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最美现象”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例

2024-02-22 11:26张记江
关键词:表现性思政情境

张记江

(苏州科技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202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树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成才观念;系统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积极探索学生、教师、家长多主体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强调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与综合评价。表现性评价的内核高度符合《方案》的精神,它重视学生的过程化表现,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遵循《方案》的指导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入表现性评价是对思政课教育评价改革的有益尝试。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斯蒂金斯(Stiggins)指出,表现性评价是基于真实的情境或特定的练习来激发被测试者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在大量的观察后进行客观的、专业的、系统化的判断,目的在于获得被测试者真实的技能水平,而表现性任务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1]赵德成指出,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在某种特定的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问题解决、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考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周文叶指出,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与结果做出判断”[3]。概括而言,表现性评价是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考察他们多方面的真实能力,是对他们完成任务能力的展示而不是知识的回忆。就是说,表现性评价测量学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主动建构能力,侧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在复杂问题情境中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等。表现性评价是对常规教学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可以测量出纸笔测试所无法获得的学习成果。

(二)表现性评价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其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性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在学习前便了解课程具体的学习要求,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如何去学”“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在课程中,学生是完成表现性任务的主体,需要对学习的过程进行主动把控,对学习的结果负责;在课程后期,学生需要为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成果评价和打分。

其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而不是在预先确定的选项中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形式多样,没有标准化的模式,需要学生摆脱固化的思维习惯。表现性评价以真实的社会问题为情境,需要学生主动去进行问题分析、逻辑推理、方案构想、协作沟通、反思评价、动态调整等复杂的思维活动,体现出“真实、主动、建构、合作”的高阶学习特征[4],有利于促使学生深化认知、拓展高阶思维和发展综合素养。

其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表现性评价考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能力、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在认知领域,学生需要进行信息检索、观点辨析、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理性思考。在人际关系领域,学生不仅需要学会相互协作和有效沟通,还要学会冲突管理和发展社会意识。

其四,有助于学习的反馈与引导。在传统的纸笔测试中,学生无法评估自己的学习表现。表现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反馈,以动态化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贯穿于学习始终。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表现与评价准则相对应,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地进行动态调整;也可以通过教师专业的诊断性点评得到反馈信息,明确自己提升的方向。

二、表现性评价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表现性评价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特点是基于社会真实问题情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重视学生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流程主要包括确定学习目标、确定评价目标、设置表现性任务、构建评分准则和实施评价活动。

(一)确定学习目标

实施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即进行“逆向设计”。从预期的学习结果开始逆向进行教学设计,按照评价目标以及所要求的学习结果来设计学习任务,并对任务所产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教师需要从之前单节课分散的处理方式走向大任务、大主体的设计,明确这个学期或者这个学年的学习任务。

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聚焦核心目标,聚焦课程中的大观念、核心概念或者核心技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可以锻炼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

(二)确定评价目标

区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并非以单一的知识点为评价目标,而是主要以学生的高阶认知和核心素养为评价目标,如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的搜索、筛选、整合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能力;等等。教师既要注意评价学生知识的类推和建构,还要评价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思维策略,以及在完成表现性任务时的其他综合素质。在确定评价目标后,教师要将其具化为可操作的行为,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课程开始之前明确地告知学生,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应该如何做,明确学习或自我提升的方向,并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注意自我培养,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自我对照。

(三)设置表现性任务

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也是在真实社会情境中解决任务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应主动去建构知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强调学生有其内部的认知结构,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习得由信息所构成的事物与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自身内部的认知结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根植于情境,知识不是一个独立于情境的客观实体,概念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5]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设置表现性任务时,要与社会的具体情境相关联,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体验式、合作式或探究式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在该过程中注重收集学生的行为表现,关注学生品行的成长性发展过程,透视学生的思想认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利用自身现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会综合建构,在探究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核心素养,并学会将自身的优势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如何开发适宜的表现性任务是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若是表现性任务设置恰当,学生就有机会充分表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就能从中获得最有价值的评价信息。高质量的表现性任务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任务没有偏向,适合所有学生,以学生为中心。(2)任务指导语清晰没有歧义,任务指向与评分准则一致。学生从中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3)任务能产生有价值的表现结果。任务应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将学生内在的思考方式、行为逻辑、价值观念外显。(4)具有关联性与可迁移性。任务应当与真实的社会情境、思政领域相关联,促进学生对开放式问题寻求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实现知识、技能、思政元素间的学习迁移。(5)可复制性。任务应当适用于不同群体的学生。[6]

