关键,专业人才的培养亟待解决[17]。我国产教融合起步较晚,存在较多困难,国家近年来出台很多积极鼓励产教融合的政策[15],希望高校和企业、行业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产教融合,走出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沈阳医学院将医养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于教育教学中,医养健康产业是以维持、修复和促进健康为目的,以医和养为核心特色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相关产业统称,涉及医疗、医药、养老、养生等多个与健康紧密相关领域,是涵盖全产业链条、全地域范围,覆盖全体人群、全生命周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产业。

2 新医科引领产教融合的医康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沈阳医学院实践

基于新医科引领下创新医养健康产业与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周期中,通过“基础桥梁在学院,专业学习在基地,顶岗实习在医院,社会服务在社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建立完整、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康养应用型人才队伍,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18]。见图1。

图1 新医科引领下医康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1 成立医养健康产业学院 2022 年7 月,学校整合康复、护理、医养相关教学资源,建设医养健康产业学院。作为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医学院校培养全日制本科层次医养结合人才的产业学院,实现医养结合教育领域新突破,着力打造“政产学研用”医养教育模式,培养建设医养体系需要的“医养人”。按照“产教融合、专业对接、课程衔接”的思路,与宝石花医疗健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医养健康产业学院战略合作备忘录,与华润健康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医养健康产业学院框架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形成“育人-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

2.2 “人才链、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式医养康人才培养“1+MTE”顶层设计 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以产业链为目标导向,以教育链为改革重点,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构建面向医康养产业的“1+MTE”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1+MTE”人才培养模式即1 个学校(University)、多个专业(Major)、多个基地(Training)、多个企业(Enterprise),见图2。“1+MTE”人才培养设计实现了从以单专业人才培养为主到多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的转变,从提高就业率到提升就业质量的转变,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为主到使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转变,既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习基地,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增强,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又深入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完善了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才的格局,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图2 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式医康养“1+MTE”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3 制定医养结合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培养适应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养老服务管理理念,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政府、社区、老年福利机构、医养产业机构等公共服务领域,胜任业务管理、行政管理、老年人康复照护与健康促进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4 建设特色医养健康产业专业集群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教高厅函〔2023〕26号)要求[19],依托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传统优势专业,大力发展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养老服务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医康养专业,促进医理、医管、医工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医+X”医养结合特色专业集群,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为维护群众健康提供有力支撑,见图3。

图3 新医科引领下医养健康产业特色专业集群

2.5 形成医康养特色课程群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专业融入老年医学学科特色,形成医康养特色课程群。引导合作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群,见图4。

图4 医康养方向特色课程群

2.6 编制高质量医养健康专业统编教材和专著 学校把真实项目作为教材开发、课程设计的选题来源,建设高质量医养健康专业统编教材、案例集和专著。目前主编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老年人活动组织与策划》《老年人基础照护知识与技能》《老年人能力评估》等3 部教材已出版使用,出版《医养结合概论》专著1部。

2.7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选派学校优秀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企业为教师提供进修和顶岗实践的机会,真正实现教师专业知识同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2)选聘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着力打造一支稳定的、具有较强的教学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专兼职教师领军团队,能够很好地掌握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满足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教学需求。

2.8 共建医康养特色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引企入校、引教入企等方式,吸引优质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高水平专业化医康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产业先进理念和技能融入教育教学中,实现零距离培养实践技能的目标,在产品开发、人才需求、岗位培训、实习培训和就业推荐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同时将企业转化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完全真实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完成相应实训教学任务。

沈阳医学院现有直属附属医院2 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3 家,教学医院33 家,实习医院30家,实践教学基地58 家。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宝石花医疗集团、华润健康集团所属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等优质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17 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56 家,床位1.2 万余张。

2.9 打造产学研服务平台 以医养健康产业学院为平台,充分利用设施设备条件,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享研究成果,产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大力推动科教融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充分利用产业学院的实践条件,参与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创新创业项目研发与推广、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等工作。

2.10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沈阳医学院医养健康产业学院实施二级管理,是学校二级教学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校企多方参与构成,是产业学院的决策机构,负责学院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学院建设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决策。产业学院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校企双方骨干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是产业学院教学全过程管理的指导机构,负责专业申报、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师聘任、教学计划的执行等,坚持把实践能力和医学知识贯穿始终[20]。学校将产业学院专业申报、招生计划制定等工作纳入统一管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遵循学校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3 取得的成绩

沈阳医学院作为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医学院校培养全日制本科层次“老年健康服务”的“医养健康产业学院”,开展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2023 年,在推进新医科建设中,整合理文医经管法等各学科专业资源,自主设置全国首个“医养健康管理学”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完成国务院学位备案,现已招生培养。2023 年3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部在《关于推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通知》中提出,对“辽宁省沈阳医学院组建医养健康产业学院,培养全日制本科医养结合人才”经验进行推广。2023 年6 月,医养健康产业学院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2023 年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是高质量建设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本文深度挖掘产教融合新模式,首次将“人才链、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横纵紧密联合,构建全面的、精准的、有针对性的医康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并为其他医学高校提供真实有效的培养案例。深度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集医养医疗、医养照护、医养人文关怀、健康管理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是培育医康养产业应用型人才、构筑产业发展的坚实底座,实现医学高等院校教育与医康养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更是全面叫响医康养产教融合的“健康教育品牌”,让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与产业需求更加“对口”,为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增值赋能,打通医康养应用型人才供需“最后一公里”,从而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健康老龄化发展强根筑基,不断增强医养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推动健康服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养健康多元化服务[21]。

猜你喜欢
医养产教应用型
医养当兴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