(四)构建评分准则

评分准则是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指南和指导自身行为的规范。在设置评分准则时,教师应注意评分标准一要具体和科学,二要清晰且维度区别明显。教师需详细阐释每一个等级的具体要求,以便学生对照了解自身现处的阶段,以评价指标来自我对照、自我认知、自我评判。

此外,教师在设置评分准则时还应注意评分准则的多重性。由于课程中提出的表现性任务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完成,因此不能使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的结论符合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进行发散性思考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能否进行正确而且有效的思考、辨析、梳理、证实自己的结论,并及时记录学生的行为证据,作为后期评价的依据。

(五)实施评价活动

与传统的纸笔测试不同,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专业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本人及其同伴是评价活动的参与者。

表现性评价依赖教师的专业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与意义的建构,还要对学生在意义建构中的行为表现与学习结果展开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与改进,促进深度学习。教师要通过专业的诊断性点评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深度思考、辨析观点、澄清价值,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个人品德能力发展状态,知晓自身的不足,正视差距,自我反思,寻求进步。教师要在问题解决、学科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上给学生以方向上的指引,内容和方法上的具体指导,进而引导学生不断检讨、修正、批判和深化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自我独立意识。[7]

表现性评价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自评与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指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感悟、收获、不足进行评价;小组互评是对小组内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记录和客观评价。在完成表现性任务后,学生需要依据评分准则评估自己与同伴的学习情况,以此判断学到的内容和程度、彼此的横向差距与纵向进步。在进行自我审视和同伴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取得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整与完善,驱动高阶学习的产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提升综合能力。

三、表现性评价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设计

基于真实社会问题情境,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引入表现性评价,有机融合“最美现象”事例,对思政课教育评价改革进行有益尝试。“最美现象”最初是指普通个体在危急、危难、危险的“三危”情境中毫无顾虑地做出的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英雄壮举。[8]这一概念后来得到了扩大,指由一批草根群众、平民英雄引导的一种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文明现象。[9]“最美现象”蕴含着善良、互助、敬业、利他等精神内核,是中国传统“好人好事”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表现,是优良传统道德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将“最美现象”融入思政课教学,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等,使他们提高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操,坚定道德意志,提升道德素质,规范道德行为。因此,基于不同的视角,“最美现象”可以融入多门思政课教学。

其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通过深入分析“最美现象”的形成原因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美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伦理道德,是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的反映。通过对道德榜样行为和道德失范行为的综合比较,该课程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其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以融入不同历史时期的榜样人物和英雄事迹。例如,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中日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致远”舰队的全舰官兵、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为了新中国成立而作出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等。教师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说明为什么要谋发展、为什么要进行革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

其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以把榜样人物在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引导下的具体行为纳入课程。教师通过对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优秀党员无私奉献、先进模范感人事迹的叙述说明为什么要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其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可以运用当代社会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事迹引导学生聚焦核心概念。例如,通过“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阐释个人美德的重要性;通过“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突出职业道德的必要性;通过“最美教师”张桂梅的事迹彰显社会公德的价值性;通过“最美医生”张继先的故事强调医疗道德的重要性;通过“最美志愿者”王亮的故事突出社会公益的必要性;通过“最美消防员”陈陆的故事彰显岗位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其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可以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建设。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叶锋、专攻高端植入医疗器械的袁玉宇等归国创业青年的典型事例,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投身祖国改革发展。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塑造学生灵魂,引导学生求真、达善、合美,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思政课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总体的应用框架来确定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安排。

一是课程的总体框架遵循“确定学习目标—确定评价目标—设置表现性任务—构建评分准则—实施评价活动”的应用流程(见表1),在课程开始前需要确认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寓价值观的引导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之中。复杂问题情境的选取和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是课程的重点。应当注意,表现性任务的难易程度需要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既要具有挑战性又不能超越学生能力可以达到的范畴。在具体形式上,教师可将学生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5~7人)两种形式相结合,给学生设计不同的表现性任务,学生才是完成表现性任务的主体,教师的角色重在引导和记录。

二是表现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通过评价量表的形式呈现。不同的表现性任务需要设计不同的量表,应包含评价目标、评分等级、评价依据、评价主体等关键要素。首先,需明确课程主要测试的核心素养,列出具体的高阶认知与能力内容,并将其作为评价目标;其次,需确定评价等级,可以分成3~5个不同等级,并对等级进行描述以界定范围;再次,需记录具体的过程表现作为评价依据,评价需要有理有据且客观合理;最后,进行多主体评价,其中教师评价占60%,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各占20%。

表1 表现性评价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框架(以“最美现象”为示例)

笔者以表现性任务“遇到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该任务描述为:第一,需要对相关热点事件进行总结梳理;第二,“扶”与“不扶”是两种不同的行为选择,既需要单独评析,也需要比较评析;第三,需要探索行为选择背后的影响因素;第四,需要提出个人见解。任务的评价目标分为“信息能力”“总结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6个方面,每个目标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加油”三类。各评价目标的评介等级具体描述详见以下方面。(1)信息能力方面,“能通过有效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信息”可评为优秀;“能通过部分途径获取信息,并能较为准确理解和运用信息”可评为良好;“没能有效地获取信息,没能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信息”可评为加油。(2)总结能力方面,“能对内容进行有效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概括,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可评为优秀;“能对内容进行较好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概括,条理较为清楚,能较好地突出重点”可评为良好;“没能对内容进行有效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概括,条理不够清楚,重点不够突出”可评为加油。(3)分析能力方面,“能对两种行为选择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可评为优秀;“能较好地对两种行为选择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可评为良好;“对两种行为选择的分析不够深入或不够全面”可评为加油。(4)表达能力方面,“能清晰、明确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并易于他人理解”可评为优秀;“能较为清晰、明确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并能被他人理解”可评为良好;“观点表达模糊,不够明确,可能会造成歧义”可评为加油。(5)批判性思维方面,“能独立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推理严谨,论证合理”可评为优秀;“能较为独立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推理较为严谨,论证较为合理”可评为良好;“不能独立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不能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论证”可评为加油。(6)创新性思维方面,“能从新的角度或新的方式思考分析,得出创新性的观点”可评为优秀;“能从新的角度或新的方式思考分析,得出较为创新性的观点”可评为良好;“不能从新的角度或新的方式思考分析,与现有的观点较为雷同”可评为加油。教师与学生对照各等级描述,客观地记录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然后进行多主体评价。

三是思政课教学育人的总体效果可以通过评估量表的形式呈现。根据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因此,在设计思政育人评估量表时,教师要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评价元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尊重和理解,但自身并不完全认同”“基本认同,但还没有做到”“认同和自我管理,正在积极参与”“完全认同,并且可以独立作出判断”“体现关怀与合作,能够帮助或者引导他人”“形成独特的自我认知”“内化于心,突破特定情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体现”等7个不同等级相对应,可以设置1~7分或其他有阶梯的分数值。评价量表应由教师、学生本人、小组其他成员三方共同评价,最后根据权重(如教师评价占60%,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各占20%)核算出总分。

四、总结与展望

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入表现性评价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与传统考试型评价相比较,表现性评价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途径多样化、评价过程互动性和评价结果反馈及时性为主要特征,更能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表现性评价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评价结果无法成为学生素养评定的唯一依据、评价过程会带有主观性。所以,如何将表现性评价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怎样尽可能消除打分的主观性影响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科学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评价准则要有鲜明的导向性,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评价准则应该是可操作的,以便于师生理解与实施。制定评价准则时应充分听取广大教师、学生与学校其他部门意见,保证评价准则公正公平。

其次,精心设计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要真实、有情境、有挑战,能有效地考察学生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情感态度与处事方式等。教师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兴趣、特长等因素,以保证任务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复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在表现性评价中处于实施地位,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评价结果。为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评价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全面认识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于评价改革。

再次,加强评价过程的监督和反馈。评价过程要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教师在评估过程中要及时反馈评估结果,以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建立评价结果申诉机制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最后,重视评价结果运用。评价结果一方面应当成为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应当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为学生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最美现象”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证研究可以证实表现性评价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推动其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深化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和应用,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表现性思政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